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德育领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这是我们教师的一个新课题, 我认为数学教学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的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以及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消除教学设计、评价和管理中一切有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预防因此而导致的学生心理失常,使学生能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情境中,无过重心理压力的状态下学习,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情绪心理学家曼德勒认为,环境刺激引起认识解释,认识解释引起唤醒的知觉,唤醒的知觉导致情绪体验。心情良好则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情绪低落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学生才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
1、重视教学民主,参与群体学习
“教是为了不教”既是教学目的,又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后一种自主的境界。学生具备了学习能力后主动地获取知识,做到无师自悟,无师自通,而它的基础就是教师平时的民主教学风格,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教学民主是提供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学生心情愉悦,乐于接受新知,并能主动地提问,敢想、敢表白,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我认为,要敢于让学生想、说、做,敢于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去获取知识。
2、运用合作教学,培养群体意识
21世纪科技竞争激烈,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所以从小培养学生既要有竞争意识,又要善于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进程。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学生必须了解群体的目标任务,然后试着去达到这些目标,而这样的了解不是自动的调节结果,必须经过学习,考虑到合作活动中方法和观点的多重性,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因而学生在观点上会有一个较大的协调过程。这种协调大致有两类:顺应和同化。同化大多被看作是一种主动的调整,顺应则是个体认识结构的变化。这种协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有效地防止孤癖型学生的产生。
二、克服浮躁心态,强化内控心理
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为例,许多小学生计算正确率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大量的错例分析可知,计算法则未掌握造成的仅占一小部分,而大多是由一些不良的心理素质及其导致的不良计算习惯所致。
其一,缺少一丝不苟的学习心态。如写字潦草,结果0、6不分,1、7互变,4、9混合等。
其二,缺少计算后必须检查的内控心理素质,其中一些学生过于自信,从不检查,而一些学生只想尽快完成作业,根本不想检查,更有一些学生只想信赖家长代为检查,有错再改。
正是由于上述这些浮躁心态,造成学生在“反馈控制”阶段所做的大量工作是:纠错、改进、提高。要改变这种现状,措施很多,其中确定一套正确的操作程序是非常必要的。
三、确定评价导向,体验成功愉悦
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效果的价值判断,评价的形式一般有相互评价、自我评价等。学生参与的评价过程实质也是学习做人的过程。相互评价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分步肯定评价法,不要以一个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结果的唯一标准。 例如:简便运算78×99+78有位同学板演成:
78×99+78=78×(100-1)+78=7800-78+78=7722+78=7800
这时并不能因为他与书上的运算方法不符而加以否定,而是合理评价:能认真审题,发现了解题中数据的特征,懂得把99转化为(100-1),最后运算结果也是正确的。接着,让学生展开磋商,怎样使他的解题思路更趋完美。有位同学上台用彩色粉笔在“+78”旁添上“×1”,使这位同学茅塞顿开。另一位同学提示:你在第二步中可运用过去学过的加减法简便法进行运算,这一思路让每个同学的思维都进一步提高。这样的相互评价,不仅保护了同学,帮助他树立自尊、自信,鼓励他自强,同时也培养了自己对人、对事客观公正,善于待人的品质。而自我评价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通过评价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从而提高学生做人的品质。
四、培养创造性思维,促进素质全面提高
学生在学习中“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有利于他们将来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进行更大的创造,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在教学中我们应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第三册数学讲乘法的初步认识,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2+2+2=2×3,即3个2;3+3+3+3+3=3×4,即4个3;5+5+5+3怎么办呢?这不是教师题目出错了,而是精心设计的一个变异情况,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机会,学生经过观察,改写为5×3+3,5×4-2,6×3,这改写成6×3就有创造性,他是把最后一个3分开给每个5加上1,这就变成了3个6。
这样不仅加深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灵活运用旧知解决了新问题,创造性地发现了乘法的规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通过这样有序、有目的引导、发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五、扭转后进生的心理,让他们体会数学的重要性
后进生是教学中最令老师头疼的,但我们要知道,后进生不是笨,很多都是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曾经一个学生告诉我,他从小就怕数学,因为整天面对着几个阿拉伯数字不停地加减乘除,感到枯燥无味。于是我对他提问:“数学从哪来的?你们的生活没有数学吗?”我让这几个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同学成立一个活动小组,利用课余的时间到各个超市了解价格情况,访问售货员……并且写写心得体会,同学们的兴趣很高。有的同学说:“到现在我才知道售货员也不容易当,要对各种商品的价格了如指掌,收款准确快捷。”通过这次调查活动,学生了解到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尝试去煅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以后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了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不再讨厌数学了。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组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教育整体,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了,学习态度就端正了,少了心理压力,自然就多了动力。
学校德育领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这是我们教师的一个新课题, 我认为数学教学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的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以及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消除教学设计、评价和管理中一切有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预防因此而导致的学生心理失常,使学生能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情境中,无过重心理压力的状态下学习,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情绪心理学家曼德勒认为,环境刺激引起认识解释,认识解释引起唤醒的知觉,唤醒的知觉导致情绪体验。心情良好则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情绪低落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学生才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
1、重视教学民主,参与群体学习
“教是为了不教”既是教学目的,又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后一种自主的境界。学生具备了学习能力后主动地获取知识,做到无师自悟,无师自通,而它的基础就是教师平时的民主教学风格,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教学民主是提供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学生心情愉悦,乐于接受新知,并能主动地提问,敢想、敢表白,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我认为,要敢于让学生想、说、做,敢于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去获取知识。
2、运用合作教学,培养群体意识
21世纪科技竞争激烈,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所以从小培养学生既要有竞争意识,又要善于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进程。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学生必须了解群体的目标任务,然后试着去达到这些目标,而这样的了解不是自动的调节结果,必须经过学习,考虑到合作活动中方法和观点的多重性,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因而学生在观点上会有一个较大的协调过程。这种协调大致有两类:顺应和同化。同化大多被看作是一种主动的调整,顺应则是个体认识结构的变化。这种协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有效地防止孤癖型学生的产生。
二、克服浮躁心态,强化内控心理
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为例,许多小学生计算正确率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大量的错例分析可知,计算法则未掌握造成的仅占一小部分,而大多是由一些不良的心理素质及其导致的不良计算习惯所致。
其一,缺少一丝不苟的学习心态。如写字潦草,结果0、6不分,1、7互变,4、9混合等。
其二,缺少计算后必须检查的内控心理素质,其中一些学生过于自信,从不检查,而一些学生只想尽快完成作业,根本不想检查,更有一些学生只想信赖家长代为检查,有错再改。
正是由于上述这些浮躁心态,造成学生在“反馈控制”阶段所做的大量工作是:纠错、改进、提高。要改变这种现状,措施很多,其中确定一套正确的操作程序是非常必要的。
三、确定评价导向,体验成功愉悦
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效果的价值判断,评价的形式一般有相互评价、自我评价等。学生参与的评价过程实质也是学习做人的过程。相互评价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分步肯定评价法,不要以一个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结果的唯一标准。 例如:简便运算78×99+78有位同学板演成:
78×99+78=78×(100-1)+78=7800-78+78=7722+78=7800
这时并不能因为他与书上的运算方法不符而加以否定,而是合理评价:能认真审题,发现了解题中数据的特征,懂得把99转化为(100-1),最后运算结果也是正确的。接着,让学生展开磋商,怎样使他的解题思路更趋完美。有位同学上台用彩色粉笔在“+78”旁添上“×1”,使这位同学茅塞顿开。另一位同学提示:你在第二步中可运用过去学过的加减法简便法进行运算,这一思路让每个同学的思维都进一步提高。这样的相互评价,不仅保护了同学,帮助他树立自尊、自信,鼓励他自强,同时也培养了自己对人、对事客观公正,善于待人的品质。而自我评价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通过评价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从而提高学生做人的品质。
四、培养创造性思维,促进素质全面提高
学生在学习中“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有利于他们将来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进行更大的创造,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在教学中我们应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第三册数学讲乘法的初步认识,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2+2+2=2×3,即3个2;3+3+3+3+3=3×4,即4个3;5+5+5+3怎么办呢?这不是教师题目出错了,而是精心设计的一个变异情况,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机会,学生经过观察,改写为5×3+3,5×4-2,6×3,这改写成6×3就有创造性,他是把最后一个3分开给每个5加上1,这就变成了3个6。
这样不仅加深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灵活运用旧知解决了新问题,创造性地发现了乘法的规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通过这样有序、有目的引导、发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五、扭转后进生的心理,让他们体会数学的重要性
后进生是教学中最令老师头疼的,但我们要知道,后进生不是笨,很多都是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曾经一个学生告诉我,他从小就怕数学,因为整天面对着几个阿拉伯数字不停地加减乘除,感到枯燥无味。于是我对他提问:“数学从哪来的?你们的生活没有数学吗?”我让这几个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同学成立一个活动小组,利用课余的时间到各个超市了解价格情况,访问售货员……并且写写心得体会,同学们的兴趣很高。有的同学说:“到现在我才知道售货员也不容易当,要对各种商品的价格了如指掌,收款准确快捷。”通过这次调查活动,学生了解到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尝试去煅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以后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了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不再讨厌数学了。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组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教育整体,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了,学习态度就端正了,少了心理压力,自然就多了动力。
邦彦技术
2024-05-11 广告
2024-05-11 广告
在我们邦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员工的心理健康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要方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我们特别推出心理健康免费测试。这项测试简单快捷,无需复杂操作,就能为大家提供一个初步的心理健康评估。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关注自己的心理健...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邦彦技术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