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宗晴的先进事迹
戴宗晴1953年毕业于武汉医士学校,1964年,戴宗晴以优良的成绩有幸考取了时任武汉医学院(同济医学院)教授、中国著名外科专家裘法祖的首位付博士研究生, 1969年,硕士毕业他毅然回到了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工作。一年后,为了支援国家三线建设,他便随全院600多名医务人员迁至十堰,成为原二汽张湾医院负责医疗的副连长(按部队军事化编制)。新组建的医院搭建的都是芦席棚和临时建造的干打垒房。可他们所承担任务就如同是战地医院,没有白天黑夜之分。
1970年的一天,一辆载货卡车冲进医院,车上半躺着一位脸色蜡黄的二汽工人,这名工人的左手被机器从腕部轧断。因医院做不了断肢再植术,他就想,一定要攻克创伤急救断肢再植难关。到1974年,他们已完成了40多例断肢、断指再植术,成功率达80%以上。至此,医院显微外科水平,断肢值、断指再植水平显著提高,填补了鄂西北乃至全省的空白。
到70年代中期,他又把研究方向转向了直肠癌。经过认真讨论和研究,他查阅了很多医学文献,自制了一些仪器,并很快为一位67岁的山区直肠癌贫困患者成功实行了直肠癌冷冻术。而在第一例冷冻手术成功之后,他又先后为88名直肠癌患者实施了冷冻治疗术。此后,他又进一步向纵深领域研究,创造性地把直肠癌表面冷冻术改造为多层面冷冻,并首次将其成功运用到肝癌治疗,以对付十堰地区较为高发的肝癌。此后,他又研制了多向双重水流刀,用于肝脏、脾脏的临床切割,还最早在鄂西北成功开展了器官移植手术,开展了肝癌的免疫疗法和基因工程疗法………。他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改进,1988年5月,一项被命名为全方位冷冻疗法的新技术正式应用于临床,使中晚期肝癌的成活期大大延长。
从1988年至2006年,采用冷冻疗法治疗134例,存活期一年以上的达75%。1989年,经中科院院士裘法祖、著名外科专家夏穗生组成的专家小组鉴定,这项科研成果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同年被湖北省卫生厅授予科技进步一等奖、被省政府授予科技进步二等奖,他研制的全方位冷冻治癌机获国家专利。自行研制的APCA1-3型及APCA2-1型机,已在湖北、广西等地推广应用,是国内及少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冷冻治疗仪。
1972年,东风汽车公司准备让他出任院长经,过再三考虑,他还是选择了当个医生。1984年,组织准备再次把他推上院长的位子,他又一次谢绝了组织的安排。原因是外科正处在发展期,好多专业缺人,他还想带一批年轻人出来。就这样,从外科陆续产生了7个院长、副院长、10个专科主任,他却无怨无悔的在外科主任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
医学技术同样也是没有国界的。1987年7月,他随医疗访问团出访德国汉堡市圣·乔治医院,这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著名医院。他在那里曾经经历过这样一件事:当时,他作为第二助手,与该院莫尔教授一起为一位直肠癌的病人做手术。在手术过程中他发现主刀的莫尔教授术中不慎撕裂了骶前血管,患者出血严重,于是,便提醒莫尔教授不能这样做。莫尔教授抬起头来不屑地看了他一眼,那表情好象在说:你懂什么!血汩汩的涌向腹腔,他再一次提醒莫尔教授应警惕出血造成的严重后果,那位德国人却恼怒地敲了一下他的手术钳(这是在手术台上是禁止别人说话的一种强烈表示)。血出得更多了,病人的血压大幅度的波动,病人很可能丧命手术台。莫尔教授的额头渗出了豆大的汗珠,一双蓝眼睛终于向身边这位中国医生投来了求助的目光。先用盐水纱布止血,再施行手术!他果断建议。血出少了些,可是被切断的血管缩在肌肉里,怎么也缝合不住。他再次建议教授沿着血管走向缝合。血终于止住了,血压升起来了,病人的生命得到了挽救。事后,这家医院为了感谢中国医疗专家,特组织了记者招待会。会上,莫尔教授感慨地说:在我进行手术遇到危险的时候,我的助手好象睡着了,但中国的戴却醒着。戴是位经验丰富、临危不乱的优秀医生,在手术危急关头,提出了十分合理而有效的建议,既帮了我,也挽救了病人生命,我非常感谢他。事后,《汉堡日报》、《联邦每日报》、市电台等多家新闻单位进行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