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国军为什么失败

 我来答
交流840318008
推荐于2018-02-19 · TA获得超过2.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901
采纳率:61%
帮助的人:557万
展开全部
1.最根本的原因是国民党的政治腐败,不得民心。陈毅元帅对淮海战役的经典评价"淮海战役是用独轮车推出来的",古今中外的战史中,以少胜多的战例并不鲜见,唯独在淮海战役中,每次都是军事实力占优势的国民党在这场140 万军队的交锋中,整师、整军、整个兵团的被消灭,而自己竟然连消灭对方整团建制的战例都没有。难道是他们的将领愚蠢?台湾史籍广泛转引所谓毛泽东给前线部队的一封亲笔函称:“十八军胡琏,狡如狐,勇如虎。宜趋避之,保存实力,待机取胜。”以前有史料称,与其交手的部队都按苏北口音喊他“狐狸”。难道是士兵不够勇敢?可是在抗战中,第五军与日军号称"钢军"的王牌第五师团血战广西昆仑关,击毙日军第22旅团长中村正雄。第十一师(十八军前身)在重庆保卫战中死守石碑要塞,歼灭日寇一千余人,使敌军未能占领石牌要塞,保证了鄂西大捷。而且,从战役的开始到结束,都是军事实力居劣势的60万军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攻击那80万,是什么因素让共产党人领导的部队有如此强烈的必胜信念呢?据统计,淮海战役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其中常备民工22万人,二线转运民工130万人,后方临时民工391万人。他们不止是运输队,还是担架队、卫生队、预备役部队,国民党的80万军队需要对抗的远远不止中野和华野的60万大军。当时民工中有句口号"队伍打到哪里,支前就跟到哪里",这不光对作战部队带来单纯的物质上的支持,也让军队更加灵活机动。不管是华野、中野的部队采取什么样的行军路线,或者路过什么样的地形,民工都能跟上。战争结束后,各解放区的筹粮统计显示:胶东、渤海、鲁中南地区筹集了粮食3.9亿斤,超过总量9.64亿斤的三分之一。郯城是鲁南地区一个普通县城,人口40万,县府存量只有100万斤,但上级下达的缴粮任务是400万斤,郯城最终缴粮500万斤。几乎是勒紧了腰带去支前。费县民工王奎行,带着8名同伴,3次冲上火线,救了16名伤员,父亲病故也未能回家。莒南县担架队有2797 名成员,1200人没有棉裤,1390人没有鞋子,但是却在寒冬腊月中奔走在前线。其中,特等支前功臣朱正章腿生冻疮,肿胀难忍,仍拄着拐杖坚持送伤员,连续8趟,往返300余公里,他甚至用自己吃饭喝水的碗给伤员接大小便。沂水县民兵连一排,在排长张伯高的带领下,为部队服务三个月,押解战俘2180名,全排集体立功。民工李汇文拒绝了国民党俘虏的金钱收买,并将俘虏用于贿赂的银元上缴。"人民的母亲"日照县范大娘,将三个儿子送去参加解放军,先后牺牲。她听到噩耗后,仍一如既往地纳底子赶制军鞋。这样的感人事例还有很多。
2. 国民党没有建立起应有的后勤体系。在淮海战役之初,他们制定的作战计划是沿着铁路固守,就是因为他们后勤的补给彻底依靠铁路。当初黄维兵团赶往徐州,中野对黄维兵团的伏击目的性非常清楚,因为当地只有一条路可以通过坦克和拉后勤辎重的大卡车,在他们的必经之路设伏就行了。但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黄维兵团也只能选择这一条路。
3.国民党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指挥体系。在淮海战役前,有人提出要素有“小诸葛”之称的新桂系白崇禧来徐统一指挥,但蒋介石出于私心,害怕白崇禧的权力过大,尾大不掉,难于控制,乃决心用忠实可靠的刘峙为徐州“剿总”。刘峙之才指挥一师之众勉强还可以,但却无指挥如此大规模会战之能,同僚们当面称他为“福将”,背后骂他为“蠢猪”。战役发起后刘峙对错综复杂的战场情况无法判清,无能指挥。而且蒋介石还有越级指挥的习惯,淮海战役时经常越过剿总司令部直接指挥军、师一级作战单位,极易造成指挥系统混乱。
4.国民党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情报体系。没有及时、准确的情报体系,国民党就犹如瞎子,只能被共产党牵着鼻子走,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整个师 、整个军的被共产党优势兵力围歼,让共产党一次次实施看似简单,却又屡试不爽的“围点打援”战术。
wtpgjngkt
2018-04-09 · TA获得超过1.8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0
采纳率:29%
帮助的人:6435
展开全部

国军各个据点过于分散且被包围、高级军官之间分歧太大(本能挽救东北危局的傅作义压根没出兵)、民心(当时的民心较倾向于共产党而不是国民党)、后勤(还是和民心有关,看看淮海战役就知道了)、谍报战失败(国军基本没赢过)。

1、国民党没有建立起应有的后勤体系。在淮海战役之初,他们制定的作战计划是沿着铁路固守,就是因为他们后勤的补给彻底依靠铁路。当初黄维兵团赶往徐州,中野对黄维兵团的伏击目的性非常清楚,因为当地只有一条路可以通过坦克和拉后勤辎重的大卡车,在他们的必经之路设伏就行了。但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黄维兵团也只能选择这一条路。

2、国民党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指挥体系。在淮海战役前,有人提出要素有“小诸葛”之称的新桂系白崇禧来徐统一指挥,但蒋介石出于私心,害怕白崇禧的权力过大,尾大不掉,难于控制,乃决心用忠实可靠的刘峙为徐州“剿总”。

3、刘峙之才指挥一师之众勉强还可以,但却无指挥如此大规模会战之能,同僚们当面称他为“福将”,背后骂他为“蠢猪”。战役发起后刘峙对错综复杂的战场情况无法判清,无能指挥。而且蒋介石还有越级指挥的习惯,淮海战役时经常越过剿总司令部直接指挥军、师一级作战单位,极易造成指挥系统混乱。

4、国民党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情报体系。没有及时、准确的情报体系,国民党就犹如瞎子,只能被共产党牵着鼻子走,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整个师 、整个军的被共产党优势兵力围歼,让共产党一次次实施看似简单,却又屡试不爽的“围点打援”战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一品青蛙
2020-03-12 · TA获得超过1.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030
采纳率:76%
帮助的人:890万
展开全部
这是长期以来国共双方力量此消彼长的结果。
从军事上看,东北翻盘无望的情况下,蒋介石应当收缩战线,把东北的部队撤到关内保存实力,强化防御能力。但是在政治上,国民党又不能示弱,蒋介石认为,如果将东北部队撤回关内,会严重损害国民政府的威信,打击国际上对蒋政权的信心,导致美国提早中止援助,国民党的统治集团内部可能发生动摇分化。
所以蒋介石选择在东北硬撑:以牺牲东北45多万国军,来延缓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天下很多事,都是明知不可而为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天高云淡的天
2020-04-29
知道答主
回答量: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20
展开全部
早在六七月,国民党就知道四野要打锦州,但是知道等于不知道,因为锦州就在那里,四野不动手就只能干等着,又不能下决心东北不要了,长春沈阳都放弃,全部跑到锦州入关,只能等四野先动。终于等到四野来了,东进西进两兵团向锦州攻击,锦州固守。可是四野动手怎能没有准备?没准备怎能来?东西双进都攻不过去,锦州31个小时就没了,预计守个十天半月的,结果一天一夜,第二天早饭时间没到就丢了。西进的九兵团知道会回头消灭自己,但是还是同样的问题,知道等于不知道,还是犹豫不决,认为可以边打边退,还有余地,等回过神来,根本就不是想的那样,一天一夜溃退都跑不掉。辽沈战役如同一个人站在黑暗中说:有种你打我呀。因为对方不出手就只能干等着。但是对方真出手了,就是一拳撂倒,连回手的机会都没有。知道对方要打,但是等于不知道,因为对方什么时候打,打哪,打多重,一概不知道。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今天经济与股市分析
2020-06-13 · TA获得超过36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4
采纳率:40%
帮助的人:8.8万
展开全部
辽沈战役国军必败,解放军知道,国军也知道。但是输得太惨了,输得国军自己都不好意思。52天就打完了,关键时是到打完时,国军还没争论出是按蒋介石还是按卫立煌的计划。学者后面还讨论蒋介石、卫立煌两个人的计划谁对谁错,这两种计划的结果都是错,结果都是全军覆没。唯一的就是主力战略转移。都是孤岛怎么守怎么打,并且物资都只能从空中运输,空中也开始麻烦了,炮火不停的打。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