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认为成绩不好的孩子,就一定不聪明,这是为什么?
自古以来,在中国教育中,孩子的成绩总是和智力挂钩,这样的现状有很多形成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传统观念和社会机制。
中国从古至今都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从科举制度到现在的义务教育,无不彰显着中国人对于教育的看重;在古代,科举考试拔得头筹可以进朝廷为官,这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情,一旦入朝为官,荣华富贵数不尽,对于古代家庭来说,这样的成就足以表明孩子的智慧,因此科举考试的成绩便成为了衡量孩子是否聪明的重要标准;在现代社会,从小学到研究生,考试几乎贯穿每个求学人的一生,即使是寻求工作也要进行入职考试等,在学校考试成绩优秀可以获得奖学金、会受到老师同学的夸奖,甚至于高考、考研等考试更是被大家视为决定前途命运的考试,超常发挥意味着给未来的生活描绘了良好的开端,因此考试成绩优秀的孩子自然更聪明,因为他通过好成绩为自己争取了更光明的未来,站在家长的角度,这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是全家的骄傲。
学历论促进了现代社会中智商与成绩挂钩的现象,中国就业现状一直都很严峻,大多数人都追求薪资可观、环境舒适的工作岗位,但是企业单位用人最看重的就是学历,必须承认的是,同学历背景下,名校毕业生更加吃香,普通高校出身情况下,研究生学历比本科生学历吃香,这样的社会背景致使家长普遍认为:成绩优秀就能上个好大学,在将来就业会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自然而然就会认为成绩好的孩子更聪明,而成绩差的孩子不聪明,更何况,在当今的社会制度下,能够彰显一个人能力强弱最有效的方式还是考试,所以考试成绩的好坏是最合适衡量一个人是否足够聪明,能否担当大任。
在我看来,成绩并不能与智商完全挂钩,成绩优秀的孩子只能说明对于学校课程的掌握程度高,在学校老师要求的范围内做到了最好,但是并不意味着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继续如此优秀;相应地,成绩差的同学只能说明应试科目掌握不合格,并不能说明就是不聪明,也许他只是对考试科目不感兴趣、没有好好学习,才会导致不合格;每个人所擅长的领域都是不一样的,世界上没有所有方面都能做到优秀的全能天才,大多数科学家都只是专攻某一领域,所以以成绩衡量智力是很不可靠的。
不过既然是学生,完成自己本职工作还是很重要的,不论有什么原因,应试科目应该基本掌握,这样才能具备将来工作的基本技能,况且虽然不一定成绩差的孩子就不聪明,但是如果连基本的学校考试都不能完成的话,即使再聪明,在这个应试制度上还是很吃亏,如果将来有人提及:绝世大聪明考试不及格,也是蛮让人难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