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以课改新理念指导语文教学

 我来答
学海语言教育
2022-04-28 · TA获得超过5547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90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31万
展开全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建构和探究的过程;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让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笔者近期设计并执教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一年级(上册)第四主体单元《家》中的主体课文《我的家》这一课,力求体现上述理念。

本单元要求学生不但要从课文中识字,还要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识字,并开展一些语文活动。因此我对此课作如下设计:先由本单元语文天地中金钥匙的内容丁丁幸福的一家人,引入到冬冬的家,观察冬冬家后练习说话;接着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认读文中的词语及句子,/在此基础上认读本课的一、二类字,并以多种形式巩固生字,拓展识字空间;然后以摘果子,做拼盘的游戏进行一句完整的话及变句的训练;接下来,让学生和同座进行爸爸妈妈是怎样爱我的交流,将课前准备好的和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时刻相片与周围的同学交流分享,加深对家的情感体验,并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最后进行写字的训练。

上述设计在凸现课改理念方面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就建构主义的理论而言,学生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不是教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创设的氛围中,依靠一定的方法和教师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还获得了情感的体验。本课在教学中力求体现民主性,平等性,创设了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围,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如自己练读课文,在对老师同学朗读的听读中学会自己不会的字,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发现规律,体验感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合作记字,互检认字情况,自由组合做拼句游戏等。在多项生生合作完成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真正地站在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位置。

对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学习似乎要求过高,课堂上也难免有些混乱,但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掌握了基本的自主合作的技能后,他们获得的将是受益终生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让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

本课在完成听(接触汉字)和读(学习汉字)这两个环节后,进行认(巩固汉字)的活动时,充分利用了学生原有的基础和生活的环境。教师启发:小朋友平时还在哪里见过这些字?(或街道上,或广告里,或校园里,或父母同学的名字里),由于学生耳濡目染地生活在汉语的环境里,所以说出了大乐大卖场(一超市名)、快乐大本营(一娱乐节目名)、大风车、梁家扬(班上一学生名)等词,使识字渗透在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正如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的:儿童利用他周围的一切塑造了自己。

语文不仅具有开放的特点,还具有综合、实践的特点,为让学生明确认识一句完整的话并为下一个口语交际活动作准备,本课设计了一个游戏,用我、爸爸、妈妈、老师、有、爱、一个、温暖、幸福、的、家等词作成长在智慧树上的聪明果,在学生熟悉的游戏摘果子的基础上,增加了做拼盘这一内容,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将摘下的词语果子作成拼盘,拼成一句完整的话。当学生合作拼出了爸爸爱我、妈妈爱我、我有一个幸福的家这几句文中出现过的`句子后,教师点拨提出还有怎样的拼法?学生变换水果的位置,/soft/又拼出了老师爱我、同学爱我、我有一个温暖的家及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我爱老师、我爱同学等句子,当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拼出了一个幸福的家里有我这个句子时,下面的同学和听课的老师都禁不住鼓起掌来。没有刻意追求,没有强加,学生在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自主活动中,在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中,体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基础,其乐融融。

本课还设计了一个口语交际的活动。让学生就自己课前准备的相片或亲手绘制的图画,告诉周围的同学或听课的老师,自己和父母在一起最开心的时刻。此项活动不仅注重与艺术科的交叉整合,还为学生提供了交际话题和交际情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学语文,用语文。

在本课的设计中,教师还弹性地处理教材,将语文天地中的一些内容有机地安排在教学中。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定位在爱亲人,爱同学,爱家,体会幸福的核心是爱,学生由于受身心发展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对幸福、温暖的认识比较模糊,因此教师、学生和文本表露的情感的交流就存在一定的困难。本课设计让学生课前准备与家人在一起的相片,画一画自己与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时刻,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与同学老师交流家人是如何爱自己的,并说说与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时光,再在此基础上感情朗读。这样,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情感体验中,加深了对家、亲人的认识。本课还利用学生这一年龄段的情感特征,让生字以字宝宝的形式出现,充满了童真童趣,宝宝形状的生字卡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较好的培植了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热爱汉字的感情。

历史课改的几点体会

历史课程改革已走进课堂。几个月的课改实践,让我由衷感到:历史课变了,变得充满生机,富有活力,学生更愿意上历史课了,对历史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研活动也更加重要了。

新的历史教材,从外观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深受学生喜爱。从内容上讲,降低了难度,淡化了知识体系,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如《中国远古人类》一课,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打磨石器,他们乐于参与,并从实践中感受到原始人生活的艰辛,体会也很深刻。又如《原始农耕文化》一课,半坡的尖底取水瓶让学生颇感兴趣。他们在好奇中模仿着去制作、去探究,从而也领悟到我们祖先的聪明,敬佩我们祖先的伟大。还有《秦的统一》一课,学生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制作旧中国七雄拼图,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掌握了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article/形成正确的历史地理概念。在《三国鼎立》一课中,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讲述三国中的故事,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在欢声笑语中上完一堂课。还有历史探究活动课,这可是学生们活动的天地,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现给大家。当得到老师的鼓励时,别提有多高兴了,常常是下了课,学生们还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意犹未尽。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观念。那么,光凭一本书、一张嘴走进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充分备好每一堂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历史课堂充满激情,充满生机。有时需要语言的激发;有时需要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有时需要教师知识的储量大。总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在课改实践中,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这一课又要忙着准备下一课的内容,有时为了一个探索性问题的设计而绞尽脑汁,还总觉得不尽如人意,总觉得自己知识太贫乏,迫切地需要去学习、去充实自己。

在历史课程改革过程中,面对新课标、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很多,怎样设计好每一个教案、每一堂课?怎样处理好教材?设计什么样的探究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为什么自己的课堂效果不理想,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有对教材的验证及反思是否正确等等,这些都迫切需要大家在一起沟通和交流,因此教研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认真坚持科研兴教敢于直面现实问题

教育科学实验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实验,我们不能以失败而告终,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发展为代价,这就特别要求我们以科学的态度,用科学的方法去审视和推进课改实验,不仅具体的课改工作需要研究,而且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如何组织推进课改实验,也需要研究。只有加强研究,才能保证课改顺利推进,健康发展,才能不断提高课改质量和品位。

我们坚持有问题就设立课题,以研究成果来解决问题,以解决问题来推进工作的基本思路,首先确立了由教育局领题,以申报立项的重点招标课题新课程在国家级实验区的推广与实验研究来统率整个实验区工作,通过六个子课题的研究力求达成四个目标:一是探索新课程在县区范围内推广与实施的操作模式;二是探索新课程实验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互动机制;三是探索新课程实施的诸因素与促进学生发展的相互关系;四是探索新课程实施与促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及学校发展的运作模式。其次,我们参与了教育部新课程评价项目组的两个子课题,即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和好校长的评价研究,以求在这两个方面有所突破,形成特色,同时也建立起与教育部项目组的高层联系,进一步拓宽信息渠道,争取更多的专业支持。第三,我们制订了《学校课改课题目录》,让各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申报,以行动研究的方式,做到校校有课题,人人都参与,从而形成浓厚的教科研氛围,以课题研究的成果来推进课改实验,促进持续发展。

提高科研水平和质量,光靠我区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农村地区又存在着先天不足的局限性,所以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是我们寻求智力支持的重要途径。我们先后与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课程研究中心,省教研室、教科所等建立联系,聘请专家担任实验工作的顾问,直接指导课改实验和课题研究工作。

典型引路不仅是具体工作的实施策略,也是科研兴教的一个策略。为了把广大教师引上课题研究之路,我们争取机会,创造条件,为他们拓宽思路,施展才华提供典型和舞台。如我们承办的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讨会,江苏省小学数学新教材教学研讨会等都是高手云集,我们尽可能让老师们参加,去交流去研讨。全国各地来考察参观的同行们,带来各地的经验和成果,我们分别安排到各个学校,让教师与他们去对话去分享。4月底,我区还将举办太湖之春课改观摩暨学术报告会。为了给学校树立样子,我们教育局从局长室开始,各科室都有调研课题,参与课题研究,三位局长,人人进课堂上研究课,人人作专题讲座,人人领题研究,在广大教师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推进,我们已经和必将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实验的本身就是不断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寻找规律、摸索经验的过程。因此,不断发现问题、直面困难也是课改实验的任务,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更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目前,我们已经遇到了各个层面的难题,我们正在关注并在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一是课程改革的系统推进问题。在课程改革中,目前学校更多的是关注课堂教学,注重教师使用新教材的培训,而对如何改革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评价制度以适应新课程,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新课程服务,如何进行有效的社区动员等相关工作关注得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就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在课程改革中,注重运用系统推进策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专题研究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是课程改革的平衡发展问题。在课改过程中,教师与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特别是中心与村小之间,课程实施的不平衡性依然客观存在,有些方面差距还比较大。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从人力和物力投入、政策扶持、培训支持、评价指导等方面给发展相对滞后的学校和教师以更多的帮助,使差距尽量缩小。

三是课改进程中的踏步现象。在课改启动时,学校和教师热情高,积极性强,开拓意识浓,创新点子多,随着课改的推进,有些学校和教师或自我满足、陶醉于初步的、表面的成效,或面对困难,裹足不前,加之自身能力的局限,因此出现了原地踏步现象,这就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提高学习的层次和加大培训的力度,引导学校领导和教师加深对新课程长远目标和艰巨性的认识,同时也要组织他们到优秀实验区去考察交流,看到自身不足,从而推进课改。

四是课程实验中的绕道行为。在课改实验中,有些学校不敢触及核心问题和关键工作,顾虑很多。如评价问题、综合课程的开设、学校管理职能的调整、学校管理制度的变革等等,觉得解决这些问题难度大,便绕道走。这样做,实际上还没有从本质上认识课程改革的意义所在,因而会降低新课程实施水平和课改实验的质量。课程改革要取得全面进展,就必须直面困难,应对挑战。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研究制订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引导学校消除顾虑,大胆尝试。

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我们将不断反思,总结经验,努力开拓创新,扎扎实实搞好课改实验,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做出贡献。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