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看待苏联模式?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苏联的具体国情、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我们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必须分两个层次进行:一是根本性质的层次,即它是否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二是这些基本原则的具体实现形式的层次,即它们在苏联条件下是怎么实现的。
一
从根本性质层次来说,苏联在政治上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苏维埃政权,对广大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而对敌对势力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在经济上建立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了按劳分配原则,消灭了剥削和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思想上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制度,无产阶级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用我们常用的话来说,也就是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这些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它们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就是说,苏联搞的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这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最根本的内容。
对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中这一层次的内容,我们必须充分肯定。我们党曾把这些内容概括为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指出这些经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长途中的一个特定阶段内的关于革命和建设工作的普遍规律”,是“每个国家的革命和建设的过程”的“共同方面”,即任何国家只要建设社会主义,都必须坚持这些东西。就这一层次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相同的:两者都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否定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人,往往把矛头指向这些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东西,戈尔巴乔夫是这样,国内某些学者也是这样。例如,他们把共产党的领导说成是政治垄断,把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说成是经济垄断,把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说成是精神垄断。他们提出,改革就是要消除这些垄断:政治上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实行西方式的多党轮流执政、议会民主、三权分立;经济上取消公有制,实行私有化,建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思想上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实行听任资产阶级思想自由泛滥的多元化。他们借口反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实际上是反对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要求恢复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这是需要警惕的。
二
对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第二个层次,即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具体实现形式,我们需要作具体分析。这一层次的内容,在制度上就是具体的体制、运行机制。概括地说,苏联建立的是高度集中的体制:经济上,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一切经济活动都由国家通过下达指令性计划进行管理,企业只是计划执行单位;政治上是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权力高度集中在执政党手里,而且主要集中在中央手里,如此等等。我们不来具体地描述苏联各个领域的体制和机制,对其优劣、对错一一进行评价。我们只是说明一些评价的方法论原则,并从总体上作一评价。在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具体体制、运行机制这一层次时,我们应该把握以下方法。
首先,应该全面地分析,即既看到存在弊病的一面,也看到有正确的一面。我们党在批评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错误时,曾经指出,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不仅基本制度应该充分肯定,而且对具体体制也应该作具体分析,其中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有的则是在苏联条件下是正确的,但不能搬到条件不同的别的国家去。对这些具体制度,不能简单地一概否定。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经常有人把民主与集中对立起来,用民主来否定集中,以此为依据否定苏联的体制。其实,现代社会的管理是不能没有集中的。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把权威原则说成是绝对坏的东西,而把自治原则说成是绝对好的东西,这是荒谬的。权威与自治是相对的东西,它们的应用范围是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改变的。”他预见未来社会必须允许权威的存在。苏联的体制强调集中是有一定道理的,尤其是在当时国际国内的形势下,更是如此,但集中得过分了,搞得党政不分、个人专权,这是需要批判和纠正的。有人着力谴责苏联的肃反扩大化,把苏联的政治生活描述得阴森恐怖,从而引申出完全否定苏联的政治体制的结论,甚至攻击无产阶级专政。他们不顾事实地断言肃反错杀了几百万、甚至五千万人,而事实是,据1992 年1 月27 日的《参考资料》报道的苏联内务部1954 年报给赫鲁晓夫的材料,在1921年到1954 年的33 年时间里,因反革命罪总共判处了3 777 380 人,其中判处死刑的642 980人。这些人为了攻击社会主义制度,不惜捏造材料,欺骗群众。问题还在于,在国内阶级斗争十分激烈的年代,为了巩固苏维埃政权,肃反是必要的。但正如我们党判断的,苏联在肃反工作中,一方面惩办了很多必须惩办的反革命分子,基本上完成了这条战线上的任务,另一方面却冤枉了许多忠诚的共产主义者和善良的公民,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这种错误显然是与体制上缺乏民主程序、集权过多,以致出现违反甚至破坏法制的情况分不开的。然而绝不能抓住扩大化的错误完全否定苏联的肃反工作,进而完全否定苏联的政治体制。
其次,应该历史地分析,即把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项制度、方针、政策放到当时的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环境中进行评价。切忌从现在的、已经变化了的条件出发来评价历史上的事情。社会主义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随着出现新的形势、新的问题,需要不断调整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的制度、方针、政策。有许多事情,如果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是不尽合理的,然而就当时的具体条件而言,却是必要的。例如,有人谴责计划经济体制,把它说成是万恶之源,断言苏联就是因为搞了计划经济才垮台的。然而计划经济同市场经济一样,只是发展生产的方法、调节经济的手段,用不用计划经济这种手段,要根据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来定。在上世纪20 年代末、30 年代初,苏联的经济技术十分落后,而当时国际上帝国主义发动侵苏战争的阴影日益迫近,国内又面临着为社会主义社会奠定物质技术基础的艰巨任务,苏联不得不开足马力,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步伐。适应这一战略的需要,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建设规模宏大的重工业企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企业。苏联仅仅用12 年时间就完成了资本主义国家花了50 年到100 年时间才完成的工业化任务,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这些历史性事件证明了当时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其历史的由来,并起过历史的积极作用,不容否定。战后,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经济联系的复杂化,尤其是随着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发展转向集约发展,计划经济体制逐渐不适应、甚至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了,改革提上了日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一大教训,就是在客观经济发展进程提出改革经济体制要求的情况下,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及时进行改革,以致70 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发展速度下降、经济效益增长缓慢,引起了群众的不满,从而为敌对势力攻击社会主义提供了借口。然而这不能成为否定历史上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及其积极作用的理由。一切依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是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的基本要求。脱离具体历史条件抽象地对历史上的事物说三道四,那是反历史主义方法的错误做法。
第三,应该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作为人类历史上把社会主义理想变为现实的第一个试验来对待。
三
把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两个层次综合起来,我们该怎样评价呢?在社会制度这个系统中,基本制度是第一位的,它决定该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具体体制、运行机制只是基本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它是第二位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中的基本制度是正确的,必须肯定;具体的体制、运行机制则是有对有错,不能完全否定,还有的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对的,随着条件的变化则需要进行改革。综合起来,应该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基本是正确的,局部是错误的。上世纪50 年代中期,我们党针对打着批判“斯大林主义”旗号的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曾经指出:“如果一定要说什么‘斯大林主义’的话,就只能说,首先,它是共产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主要的一面;其次,它包含一些极为严重的、必须彻底纠正的、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错误。”我们对待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也可以这样讲:首先,它是社会主义,它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这是主要的一面;其次,它包含了许多弊病,必须纠正,决不能照搬。
如何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毛泽东是一个典范。毛泽东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第一个指出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反对照搬,主张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进行探索,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发轫于此。
这里,我们还不得不说明一点。如何评价已有的社会主义实践,不仅是学术问题,而且是关系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前途命运的重大的政治问题。苏联演变的惨痛教训表明,敌对势力从彻底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出发,提出“彻底抛弃斯大林模式”,“要根本改造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形象地说,要炸毁过去的一切”等,搞乱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思想,在此基础上进而制造政治动乱、乱中夺取政权,最后复辟了资本主义制度。试问,在社会主义实践一无成就的舆论成为主流的情况下,敌对势力宣布解散共产党、推翻社会主义制度,还会有谁能站出来捍卫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呢?这正是当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人宣布取缔苏联共产党、解散苏联的时候,几乎没有遭到任何有组织的反抗的根本原因。总结这一教训,我们对已有的社会主义实践(包括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进行评价时,必须慎之又慎,应该严格依据事实,科学地进行分析和判断,不要轻易地断言“失败”。类似的“断言”不仅不符合实际,而且会带来严重的政治后果。
一
从根本性质层次来说,苏联在政治上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苏维埃政权,对广大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而对敌对势力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在经济上建立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了按劳分配原则,消灭了剥削和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思想上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制度,无产阶级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用我们常用的话来说,也就是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这些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它们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就是说,苏联搞的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这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最根本的内容。
对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中这一层次的内容,我们必须充分肯定。我们党曾把这些内容概括为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指出这些经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长途中的一个特定阶段内的关于革命和建设工作的普遍规律”,是“每个国家的革命和建设的过程”的“共同方面”,即任何国家只要建设社会主义,都必须坚持这些东西。就这一层次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相同的:两者都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否定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人,往往把矛头指向这些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东西,戈尔巴乔夫是这样,国内某些学者也是这样。例如,他们把共产党的领导说成是政治垄断,把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说成是经济垄断,把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说成是精神垄断。他们提出,改革就是要消除这些垄断:政治上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实行西方式的多党轮流执政、议会民主、三权分立;经济上取消公有制,实行私有化,建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思想上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实行听任资产阶级思想自由泛滥的多元化。他们借口反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实际上是反对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要求恢复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这是需要警惕的。
二
对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第二个层次,即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具体实现形式,我们需要作具体分析。这一层次的内容,在制度上就是具体的体制、运行机制。概括地说,苏联建立的是高度集中的体制:经济上,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一切经济活动都由国家通过下达指令性计划进行管理,企业只是计划执行单位;政治上是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权力高度集中在执政党手里,而且主要集中在中央手里,如此等等。我们不来具体地描述苏联各个领域的体制和机制,对其优劣、对错一一进行评价。我们只是说明一些评价的方法论原则,并从总体上作一评价。在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具体体制、运行机制这一层次时,我们应该把握以下方法。
首先,应该全面地分析,即既看到存在弊病的一面,也看到有正确的一面。我们党在批评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错误时,曾经指出,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不仅基本制度应该充分肯定,而且对具体体制也应该作具体分析,其中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有的则是在苏联条件下是正确的,但不能搬到条件不同的别的国家去。对这些具体制度,不能简单地一概否定。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经常有人把民主与集中对立起来,用民主来否定集中,以此为依据否定苏联的体制。其实,现代社会的管理是不能没有集中的。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把权威原则说成是绝对坏的东西,而把自治原则说成是绝对好的东西,这是荒谬的。权威与自治是相对的东西,它们的应用范围是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改变的。”他预见未来社会必须允许权威的存在。苏联的体制强调集中是有一定道理的,尤其是在当时国际国内的形势下,更是如此,但集中得过分了,搞得党政不分、个人专权,这是需要批判和纠正的。有人着力谴责苏联的肃反扩大化,把苏联的政治生活描述得阴森恐怖,从而引申出完全否定苏联的政治体制的结论,甚至攻击无产阶级专政。他们不顾事实地断言肃反错杀了几百万、甚至五千万人,而事实是,据1992 年1 月27 日的《参考资料》报道的苏联内务部1954 年报给赫鲁晓夫的材料,在1921年到1954 年的33 年时间里,因反革命罪总共判处了3 777 380 人,其中判处死刑的642 980人。这些人为了攻击社会主义制度,不惜捏造材料,欺骗群众。问题还在于,在国内阶级斗争十分激烈的年代,为了巩固苏维埃政权,肃反是必要的。但正如我们党判断的,苏联在肃反工作中,一方面惩办了很多必须惩办的反革命分子,基本上完成了这条战线上的任务,另一方面却冤枉了许多忠诚的共产主义者和善良的公民,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这种错误显然是与体制上缺乏民主程序、集权过多,以致出现违反甚至破坏法制的情况分不开的。然而绝不能抓住扩大化的错误完全否定苏联的肃反工作,进而完全否定苏联的政治体制。
其次,应该历史地分析,即把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项制度、方针、政策放到当时的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环境中进行评价。切忌从现在的、已经变化了的条件出发来评价历史上的事情。社会主义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随着出现新的形势、新的问题,需要不断调整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的制度、方针、政策。有许多事情,如果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是不尽合理的,然而就当时的具体条件而言,却是必要的。例如,有人谴责计划经济体制,把它说成是万恶之源,断言苏联就是因为搞了计划经济才垮台的。然而计划经济同市场经济一样,只是发展生产的方法、调节经济的手段,用不用计划经济这种手段,要根据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来定。在上世纪20 年代末、30 年代初,苏联的经济技术十分落后,而当时国际上帝国主义发动侵苏战争的阴影日益迫近,国内又面临着为社会主义社会奠定物质技术基础的艰巨任务,苏联不得不开足马力,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步伐。适应这一战略的需要,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建设规模宏大的重工业企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企业。苏联仅仅用12 年时间就完成了资本主义国家花了50 年到100 年时间才完成的工业化任务,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这些历史性事件证明了当时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其历史的由来,并起过历史的积极作用,不容否定。战后,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经济联系的复杂化,尤其是随着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发展转向集约发展,计划经济体制逐渐不适应、甚至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了,改革提上了日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一大教训,就是在客观经济发展进程提出改革经济体制要求的情况下,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及时进行改革,以致70 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发展速度下降、经济效益增长缓慢,引起了群众的不满,从而为敌对势力攻击社会主义提供了借口。然而这不能成为否定历史上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及其积极作用的理由。一切依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是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的基本要求。脱离具体历史条件抽象地对历史上的事物说三道四,那是反历史主义方法的错误做法。
第三,应该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作为人类历史上把社会主义理想变为现实的第一个试验来对待。
三
把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两个层次综合起来,我们该怎样评价呢?在社会制度这个系统中,基本制度是第一位的,它决定该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具体体制、运行机制只是基本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它是第二位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中的基本制度是正确的,必须肯定;具体的体制、运行机制则是有对有错,不能完全否定,还有的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对的,随着条件的变化则需要进行改革。综合起来,应该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基本是正确的,局部是错误的。上世纪50 年代中期,我们党针对打着批判“斯大林主义”旗号的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曾经指出:“如果一定要说什么‘斯大林主义’的话,就只能说,首先,它是共产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主要的一面;其次,它包含一些极为严重的、必须彻底纠正的、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错误。”我们对待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也可以这样讲:首先,它是社会主义,它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这是主要的一面;其次,它包含了许多弊病,必须纠正,决不能照搬。
如何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毛泽东是一个典范。毛泽东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第一个指出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反对照搬,主张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进行探索,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发轫于此。
这里,我们还不得不说明一点。如何评价已有的社会主义实践,不仅是学术问题,而且是关系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前途命运的重大的政治问题。苏联演变的惨痛教训表明,敌对势力从彻底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出发,提出“彻底抛弃斯大林模式”,“要根本改造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形象地说,要炸毁过去的一切”等,搞乱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思想,在此基础上进而制造政治动乱、乱中夺取政权,最后复辟了资本主义制度。试问,在社会主义实践一无成就的舆论成为主流的情况下,敌对势力宣布解散共产党、推翻社会主义制度,还会有谁能站出来捍卫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呢?这正是当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人宣布取缔苏联共产党、解散苏联的时候,几乎没有遭到任何有组织的反抗的根本原因。总结这一教训,我们对已有的社会主义实践(包括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进行评价时,必须慎之又慎,应该严格依据事实,科学地进行分析和判断,不要轻易地断言“失败”。类似的“断言”不仅不符合实际,而且会带来严重的政治后果。
西摩检测
2024-11-24 广告
2024-11-24 广告
苏联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即列宁时期;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即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即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时期。 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西摩检测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