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是怎样形成的呢?
在云的顶部,由于正负离子的相互作用,会形成一个电场。当电场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游离放电,即部分正离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从云团中分离出来,进入大气层,形成一道闪电。闪电放电时,会产生强大的光和热能,使周围的空气产生震动。
随着云顶部电荷的不断积累,电场强度也不断增强,最终导致云团与地面之间的电场强度达到足够的程度,使得空气发生游离放电。在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和光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从而形成雷电现象。
此外,还有一种类似于雷电的现象是球形闪电。球形闪电是一种特殊的闪电形式,其形状类似于球形或椭圆形的闪电。它们通常发生在高海拔地区或高纬度地区的雷雨天气中,由于高空气温度和气压的变化,会使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微小的水滴或冰晶,并聚集在一起形成球形状的水滴。当这些水滴或冰晶与空气摩擦时,会产生电荷,并在球形闪电周围产生高能量的电场和磁场。这些现象也与雷电有着类似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雷是由于大气中的云体之间、云地之间正负电荷互相摩擦产生剧烈的放电,产生高温、使大气急剧膨胀,产生震耳欲聋的巨响,这就是闪电雷鸣。当大气层电荷不断地在云层集结。如果电荷量变得足够强大,就会发生闪电。当闪电横穿天空时,能很快使沿途的空气变热。变热了的空气迅速膨胀,并像发生爆炸那样猛烈地向四周冲击。这样就引起了巨大的声波。
扩展资料:
暴风云通常产生电荷,底层为阴电,顶层为阳电,而且还在地面产生阳电荷,如影随形地跟着云移动。阳电荷和阴电荷彼此相吸,但空气却不是良好的传导体。阳电奔向树木、山丘、高大建筑物的顶端甚至人体之上,企图和带有阴电的云层相遇;阴电荷枝状的触角则向下伸展,越向下伸越接近地面。最后阴阳电荷终于克服空气的阻障而连接上。
巨大的电流沿着一条传导气道从地面直向云涌去,产生出一道明亮夺目的闪光。一道闪电的长度可能只有数百千米,但最长可达数千米。 闪电的温度,从摄氏一万七千度至二万八千度不等,也就是等于太阳表面温度的3~5倍。闪电的极度高热使沿途空气剧烈膨胀。空气移动迅速,因此形成波浪并发出声音。闪电距离近,听到的就是尖锐的爆裂声;如果距离远,听到的则是隆隆声。你在看见闪电之后可以开动秒表,听到雷声后即把它按停,然后以3来除所得的秒数,即可大致知道闪电离你有几千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雷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