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简述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计量对银行会计的影响
如下:
1 公允价值是金融危机的“助推器”。自从2007年下半年美国金融危机露出端倪以来,随着房贷违约率的不断上升,由房屋贷款衍生出来的资产抵押类证券,导致金融机构不得不对其计提减值,而资产账面值的大幅缩水,又间接地拉低了资本充足率.
使金融机构在资本紧张的情况下被迫在短时间内变卖手上的金融资产,进而引发新一轮由于更低市价引起的资产减值,于是使市场陷入“价格下跌——资产减计——恐慌性抛售——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之中。
公允价值会计这种独特的反馈效应,造成了极具破坏性的恶性循环,在危机中推波助澜。
2.公允价值是金融危机的“警报器”。正因为公允价值及时、透明、公开地披露金融资产泡沫,促使金融界、投资者和金融监管当局正视和化解金融资产泡沫危机。
如果没有“公允价值”投资者可能继续淹没在金融界创设的虚幻泡沫中。然而,泡沫再美好也有破灭的那一天,到那时候,危机仍然会发生,而且只会是更大的灾难。从这个角度来看“公允价值”还起到了“报警器”的作用。
3、众所周知,美国这轮金融危机祸起次级抵押贷款,商业银行原本打算通过建立特别目的机构 (SPV)和结构投资公司 (SIV)等组织隔离风险,并通过证券化创造形形色色的衍生金融工具转移风险,但是风险依然存在于金融体系之内。
而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只能转移风险,并不能减少风险,更不能消除风险。所以,这轮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
在于次贷引发的流动性不足、金融创新缺乏透明度和有效监管,而不是由公允价值所导致的;恰恰相反,应该通过这次金融危机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会计准则,提高会计准则在揭示、控制风险方面的功效。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对金融危机只是起到了一个放大作用,而非金融危机的根源。对风险的漠视和对暴利的追求才是此轮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因此,即便停止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也不能解决金融危机本身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