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的画好在哪里?
梵高是以绚烂的色彩、奔放的笔触表达狂热的感情而为人们熟知的。但他不同于印象派。印象派捕捉对象外表的美,梵高爱的是对象的本质,犹如对象的情人,他力图渗入对象的内部而占有其全部。印象派爱光,梵高爱的不是光,而是发光的太阳。
但他在自己《夜咖啡店》一画的自述中反对单纯做色彩的音乐师,他追求用色彩的独特效果表现独特的内心感情,用白热化的明亮色彩表现引人堕落的夜咖啡店的黑暗景象。
形式美和意境美在梵高作品里得到了自然的、自由的和高度的结合,在人像中如此,在风景、静物中也如此。古今中外有千千万万画家,当他们的心灵已枯竭时,他们的手仍在继续作画,言之无情的乏味的图画汗牛充栋,但梵高的作品几乎每一幅都透露了作者的心脏在跳动。
扩展资料
梵高对农民、对田野生活、对乡村田野风光有着很高的热情,他喜爱农民的一切,尤其是向日葵、麦田、莺尾花、豌豆花等。
他经常选取这些散发着泥土清香的物象作为自己的绘画题材,在他短暂的艺术生涯中,梵高凭借着自己敏锐的艺术感知力深情地、细致地描绘着这些质朴、自然的风景、静物及人物,他也因此被称为“画家中最纯粹的画家”。
与那些华丽璀璨的绘画相比,梵高的画更多的是朴实和隽永,他将自己无限的激情倾注于这些朴素的花朵和田野生活中,使画作产生了一种无法超越、无法模仿的艺术魔力。
梵高曾经画过许多有关向日葵的画,虽然每次绘制的向日葵数目不一样,花朵的姿态也都不一样,但是它们都体现出了一种饱满和劲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森特·梵高
陈丹青:梵高的画到底好在哪里?
2017-01-25 20:04陈丹青/梵高
说到梵高,我们总是不能免俗地想起向日葵、鸢尾花、燃烧的田野……
陈丹青说,大艺术家通常会被历史简化,去翻看他们早期的作品,你会发现很多从前没注意的好东西。
比如,陈丹青在《局部》中分享的梵高早期作品《海边的男孩》。画得巧的人太多,画得憨却是不易。那就是梵高早期画作里,最打动人的东西。
4月22日,混沌研习社将邀请陈丹青分享《“局部” - 美学流变观察》,讲述他对艺术的观察,让我们一起跟随陈丹青的眼睛,洞见幽微辽阔的万华世界。
如果你想到现场听课,请一定在报名开启前阅读或观看陈丹青的《局部》。
讲述人|陈丹青
(著名画家、文艺评论家、作家)
我在纽约生活时,寓所里的墙上来来去去挂过好多画,但唯独有一幅画30年来一直挂着,从来没有摘下。
就是这幅《海边的男孩》。
“大人物、大艺术家通常都会被历史简化。”
这是一幅画于1883年的小画。显然一看就是一个初学者的涂抹。
这个画家画了七年,然后就死掉了。死了以后,他就出了名,慢慢变成人人知道的梵高。
我到现在说不出这幅画到底好在哪里。
它就是一个小混蛋站在海边,那个脸的五官都没有了,可能画画的人画不出来,画砸了,一笔就抹了。然后身体啊,裤腿啊,这鞋啊,都是歪歪扭扭的,显然很生的一个手在画。
我总是觉得这幅画有味道,说不出的喜欢,每次看到心里都会叹气。
我们说起梵高啊,总是那些大有名的画,向日葵啊,什么鸢尾花啊,什么燃烧的田野啊,天上有好几个太阳啊...这些都是他去巴黎之后的创作。
但在他还没有“南漂”之前,他就是阿姆斯特丹乡下一个很傻的初学画画的人,没有接受过什么专业的技法培训。
大人物,大艺术家通常都会被历史简化,所以我经常会要求真正喜欢画的人,你要翻回去注意看一个作者所有时期的作品,早期的作品里头有很多我们没有发现、没有注意的好东西。
“一个在劳动的人是最美的。”
梵高在1881年左右最开始下手学画。他临摹谁呢?他就一直临摹米勒的画。
在那个时候所有的画家都是画贵族,画有钱人,画才子佳人这些,米勒却说会说一个在劳动的人是最美的。他自己就是农民,种过地。
梵高一辈子的作品,尤其是早期的,几乎全是农民,全是受苦的人,穷人。然后到了巴黎以后,他开始出现一些不同的角色,也是在他身边的下层人。
但是不管画什么人,所有的人到了梵高的画里,一律都变得非常憨。
憨人画憨人,穷人画穷人,就会弄成梵高这种滋味。
“他最迷我的,就是他那个憨。”
上海话“憨”就叫“耿笃”,“耿笃”鲁迅的文章里也用过这句话,“耿笃”就是北方话傻子的意思。
在艺术上,文学不能太傻的;音乐我也很难相信一个憨傻的人在作很好的音乐;但绘画可以,他一笔下去就是憨,下一笔下去还是憨。
大家不要小看这个憨字,我自己画画,我想我知道,就是你画画要画得巧,不是那么难。
你有才华,然后经过刻苦的磨炼,你有可能熟能生巧,而越画越巧,有可能的。
可是有一种画,他好就要好在憨,没法学了。那个不是才能,那个是天分,你有就你有,没有就没有,没法学。
我想到几位画家可以和梵高做比较。
一位是鲁迅特别推崇的德国女画家珂罗惠支,还有一位是20世纪中国的画家王式廓,以及《流民图》的蒋兆和。
他们非常卓越的技巧,梵高远远不能跟他们比。梵高即使活到八九十岁,都画不到蒋兆和和珂罗惠支那个水准。
可是我每次看到梵高的这张毫无意思的画(指《海边的男孩》),就是一个混小子站在海边,我心里就会想,TMD,这才是真正的绘画,这才是真正的艺术。
我会忘记蒋兆和,我会忘记珂罗惠支,忘记我所喜欢的许多非常了不起的巧手,我会无可奈何。
“他仍然是梵高,世界会发现他有多了不起。”
我看到梵高早期学画的这些画,我就觉得如果他没有后来巴黎那个阶段,他仍然是梵高,世界会发现他有多了不起。
你们会说梵高很有名,这是我们被灌输的一个概念。
大家可不可以忘记这些东西,我们把两种画放在一起看看,都是初学的作品。
咱们中国大量的考前班,那些示范作品,有些也都是十来岁的孩子画出来的,打死梵高都画不出来。
梵高要是拿着1881年到1883年初习的这些画,跑到中国排队考,他估计准考证都拿不到。
可是我每次看到咱们考前班的这些画,看到考场的这些素描,我就想死,我宁可一辈子不会画画。
为什么梵高是伟大的艺术品,永恒的艺术品,为什么咱们美术学院的这些素描死路一条,是一场灾难,是反艺术的。
你没看出来他的色彩都是带着很强的个人感情的吗?奔放,浓烈,洒脱,张狂...那些就是他人格的真实照应.爱恨分明.但是很多人都不理解,认为那些看似幼稚的仿佛像小朋友用油画棒画出来一样的画根本不值得称为名作.
发现你用了欣赏这个词.我想问一句:你了解梵高的身世么,了解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他的生活状态么?如果没有,那建议先去看下关于他的传记.看画,不仅仅只是看些表面,深入地了解其画面所反映出来的意义才是最重要的.你在家里挂上画,仅仅是因为它色彩艳丽,技法高超...虽然无可厚非,但...不是显得太肤浅了么.毕竟,艺术不仅仅是给人以美的享受,更是为了解脱.解救太多被的现实所束缚梦想和自由的人.
你看画册的时候都没有发现吗?很多画,是直接用不经过调和的颜料画上去的,那些鲜明的色彩便是梵高眼中的风景.自然的,不经过任何修饰的...但是,很多人却看不出.因为他们带了太多世俗的眼光来看.再自以为是地用自己以为独到的眼光来做出批判.这样的被现实打磨出来的人,能看出梵高画中的激情么?
梵高只是个孩子,一个对这个世界持着太多与世人不同观点的单纯的任性的善良的孩子.他的悲喜都表现在画面中.他爱的疯狂,死得决绝,做所有事都凭着自己的感情.当发现他的所做的一切都无法改变残酷的事实,他选择了死亡,用死亡来逃避现实中的绝望.
说了很多自己的一些愚见,见笑了.自己懂得也不多,毕竟只是刚和画打交道没多久.年龄也不大.说这些仿佛有些牵强.但说得再多,还是要你自己去理解他画面的中包含的东西.不仅仅是梵高,其他的也一样.
但愿你能看懂梵高的画.真正得做到欣赏其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