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王安石变法成功,对北宋的根基有什么影响?
由于真正做到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北宋文人的政治水平出奇的高,完全不似历代文人只会空谈、发牢骚。北宋局势的困顿,也给了他们大显身手的机会。
对于北宋的评价有两个词非常的贴切:积贫,积弱。造成这样恶果的主要原因是军事上的失败以及官僚体系的臃肿。
在军事上,从宋太宗开始先后对辽、西夏作战失败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以及恐慌。最明显的就是岁币以及增军。
在很多人印象里岁币数额不大,因为他们对换算的单位不明确。如果统一了单位会发现,岁币的负担真的太重太重了。比如说澶渊之盟,定下的岁币就是每年十万两白银,二十万匹绢。后面又有重熙增币、庆历和议岁币的数额直线增长,翻了好几倍。要知道,这可是真金白银的赔出不。全国一年的银课才多少,一下子就赔出去一半。所以宋朝大臣一直提及财政困顿的时候,必定要提到岁币之重!
再然后就是增兵,大规模的增加禁军和厢军。厢军倒是无所谓,因为要服劳役的原因也不算亏。可禁军不一样,只负责披甲作战和训练,造成了巨额的支出。禁军和厢军的人数在不断的增加,达到了一百多万,北宋每年的财政收入十分之七要填进这个无底洞。
同样,官僚体系的臃肿也非常严重。宋朝的官制相当的奇葩,有官职没用,必须要有委任。吏部尚书管不了吏部,户部尚书同样也管不了财政,都有额外的人来兼任。可管不了归管不了,薪水和待遇还是照常发放,退休了之后品级也给你留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冗官。
由于以上几个原因,自宋仁宗以后北宋的财政年年入不敷出,成了摆到台面上最急迫的问题。如果王安石变法成功,或者说后面继任的章惇能成功,北宋大概就可以国运绵长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