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条约的签订直接引发了戊戍变法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马关条约》
戊戌变法又称戊戌维新,是发生在1898年(农历戊戌年)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运动。它像一块巨石,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死水塘中。
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为首的维新派,代表着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和开明绅士的政治要求走上历史舞台,主张在不动摇封建阶级统治的前提下,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机,使国家臻于富强。
1895年4月,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奋,正在参加会试的康有为和他的学生梁启超联合全国18省在京举人,聚集达智桥松筠庵,讨论上书请愿。会后由康有为起草万言书,提出拒绝《马关条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建议,联络1300多举人签名,呈递都察院,都察院拒绝代呈。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它是维新变法运动的起点。此后,康有为接连向光绪帝上书,陈述受法主张。
戊戌变法又称戊戌维新,是发生在1898年(农历戊戌年)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运动。它像一块巨石,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死水塘中。
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为首的维新派,代表着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和开明绅士的政治要求走上历史舞台,主张在不动摇封建阶级统治的前提下,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机,使国家臻于富强。
1895年4月,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奋,正在参加会试的康有为和他的学生梁启超联合全国18省在京举人,聚集达智桥松筠庵,讨论上书请愿。会后由康有为起草万言书,提出拒绝《马关条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建议,联络1300多举人签名,呈递都察院,都察院拒绝代呈。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它是维新变法运动的起点。此后,康有为接连向光绪帝上书,陈述受法主张。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