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展开全部
老子认为,无论是得宠还是是受辱,都是不好的。得到夸奖,则可能自我膨胀,沾沾自喜,妄自尊大。受到侮辱,则可能自我贬低,自暴自弃,妄自菲薄。受宠受辱都感到惊慌,重视身体就像重视重大的问题一样。
这一段字面上“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有身体,如果没身体,就不会有大患。”乍一看是让人弃身、轻身,实际则不然。道家早期代表人物杨朱提出“贵己、重生”。老子强调“贵身”,看重生命,看重人格,轻视外界对自己的荣辱评价。
扩展资料:
《道德经》中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人的情绪难免受到外境的影响,荣贵和屈辱的降临常常会导致内心的恐惧不安,甚至焦虑。俗人的心理状态决定于境遇,不能自主。
宠辱若惊而使天下无惊,大患若身而使天下无患,故天下安危可以寄托于圣人。
宠辱若惊而使天下无惊,大患若身而使天下无患,故天下安危可以寄托于圣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