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作者是孔子吗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论语的作者是孔子吗
论语的作者不是孔子。《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扩展资料
《论语》的形成
郑玄《论语序》曾说《论语》是“仲弓、子游、子夏等撰”。
后来,又有一些学者根据《论语》中对孔子弟子是否称“子”来判定《论语》的编辑者。
在《论语》中,涉及有若、曾参的,都称为“有子”和“曾子”,唐朝的柳宗元由此断定《论语》是他们的弟子编的。
但是到了清朝,刘宝楠《论语正义》指出,《论语》中对闵子骞、冉伯牛和冉有也各有称“子”。
刘宝楠由此认为,“当时弟子惟有子、曾子称子,此必孔子弟子于孔子没后,尊事二子如师,故通称子也。
至闵子骞、冉有各一称子,此亦二子之门人所记,而孔子弟子之于二子仍称字,故篇中于闵、冉称字,称子错出也。”应该说,刘宝楠的解释是非常有说服力的。?
《论语》的原始结集已经如此复杂,而它的版本流传,以至于最后成为我们今天所见的版本,便更加复杂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
论语的作者到底是谁
《论语》的作者是:孔子及其弟子。
此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20章、492篇。
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
后世影响
论语明刻本
《论语》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被尊为“五经之_辖,六艺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元代延_年间,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三经。”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孟子》的作者到底是谁
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
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五经》。
扩展资料
《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作为散文,《孟子》长于论辩,更具艺术的表现力,具有文学散文的性质。其中的论辩文,巧妙的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孟子得心应手地运用类比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的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如《梁惠王下》。
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这种风格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具有这种浩然之气的人,能够在精神上压倒对方,能够做到藐视政治权势,鄙夷物质贪欲,气概非凡,刚正不阿,无私无畏。《孟子》中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论语的创始人
《论语》是一部记录先哲智慧的传世语录。《论语》是由孔子编制。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孔子出生在春秋时期鲁国,早年丧父,家境衰落,生活艰苦。但他天资聪颖,“十五志于学”,“好学不厌”,精通礼、乐、御、射、书、数,到30岁左右,他的“博学”已名闻遐迩。
孔子青年时代作过管理仓库和牛羊的小吏。三十四岁时,他在曲阜城北设学舍,开始授徒讲学,据说弟子有三千,著名者七十二人。
孔子骂人的十句脏话
中国乃礼仪之邦,文化上讲究含蓄。中国史上十句经典的"骂人之语",为后人所琢磨、玩味。有文化的骂和没文化的骂,本质上区别很大。一个优雅,一个粗俗。被知识分子如此优雅地批判,是否还有一番别致意味?
【名言之讽】
中国上下历史5000年,衍生出诸多名言警句,其用典内涵和出处各不相同,甚至放到当今社会也不过时。某些名言警句火药味十足,简直将"国骂"的标准推向高潮。
第一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前半句在各类场合引用居多,大家听起来并不感到陌生。即便有人对此不求甚解,也可从"朽木"或"粪土"两词判断其中讽刺。其实这句话早期出自孔子之言,是为教训那个只知白天傻睡的弟子。借用譬喻表达老师恨铁不成钢的愤怒。
第二句,老而不死,是为贼也。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可以猜测到大半。如果一个人活得太久还不肯归西,那么此人与贼毫无分别。因为身处一世,年老体弱创造的价值微乎其微,反会白白消耗资源,这与明火执仗的贼一模一样。
第三句,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这句话现在读来多少有些对女性不恭敬,但从孔子的亲身经历而言,他意图表示的可能是另一种见解,只不过多年一直被曲解,才导致世人对此误会。
第四句,话弱由也,不得其死然。这句话似乎很少听闻,解释成大白话来讲,即对他人进行咒骂,自己也不能善终。
第五句,井蛙不可语于海者,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这句话的内核反映的是为人的心态-------自我抬高,目中无人。假清高的人,往往没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却总是在人前炫耀自己,贬低他人。
第六句,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一直沿用至今。专门诅咒那些恶事作尽的人最终在凄风苦雨中度日。
第七句,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这句话利用"鼠"和"皮"、"人"和"礼仪"之间的递进关系,告诫世人要有羞耻之心,懂得廉洁礼义的规矩。后半句表达的是如果不能深刻理解,那又有何面目苟活一世?
第八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句话的哲理是,不要高估自身的重要性,与"地球离开谁照样自转"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九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这句话意味深长地嘲讽那些做了缩头乌龟的将士,为了所谓的明哲保身,甘愿将领土割让,却没有一个七尺男人勇往担当!
第十句,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句话暗喻将领才华出众却气量狭小,至今也常常出现在口语之中。
【结语】
"国骂"反映出经典文化中表达负面情绪的态度和立场,讽刺的那些人和事,必有其讽刺的目的和必要。文化可以嬉笑怒骂,可以肆意汪洋,可以刁钻古怪,可以利用一切手法,一切手段,尽显语言的所有张力和弹性。这十句俗语极具代表性,体现出古人知晓生活的阅历。有些话语虽早已时过境迁,经风云变幻,更换了时代语境,但仍具有丰富的社会意义。这些老祖宗遗留下的文化瑰宝,于当代有其移植的价值。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