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学生使用教育类APP?
我认为利用APP为学生一举一动量化打分这件事是不恰当的。
些教育类App深度渗透进校园,学生一举一动皆被量化打分,如此高压氛围,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有家长反映,因为孩子中午不午睡、坐姿不正确被扣分,质疑“这是要把学生管成傻子吗”;还有学生看着满屏的扣分记录,直呼绝望:追跑打闹扣1分,没交作业扣1分,上课有小动作扣2分,上课走神扣1分,疏于思考扣1分……简直是“一错再错”,动辄得咎。长此以往,学生们谨小慎微、战战兢兢,不要说快乐成长,身心健康恐怕都成奢想。
此类量化打分教育类App,不仅让学生们身心俱疲,家长更是感同身受、怨念颇深。“家长被要求每天查看,孩子非常紧张。”针对此事,不少专业人士也表达了忧虑,直言一些学校借助教育App对学生进行所谓全过程成长记录,并跟学生的评价档案结合,看起来挺科学,但这些做法容易增加学生心理压力和家长教育焦虑,不利于教育发展。说到底,这一扣分体系,自始至终都是“否定式”打压思维,这明显与鼓励式教育的主流浪潮背道而驰。
教育的价值基石,始终应该是尊重。对孩子的尊重,就是给予起码的包容、信任与空间。在所有的琐碎细节上锱铢必较,管得太死、太严,只会事与愿违。可以预见的是,此类举措,必然会引发一系列负面后果。比如说,会诱导学生形成“讨好型人格”,丧失自信与自主。在此大前提下,平等的师生关系,很容易异化为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神经紧绷,毫无松弛感,学生们“怕犯错而总是犯错”,一举一动都被打量、被打分,这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管制”。
学校理应是让学生感觉到安全感和获得感的地方,而不是担心被窥视、被找茬、被责难的险境。教育类App只是技术工具,若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指引,那么其所产生的伤害,必然远大于“管理出的效能”。需要厘清的是,用一个App对学生一举一动量化打分,绝非数字化教育、精细化管理的应有之义。此等没有边界感的冒犯,只会把学生越推越远。
2024-10-17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