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笔记:太阳病篇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太阳病,多发生在外感疾病初期,主证为发热,畏寒恶风,头项痛,脉浮等表证,也称太阳经证。若表邪不解,而内传膀胱,则为太阳腑证。证见发热恶风,烦渴欲饮,水入则吐,小便不利,脉浮或浮数;或证见少腹急结硬满,小便通利,其人如狂或发狂,脉象沉涩。
太阳病包括经证和腑证。经病包括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腑病包括太阳蓄水证和太阳蓄血证。
太阳经证;分为三型 ;
(1)营卫不和,卫失固外开阖之权,肌表疏泄者为中风。
(2)卫阳被遏,营卫郁滞不通,肌表致密者为伤寒。
(3)外受温邪,津伤内热者为温病。
中风: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表虚证)。
伤寒:发热,无汗,恶寒,脉紧,体痛(表实证)。
温病:发热,口渴,不恶寒(里热证)。
中风、伤寒、温病,均属表证,所以均有“发热,头痛,脉浮”,但其鉴别点是:
中风:脉浮缓,有汗,舌苔薄白。
伤寒:脉浮紧,无汗而喘,舌苔薄白。
温病:脉浮数,发热,口微渴,微恶寒,舌尖舌质红绛。
太阳腑证;分为二型
(1)邪气内入膀胱,影响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以致气结水停,小便不利,为蓄水证。
(2)热结下焦,瘀血不行,以致鞭满如狂,小便自利为蓄血证。
蓄水证:发热恶风,小便不利,消渴,水入则吐,脉浮数。
蓄血证:小腹急结或鞭满,如狂--发狂,小便自利,身体发黄,脉沉结。
鉴别点:蓄水是邪入膀胱气分,故只有小便不利而无神志症状。蓄血是邪入膀胱血分,故有神志症状而裂做无小便不利。
太阳主一身之表阳,故太阳居三阳之首,为六经藩蓠。风寒袭表,太阳首当其冲,此时,卫气虽已受伤,但犹能达表抗邪。正邪相争于表,经气不利,则症见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1.太阳经证治法
(1)中风:为太阳表虚证,是卫强营弱,营卫不和,治疗中风只需调和营卫,汗出病解,可用桂枝汤。
(2)伤寒:为太阳表实证,腠理致密不得汗出,非开表发汗不足以祛邪外出,可用麻黄汤。
(3)温病:为内热津伤,《伤寒论》未出方治。
2.太阳腑证治法
(1)蓄水:系膀胱气化不行而致水气停蓄,五苓散(茯苓、猪苓、桂枝、泽泻、白术)具有化气利水的功能,故为蓄水证主方。
(2)蓄血:系瘀血不行,热结下焦,应攻瘀逐血,可根据轻重缓急,选用桃核承气汤。
3.太阳病兼证治法
(1)太阳中风兼气逆作喘,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治之。
(2)太阳病兼项背强几几(即拘急不舒),有汗属表虚,无汗属表实,虚用桂枝加葛根汤,实用葛根汤。
(3)太阳病兼热郁于内(内热,烦躁,口渴),有汗属表虚,无汗属表实,虚用桂枝二越婢一汤,实用大青龙汤。
(4)太阳病内挟水饮(干呕,痰软),如表实无汗,心下有水气,证见发热恶寒无汗喘咳干呕的,治以小青龙汤。如太阳中风而水气僻积胸胁,证见发热恶寒汗出头痛,心下及胁部痞鞭满痛,干呕短气,表证已解的,用十枣汤(芫花、甘遂、大册敏戟、大枣)攻之。
(5)太阳病兼里虚不足,如阴阳两虚心中悸而烦者,治宜以小建中汤。如气血亏乏,心力不继,脉结代肆姿衡,心动悸者,治以炙甘草汤。
太阳病包括经证和腑证。经病包括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腑病包括太阳蓄水证和太阳蓄血证。
太阳经证;分为三型 ;
(1)营卫不和,卫失固外开阖之权,肌表疏泄者为中风。
(2)卫阳被遏,营卫郁滞不通,肌表致密者为伤寒。
(3)外受温邪,津伤内热者为温病。
中风: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表虚证)。
伤寒:发热,无汗,恶寒,脉紧,体痛(表实证)。
温病:发热,口渴,不恶寒(里热证)。
中风、伤寒、温病,均属表证,所以均有“发热,头痛,脉浮”,但其鉴别点是:
中风:脉浮缓,有汗,舌苔薄白。
伤寒:脉浮紧,无汗而喘,舌苔薄白。
温病:脉浮数,发热,口微渴,微恶寒,舌尖舌质红绛。
太阳腑证;分为二型
(1)邪气内入膀胱,影响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以致气结水停,小便不利,为蓄水证。
(2)热结下焦,瘀血不行,以致鞭满如狂,小便自利为蓄血证。
蓄水证:发热恶风,小便不利,消渴,水入则吐,脉浮数。
蓄血证:小腹急结或鞭满,如狂--发狂,小便自利,身体发黄,脉沉结。
鉴别点:蓄水是邪入膀胱气分,故只有小便不利而无神志症状。蓄血是邪入膀胱血分,故有神志症状而裂做无小便不利。
太阳主一身之表阳,故太阳居三阳之首,为六经藩蓠。风寒袭表,太阳首当其冲,此时,卫气虽已受伤,但犹能达表抗邪。正邪相争于表,经气不利,则症见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1.太阳经证治法
(1)中风:为太阳表虚证,是卫强营弱,营卫不和,治疗中风只需调和营卫,汗出病解,可用桂枝汤。
(2)伤寒:为太阳表实证,腠理致密不得汗出,非开表发汗不足以祛邪外出,可用麻黄汤。
(3)温病:为内热津伤,《伤寒论》未出方治。
2.太阳腑证治法
(1)蓄水:系膀胱气化不行而致水气停蓄,五苓散(茯苓、猪苓、桂枝、泽泻、白术)具有化气利水的功能,故为蓄水证主方。
(2)蓄血:系瘀血不行,热结下焦,应攻瘀逐血,可根据轻重缓急,选用桃核承气汤。
3.太阳病兼证治法
(1)太阳中风兼气逆作喘,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治之。
(2)太阳病兼项背强几几(即拘急不舒),有汗属表虚,无汗属表实,虚用桂枝加葛根汤,实用葛根汤。
(3)太阳病兼热郁于内(内热,烦躁,口渴),有汗属表虚,无汗属表实,虚用桂枝二越婢一汤,实用大青龙汤。
(4)太阳病内挟水饮(干呕,痰软),如表实无汗,心下有水气,证见发热恶寒无汗喘咳干呕的,治以小青龙汤。如太阳中风而水气僻积胸胁,证见发热恶寒汗出头痛,心下及胁部痞鞭满痛,干呕短气,表证已解的,用十枣汤(芫花、甘遂、大册敏戟、大枣)攻之。
(5)太阳病兼里虚不足,如阴阳两虚心中悸而烦者,治宜以小建中汤。如气血亏乏,心力不继,脉结代肆姿衡,心动悸者,治以炙甘草汤。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