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别人写作文
2个回答
2015-06-03
展开全部
去百度查查就知道了
展开全部
打开学生日记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让老师伤心的语句:“作文真让人头痛!”“我最怕上作文课!”上作文课,老师拿着作文批改手册走进教室,也常常传来这样非常不情愿或不耐烦的声音:“又要写作文了!”一篇作文布置下去,好多同学都在那儿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有时候,这一周布置的作文甚至到下一周还迟迟交不上来。这些现象都足以表明,对于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写作文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他们又是多么害怕作文。然而,写作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不写不行;写,又怎样指导同学们写好作文呢?下面谈一点尝试。
我们知道,做数学题,只要记住了公式,弄懂了原理,动动脑筋就能推出结果;背诵课文,再难记的东西,大不了多读几遍,加深理解,很快也就背得烂熟……然而作文则不同,它没有现成的公式作依据,也不是单凭记忆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它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艺术加工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它需要作者用心去体会,潜心去感觉;需要一番苦苦“修行”,然后才能修成“正果”——领略到作文的奥秘。要做到这些,对初一的学生来说实在是一件难事,这就使得好多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一种神秘感。就是这种神秘感使得他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而视作文为畏途。怕写作文自然很难写好作文,所以,要想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让他们不怕写作文。
那么,怎样清除学生惧怕作文的心理呢?
有的老师认为,学生惧怕作文主要是“无米”之故,于是他们便常常告诫学生“观察!读!写!”可是到后来大致结果都会这样:由于老师的引导不力,学生观察了一阵子觉得也并没有看到什么可写的,回来再读上一阵子书也没得到什么补益;要求多写,他根本就没有什么可写,你叫他们怎么多写呢?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对写作文再一次失去信心。可以说,“无米”是学生惧怕作文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这种“看读写”的做法对解决学生的“无米”之难其效果却并不好。
还有的老师认为,学生惧怕作文是因为他们对写作不感兴趣,于是有人便搜集大量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作家的创作经验,来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事实上,这样做收效也并不见大。我们应该明白,我们面对的是一批十二三岁的孩子,他们的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与作家不是一个层次的,与他们谈这些,只能是用高挂在树上的桃子去馋尚不会爬树的小猴子,仅能让它们空羡慕一场而不能让他们得到什么。听的时候,热情是能够激发起来,他们也想一夜之间成为一个伟大作家,创作出千古不朽的作品。然而,当他们从幻想回到现实中拿起笔来的时候,却又深深地感觉到自己根本就不是那块料。于是,美丽的肥皂泡破灭了,留给他们的只能是失望自愧,刚激发起来的热情也便重新降温。
既然上述做法效果都太差,我们何不另找出路,再想办法呢?
我们可以这样设想一下:一个班里很大一部分同学都怕写作文,可也还有一部分是不怕的,而在这些不怕写作文的人中,个别的还是写作能力很好的!上面我们谈到,在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上,我们的这些中学生和作家不能相提并论,不是一个层次的人,作家的写作本领他们是望尘莫及的。然而,怕写作文的学生和不怕写作文的学生是同学,他们的年龄,他们的社会阅历,以及他们所学的知识都差不多,他们总该是一个层次吧。这样,我们就可以先以培养不怕写作文的同学的写作能力为主,来带动怕写作文的同学进行写作。
具体方法可以这样:
首先,既然有些同学不怕作文,这说明他们对写作文感兴趣;既然他们对作文感兴趣,我们就可以把这些学生组织起来,组织成一个兴趣小组。对于兴趣小组的同学,我们可以按常规来指导他们写作:指导他们细心观察,指导他们认真阅读,督促他们多写多练,还可以指导他们批改其他同学的作文,取人之长,去人之短,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通过一阶段的训练,使他们的作文能“拿出门”来。当然,对这“拿出门”来的要求也不能过高,因为他们毕竟是初一学生,只要能做到错字病句少出现,优美词句多一点,用词较准确,篇章结构新颖一点即可。总之一句话:让他们给怕写作文的同学作个表率就够了。
以上是第一步,培养“师资”。第二步便需给怕作文的同学紧紧弦了。具体作法可以这样:把怕写作文的同学编成几“旗”(为了与兴趣小组中的“组”相区别,我们不妨也用一下“八旗制”),每旗的人数不要太多,三五人即可,因为多不一定精。每周班里写完一篇作文后(全班一起写),由老师从写作兴趣小组的作文中挑出能作“表率”的文章,然后任抽出一旗,把这些作文分给这一旗中的各成员,让他们认真研读,找出这些作文的优点,看谁找得好,这一旗作完这一练习之后,可以再抽一旗进行同样练习,直到各旗都进行完。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好处很多。
首先,想写好作文,阅读一些优美的名家名篇固然重要,但也需读一点与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文章。因为作家名篇水平很高,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往往是食而不知其味,很难体味出作家是怎样构思并组织这篇文章的,也就是说,作家高明的写作技巧他们很难学到,因而读完了这样的作品之后,他们便会产生这样的心理:这是我可望而不可即的,我的能力不行,我不会写!这样,就更增加了这些学生对作文的神秘感,他们也就愈怕作文了。当然这并非否认作家作品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方面的作用,而不去读它,而是在引导学生练习写作的过程中,既要引导他们认真阅读这些成功的作品,又要引导他们寻找“解近渴”的“近水”。也就是说,在指导学生阅读作家名篇的同时,也不时地让他们认真“研究”一下和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一些作品——这些作品他们是完全可以欣赏了的,他们会很容易地领略出自己的同学是怎样构思并写作这篇文章的。那么研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他们会恍悟:原来这篇文章就这样写,我也会!纱网戳破,他们心中对作文的神秘感也就消失了。
其次,优点是他们自己找出来的,他们认为这些地方好,潜移默化中,这些“旗人”们就可以把它们学去了。——作家高水平的优点是不大易学的,可这些低水平的优点却正合他们的胃口。“老师,××同学这个地方写得真有趣!”“老师,××同学这段景物描写真好!”“老师,××同学这篇作文的主人公的名字取得真好听!”……这些与发现了新大陆同样惊喜的语言,是在做完了这项练习之后少不了的。
再次,这些“旗人”们也写过这一篇文章,对同一题目也动了一番脑子,而在研读这些文章的同时,他们不自觉地就会把自己的作文与这些作文相对比,通过对比,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会看到自己的长处,而增强自己写作文的信心。同时,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开阔了自己的思路,也悟出了别人构思文章的方法。到这个时候,他们便再也不愁没的可写了。这样,也就为进行下一步练习打下了基矗。
既然“旗人”们已发现了“新大陆”,那么我们何不让他们登上这块大陆一览风情呢?这就是我们要进行的第三步练习——写作。通过上面第一、二步的练习,“旗人”们就觉得有可写的了。这时候,我们就要抓住时机,促使他们来一个飞跃——重写这篇文章。这部分作文交上来,仔细翻阅就会发现,它们尽管仍是好一点、差一点各不相同,但与他们原先“挤牙膏”挤出的作文相比要进步多了。并且这一次他们也愿意写,写得快,交得也快。这样一次一次地进行练习,他们很快便会学会构思作文,也不会再有“没的可写”之感了。
为了调动“旗人”们的积极性,我们还可以开展小型的写作竞赛活动,人与人之间,旗与旗之间展开竞争,看哪一个人,哪一旗分数高。解脱了他们“没有可写”的痛苦之后,他们中许多人也便由原来的怕写作文变为爱写作文,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他们的写作水平一天天提高。当他们的写作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也就是“入门”之后,便可让他们退“旗”入“组”,加入到兴趣小组的行列中去进行正常的写作训练。
我们知道,做数学题,只要记住了公式,弄懂了原理,动动脑筋就能推出结果;背诵课文,再难记的东西,大不了多读几遍,加深理解,很快也就背得烂熟……然而作文则不同,它没有现成的公式作依据,也不是单凭记忆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它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艺术加工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它需要作者用心去体会,潜心去感觉;需要一番苦苦“修行”,然后才能修成“正果”——领略到作文的奥秘。要做到这些,对初一的学生来说实在是一件难事,这就使得好多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一种神秘感。就是这种神秘感使得他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而视作文为畏途。怕写作文自然很难写好作文,所以,要想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让他们不怕写作文。
那么,怎样清除学生惧怕作文的心理呢?
有的老师认为,学生惧怕作文主要是“无米”之故,于是他们便常常告诫学生“观察!读!写!”可是到后来大致结果都会这样:由于老师的引导不力,学生观察了一阵子觉得也并没有看到什么可写的,回来再读上一阵子书也没得到什么补益;要求多写,他根本就没有什么可写,你叫他们怎么多写呢?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对写作文再一次失去信心。可以说,“无米”是学生惧怕作文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这种“看读写”的做法对解决学生的“无米”之难其效果却并不好。
还有的老师认为,学生惧怕作文是因为他们对写作不感兴趣,于是有人便搜集大量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作家的创作经验,来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事实上,这样做收效也并不见大。我们应该明白,我们面对的是一批十二三岁的孩子,他们的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与作家不是一个层次的,与他们谈这些,只能是用高挂在树上的桃子去馋尚不会爬树的小猴子,仅能让它们空羡慕一场而不能让他们得到什么。听的时候,热情是能够激发起来,他们也想一夜之间成为一个伟大作家,创作出千古不朽的作品。然而,当他们从幻想回到现实中拿起笔来的时候,却又深深地感觉到自己根本就不是那块料。于是,美丽的肥皂泡破灭了,留给他们的只能是失望自愧,刚激发起来的热情也便重新降温。
既然上述做法效果都太差,我们何不另找出路,再想办法呢?
我们可以这样设想一下:一个班里很大一部分同学都怕写作文,可也还有一部分是不怕的,而在这些不怕写作文的人中,个别的还是写作能力很好的!上面我们谈到,在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上,我们的这些中学生和作家不能相提并论,不是一个层次的人,作家的写作本领他们是望尘莫及的。然而,怕写作文的学生和不怕写作文的学生是同学,他们的年龄,他们的社会阅历,以及他们所学的知识都差不多,他们总该是一个层次吧。这样,我们就可以先以培养不怕写作文的同学的写作能力为主,来带动怕写作文的同学进行写作。
具体方法可以这样:
首先,既然有些同学不怕作文,这说明他们对写作文感兴趣;既然他们对作文感兴趣,我们就可以把这些学生组织起来,组织成一个兴趣小组。对于兴趣小组的同学,我们可以按常规来指导他们写作:指导他们细心观察,指导他们认真阅读,督促他们多写多练,还可以指导他们批改其他同学的作文,取人之长,去人之短,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通过一阶段的训练,使他们的作文能“拿出门”来。当然,对这“拿出门”来的要求也不能过高,因为他们毕竟是初一学生,只要能做到错字病句少出现,优美词句多一点,用词较准确,篇章结构新颖一点即可。总之一句话:让他们给怕写作文的同学作个表率就够了。
以上是第一步,培养“师资”。第二步便需给怕作文的同学紧紧弦了。具体作法可以这样:把怕写作文的同学编成几“旗”(为了与兴趣小组中的“组”相区别,我们不妨也用一下“八旗制”),每旗的人数不要太多,三五人即可,因为多不一定精。每周班里写完一篇作文后(全班一起写),由老师从写作兴趣小组的作文中挑出能作“表率”的文章,然后任抽出一旗,把这些作文分给这一旗中的各成员,让他们认真研读,找出这些作文的优点,看谁找得好,这一旗作完这一练习之后,可以再抽一旗进行同样练习,直到各旗都进行完。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好处很多。
首先,想写好作文,阅读一些优美的名家名篇固然重要,但也需读一点与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文章。因为作家名篇水平很高,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往往是食而不知其味,很难体味出作家是怎样构思并组织这篇文章的,也就是说,作家高明的写作技巧他们很难学到,因而读完了这样的作品之后,他们便会产生这样的心理:这是我可望而不可即的,我的能力不行,我不会写!这样,就更增加了这些学生对作文的神秘感,他们也就愈怕作文了。当然这并非否认作家作品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方面的作用,而不去读它,而是在引导学生练习写作的过程中,既要引导他们认真阅读这些成功的作品,又要引导他们寻找“解近渴”的“近水”。也就是说,在指导学生阅读作家名篇的同时,也不时地让他们认真“研究”一下和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一些作品——这些作品他们是完全可以欣赏了的,他们会很容易地领略出自己的同学是怎样构思并写作这篇文章的。那么研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他们会恍悟:原来这篇文章就这样写,我也会!纱网戳破,他们心中对作文的神秘感也就消失了。
其次,优点是他们自己找出来的,他们认为这些地方好,潜移默化中,这些“旗人”们就可以把它们学去了。——作家高水平的优点是不大易学的,可这些低水平的优点却正合他们的胃口。“老师,××同学这个地方写得真有趣!”“老师,××同学这段景物描写真好!”“老师,××同学这篇作文的主人公的名字取得真好听!”……这些与发现了新大陆同样惊喜的语言,是在做完了这项练习之后少不了的。
再次,这些“旗人”们也写过这一篇文章,对同一题目也动了一番脑子,而在研读这些文章的同时,他们不自觉地就会把自己的作文与这些作文相对比,通过对比,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会看到自己的长处,而增强自己写作文的信心。同时,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开阔了自己的思路,也悟出了别人构思文章的方法。到这个时候,他们便再也不愁没的可写了。这样,也就为进行下一步练习打下了基矗。
既然“旗人”们已发现了“新大陆”,那么我们何不让他们登上这块大陆一览风情呢?这就是我们要进行的第三步练习——写作。通过上面第一、二步的练习,“旗人”们就觉得有可写的了。这时候,我们就要抓住时机,促使他们来一个飞跃——重写这篇文章。这部分作文交上来,仔细翻阅就会发现,它们尽管仍是好一点、差一点各不相同,但与他们原先“挤牙膏”挤出的作文相比要进步多了。并且这一次他们也愿意写,写得快,交得也快。这样一次一次地进行练习,他们很快便会学会构思作文,也不会再有“没的可写”之感了。
为了调动“旗人”们的积极性,我们还可以开展小型的写作竞赛活动,人与人之间,旗与旗之间展开竞争,看哪一个人,哪一旗分数高。解脱了他们“没有可写”的痛苦之后,他们中许多人也便由原来的怕写作文变为爱写作文,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他们的写作水平一天天提高。当他们的写作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也就是“入门”之后,便可让他们退“旗”入“组”,加入到兴趣小组的行列中去进行正常的写作训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