引证法和例证法有什么区别?
引证法和例证法有什么区别?
引证法是引用别人的言论或真理、定理来证明;例证是用事实发生的事件来证明。没有环境,例子就不举了,要看实际场合来应用。
引证法和道理论证法有什么区别?
思路分析:顾名思义,引用论证就是以名人名言或者引用古人的为大家认可有道理的言辞来论证你的观点。而道理论证就要求你从实际出发,为了论证你的观点,你的论证必须以理服人。道理论证与引证法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例证法和喻证法的区别是什么
用事实当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叫例证法.这种方法又叫举例论证.例证法在议论文中用得最多最广.它也是卓有成效的一种推理方法.因为任何观点不能孤立存在,而事实胜于雄辩,最具说服力,所以例证法是一般议论文都要用到的.事实包含具体事实和概括事实两种.运用例证法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事例与论点要统一.所举事例要能充分证明论点,不能与论点相互对立,相互偏离,也不能只是部分的统一.二是事例要确凿可信.也就是说,证明论点的材料必须是确有其事,查有实据,准确无误.无论是事实或数字,都应是经受过严格推敲和权威人士证实的,切不可将没有根据的第二手材料填充到文章中,造成不应有的严重后果.三是事例要典型,有代表性,还要有点新意.事例要能从个别中反映一般,能体现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性,事例的选取要防止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毛病.
喻证法是为把抽象、理性的事物或事理说得具体生动明白而采用的一种论证方法.它是把两种某些属性基本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从而得出结论.为了达到论证目的,比喻论证的双方并不是随意选取的,它们一般是: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与陌生事物相喻,用形象事物与抽象事物相喻,这样,往往使论证过程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请高人指点例证法和喻证法的区别
用事实当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叫例证法。这种方法又叫举例论证。例证法在议论文中用得最多最广。它也是卓有成效的一种推理方法。因为任何观点不能孤立存在,而事实胜于雄辩,最具说服力,所以例证法是一般议论文都要用到的。事实包含具体事实和概括事实两种。运用例证法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事例与论点要统一。所举事例要能充分证明论点,不能与论点相互对立,相互偏离,也不能只是部分的统一。二是事例要确凿可信。也就是说,证明论点的材料必须是确有其事,查有实据,准确无误。无论是事实或数字,都应是经受过严格推敲和权威人士证实的,切不可将没有根据的第二手材料填充到文章中,造成不应有的严重后果。三是事例要典型,有代表性,还要有点新意。事例要能从个别中反映一般,能体现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性,事例的选取要防止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毛病。
在我们初中阶段学的议论文中,运用举例论证的文章很多,我们来看吴晗的《谈骨气》。在这篇议论文中,作者论述的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为了论述清楚这个论点,作者借助孟子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加以分解。围绕这一句话,作者分别选取了文天祥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而誓死不投降元朝,饿者宁愿饿死也不受“嗟来之食”,闻一多先生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手枪把自身安危置之度外而拍案而起。这三个事例,典型准确又有代表性,很好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喻证法是为把抽象、理性的事物或事理说得具体生动明白而采用的一种论证方法。它是把两种某些属性基本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从而得出结论。为了达到论证目的,比喻论证的双方并不是随意选取的,它们一般是: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与陌生事物相喻,用形象事物与抽象事物相喻,这样,往往使论证过程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韩愈的《马说》通篇运用了比喻论证:把人才比喻为千里马,把能识别人才的人比喻为伯乐,而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借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和深沉的痛惜之情。
韩愈的另一篇有名的杂文《龙说》也运用了比喻论证。原文如下: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亦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之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这篇根据典籍和传说写的杂感,用意很明显:作者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说明了圣君与贤臣之间的关系,即圣君是要依靠贤臣建功立业,贤臣又要仰仗圣君的识拔才能荷重行远,如此才能相得益彰。通篇只就龙与云的关系着笔,从一个“灵”字着眼,无一句点明本旨,可处处扣题。含蓄而又生动形象的写法,使行文委婉曲折,起伏跌宕,读来意味深远。
运用喻证法,必须注意双方的相似之处。共同的属性越多,论证也就越有力。如果把两件不相干的事物硬放到一起,纵然费尽千斤之力,结果依然是破绽百出。
求一篇运用引证法例证法的观点鲜明的议论文
1. 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2. 华盛顿与尼克松、克林顿的对比
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同样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因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败露而被迫引咎辞职;克林顿也因为不光彩的绯闻案中撒谎而险遭弹劾。一个因诚实而受到爱戴和尊敬,两位因撒谎而在政史上留下污点。
3. 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援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讯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4. 《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5. 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以上详见《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读本》 中央文献出版社)
6\诚信的故事
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
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
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在一个地方只购得4瓶啤酒,于是,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 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
7\诚信的故事
在纽约的河边公园里矗立著“南北战争阵亡战士纪念碑”,每年有许多游人来祭奠亡灵。美国十八届总统、南北战争时期担任北方军统帅的格兰特将军的陵墓,坐落在公园的北部。陵墓高大雄伟、庄严简朴。陵墓后方,是一大片碧绿的草坪,一直绵延到公园的边界、陡峭的悬崖边上。
格兰特将军的陵墓后边,更靠近悬崖边的地方,还有一座小孩子的陵墓。那是一座极小极普通的墓,在任何其他地方,你都可能会忽略它的存在。它的绝大多数美国人的陵墓一样,只有一块小小的墓碑。在墓碑和旁边的一块木牌上,却记载着一个感人至深的关于诚信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两百多年以前的1797年。这一年,这片土地的小主人才五岁时,不慎从这里的悬崖上坠落身亡。其父伤心欲绝,将他埋葬于此,并修建了这样一个小小的陵墓,以作纪念。数年后,家道衰落,老主人不得不将这片土地转让。出于对儿子的爱心,他对今后的土地主人提出一个奇特的要求,他要求新主人把孩子的陵墓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永远不要毁坏它。新主人答应了,并把这个条件写进了契约。这样,孩子的陵墓就被保留了下来。
沧海桑田,一百年过去了。这片土地不知道辗转卖过了多少次,也不知道换过了多少个主人,孩子的名字早已被世人忘却,但孩子的陵墓仍然还在那里,它依据一个又一个的买卖契约,被完整无损地储存下来。到了1897年,这片风水宝地被选中作为格兰特将军陵园。 *** 成了这块土地的主人,无名孩子的墓在 *** 手中完整无损地保留下来,成了格兰特将军陵墓的邻居。一个伟大的历史缔造者之墓,和一个无名孩童之墓毗邻之墓,这可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观。
又一个一百年以后,1997年的时候,为了缅怀格兰特将军,当时的纽约市长朱利安尼来到这里。那时,刚好是格兰特将军陵墓建立一百周年,也是小孩去世两百周年的时间,朱利安尼市长亲自撰写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并把它刻在木牌上,立在无名小孩陵墓的旁边,让这个关于诚信的故事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8\关于诚信的故事
[故事二]一个士兵,非常不善于长跑,所以在一次部队的越野赛中很快就远落人后,一个人孤零零地跑着。转过了几道弯,遇到了一个岔路口,一条路,标明是军官跑的;另一条路,标明是士兵跑的小径。他停顿了一下,虽然对做军官连越野赛都有便宜可沾感到不满,但是仍然朝着士兵的小径跑去。没想到过了半个小时后到达终点,却是名列第一。他感到不可恩议,自己从来没有取得过名次不说,连前50名也没有跑过。但是,主持赛跑的军官笑着恭喜他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过了几个钟头后,大批人马到了,他们跑得筋疲力尽,看见他赢得了胜利,也觉得奇怪。但是突然大家醒悟过来,在岔路口诚实守信,是多么重要。
[故事三]曾参杀猪的故事。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著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著,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四、事其一:18世纪英国的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儿说道。“我不买”。绅士回答说。说著绅士躲开男孩儿继续走,“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儿追上来说。绅士看到躲不开男孩儿,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给你换零钱”。说完男孩儿拿着绅士给的一个英镑快步跑走了,绅士等了很久,男孩儿仍然没有回来,绅士无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绅士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仆人说来了一个男孩儿要求面见绅士。于是男孩儿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儿比卖火柴的男孩儿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烂。“先生,对不起了,我的哥哥让我给您把零钱送来了”“你的哥哥呢?”绅士道。“我的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你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了,在家躺着呢”,绅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儿的诚信所感动。“走!我们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儿的家一看,家里只要两个男孩的继母在招呼受到重伤的男孩儿。一见绅士,男孩连忙说:“对不起,我没有给您按时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绅士却被男孩的诚信深深打动了。当他了解到两个男孩儿的亲父母都双亡时,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
故事其二;十七世纪的德国军队里面有一个王子对他的下属亲同手足,受到士兵和各级军官的深深爱戴。一次攻打某国家失败而归的路上,正值冬天的深夜。严寒、饥饿折磨着他以及一些部下,在极度寒冷和饥肠辘辘的状态下,王子慢慢的进入梦乡、、、、、、。睡梦中王子梦见阳光格外的灿烂与温暖,他醒来了,发现自己身上被许多件大衣覆盖,生命得以延续。四周再看,他的部下把大衣都覆盖在王子的身上,早已经全部冻死了
辩证法和朴素辩证法有什么区别
朴素辩证法(Naive Dialectic)是古代原始的辩证法。它直观地认识到一切事物都在普遍联络和运动变化之中,猜测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中国古代《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等。《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也说明了一切事物都是在运动变化的,是一种朴素辩证法观点。
在欧洲,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切皆变,无物常住”,“统一物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
缺陷:直观性,猜测性。如“形即神也,神即形也,形存神存,形谢神没。”缺乏根据及论证,是朴素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络!
首先要说明 辩证法包括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
唯心辩证法 同“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发展观。指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头足倒立的辩证法理论。认为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的精神或思维的发展过程。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是唯心辩证法的创立者之一。他通过纯概念的逻辑推演,指出同与异、大与小、有限和无限、善和恶等范畴都是对立统一的。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唯心辩证法思想得到了更为彻底的
发展。
唯物辩证法 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K.马克思和F.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G.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基础上创立的。它从自 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中抽象出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规律和诸多对立统一的范畴,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络,指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的矛盾性。客观世界自身存在着辩证运动,唯物辩证法就是对客观世界这种本质关系的自觉反映,是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
新闻评论说理的喻证法和例证法有什么不同
喻证法是用形象地比喻对论点加以证明的一种方法。
喻证法一般说来也是属于演绎证明,它是用众所公认的或者一目了然的隐藏在比喻中的普遍原理(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的一种证明方法。例如:
前提:洗完脸以后要用镜子照一照。
写文章、做演说就像洗脸。
结论:所以,写好文章、做演说也要用镜子照一照(检查一下)。
例证法——列出观点后举出具体例项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
例证法在议论文中用得最多最广。它也是卓有成效的一种推理方法。因为任何观点不能孤立存在,而事实胜于雄辩,最具说服力,所以例证法是一般议论文都要用到的。
比如, *** 的《新民主主义宪政》一文,在讲到“顽固分子”时说:“顽固派,他们总有一套计划,其计划是如何损人利己以及如何装两面派之类。但是从来的顽固派,所得的结果,总是和他们的愿望相反。他们总是以损人开始,以害己告终。”就这个结论, *** 引用古今中外一些例子来加以证明:①张伯伦过去一心一意想搬起希特勒这块石头,去打苏联人民的脚,但从德国和英法的战争爆发的那天起,张伯伦手上的石头打在他自己的脚上了。而且直到目前,这块石头还在打张伯伦。②袁世凯想打老百姓的脚,结果打了他自己,做了几个月皇帝就死了。③段祺瑞、徐世昌、曹锟、吴佩孚等等,他们都想镇压人民,但结果被人民推翻了。这些例子是历史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了论点,而且能使人从历史中洞见现实,从经验中引出规律,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运用例证法要注意不能只把例子摆在论点后,而不去揭示论点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络。不加以充分的分析、说理,就不能把观点阐述清楚,文章就会变得简单化,缺乏内在的逻辑力量。摆出事实后,需要讲道理。另外,例证法中所选的例子,一定要真实而有典型性,否则就无法说明问题。
其实二者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比喻 一个是举例
引证法是什么
就是事理论证法。这是运用演绎推理的逻辑方法来论证,也叫演绎论证法。就是从一般事理的正确演绎出个别事理的正确,简称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新闻评论文章在说理论述中引用一些真实的事实,或引用那些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结论作为论据,来证明评论文章中所提出的某个论点的正确性。这就是新闻评论写作中所常用的引证法。
演绎论证时,最一般的原理、公理往往作为大前提,作为推理的前提和基础而出现。如果大前提正确,小前提也正确,那么结论也一定是正确的。这是“三段论”推理的方式。例如: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这是一段大家熟知的话,是 *** 同志为追悼张思德同志牺牲而写的(为人民服务)中的一段话。这里,从大前提“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和小前提“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得出结论“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这是一个典型的“三段论”式演绎推理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