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教学设计 是七年级语文教师常规工作的必要内容之一。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人教版,大家快来跟我一起看看吧。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诗歌四步教学法:读诗—说诗—悟诗—品诗
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两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2、难点:分析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直抒胸臆的手法、《未选择的路》的象征手法
三、学情分析:两个班的学生都存在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要表现在:全班有四分之三的学生拼音知识不过关,有二分之一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深层次的文本意蕴无法自我探究,而全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都很薄弱。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1课时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课前三分钟
二、导入新课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我们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
三、学习基础知识:
⒈生字:伫(zhù)立 涉(shè)足 延绵(mián) 萋萋(qī)
瞬(shùn)息 忧郁(yù) 幽(yōu)寂 尴(gān)尬(gà)
⒉解释: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幽寂:幽静,寂寞。
延绵:绵延。 荒草萋萋:形容野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忧郁:忧伤,愁闷。
⒊诵读
①师范读,读出节奏来。 ②生练读。 ③生有感情读。
④说题目:“欺骗”——理想与现实的一种距离 ⑤生齐读。
四、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2、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第二节,诗人表达了心儿永远向着未来的积极人生态度,并告诉人们,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这是诗人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生活的真谛。
五、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读诗
采用的方式:范读或听读,抽读,齐读。
教学时注重读诗的节奏和重音。
2、说诗
①诗的主题是什么? 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
②从诗中你能看出作者告诉我们如何对待生活中的过去、现在、未来吗?
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不可挽回,只是怀念;现在只是暂时的,一切都将过去;将来才是永久,我们要面向未来。
③假如把这首诗分成两部分,请各用一个词来概括其内容。
劝告 希望
教师小结:这首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按常理这是诗歌创作要尽力避免的,但这首诗却以说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3、悟诗
①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
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②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持己见。
4、品诗
⑴你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通的感觉。诗人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从另一个角度说,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⑵、这首诗中诗人对生活是什么态度?
强调“热爱、积极乐观”
六、小结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当堂背诵)
七、作业 :抄写生字词;仿写诗《假如……》
第2课时
《未选择的路》
一、导入: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二、作者简介: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农民诗人。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也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代表作有《波士顿以北》(1914)《山间》(1916)《新罕布什尔》(1923),《西流的小溪》(1928),《见证树》(1942)以及《林间空地》(1962)等。
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做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三、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
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 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找出诗中最令你
感动的诗句或词,谈谈你的体会。 先朗读由学生单独回答。
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明确:见教参“问题研讨”
4、品味一句话:“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中的“往事”指什么?“轻声叹息”是诗人后悔吗?
“往事”是指当年就自己的人生之路所作出的选择轻声叹息“并不是后悔,而是想到人生的道路有很多条,人生却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休的遗憾。
四、感悟哲理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明确: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五、分清象征与比喻的概念。
1、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
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2、出示两首诗,让学生判断哪一首诗用了象征,哪一首诗用了比喻?
象征手法的运用。
象征一般是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未选择的路》用生活中的路,来象征人生的道路,生活的路有选择,而人生的路更需要选择,其实未选择也是一种选择。
六、读一读,想一想,这两首诗给了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示?
《假……》告诉我们: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这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的。
《未……》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2、说说两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假……》先用假设的方式提出问题,然后用劝告的口吻,阐述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未……》前三节写林中两条路的不同,难以选择。最后一节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写未选择的路。
七、小结
同学们,学了这两首诗,我们或许对于人生会有更多的思考。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的确是个决定命运的重大问题。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习惯决定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坚定活泼的性格,进而正确地选择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愿大家都能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八板书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欺骗 不悲伤 乐观
不忧郁 怀念
《未选择的路》
选择前的沉思 慎重(久久伫立)
未选择的路 选择了更幽 更美 人迹很少的一条路 千万条之多
(自然之路) (暗含充满挑战 艰难之路) (象征) 选择要慎重
踏上自己的小路,开始艰难跋涉 人生之路 因不可逆回
(岔路口) 感叹“未选择的路”也许更美却舍弃 显忧郁惆怅
(一种舍弃美——缺憾美)
九、作业设计
1、 抄写生字词。 背诵两首诗歌。
教学反思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本文教学上主要是引导学生明白这一道理,并试着联系自己的实际知道该怎么去做。
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常见误区
多媒体课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新课改理念的实施,加速了教学方法、手段、教具的改革,但也出现了一些误区。
(一)多媒体课件“灌满”整个语文课堂,影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初中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对于语文材料的理解,由于知识背景、生活经验的不同,存在着很多的差异,具有主观性,特别是文学作品,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时,在语文课程中有大量的具体形象需要学生借助想象力来完成,这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思维能动地进行思考。虽然在新课改中,我们也同样强调学生对于语文材料的理解应该具有一致性,但是语文教学中更提倡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合理思考,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见解。但是,多媒体课件制作多是教师按照语文课堂的教学思路来进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按照规划好的规律来安排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发展也常常服从于预先设计的流程。有的教师过分依赖于多媒体课件,上课流程完全按照固定的课件进行,每次上课都满堂展示多媒体课件内容,教师只负责点击鼠标,由课件完成书写与示范、启发与引导,甚至事先预定好学生讨论问题的答案,在学生讨论后硬性呈现,致使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扮演了观众的角色,教学过程仿佛成了多媒体技术设备的展示,导致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发展,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影响了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运用相对死板,不能在课堂进行灵活的变通
初中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的目标直接指向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这些实践能力不仅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常识,也包含了自然、社会与人文等方面的智慧。它要求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刻意追求固定的传授模式,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适当的调整。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费时费力,可谓倾注了教师的大量心血,可是几乎所有多媒体课件的设计都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相关参考资料预先构想的,而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讨论结果和问题答案。要知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目光、情绪变化等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学生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需要教师相应的反馈,可是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课堂的呈现顺序却相对的固定,这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思路,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做及时的调整。
(三)多媒体课件制作过于花哨,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在语文课程中学习的是母语,初中学生在具有了口语的语感基础后,其主要任务已经转变为培养书面语的语感,所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必然会有书面语或文言文出现。可是,书面语或文言文相对难懂和枯燥,在这样的情况下,多媒体课件对书面语或文言文的有利补充作用就发挥了出来。多媒体课件生动的视觉、听觉效果的确起到了吸引学生的作用,但许多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贪多、贪新鲜,选用琳琅满目的图片资料,追求丰富多样的视听效果,应用了大量的视频、动画、甚至是名师讲座,影响了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指向与集中,从而造成了注意分散的情况。更有甚者,有的教师选用的资料与教学内容几乎没有关联,导致一节课结束时,学生还沉浸在丰富的课堂教学音像之中,而没有对画面和声音所蕴含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
(四)多媒体课件会相对延长学生的用眼时间,导致眼睛疲劳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初中语文课程中极为重要的学习内容。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中作者与读者的关系,鼓励学生主动地、独立地、充满热情地阅读。在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资料大多通过投影仪来显示,这就对投影设备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有的投影设备,如投影仪灯泡超期服役,导致灯泡亮度下降,投影质量恶化,图像变得不清晰,加重用眼负担。或者,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教室光线较强,多媒体课件的底色较浅,学生看不清楚投影,视力疲劳。同时,在应用多媒体课件时,有的教师将大段的文字呈现在多媒体屏幕上,有时文字的颜色与背景区别不大,有时文字的字体相对较小,这就需要学生更长时间注视多媒体屏幕,更容易导致用眼过度。此外,长时间使用多媒体课件也是加重学生视力负担的主要原因。总之,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相对于传统的板书和纸质书本更容易造成学生眼睛的疲劳。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误区的克服策略
多媒体课件虽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但只要我们运用正确的方法予以克服,相信其会更好地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一)将多媒体课件与传统语文教学充分融合,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多媒体课件和传统语文教学说到底都是为学生服务的,二者本身并不矛盾,无论多媒体技术多么先进,它毕竟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无论传统教学有哪些弊端,它毕竟有着无法替代的优点及作用,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互补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构成的,多媒体课件是教师将内容合理地呈现给学生的有利手段,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时,书本、粉笔、黑板和教师的讲解等传统教学手段同样可以合理运用。如果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时,依然按照预先的设计呆板地执行课堂教学流程,机械地宣读大屏幕的文字,那就成了打着多媒体幌子的传统语文教学,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只有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设计需要课堂讨论的问题时,可以在呈现动画、图片或视频后明确问题,随即展开问题讨论或启发式引导,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及时的总结和评价,最后提供与问题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充分地发挥了出来,语文课堂讨论也变得丰富多彩。
(二)把握为学生需求服务的理念,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
新课改要求加强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加强语文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提倡合作学习,提倡学生自主的探究精神和独立思考的空间,这些都是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的。同样,多媒体课件是教师备课过程中教学思想的外化,它的合理应用也是以学生的课堂需求为依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充当多媒体技术的操作员,而是要把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备课思路完美的结合,在应用多媒体课件的时候,要合理把握教学进度,促进学生与教师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不一定所有课堂教学时间都使用多媒体课件,而是适度、适时,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来选择适当的多媒体课件呈现方式。多媒体课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课堂教学,或者说有些课堂教学可以不使用多媒体课件,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操作,例如,在进行某些阅读和理解的内容时,有的教师选择不使用多媒体课件,而是用自己生动的引导和富有表现力的演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而有的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生动的音像资料丰富学生的表象,帮助学生理解。
(三)注重多媒体课件与教材的互补,实现多媒体课件的有效性
多媒体课件花哨、不实,主要是因为教师未能把握多媒体课件与教材、课标的紧密结合。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不能脱离教材,要依据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突出教学重点、难点,随时提醒学生教学内容与教材的关联。教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必备使用工具,这个工具如果同多媒体课件这个促进认知的手段有机结合,更能达到帮助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协作、探索的目的。在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媒体都是相对固定的,而学生的反映却是千差万别的,当学生遇到某个教学难点或产生疑问时,需要借助教材和多媒体课件等材料来帮助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与习惯的指导。例如,记笔记可以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有助于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复习,所以,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时可以适时控制屏幕显示的速度和时机,提醒学生做好笔记。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集体讨论的习惯,在学生需要思考、讨论和记录时,教师可以延长多媒体课件的显示时间,在学生沉浸于某篇文章优美的意境中时,教师可以播放与之相适应的音乐和相关的画面,丰富学生的感知。
(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用眼习惯,注重多媒体课件的细节处理
初中学生的身体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多媒体课件的不当应用容易引发学生视力下降,所以,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要兼顾学生视力的保护。教育部门可以建立多媒体设备维护的专项资金,对寿命到限的设备进行及时更换,确保多媒体设备的健康运行。在应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室,要有窗帘等设施来根据需要随时调节室内的光线,在课堂使用的黑板的前最好安装板前灯。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要考虑到投影的视觉效果,多媒体课件的底色与文字对比要强烈,尽量用较大字号、加粗的文字,最小的文字大小也要以最后一排学生能够看清楚投影仪为宜,图片、声音呈现的时机和时间都要经过仔细的考虑。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恰当安排教学活动,通过听、说、读、写等不同活动的合理调配上课时间,不要让学生盯着投影仪的时间超过20分钟,在教学内容即将结束时或课间休息时间,开展眼保健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用眼习惯,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保持充沛的精力,也实施了良好的用眼卫生。
总之,我们应该辩证地、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克服误区,发挥优势,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真正的教书育人的目标。
作者:宋铁莉 张春苗 单位:通化师范学院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诗歌四步教学法:读诗—说诗—悟诗—品诗
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两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2、难点:分析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直抒胸臆的手法、《未选择的路》的象征手法
三、学情分析:两个班的学生都存在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要表现在:全班有四分之三的学生拼音知识不过关,有二分之一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深层次的文本意蕴无法自我探究,而全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都很薄弱。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1课时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课前三分钟
二、导入新课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我们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
三、学习基础知识:
⒈生字:伫(zhù)立 涉(shè)足 延绵(mián) 萋萋(qī)
瞬(shùn)息 忧郁(yù) 幽(yōu)寂 尴(gān)尬(gà)
⒉解释: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幽寂:幽静,寂寞。
延绵:绵延。 荒草萋萋:形容野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忧郁:忧伤,愁闷。
⒊诵读
①师范读,读出节奏来。 ②生练读。 ③生有感情读。
④说题目:“欺骗”——理想与现实的一种距离 ⑤生齐读。
四、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2、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第二节,诗人表达了心儿永远向着未来的积极人生态度,并告诉人们,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这是诗人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生活的真谛。
五、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读诗
采用的方式:范读或听读,抽读,齐读。
教学时注重读诗的节奏和重音。
2、说诗
①诗的主题是什么? 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
②从诗中你能看出作者告诉我们如何对待生活中的过去、现在、未来吗?
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不可挽回,只是怀念;现在只是暂时的,一切都将过去;将来才是永久,我们要面向未来。
③假如把这首诗分成两部分,请各用一个词来概括其内容。
劝告 希望
教师小结:这首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按常理这是诗歌创作要尽力避免的,但这首诗却以说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3、悟诗
①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
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②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持己见。
4、品诗
⑴你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通的感觉。诗人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从另一个角度说,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⑵、这首诗中诗人对生活是什么态度?
强调“热爱、积极乐观”
六、小结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当堂背诵)
七、作业 :抄写生字词;仿写诗《假如……》
第2课时
《未选择的路》
一、导入: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二、作者简介: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农民诗人。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也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代表作有《波士顿以北》(1914)《山间》(1916)《新罕布什尔》(1923),《西流的小溪》(1928),《见证树》(1942)以及《林间空地》(1962)等。
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做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三、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
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 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找出诗中最令你
感动的诗句或词,谈谈你的体会。 先朗读由学生单独回答。
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明确:见教参“问题研讨”
4、品味一句话:“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中的“往事”指什么?“轻声叹息”是诗人后悔吗?
“往事”是指当年就自己的人生之路所作出的选择轻声叹息“并不是后悔,而是想到人生的道路有很多条,人生却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休的遗憾。
四、感悟哲理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明确: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五、分清象征与比喻的概念。
1、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
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2、出示两首诗,让学生判断哪一首诗用了象征,哪一首诗用了比喻?
象征手法的运用。
象征一般是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未选择的路》用生活中的路,来象征人生的道路,生活的路有选择,而人生的路更需要选择,其实未选择也是一种选择。
六、读一读,想一想,这两首诗给了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示?
《假……》告诉我们: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这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的。
《未……》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2、说说两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假……》先用假设的方式提出问题,然后用劝告的口吻,阐述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未……》前三节写林中两条路的不同,难以选择。最后一节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写未选择的路。
七、小结
同学们,学了这两首诗,我们或许对于人生会有更多的思考。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的确是个决定命运的重大问题。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习惯决定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坚定活泼的性格,进而正确地选择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愿大家都能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八板书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欺骗 不悲伤 乐观
不忧郁 怀念
《未选择的路》
选择前的沉思 慎重(久久伫立)
未选择的路 选择了更幽 更美 人迹很少的一条路 千万条之多
(自然之路) (暗含充满挑战 艰难之路) (象征) 选择要慎重
踏上自己的小路,开始艰难跋涉 人生之路 因不可逆回
(岔路口) 感叹“未选择的路”也许更美却舍弃 显忧郁惆怅
(一种舍弃美——缺憾美)
九、作业设计
1、 抄写生字词。 背诵两首诗歌。
教学反思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本文教学上主要是引导学生明白这一道理,并试着联系自己的实际知道该怎么去做。
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常见误区
多媒体课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新课改理念的实施,加速了教学方法、手段、教具的改革,但也出现了一些误区。
(一)多媒体课件“灌满”整个语文课堂,影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初中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对于语文材料的理解,由于知识背景、生活经验的不同,存在着很多的差异,具有主观性,特别是文学作品,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时,在语文课程中有大量的具体形象需要学生借助想象力来完成,这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思维能动地进行思考。虽然在新课改中,我们也同样强调学生对于语文材料的理解应该具有一致性,但是语文教学中更提倡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合理思考,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见解。但是,多媒体课件制作多是教师按照语文课堂的教学思路来进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按照规划好的规律来安排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发展也常常服从于预先设计的流程。有的教师过分依赖于多媒体课件,上课流程完全按照固定的课件进行,每次上课都满堂展示多媒体课件内容,教师只负责点击鼠标,由课件完成书写与示范、启发与引导,甚至事先预定好学生讨论问题的答案,在学生讨论后硬性呈现,致使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扮演了观众的角色,教学过程仿佛成了多媒体技术设备的展示,导致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发展,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影响了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运用相对死板,不能在课堂进行灵活的变通
初中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的目标直接指向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这些实践能力不仅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常识,也包含了自然、社会与人文等方面的智慧。它要求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刻意追求固定的传授模式,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适当的调整。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费时费力,可谓倾注了教师的大量心血,可是几乎所有多媒体课件的设计都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相关参考资料预先构想的,而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讨论结果和问题答案。要知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目光、情绪变化等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学生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需要教师相应的反馈,可是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课堂的呈现顺序却相对的固定,这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思路,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做及时的调整。
(三)多媒体课件制作过于花哨,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在语文课程中学习的是母语,初中学生在具有了口语的语感基础后,其主要任务已经转变为培养书面语的语感,所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必然会有书面语或文言文出现。可是,书面语或文言文相对难懂和枯燥,在这样的情况下,多媒体课件对书面语或文言文的有利补充作用就发挥了出来。多媒体课件生动的视觉、听觉效果的确起到了吸引学生的作用,但许多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贪多、贪新鲜,选用琳琅满目的图片资料,追求丰富多样的视听效果,应用了大量的视频、动画、甚至是名师讲座,影响了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指向与集中,从而造成了注意分散的情况。更有甚者,有的教师选用的资料与教学内容几乎没有关联,导致一节课结束时,学生还沉浸在丰富的课堂教学音像之中,而没有对画面和声音所蕴含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
(四)多媒体课件会相对延长学生的用眼时间,导致眼睛疲劳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初中语文课程中极为重要的学习内容。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中作者与读者的关系,鼓励学生主动地、独立地、充满热情地阅读。在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资料大多通过投影仪来显示,这就对投影设备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有的投影设备,如投影仪灯泡超期服役,导致灯泡亮度下降,投影质量恶化,图像变得不清晰,加重用眼负担。或者,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教室光线较强,多媒体课件的底色较浅,学生看不清楚投影,视力疲劳。同时,在应用多媒体课件时,有的教师将大段的文字呈现在多媒体屏幕上,有时文字的颜色与背景区别不大,有时文字的字体相对较小,这就需要学生更长时间注视多媒体屏幕,更容易导致用眼过度。此外,长时间使用多媒体课件也是加重学生视力负担的主要原因。总之,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相对于传统的板书和纸质书本更容易造成学生眼睛的疲劳。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误区的克服策略
多媒体课件虽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但只要我们运用正确的方法予以克服,相信其会更好地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一)将多媒体课件与传统语文教学充分融合,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多媒体课件和传统语文教学说到底都是为学生服务的,二者本身并不矛盾,无论多媒体技术多么先进,它毕竟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无论传统教学有哪些弊端,它毕竟有着无法替代的优点及作用,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互补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构成的,多媒体课件是教师将内容合理地呈现给学生的有利手段,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时,书本、粉笔、黑板和教师的讲解等传统教学手段同样可以合理运用。如果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时,依然按照预先的设计呆板地执行课堂教学流程,机械地宣读大屏幕的文字,那就成了打着多媒体幌子的传统语文教学,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只有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设计需要课堂讨论的问题时,可以在呈现动画、图片或视频后明确问题,随即展开问题讨论或启发式引导,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及时的总结和评价,最后提供与问题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充分地发挥了出来,语文课堂讨论也变得丰富多彩。
(二)把握为学生需求服务的理念,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
新课改要求加强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加强语文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提倡合作学习,提倡学生自主的探究精神和独立思考的空间,这些都是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的。同样,多媒体课件是教师备课过程中教学思想的外化,它的合理应用也是以学生的课堂需求为依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充当多媒体技术的操作员,而是要把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备课思路完美的结合,在应用多媒体课件的时候,要合理把握教学进度,促进学生与教师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不一定所有课堂教学时间都使用多媒体课件,而是适度、适时,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来选择适当的多媒体课件呈现方式。多媒体课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课堂教学,或者说有些课堂教学可以不使用多媒体课件,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操作,例如,在进行某些阅读和理解的内容时,有的教师选择不使用多媒体课件,而是用自己生动的引导和富有表现力的演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而有的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生动的音像资料丰富学生的表象,帮助学生理解。
(三)注重多媒体课件与教材的互补,实现多媒体课件的有效性
多媒体课件花哨、不实,主要是因为教师未能把握多媒体课件与教材、课标的紧密结合。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不能脱离教材,要依据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突出教学重点、难点,随时提醒学生教学内容与教材的关联。教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必备使用工具,这个工具如果同多媒体课件这个促进认知的手段有机结合,更能达到帮助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协作、探索的目的。在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媒体都是相对固定的,而学生的反映却是千差万别的,当学生遇到某个教学难点或产生疑问时,需要借助教材和多媒体课件等材料来帮助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与习惯的指导。例如,记笔记可以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有助于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复习,所以,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时可以适时控制屏幕显示的速度和时机,提醒学生做好笔记。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集体讨论的习惯,在学生需要思考、讨论和记录时,教师可以延长多媒体课件的显示时间,在学生沉浸于某篇文章优美的意境中时,教师可以播放与之相适应的音乐和相关的画面,丰富学生的感知。
(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用眼习惯,注重多媒体课件的细节处理
初中学生的身体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多媒体课件的不当应用容易引发学生视力下降,所以,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要兼顾学生视力的保护。教育部门可以建立多媒体设备维护的专项资金,对寿命到限的设备进行及时更换,确保多媒体设备的健康运行。在应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室,要有窗帘等设施来根据需要随时调节室内的光线,在课堂使用的黑板的前最好安装板前灯。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要考虑到投影的视觉效果,多媒体课件的底色与文字对比要强烈,尽量用较大字号、加粗的文字,最小的文字大小也要以最后一排学生能够看清楚投影仪为宜,图片、声音呈现的时机和时间都要经过仔细的考虑。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恰当安排教学活动,通过听、说、读、写等不同活动的合理调配上课时间,不要让学生盯着投影仪的时间超过20分钟,在教学内容即将结束时或课间休息时间,开展眼保健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用眼习惯,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保持充沛的精力,也实施了良好的用眼卫生。
总之,我们应该辩证地、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克服误区,发挥优势,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真正的教书育人的目标。
作者:宋铁莉 张春苗 单位:通化师范学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