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为什么会有和尚,尼姑的分别

 我来答
莫文灵云南
高粉答主

2017-04-09 · 药山镇中心学校退休教师(一代身份证)
莫文灵云南
采纳数:5769 获赞数:5422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佛教称谓详述
一、身份性称谓

1、戒律性身份称谓
佛教徒有四众和七众之分。四众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七众则是在四众之外加上沙弥、沙弥尼、式叉摩尼。这7种名称均为梵语译音,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最常用的书面称谓。
比丘:又称绊刍、乞士等,特指受过具足戒(比丘戒,约250条)的男性出家人。俗称僧、大僧等。
比丘尼:又称绊刍尼等,特指受过具足戒(比丘尼戒,348条)的女性出家人。俗称尼、二僧等。
据戒律规定,受过具足戒的出家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僧 伽,可穿三衣(袈裟),具有收徒、授戒、传法、接受俗人供养的资格。受具足戒年龄一般在20岁至60岁之间。
沙弥:特指 已剃度、受过沙弥十戒,但尚未受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年龄多在7岁至20岁之间。但20岁以上、一直未受具足戒的沙弥也不少。
沙弥尼:特指已剃度、仅受过沙弥十戒,尚未受过具足戒的女性出家人。
式叉摩尼:又名式叉摩那,义为学戒女。特指准备受具足戒、先修学两年四根本戒和六法阶段的沙弥尼。
以上为佛教出家五众。一般来说,男称为僧,女称为尼,相对于在家信众都可称为师父。
优婆塞:译义近事男、清信士,特指皈依三宝(佛法僧)、信奉佛法的在家男信众,俗称居士。
优婆夷:译义近事女、清信女,特指皈依三宝、信奉佛 法的在家女信众,俗称女居士。
以上为佛教的在家二众。他们可受三皈、五戒、八关戒斋、菩萨戒等,具有供养三宝,修学、护持、弘扬佛法的义务。
此外,以上七众还有以下一些称谓:
沙门:亦称桑门,意为息心修道。为古印度对一切出家修行者的泛称,在中国则专指佛教僧侣。
和尚:亦称和上、力生等,意为“亲教师”或师父之义。原指僧人对寺院方丈等长老的称呼或受戒者对授戒师的称呼。后来俗化,泛指男性出家人。
尼姑:为汉地对女性出家人之俗称。
僧伽:简称僧,意为和合众,本指三人以上的僧团。后与道士相对,泛指佛教出家人。
头陀:译义抖擞,特指一类修12种头陀苦行的苦行僧。
行者:本指在佛寺中服杂役、没有正式剃度的出家修行者。后泛指云游僧、禅僧或修行者。
缁素:为僧人与俗人之合称。因过去僧服多为缁(黑)色,而古印度俗人多穿白色(素色)衣服,故以缁代指僧人,以素代指俗人。
居士:为佛教在家男女信众的统称。中国古代把有学问的隐士称为居士,转而为佛教所用,意为居家修道之士。
白衣:印度属热带地区,俗人多喜穿白色衣服,故佛教常以白衣指代俗人和居士。
在家人:与出家人相对应,指在家信徒或一般俗人。

2、职务性身份称谓
佛教职务性身份称谓在中国特别多,也很重要。自南北朝建立僧官制度以来,各个朝代按行政区划设立了许多的僧官,名目繁多,如僧正、僧主、沙门统、昭玄统、僧录、僧统等等,现已不适用了。近代社团组织兴起,佛教界也建立了各级佛教协会和居士林等组织,于是佛教徒中有了会长、副会长、秘书长、林长、干事、主任等头衔,这与各界没什么差别,故不需赘述。人们遇到比较多、易于混淆的是负责寺院管理的和从事佛教法务的职务性称谓,下面就略作介绍。
早期佛寺的管理一般由上座、寺主、维那三纲负责。自唐代禅宗 大兴,百丈禅师创立丛林清规以来,天下风行,丛林制度日益健全,寺院执事也越来越多,按东西两序排列,大丛林的执事可多达48位甚至上百位,方丈以下主要的有四大班首(首座、西堂、后堂、堂主)、八大执事(监院、知客、僧值、维那、典座、寮元、衣钵、书记)
上座:原始佛教将僧人依戒腊年限之长短分为下座(10年以下)、中座(10年至20年)、上座(20年以上)。后转而为寺院职务之称。上座为一寺之长,主要是弘讲佛法,作僧中表率。唐代以后称为方丈或住持。也用于对有德行之僧或僧腊较高者的尊称。
寺主:位居上座之下,负责一寺实际事务。唐代以后也称寺监或监院。
维那:位居上座、寺主之下,管理众僧杂务,调和僧众纠纷,辨别度牒真伪等。又负责僧众纪律事务。唐代以后维那成为丛林八大执事之一,主要负责宗教仪轨、佛事唱念等。
住持:为一寺之长,有护持佛教令久住世之意。
方丈:即住持。因其所居之处为“方丈”室,故而得名。
首座:为全寺修行之模范,掌禅堂中号令之权。
西堂:为西堂首座,辅助方丈教导修行的僧人。
后堂:为后堂首座,负责后堂修行之事务。
堂主:居首座之下,负责禅堂、念佛堂之事务。
监院:负责协助方丈或都寺监理寺院总务。古称监寺、院主、主首、寺主,后为特尊住持而改称此名,俗名当家。大寺可设数名监院。
当家:为监院之俗称。
知客:为客堂负责人,掌管全寺接待事宜。大寺可设数名知客。
僧值:又称纠察,管理清规执行情况及僧众威仪。
典座:为厨房、斋堂负责人,管理僧众伙食及信徒供斋等事务。
寮元:为云水堂负责人,管理来寺挂单僧侣的事务。
衣钵:为方丈室负责人,帮助住持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书记:掌管寺内文书往来之事。
化主:一、指丛林中负责向施主募化的僧人。二、意为教化之主人,通常指丛林之住持。
侍者:指服侍住持之僧人。大丛林住持可有多位侍者,分为烧香侍者、书状侍者、请客侍者(帮助接待客人)、衣钵侍者(帮助掌管住持钱物)、汤药侍者(负责住持的饮食、医疗杂务)、衣物侍者(帮助浆洗衣物)等。
此外,大丛林中通常还设有副寺(管财会)、直岁(管农作)、知藏(亦名藏主,管藏经楼)、知浴(又名浴主,管浴池)、知殿(又名殿主,管殿堂香火、卫生)、庄主(管庄田、领地)、园主(管菜地,或称菜头)、塔主(管理塔院)、门头(负责门卫)、磨头(管理磨坊)、净头(管环卫)、毛头(管理发)、司库(又名库头,掌管仓库)、参头(司掌法事礼仪)等等。

二、礼节性称谓

1、简介
礼节性称谓包括:1、具备一定资格的荣誉性称谓;2、出于礼貌的尊称、敬称;3、出于礼貌的自谦之称,等等。它们在佛教称谓中占有相当比重,比较复杂,用得也比较滥,应特别重视。

2、详述
法师:本是一种学位称号,要通达佛法、能为人讲说的人才可称为法师。而汉地用起来比较滥,往往将它与居士称谓相对应,作为僧人的通称。
三藏法师:指精通经律论三藏,能为人讲说的僧人。如唐代玄奘法师就是一位三藏法师。
经师:指善于诵读经文或精通经藏的僧人。
律师:对善于记诵或讲解律藏的僧人的敬称。
论师:指精通论藏、善于讲解经义的僧人。
禅师:指通达禅理、善修禅定的僧人。
阿奢黎:又作阿奢梨、阿只利,略称奢黎。译作教授、轨范师、正行者。指能矫正弟子们行为并给予教授之僧,故又称导师。密宗指灌顶师等。
仁波切:藏传佛教用语,义为上师。依密乘之规定,能担任轨范师(阿奢黎)的上师须具备下列条件:1、须有正统传承的根本金刚上师之密法灌顶。2、从金刚佛至自己的根本上师,其间所有密法之传承灌顶皆须圆满无缺,不可间断。3、须受本尊大灌顶(阿奢黎灌顶),精通显密佛法及菩提心学,并具备火供、坛城等修法材料,熟悉诸经轨所说之修法。4、自己有能力传授密法时,须经根本金刚上师许可,方能担任上师阿奢黎,为人传法灌顶。圆具上述条件后,依照西藏之习惯,即可称为“仁波切”,意指转世尊者。
上师:为藏语“仁波切”的汉译,一般指具有一定学位、能为人传法灌顶的阿奢黎。又称金刚上师。藏传佛教特别重视师承,要求学法者除皈依三宝外,还须皈依学法之师,并将其尊之为上师。
活佛:蒙藏佛教对修行有成就、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而转世的人称为“朱古”(藏语)或“呼毕勒罕”(蒙语),意思是“转世者”或“化身”。而汉族人习惯将他们称为“活佛”,其实是不确切的,不如仍称他们为“朱古”或“呼毕勒罕”,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曾提议称他们为“转世尊者”。
长老:指年龄长而法腊高、智德俱优之大比丘。又称上座、上首、首座、耆年、耆宿、耆旧等。禅寺常用以指“住持”。
上人:指内有智德、外有胜行的僧人,以喻其出类拔萃,在人之上,故有此称。后泛用作对德行兼备之僧的尊称,亦用于对一般僧人的敬称。
大德:梵语婆坛陀,指有大德行的僧人,后泛指高僧。近代以来,使用范围扩大,凡对有德行之人,不论其出家在家,都以“大德”一词来尊称。
大师:佛经将初果以上乃至诸佛菩萨等圣人、堪为众生之师范者,称为大师。汉地通常将人师中之通晓佛教教义且有盛德者尊为大师。原有较严格的规定,不可妄称,往往由朝廷封赠。后泛指有德行之僧,甚至用于对一般僧人的尊称。称谓过滥,反倒是对佛教的亵渎。
师父:对僧人的敬称,犹言以师、父般的礼敬。此词现通用于对出家男女二众,用得也比较滥。其实一般称为师父即可。
善知识:指正直而有德行,能导人于正道之人,又作知识、善友、胜友等。
善男信女:泛指一切归信佛法、一心向善的佛教徒。佛经中常称作“善男子、善女人”。
贫道:为僧人的自谦语。僧人以道德为尚,而自谓道贫德乏,以示惭愧、自谦。
禅和子:亦称“禅和者”,指一般禅僧或参禅的伙伴。
戒子:指戒场中求授三坛大戒之僧人。
释子:即僧徒。僧人出家,从释迦之教,皆舍本姓而从佛姓,故名释子。
衲子:僧人自谦语,又称做衲僧,因禅僧多穿一身带补丁的衲衣游方各处而得名。
佛子:众生受佛戒者之称;又为菩萨之通名,因其能绍继佛种;又总称一切众生,因为他们都具有佛性。
弟子:随师受教者之称。一、佛弟子,佛教徒均皈依三宝,故以释迦牟尼佛为本师(根本教师),而自称为弟子。因学于佛陀之后,故称弟,闻佛法而生解,故称子。二、对亲教师而言。三、亦可作自谦之词。
檀那:意译为布施,即给予、施舍之意。《翻译名义集》卷一:檀那又称檀越,檀即施;此人行施,越贫穷海,故称檀越。心生舍法,能破悭贪,是为檀那。后引申为施主之称。
施主:原为佛门中人对施舍者的称呼。后来成为僧人对来寺院进香礼佛者的敬称。
龙象:喻指修行勇猛、具大力量的人。多用来称赞住持正法的出家人,称之为“法门龙象”。
菩萨:义为觉有情、大心众生。本指大乘佛教修到一定果位的圣贤,如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大势至等菩萨。现实中往往借用于对那些肯发心、修行精进、广做善事的居士的称誉。
护法:护持佛法。上自梵天、帝释、八部鬼神,下至人世保护佛法之人,皆称之为护法。常用于僧人对居士的敬称。
匿名用户
2017-04-09
展开全部
为什么有男女区别?你这是没事找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潜川如斯
高粉答主

2024-03-07 · 用最浅白的口语,为你说最复杂的佛教
潜川如斯
采纳数:19155 获赞数:244124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这句话显然可以推出,您认为的“和尚”指的是“男性僧人”;“尼姑”指的是“女性僧人”,在这个前提下给您解释)这个原理很简单,一句话“男女有别”就可以解释了,科学的分析,因为男性与女性的生理结构与心理结构都不一样,所以即使走到修行层面,也需要不同的对待,而且有严格的规定。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被谢克
2018-05-22
知道答主
回答量: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990
展开全部
因为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