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课题研究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这些都是为了在数的运算中加强数感的培养,新课标中把口算放在首要位置,说明了口算技能培养的重要性,这与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离不开的。从这一点上,也说明了新课程关注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对于口算能力的培养我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的:
一、明确口算的含义,确立培养目标
对“口算”这个词的概念,好像很清楚,又觉得不是太清楚。我个人认为,口算就是用“口”算,也可以说成心算,就是把计算直接放在大脑中进行思考,然后把得数通过“口”说出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算。我们平常上街买菜,很多小贩手提秤杆,就会报出多少钱,根本不需要纸和笔。然而在日常教学中,很多老师对口算的形式基本都界定在能看着算式“写”出得数,算得又对又快就变成了“写得又对又快”,能算得对,写得快,就算是口算掌握得比较好了,因此大量的口算练习都是让学生去反复地写。而实质上学生的写的能力是提高了,口头说的能力还是没有提高上去。实践调查证明,同样的口算题,学生写在纸上的速度很快,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让他算却支吾不出来或者要想好久才说出来,为什么呢,没有纸和笔呀!很多学生就是能写出来却说不出来,这就是我们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脱节。因此,我认为我们很多数学教师的做法都不是在培养学生进行真正的有效的口算,而只是完成了口算这技能培养目标中的一步,“写”只是口算能力的一个书面表达形式而已,当然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这种形式。要使学生的口算能力真正得到提高,可以把口算能力的培养分层次进行:第一步是会看算式直接说出得数;第二步是听到算式便会算出得数。可以说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口算训练基本都是徘徊在会看算式写得数,连第一步中的直接说出得数也没有做到。写和说是两个不同的学习层次,相对来说,看着算式写得数比较简单,基本上学生都能做到。而看着算式直接说出得数就显得有些难度了,有很多学生会写出来却说不出来,听算式说得数就更难了。其实新课标的编写者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有些出版社编写练习的老师也在积极提倡这种做法。我记得我们学校在一年级下册订的一本口算练习就是一本很好的书,这本书在序言中明确提出了口算目标:亲爱的小朋友,你能不能先看着算式先说一说得数,再写一写呢!如果你都能算对,请给自己贴一个金苹果吧!这种说法既有培养目标,又有激励性。
二、注重口算方法的培养
1、读算式说得数
从学生入学学习简单的加减法开始,我就开始着手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用学生的话来说就是“读口算”,口算得数不用写出来,而是说出来。虽然说学生对这些简单的口算题都是比较熟练,但是让他们这样算,一开始真得有点不适应。除了在课堂上加强训练,我每天布置20道口算题让学生回家读熟练,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第二天回学校读给数学小组长听,如果读的不熟练,还通不过。在强化训练下,学生脱口而出的速度有了显著的提高,20以内的加减法,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为了提高这方面的口算能力,那段时间,学生可以说花了不少功夫,数学小组长都尽心尽职。到了二年级上学期,口算已经扩展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了,难度又有提高。一开始学生需要读上五六遍才能读熟练,在每天的读说训练之下,大多数学生读上二遍就比较熟练了,有些反映快的学生第一遍就能准确地说出得数。许多家长也说这种方法下,孩子的口算能力明显地提高了,有时亲朋好友相聚,出一些比较复杂的加减法考考孩子,孩子都能把得数脱口而出。
2、不读算式说得数
在学生看着算式会比较熟练地说出得数时,我便尝试着让学生直接看着算式说出得数,这样难度又有所增加。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乘法算式学生都能已经会直接看着算式说得数,对于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则需要让学生经过反复自己练上三四次,才会比较熟练地读出来。在一年级下学期后期,我便开始让学生试着用这种方法读口算,到二年级上学期,我让学生自由选择,可以读出算式也可以不读出来,这样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就降低了难度,而对优秀的学生来说口算就变得更快更简单了。事实上说明,这种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两个班级中选择不读算式的学生占了大半,同样是20道口算题,时间却越来越短了。学生也习惯了每天的读口算作业,读口算比时间也成了他们感兴趣的事情。
3、直接听算式说得数
这是口算中的最高层次了,可以说有较高难度,但是仔细一想,也不难,只要多练自然也会熟练。当然对于小学生,只能是慢慢地培养。我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乘法和两位数加减法,让学生听算,学生也是能准确地算出来。当然,这个过程是长期的,现在在低段还是起步,到了中高年级则要加强这种口算方法。
三、对口算能力进行合理地评价
对于口算的评价,按照以前惯例似乎只有把得数写出来让老师改,才可知道学生口算能力的差别。其时这是口算能力表现出来的一个方法
一、明确口算的含义,确立培养目标
对“口算”这个词的概念,好像很清楚,又觉得不是太清楚。我个人认为,口算就是用“口”算,也可以说成心算,就是把计算直接放在大脑中进行思考,然后把得数通过“口”说出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算。我们平常上街买菜,很多小贩手提秤杆,就会报出多少钱,根本不需要纸和笔。然而在日常教学中,很多老师对口算的形式基本都界定在能看着算式“写”出得数,算得又对又快就变成了“写得又对又快”,能算得对,写得快,就算是口算掌握得比较好了,因此大量的口算练习都是让学生去反复地写。而实质上学生的写的能力是提高了,口头说的能力还是没有提高上去。实践调查证明,同样的口算题,学生写在纸上的速度很快,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让他算却支吾不出来或者要想好久才说出来,为什么呢,没有纸和笔呀!很多学生就是能写出来却说不出来,这就是我们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脱节。因此,我认为我们很多数学教师的做法都不是在培养学生进行真正的有效的口算,而只是完成了口算这技能培养目标中的一步,“写”只是口算能力的一个书面表达形式而已,当然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这种形式。要使学生的口算能力真正得到提高,可以把口算能力的培养分层次进行:第一步是会看算式直接说出得数;第二步是听到算式便会算出得数。可以说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口算训练基本都是徘徊在会看算式写得数,连第一步中的直接说出得数也没有做到。写和说是两个不同的学习层次,相对来说,看着算式写得数比较简单,基本上学生都能做到。而看着算式直接说出得数就显得有些难度了,有很多学生会写出来却说不出来,听算式说得数就更难了。其实新课标的编写者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有些出版社编写练习的老师也在积极提倡这种做法。我记得我们学校在一年级下册订的一本口算练习就是一本很好的书,这本书在序言中明确提出了口算目标:亲爱的小朋友,你能不能先看着算式先说一说得数,再写一写呢!如果你都能算对,请给自己贴一个金苹果吧!这种说法既有培养目标,又有激励性。
二、注重口算方法的培养
1、读算式说得数
从学生入学学习简单的加减法开始,我就开始着手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用学生的话来说就是“读口算”,口算得数不用写出来,而是说出来。虽然说学生对这些简单的口算题都是比较熟练,但是让他们这样算,一开始真得有点不适应。除了在课堂上加强训练,我每天布置20道口算题让学生回家读熟练,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第二天回学校读给数学小组长听,如果读的不熟练,还通不过。在强化训练下,学生脱口而出的速度有了显著的提高,20以内的加减法,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为了提高这方面的口算能力,那段时间,学生可以说花了不少功夫,数学小组长都尽心尽职。到了二年级上学期,口算已经扩展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了,难度又有提高。一开始学生需要读上五六遍才能读熟练,在每天的读说训练之下,大多数学生读上二遍就比较熟练了,有些反映快的学生第一遍就能准确地说出得数。许多家长也说这种方法下,孩子的口算能力明显地提高了,有时亲朋好友相聚,出一些比较复杂的加减法考考孩子,孩子都能把得数脱口而出。
2、不读算式说得数
在学生看着算式会比较熟练地说出得数时,我便尝试着让学生直接看着算式说出得数,这样难度又有所增加。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乘法算式学生都能已经会直接看着算式说得数,对于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则需要让学生经过反复自己练上三四次,才会比较熟练地读出来。在一年级下学期后期,我便开始让学生试着用这种方法读口算,到二年级上学期,我让学生自由选择,可以读出算式也可以不读出来,这样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就降低了难度,而对优秀的学生来说口算就变得更快更简单了。事实上说明,这种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两个班级中选择不读算式的学生占了大半,同样是20道口算题,时间却越来越短了。学生也习惯了每天的读口算作业,读口算比时间也成了他们感兴趣的事情。
3、直接听算式说得数
这是口算中的最高层次了,可以说有较高难度,但是仔细一想,也不难,只要多练自然也会熟练。当然对于小学生,只能是慢慢地培养。我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乘法和两位数加减法,让学生听算,学生也是能准确地算出来。当然,这个过程是长期的,现在在低段还是起步,到了中高年级则要加强这种口算方法。
三、对口算能力进行合理地评价
对于口算的评价,按照以前惯例似乎只有把得数写出来让老师改,才可知道学生口算能力的差别。其时这是口算能力表现出来的一个方法
展开全部
仅供参考:
口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年级是打好口算基础的重要时期,它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计算能力。而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因此,在计算练习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事。所以分析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指导,提高教学效果,用科学的方法提高一年级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一、分析学生口算错误的原因
孩子在口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总结如下:
1、心理方面的原因
小学生感知事件是比较笼统的,不够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独立的事物,不能觉察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及特征,因而缺乏对事物间的整体认识。有时在进行口算练习时,有些学生还没看清数或运算符号,就将答案脱口而出了。比如将算式中的“0看成 6”,“+”看成“-”等。另外,学生在计算一些算式接龙等这样外形过繁的题型时,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不细心计算,从而导致口算错误。
2、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一年级学生太小,不能认识正确口算的重要性。本身对口算缺乏兴趣,加上机械重复的训练更是嫌麻烦,便不加思索的信口乱说。再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写作业时边做边玩,不能集中思想的口算;书写时不规范、字写得很马虎,算后又不安心检查计算,都是计算错误的原因。
二、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方法
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为了预防学生口算出错,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的进行口算,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几种方法:
1、口算方法归纳总结法
在小学一年级,特别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加减法口算重点,也是难点。只要将20以内的口算掌握得非常熟练,那么更难一些的口算就没有多大的问题了。比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主要用的教学方法是用“凑十法”,也就是“看大数,分小数,凑满十,加剩数”的方法。如学习“9+几” 的加法后,家长和学生一起把9加几的加法题有序地排列出来:9+2=11,9+3=12,9+4=13,9+5=14,9+6=15,9+7=16,9+8=17,9+9=18。(1)、归纳算法,“凑十法”。(2)、引导学生找出“9加几”题的规律:第一个加数都是9,第二个加数越来越大,和也就越来越大;和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少1。接着又问学生:“少的1哪去里了?”生:“和9凑成了10。”这样的融会贯通起到了两个作用:a、更深刻的理解了“凑十法”;b、使学生形成了对知识的迁移。通过对9加几的方法的归纳与总结,学生在学习8、7、6加几时,很容易的就想到了“凑十法”,并且在归纳8加几的方法时,自然就归纳出和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小2了……
2、练习形式多样法
由于口算题不同于解决问题,它没有生动的情节,比较的枯燥单一,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复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产生乏味感,容易疲劳和厌倦,激发不起训练的兴趣,所以在口算练习时,只有形式多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平时,家长注意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口算练习,例如看口算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直接说出得数、对口令、夺红旗等数学游戏,还有如自算(自己在书中找口算题,规定时间内看自己能算对几道)、互算(同学之间互相出题,互相通过对比,来提高口算能力)、口算竞赛、抢答案等竞赛的形式,以增强练习的趣味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此外,除了在课堂上的练习之外,还可以建议孩子们在生活中运用,比如:孩子跟父母外出购物时,帮助家长口算用的钱数等,让父母把10以内的加减全部做成卡片,每天练习,这样就不会感到口算枯燥了。
3、口算练习要做到持之以恒
口算要做到正确熟练,必须坚持做到天天练。比如每天利用课前三至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听算20道口算题。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练习,日积月累总会有进步的。
4、养成良好习惯,保持口算的正确性。
口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孩子粗心大意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然而这些好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是要通过长期以往有目的地训练,才能培养出这些好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他们养成“看清题目、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努力消灭计算错误,提高口算正确率。
总之,要提高一年级学生口算的正确率,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只有坚持不懈的过程,在口算练习中逐步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掌握算法、理解算理、形成技巧、养成良好习惯,才能达到提高口算能力的目的。
口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年级是打好口算基础的重要时期,它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计算能力。而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因此,在计算练习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事。所以分析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指导,提高教学效果,用科学的方法提高一年级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一、分析学生口算错误的原因
孩子在口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总结如下:
1、心理方面的原因
小学生感知事件是比较笼统的,不够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独立的事物,不能觉察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及特征,因而缺乏对事物间的整体认识。有时在进行口算练习时,有些学生还没看清数或运算符号,就将答案脱口而出了。比如将算式中的“0看成 6”,“+”看成“-”等。另外,学生在计算一些算式接龙等这样外形过繁的题型时,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不细心计算,从而导致口算错误。
2、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一年级学生太小,不能认识正确口算的重要性。本身对口算缺乏兴趣,加上机械重复的训练更是嫌麻烦,便不加思索的信口乱说。再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写作业时边做边玩,不能集中思想的口算;书写时不规范、字写得很马虎,算后又不安心检查计算,都是计算错误的原因。
二、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方法
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为了预防学生口算出错,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的进行口算,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几种方法:
1、口算方法归纳总结法
在小学一年级,特别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加减法口算重点,也是难点。只要将20以内的口算掌握得非常熟练,那么更难一些的口算就没有多大的问题了。比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主要用的教学方法是用“凑十法”,也就是“看大数,分小数,凑满十,加剩数”的方法。如学习“9+几” 的加法后,家长和学生一起把9加几的加法题有序地排列出来:9+2=11,9+3=12,9+4=13,9+5=14,9+6=15,9+7=16,9+8=17,9+9=18。(1)、归纳算法,“凑十法”。(2)、引导学生找出“9加几”题的规律:第一个加数都是9,第二个加数越来越大,和也就越来越大;和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少1。接着又问学生:“少的1哪去里了?”生:“和9凑成了10。”这样的融会贯通起到了两个作用:a、更深刻的理解了“凑十法”;b、使学生形成了对知识的迁移。通过对9加几的方法的归纳与总结,学生在学习8、7、6加几时,很容易的就想到了“凑十法”,并且在归纳8加几的方法时,自然就归纳出和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小2了……
2、练习形式多样法
由于口算题不同于解决问题,它没有生动的情节,比较的枯燥单一,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复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产生乏味感,容易疲劳和厌倦,激发不起训练的兴趣,所以在口算练习时,只有形式多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平时,家长注意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口算练习,例如看口算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直接说出得数、对口令、夺红旗等数学游戏,还有如自算(自己在书中找口算题,规定时间内看自己能算对几道)、互算(同学之间互相出题,互相通过对比,来提高口算能力)、口算竞赛、抢答案等竞赛的形式,以增强练习的趣味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此外,除了在课堂上的练习之外,还可以建议孩子们在生活中运用,比如:孩子跟父母外出购物时,帮助家长口算用的钱数等,让父母把10以内的加减全部做成卡片,每天练习,这样就不会感到口算枯燥了。
3、口算练习要做到持之以恒
口算要做到正确熟练,必须坚持做到天天练。比如每天利用课前三至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听算20道口算题。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练习,日积月累总会有进步的。
4、养成良好习惯,保持口算的正确性。
口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孩子粗心大意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然而这些好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是要通过长期以往有目的地训练,才能培养出这些好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他们养成“看清题目、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努力消灭计算错误,提高口算正确率。
总之,要提高一年级学生口算的正确率,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只有坚持不懈的过程,在口算练习中逐步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掌握算法、理解算理、形成技巧、养成良好习惯,才能达到提高口算能力的目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