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道家反对儒家,儒家又反对法家,却搞得儒法一家?? 250
这个其实就和小孩子的教育成长是一个道理。
道家崇尚无为,自然,其实就是指小孩子的懵懂状态,一切随心所欲,就是最好的状态,是人能接近“道”的最形象的外化。
然而到了一定的年龄,你就会对你家小孩有了一定的要求,比如开始背诵唐诗,开始接触音乐,开始学习人类社会基本技能。
社会给你的教育是多方面的,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假设小孩是一张白纸,那么如何在白纸上作画,画出他的未来,就是家长的责任——这也就是儒家的教育思路。为了让人成为更好的人,儒家假设人性是一片空白,后世的教育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儒家教人以“仁”,希望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这种状态在道家看来是有为的,是逆反大道的,这就是道家和儒家的根本矛盾所在。
至于法家,实际上是儒家的衍生。说儒家反对法家,其实是不对的,儒家并不反对法家,只是反对法家过分严酷的制度,反对法家过于技巧的手段。
孟子持性善论,在孔子“仁”的基础上加上对社会人的思考,讲究“义”。而荀子持性恶论,认为必须以手段加以监控约束教诲,人才能走上正确的求“仁”道路。法家正是借助荀子的性恶论,找到严苛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并迅速流行起来。
随着小孩子的逐渐成长,家长们是不是也意识到,真正负责任的培养绝不是一味溺爱,而需要严格管理、学习规则和知识,小孩子们才能真正成为有用的人?
所以你说为什么儒表法里?
因为古人对人性,就好像现代人对教育一样,早就看透了啊。
道是个人追求,儒是社会形象,法才是管控手段。
不知道你是怎么理解儒法一家的。儒法有互补的一面。儒家重道德教化,法家重法律制度。可互补各自的短处。道德无有普遍约束力,对现有的恶人恶状无能为力。法家重法轻德,全靠制度压人,死板教条无有温情和慈悯。法治和人治结合最是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