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经济
二战中得国是靠什么从一个全国都基本上没有粮食吃没衣穿的国家在短短的几年间变得如此庞大厉害的分析得越多越好...
二战中
得国是靠什么从一个全国都基本上没有粮食吃
没衣穿的国家
在短短的几年间变得如此庞大厉害的
分析得越多越好 展开
得国是靠什么从一个全国都基本上没有粮食吃
没衣穿的国家
在短短的几年间变得如此庞大厉害的
分析得越多越好 展开
8个回答
2018-07-25 · 知道合伙人历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在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到来时,德国受到沉重打击。1923—1928年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德国工业生产上升的趋势是以美国提供的短期贷款为基础的。此时,这笔约200亿马克的贷款被美国收回,由此触发了德国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经济危机。
危机期间,工业生产直线下降。1929—1932年,煤产量下降32.7%,生铁产量下降70.3%,钢产量下降64.9%,机器制造业产值下降62.1%,发电量下降23.4%。工业生产总值下降约40%,生产资料生产减少53%,消费品生产下降25.3%,出口总额减少69.1%,进口总额减少70.8%,国库黄金储备锐减4/5。10 与此同时,劳动时间平均削减约47%,在建筑业中劳动时数减少约66%。各行业职工人数大大减少,其中钢铁、机械和电力工业的职工减少约64%,硬煤开采业职工减少约47%。
经济危机对工人阶级的生活带来灾难性影响。失业人数迅速增加。1929年9月,失业人数为130万,一年后达到300万,1931年9月上升为435万12,1932年2月除几百万人临时做短工外,失业人数达800万。失业救济金波动于每周16.44马克(大城市)和13.14马克(小城市)之间。只有82%的失业登记者能够领取失业金。
经济危机对城乡小资产阶级的打击也相当沉重。在经济危机期间,城市小工商业者、小企业主和手工业者的经济地位动荡不定。许多工厂倒闭,中小企业大量破产。据德国官方统计,1928—1931年工厂年倒闭总数由10595家上升到19254家,几乎增长一倍。同时期内,工厂年合并总数由3147家上升到8628家,几乎增长2倍。其中,个体商贩的处境十分窘迫,1931年有6664家商店倒闭,3581家被迫合并。正当小资产阶级经济社会地位受到严重威胁,对共和制感到失望,并逐渐脱离传统资产阶级政党寻找出路,对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充满憧憬时,希特勒的纳粹党抓住了时机。它有针对性地对小资产阶级展开了蛊惑性煽动,把他们拉到纳粹运动中来,成为纳粹运动的主要的社会基础。
希特勒上台时有八百万失业者,他许诺"工作,工作,再工作",为此进行巨额贷款,开展各种事业,特别是军工,扩军备战,战前可说达到了充分就业。纳粹深刻理解大抓民生的意义,首创性地提出"休假",使休息日增加了一倍,并开始发展大众旅游,十四天的德国全境游只要四十至八十帝国马克。希特勒甚至还提出"全民汽车化",于是"大众汽车"应运而生。面对世界市场和气候的不确定性,确立和采取了许多保护农民的制度和措施。今天欧盟的农业制度、道路交通规则、强制保险制度、儿童补助制度、税率等级制亦即自然保护的基础都来自那个时代。纳粹确立了养老金计划,让年老和贫穷不再是同义语,"使老年工人的生活水平和其他职业的同胞没有明显的差别",联邦德国持续并发展了这一制度。
更加有人做过计算希特勒上台的前三年,全国的经济实现了每年以%100的增涨速度增加
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此时,德国政~府的赤字仍然高得吓人,失业人数超过600万,莱茵河西岸地区虽然已被盟军在1930年6月归还,但却百废待兴;而且法国还占领着萨尔州,并企图用培植当地分裂势力和亲法分子的做法,通过全民公决,把这个州正式吞并掉。只要德国的经济形势不好转,法国人的这个阴谋就随时可能得逞。而且,纳粹party的执政还有些先天不足,因为它并不拥有议会中的绝对多数席位,这些都困扰着魏玛共和国的新任总理希特勒。
在执政的第一年里,希特勒政~府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做得相当成功。反对party被不违反民~主的程序和手段取缔了,莱茵河西岸重工业区的工厂相继恢复了正常运转,德国摆脱了战败国的地位,收回了大量主权。除了被取缔的那些政party的忠实追随者外,大部分德国人民对反对party和工会的消失都并不反对,甚至很赞成。魏玛共和国的14年统治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是一场丧权辱国的灾难,人民生活水准比一战前的帝国时期大大下降,所以他们对这个民~主政体及其政party并无好感;旧工会连起码的就业率和工人最低生活保障都争取不到,更遑论其它。1933年,希特勒除了把少数反对party成员打入监狱以外,让更多的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在他的亲手设计和主持下,人类历史上不仅空前,而且很有可能绝后的伟大经济奇迹开始了。
自1928年起,各种高速公路的修建计划就已经纷纷出台了,但总是因为政~府财政困难而作罢。希特勒对这个计划非常感兴趣,但也有很多反对意见,因为德国人当时穷得叮当响,连能否保住饭碗都有问题,根本没钱买汽车。但希特勒还是决定拉紧裤腰带来加以支持,因为按照他的逻辑,必须先有路,然后才能有汽车,不然汽车就是造出来也没地方开。何况高速公路可以创造大批就业机会,而高失业率又使得当时德国人的工资低廉,降低了建筑成本。所以他力排众议,跑遍全国各地,喊了许多口号,四处为工程剪彩、奠基。有的时候,口号比钱还管用,德国人民真的不计报酬,不讲待遇地跟着他们的领~袖,以军事化的纪律,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Fuehrer(领~袖):这个词一直被错误地翻译成"元首"。这是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后,集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为一身的希特勒给自己取的新称呼,目的就是贴近群众,不要像"主席"或"总统"那样,显得太贵族化。在上任后的前四年里,他一直把主要精力放在内政建设方面。谁也不能否认,他的政~府在经济方面表现得实在出色:1933、1934、1935,仅仅三年,希特勒就把德国-这个之前全世界赤字和失业率最高的、实际上已经破产的国家改造成了世界名列前茅的经济强国,而且这完全不是靠外国投资和援助取得的。
在这三年内,德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无疑远远超过了100%-当然这也得益于大量旧工厂重新开工,世界经济复苏等客观因素,而德国国民的失业率从30%以上降到零-除了蹲监狱的那些犹太人和反对派以外。更加惊人的是,希特勒实际上兑现了他竞选时的诺言,为德国人民实现了共同富裕-决不是让少数人率先富起来,而是让广大工薪阶层和管理阶层一起富起来。工资上涨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管理阶层不久就找不到什么东西,是他们买得起,而工人们买不起的了。
想象一下,你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德国工人,三年前还在下岗,为了每小时工资只够买一块面包的临时工岗位,你和你的左邻右舍争得头破血流。而三年之后,你却坐着豪华游艇去非洲或美洲享受阳光假日去了。工薪阶级有权并有钱出国度假,这之前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英国没有,美国没有,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工人直到现在还没有(甚至想都不敢想),而在1935年的纳粹德国就有。
随着长达1000公里的高速公路-它至今还叫做"希特勒路"-建成,各种造车厂、修车店、加油站如雨后春笋般相继破土而出,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1938年建立的"大众汽车"公司。不仅如此,希特勒还在比较飞机和飞艇之间的优劣,以决定他下一个支持建立的交通公司到底是应该叫做"大众飞机",还是"大众飞艇"呢。当然,希特勒热衷经济建设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即将到来的大战积累实力。他曾经说过:"人民需要度假,因为这样可以使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坚定的精神状态。"
危机期间,工业生产直线下降。1929—1932年,煤产量下降32.7%,生铁产量下降70.3%,钢产量下降64.9%,机器制造业产值下降62.1%,发电量下降23.4%。工业生产总值下降约40%,生产资料生产减少53%,消费品生产下降25.3%,出口总额减少69.1%,进口总额减少70.8%,国库黄金储备锐减4/5。10 与此同时,劳动时间平均削减约47%,在建筑业中劳动时数减少约66%。各行业职工人数大大减少,其中钢铁、机械和电力工业的职工减少约64%,硬煤开采业职工减少约47%。
经济危机对工人阶级的生活带来灾难性影响。失业人数迅速增加。1929年9月,失业人数为130万,一年后达到300万,1931年9月上升为435万12,1932年2月除几百万人临时做短工外,失业人数达800万。失业救济金波动于每周16.44马克(大城市)和13.14马克(小城市)之间。只有82%的失业登记者能够领取失业金。
经济危机对城乡小资产阶级的打击也相当沉重。在经济危机期间,城市小工商业者、小企业主和手工业者的经济地位动荡不定。许多工厂倒闭,中小企业大量破产。据德国官方统计,1928—1931年工厂年倒闭总数由10595家上升到19254家,几乎增长一倍。同时期内,工厂年合并总数由3147家上升到8628家,几乎增长2倍。其中,个体商贩的处境十分窘迫,1931年有6664家商店倒闭,3581家被迫合并。正当小资产阶级经济社会地位受到严重威胁,对共和制感到失望,并逐渐脱离传统资产阶级政党寻找出路,对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充满憧憬时,希特勒的纳粹党抓住了时机。它有针对性地对小资产阶级展开了蛊惑性煽动,把他们拉到纳粹运动中来,成为纳粹运动的主要的社会基础。
希特勒上台时有八百万失业者,他许诺"工作,工作,再工作",为此进行巨额贷款,开展各种事业,特别是军工,扩军备战,战前可说达到了充分就业。纳粹深刻理解大抓民生的意义,首创性地提出"休假",使休息日增加了一倍,并开始发展大众旅游,十四天的德国全境游只要四十至八十帝国马克。希特勒甚至还提出"全民汽车化",于是"大众汽车"应运而生。面对世界市场和气候的不确定性,确立和采取了许多保护农民的制度和措施。今天欧盟的农业制度、道路交通规则、强制保险制度、儿童补助制度、税率等级制亦即自然保护的基础都来自那个时代。纳粹确立了养老金计划,让年老和贫穷不再是同义语,"使老年工人的生活水平和其他职业的同胞没有明显的差别",联邦德国持续并发展了这一制度。
更加有人做过计算希特勒上台的前三年,全国的经济实现了每年以%100的增涨速度增加
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此时,德国政~府的赤字仍然高得吓人,失业人数超过600万,莱茵河西岸地区虽然已被盟军在1930年6月归还,但却百废待兴;而且法国还占领着萨尔州,并企图用培植当地分裂势力和亲法分子的做法,通过全民公决,把这个州正式吞并掉。只要德国的经济形势不好转,法国人的这个阴谋就随时可能得逞。而且,纳粹party的执政还有些先天不足,因为它并不拥有议会中的绝对多数席位,这些都困扰着魏玛共和国的新任总理希特勒。
在执政的第一年里,希特勒政~府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做得相当成功。反对party被不违反民~主的程序和手段取缔了,莱茵河西岸重工业区的工厂相继恢复了正常运转,德国摆脱了战败国的地位,收回了大量主权。除了被取缔的那些政party的忠实追随者外,大部分德国人民对反对party和工会的消失都并不反对,甚至很赞成。魏玛共和国的14年统治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是一场丧权辱国的灾难,人民生活水准比一战前的帝国时期大大下降,所以他们对这个民~主政体及其政party并无好感;旧工会连起码的就业率和工人最低生活保障都争取不到,更遑论其它。1933年,希特勒除了把少数反对party成员打入监狱以外,让更多的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在他的亲手设计和主持下,人类历史上不仅空前,而且很有可能绝后的伟大经济奇迹开始了。
自1928年起,各种高速公路的修建计划就已经纷纷出台了,但总是因为政~府财政困难而作罢。希特勒对这个计划非常感兴趣,但也有很多反对意见,因为德国人当时穷得叮当响,连能否保住饭碗都有问题,根本没钱买汽车。但希特勒还是决定拉紧裤腰带来加以支持,因为按照他的逻辑,必须先有路,然后才能有汽车,不然汽车就是造出来也没地方开。何况高速公路可以创造大批就业机会,而高失业率又使得当时德国人的工资低廉,降低了建筑成本。所以他力排众议,跑遍全国各地,喊了许多口号,四处为工程剪彩、奠基。有的时候,口号比钱还管用,德国人民真的不计报酬,不讲待遇地跟着他们的领~袖,以军事化的纪律,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Fuehrer(领~袖):这个词一直被错误地翻译成"元首"。这是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后,集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为一身的希特勒给自己取的新称呼,目的就是贴近群众,不要像"主席"或"总统"那样,显得太贵族化。在上任后的前四年里,他一直把主要精力放在内政建设方面。谁也不能否认,他的政~府在经济方面表现得实在出色:1933、1934、1935,仅仅三年,希特勒就把德国-这个之前全世界赤字和失业率最高的、实际上已经破产的国家改造成了世界名列前茅的经济强国,而且这完全不是靠外国投资和援助取得的。
在这三年内,德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无疑远远超过了100%-当然这也得益于大量旧工厂重新开工,世界经济复苏等客观因素,而德国国民的失业率从30%以上降到零-除了蹲监狱的那些犹太人和反对派以外。更加惊人的是,希特勒实际上兑现了他竞选时的诺言,为德国人民实现了共同富裕-决不是让少数人率先富起来,而是让广大工薪阶层和管理阶层一起富起来。工资上涨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管理阶层不久就找不到什么东西,是他们买得起,而工人们买不起的了。
想象一下,你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德国工人,三年前还在下岗,为了每小时工资只够买一块面包的临时工岗位,你和你的左邻右舍争得头破血流。而三年之后,你却坐着豪华游艇去非洲或美洲享受阳光假日去了。工薪阶级有权并有钱出国度假,这之前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英国没有,美国没有,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工人直到现在还没有(甚至想都不敢想),而在1935年的纳粹德国就有。
随着长达1000公里的高速公路-它至今还叫做"希特勒路"-建成,各种造车厂、修车店、加油站如雨后春笋般相继破土而出,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1938年建立的"大众汽车"公司。不仅如此,希特勒还在比较飞机和飞艇之间的优劣,以决定他下一个支持建立的交通公司到底是应该叫做"大众飞机",还是"大众飞艇"呢。当然,希特勒热衷经济建设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即将到来的大战积累实力。他曾经说过:"人民需要度假,因为这样可以使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坚定的精神状态。"
森拓跨境
2024-10-30 广告
2024-10-30 广告
如果您想学习美国的跨境运营,可以考虑参加以下培训课程:1、美区两天一夜魔鬼训练营地点:深圳。课程内容包括店铺实操发展历程、环境搭建、选品、短视频创作等硬性知识,以及广告投放、直播间运营等思维知识。讲师:专业讲师,如千万级美妆卖家Jessie...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森拓跨境提供
展开全部
■希特勒的“三把火”
希特勒把新官上任“三把火”中的第一把火,烧向了失业现象。上台后的第三天,他就在广播电台发表《告德意志国民书》,声称政府要“拯救德意志的农民,维持给养和生存基础!拯救德意志的工人,向失业展开一场大规模的全面进攻!”在纳粹当局的努力下,到1938年,德国失业率降到了1.3%,而同期美国失业率为1.89%,英国为8.1%,这样对比一下,纳粹党宣传自己“创造了消灭失业的经济奇迹”,还真不全是在自吹自擂。
希特勒上任后的第二把火,烧向了德国几乎陷于停顿的经济状态,宣称要尽快让德国经济发动机高速并持续地运转起来。从1932年到1937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02%,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这些实在的数据表明:纳粹当局的确在不长的时间里,创造了德国经济复兴的奇迹。
希特勒对内烧的第三把火,是重建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社会福利政策。希特勒上台后大力推选社会保险制度,增加和提高国民的社会福利,在通过“劳动美化活动”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的同时,还扩大了职工的有薪休假制度。纳粹的属下工会劳动阵线,在疗养胜地鲁根岛等地,修建了一批疗养院和旅馆。仅1937年1年内,全德就约有1000万工人享受到了这项福利。
如果说希特勒上任后对内烧的“三把火”,让除了犹太人之外的大多数普通德国人得到了实惠,因而在政治上支持拥戴纳粹当局的话,希特勒对外也烧的“三把火”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大国。这让德国人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都大大增强,更加坚定地支持希特勒和纳粹党。
希特勒对外烧的第一把火是秘密重整军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使德国的空军力量超过英国,陆军力量也超过法国。
对外希特勒烧的第二把火,是收复失地和和平扩张。根据1919年6月28日签订的凡尔赛和约,战败的德国一共丧失了拥有7325000人口的73485平方公里的国土,莱茵河地区则被“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公约”明确规定为“非军事地带”。希特勒上台后,经过一番折冲,不仅收回了萨尔地区、派兵占领了莱茵非军事区,而且在1938年3月让奥地利“回归”德国后,又把有350万人口的捷克苏台德地区纳入了德国版图。
希特勒对外烧的第三把火,则是通过举办1936年柏林奥运会,以最隆重的仪式,在德国人面前向全世界宣告了德国的重新崛起。希特勒亲自担任柏林奥委会大会总裁。他下令用16吨铜铸了一座奥林匹克巨钟,建筑了一座高达70米的希特勒钟塔,建了一座能容纳10万人的运动场,建了一个可容纳2万名观众的游泳池,并修建了比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更豪华的奥运村,1936年8月1日,在德国柏林举行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希特勒宣布开幕。会场上飘扬着纳粹旗帜,德国运动员通过主席台时,行纳粹礼,高呼“万岁———希特勒!”德国第一次通过电视播放了奥运会比赛盛况。在这次奥运会上,德国获金牌33枚、银牌26枚、铜牌30枚,拿了世界第一。通过举办奥运会,希特勒为自己塑造了一个和平英武的政治家形象。
希特勒上任后的内外“三把火”,烧得如此漂亮,表明德国在希特勒独裁之下的确曾经取得了一些卓越成就。德国人当然有理由为身边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就而自豪。特别是希特勒个人生活方式又如此地简朴,是个素食者,不喝酒、不抽烟更不闹绯闻,让不少德国人感动得简直要用高尚纯洁来形容元首了。至少到1939年,在大多数德国人眼里,希特勒已经是仁慈有为的统治者,甚至可以说是德国的大救星了。
希特勒把新官上任“三把火”中的第一把火,烧向了失业现象。上台后的第三天,他就在广播电台发表《告德意志国民书》,声称政府要“拯救德意志的农民,维持给养和生存基础!拯救德意志的工人,向失业展开一场大规模的全面进攻!”在纳粹当局的努力下,到1938年,德国失业率降到了1.3%,而同期美国失业率为1.89%,英国为8.1%,这样对比一下,纳粹党宣传自己“创造了消灭失业的经济奇迹”,还真不全是在自吹自擂。
希特勒上任后的第二把火,烧向了德国几乎陷于停顿的经济状态,宣称要尽快让德国经济发动机高速并持续地运转起来。从1932年到1937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02%,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这些实在的数据表明:纳粹当局的确在不长的时间里,创造了德国经济复兴的奇迹。
希特勒对内烧的第三把火,是重建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社会福利政策。希特勒上台后大力推选社会保险制度,增加和提高国民的社会福利,在通过“劳动美化活动”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的同时,还扩大了职工的有薪休假制度。纳粹的属下工会劳动阵线,在疗养胜地鲁根岛等地,修建了一批疗养院和旅馆。仅1937年1年内,全德就约有1000万工人享受到了这项福利。
如果说希特勒上任后对内烧的“三把火”,让除了犹太人之外的大多数普通德国人得到了实惠,因而在政治上支持拥戴纳粹当局的话,希特勒对外也烧的“三把火”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大国。这让德国人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都大大增强,更加坚定地支持希特勒和纳粹党。
希特勒对外烧的第一把火是秘密重整军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使德国的空军力量超过英国,陆军力量也超过法国。
对外希特勒烧的第二把火,是收复失地和和平扩张。根据1919年6月28日签订的凡尔赛和约,战败的德国一共丧失了拥有7325000人口的73485平方公里的国土,莱茵河地区则被“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公约”明确规定为“非军事地带”。希特勒上台后,经过一番折冲,不仅收回了萨尔地区、派兵占领了莱茵非军事区,而且在1938年3月让奥地利“回归”德国后,又把有350万人口的捷克苏台德地区纳入了德国版图。
希特勒对外烧的第三把火,则是通过举办1936年柏林奥运会,以最隆重的仪式,在德国人面前向全世界宣告了德国的重新崛起。希特勒亲自担任柏林奥委会大会总裁。他下令用16吨铜铸了一座奥林匹克巨钟,建筑了一座高达70米的希特勒钟塔,建了一座能容纳10万人的运动场,建了一个可容纳2万名观众的游泳池,并修建了比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更豪华的奥运村,1936年8月1日,在德国柏林举行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希特勒宣布开幕。会场上飘扬着纳粹旗帜,德国运动员通过主席台时,行纳粹礼,高呼“万岁———希特勒!”德国第一次通过电视播放了奥运会比赛盛况。在这次奥运会上,德国获金牌33枚、银牌26枚、铜牌30枚,拿了世界第一。通过举办奥运会,希特勒为自己塑造了一个和平英武的政治家形象。
希特勒上任后的内外“三把火”,烧得如此漂亮,表明德国在希特勒独裁之下的确曾经取得了一些卓越成就。德国人当然有理由为身边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就而自豪。特别是希特勒个人生活方式又如此地简朴,是个素食者,不喝酒、不抽烟更不闹绯闻,让不少德国人感动得简直要用高尚纯洁来形容元首了。至少到1939年,在大多数德国人眼里,希特勒已经是仁慈有为的统治者,甚至可以说是德国的大救星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战之后的德国已经失去了反抗的力气,任由英美等国宰割。这时一个历史上最受争议的人站了出来拯救了德国,这个人就是希特勒。
1933年刚上台的希特勒面对的是经济上的烂摊子。一战之后,德国全部工业生产下降了40%,对外贸易额下降60%,铁产量减少70%,造船工业产值下降80%,失业率不断上升。但是,希特勒上台后,推出了一系列强有力的经济措施,失业率直线下降,铁产量由390万吨上升到1860万吨,钢产量由560万吨上升到2320万吨。从1933年到1939年,德国重工业和军火工业增长2.1陪,消费资料生产也增长了43%,国民经济总值增长超过100%,同时完成了全国高速公路网的建设,重整了重工业基础体系,还装备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德国仅仅用了6年的时间超越了当时的英美等强国,而一跃成为了当时的头号强国。
一战之后的德国,被英、美、法等国死死的压住,毫无翻身的机会。但是,这个世界的另一个集团正逐渐的向德国靠拢,他们有着超人头脑、敏捷的思维。正是他们向德国注入大量资金,而使德国有了血液重新复活。他们就是居住在欧洲大陆的另一端的美国华尔街银行家们。当时的世界形势使英国是世界的老大,控制着全球的经济命脉,其他国家都要看英国脸色行事。美国为了取代英国的霸主地位,也看中了当时的德国,英国为了防止苏联的崛起也看中了德国。于是美国向德国注入资金,英国也放松了对德国的监管。德国有了足够的空间和力量,再加上日耳曼民族的坚强的精神和毅力,德国很快又重新站了起来。
一个人的忍耐力是有限的,更何况一个国家。长期被英美压制,终于翻身了,于是一场大战就不可避免了
1933年刚上台的希特勒面对的是经济上的烂摊子。一战之后,德国全部工业生产下降了40%,对外贸易额下降60%,铁产量减少70%,造船工业产值下降80%,失业率不断上升。但是,希特勒上台后,推出了一系列强有力的经济措施,失业率直线下降,铁产量由390万吨上升到1860万吨,钢产量由560万吨上升到2320万吨。从1933年到1939年,德国重工业和军火工业增长2.1陪,消费资料生产也增长了43%,国民经济总值增长超过100%,同时完成了全国高速公路网的建设,重整了重工业基础体系,还装备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德国仅仅用了6年的时间超越了当时的英美等强国,而一跃成为了当时的头号强国。
一战之后的德国,被英、美、法等国死死的压住,毫无翻身的机会。但是,这个世界的另一个集团正逐渐的向德国靠拢,他们有着超人头脑、敏捷的思维。正是他们向德国注入大量资金,而使德国有了血液重新复活。他们就是居住在欧洲大陆的另一端的美国华尔街银行家们。当时的世界形势使英国是世界的老大,控制着全球的经济命脉,其他国家都要看英国脸色行事。美国为了取代英国的霸主地位,也看中了当时的德国,英国为了防止苏联的崛起也看中了德国。于是美国向德国注入资金,英国也放松了对德国的监管。德国有了足够的空间和力量,再加上日耳曼民族的坚强的精神和毅力,德国很快又重新站了起来。
一个人的忍耐力是有限的,更何况一个国家。长期被英美压制,终于翻身了,于是一场大战就不可避免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简单说:一战后的德国很长时间没有出现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很多政府都是短命的,不能形成一个持续的国内政策!他们只是不断的向战胜国妥协,大量的资金用于偿还战争赔款,很难用于扩大生产。这些也与战胜国对待德国的政策有关。当法西斯执政时德国的经济有了一些恢复,同时德国人民也受够的不平等条约的限制,都有发展经济摆脱任人蹂躏的境地的满腔热情。还有就是法西斯的蛊惑宣传和法西斯的注重重工业的政策!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促使了德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还有一个是国际方面的因素,一战后战胜国分赃不均,这样他们的同盟关系很快就出现裂痕,鲁尔危机就可以看出来!还有当时西方已经把红色苏联当作最大的敌人,这两个条件让德国经济发展有了宽松的国际空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德国是一个很团结的国家,遇到挫折很容易就会爬起来,而且最要命的是希特勒上台后,开始法西斯独裁统治,对内残酷镇压革命势力,对外加大侵略、剥削,加上西方(主要是英法美)希望它能遏制苏联所以对它放任不管,甚至暗中资助它,才会发展很快。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