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前曾国藩召来李鸿章,对他说了什么话?
曾国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洋务运动的主要发起者和促进者,深受咸丰同治两帝的信赖。是晚清救亡中兴过程中最辉煌的人物之一。他曾上书《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书》直指咸丰帝的过失,折子被咸丰帝怒掷于地之后,又心悦诚服的接受。可谓是晚清时期重要的名臣和权臣。
他一生经历了组建湘军,镇压太平军,剿除捻匪,督办教案等事情,最后一病不起。他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于是一封家书将最得意的弟子李鸿章从直隶总督任上召到江宁。对他进行临终的托付。
李鸿章得老师“以大事相托”的亲笔信后,冒着苦寒,昼夜兼程赶到江宁。曾国藩有很多事情都要向他交代,他们首先细谈了战争赔款以及留学生出洋等事情,同时他给李鸿章提了两个建议,一个是牢牢握住军权。他清楚的认识到自己裁撤10万湘军,实际上是自断手足,不仅使得军心大乱,而且使得后来的战场上战斗力严重不足。八旗、绿营都是废物,当今所有的部队中,唯一能倚重的就是淮军。因此他严令李鸿章千万不能放弃军队。
第二个就是重视人才。大清朝科举颓废,官宦子弟世袭严重。自己手中除了李鸿章竟没有多少能用的弟子。他让李鸿章把培养后人作为头等大事。李鸿章问老师,当今官场上还有哪些人可堪大用,又有哪些人能够加以培养?他知道老师不常在背后评人有违儒家风度,但如今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倘若不说,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了。
曾国藩首推就是左宗棠。他说左宗棠胸中有韬略,同时有才干。为人忠正廉洁,是大清国的栋梁。紧接着他觉得彭玉麟和郭嵩焘,前者淡泊名利,但是正邪分明,能够为大清国匡扶正道。后者才识绝伦,视野广阔,能够将现在引领的改革继续推行下去。再往下,曾国藩又指出刘长佑,沈葆桢日后都将能撑起国家的重任。
年关将近,公务繁忙。李鸿章当时身为直隶总督,不得不马不停蹄的赶回直隶处理公务。刚过完年,二月初四,到了曾国藩父亲的忌日,他扶着病体起来拜祭,却永远的倒在了自己儿子的身上。这位晚清的名臣就这样走过了自己的一生,但他给他的弟子点出的那五个人,日后也确实捍卫了这个国家在最后的日子里所留下的仅有的辉煌和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