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首都叫南京 当时叫什么
1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明朝的首都开始是南京,后来改为北京。明朝首都朱元璋时期是现在的南极(应天府),后明成祖朱棣北上迁都,改国都为北京(顺天府)。
明太祖朱元璋在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1368年1月23日),在应天府登基即位,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是为“明太祖”。以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
明成登记后祖十分重视经营北方,加之自己兴起于北平,明成祖在南京即位后,于永乐元年改北平为北京,设行在六部,增设北京周围卫所,逐渐建立起北方新的政治、军事中心。
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开始了营建北京天寿山长陵,以示立足北方的决心。与此同时,争取与蒙古族建立友好关系。鞑靼、瓦剌各部先后接受明政府封号。
永乐八年(1410年)至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亲自率兵五次北征,巩固了北部边防。永乐十四年(1416年)开工修建北京宫殿也就是紫禁城(但后来部分宫殿被李自成放火烧毁,清初又重新修复)。
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南京为陪都
1368年,朱元璋南京登基。金陵自古为虎踞龙蟠之地,有王者之气。以至于秦始皇都要把金陵的龙脉挖断,这才有了今日一条穿城而过的名河——秦淮河。
朱元璋的政权是从蒙古人手中夺来的,尽管元人退回了关外,但要挟无时不在,派遣由朱棣去北京主政,称燕王。
后来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为防变乱(朱棣根据地在北京),于是迁都北京,改金陵应天府为南京,改北京为京师。
朱棣死后,明仁宗即位。明仁宗长时间作为太子在南京监国,即位后面临残缺的北京皇宫,有还都南京的欲望了。
但仁宗未满一年就驾崩了,仁宗的遗诏中表明他期望还都的志愿,但继位的明宣宗仍是暂缓了还都的方案。等到明宣宗的儿子明英宗继位后,正式断定北京为明朝京师。
两京城即一国两都制度。“两京制”影响了中国多个朝代都城的兴建,史上的短命王朝里拥有“两京”的更多,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魏、北齐、北周都是两个都城。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由于南京不是在“中国的中心”,就想到了“两京制”。
在明亡清兴以前,中国一直有两个“首都”,一个南京,一个北京,到了清朝,满族人延续了两京制,首都为北京,陪都为盛京(沈阳),清朝人在沈阳建了一座一模一样的故宫
明太祖朱元璋在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1368年1月23日),在应天府登基即位,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是为“明太祖”。以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
明成登记后祖十分重视经营北方,加之自己兴起于北平,明成祖在南京即位后,于永乐元年改北平为北京,设行在六部,增设北京周围卫所,逐渐建立起北方新的政治、军事中心。
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开始了营建北京天寿山长陵,以示立足北方的决心。与此同时,争取与蒙古族建立友好关系。鞑靼、瓦剌各部先后接受明政府封号。
永乐八年(1410年)至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亲自率兵五次北征,巩固了北部边防。永乐十四年(1416年)开工修建北京宫殿也就是紫禁城(但后来部分宫殿被李自成放火烧毁,清初又重新修复)。
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南京为陪都
1368年,朱元璋南京登基。金陵自古为虎踞龙蟠之地,有王者之气。以至于秦始皇都要把金陵的龙脉挖断,这才有了今日一条穿城而过的名河——秦淮河。
朱元璋的政权是从蒙古人手中夺来的,尽管元人退回了关外,但要挟无时不在,派遣由朱棣去北京主政,称燕王。
后来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为防变乱(朱棣根据地在北京),于是迁都北京,改金陵应天府为南京,改北京为京师。
朱棣死后,明仁宗即位。明仁宗长时间作为太子在南京监国,即位后面临残缺的北京皇宫,有还都南京的欲望了。
但仁宗未满一年就驾崩了,仁宗的遗诏中表明他期望还都的志愿,但继位的明宣宗仍是暂缓了还都的方案。等到明宣宗的儿子明英宗继位后,正式断定北京为明朝京师。
两京城即一国两都制度。“两京制”影响了中国多个朝代都城的兴建,史上的短命王朝里拥有“两京”的更多,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魏、北齐、北周都是两个都城。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由于南京不是在“中国的中心”,就想到了“两京制”。
在明亡清兴以前,中国一直有两个“首都”,一个南京,一个北京,到了清朝,满族人延续了两京制,首都为北京,陪都为盛京(沈阳),清朝人在沈阳建了一座一模一样的故宫
展开全部
明朝的首都开始是南京,后来迁到了北京。朱元璋称帝之后,以南京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改北平为北京,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在北京,增设北京周围卫所。
明朝的首都叫什么 明朝都城是什么
公元1409年,明成祖开始在北京营建天寿山长陵,以示立足北方的决心。公元1416年,明成祖开始在北京修建宫殿,也就是紫禁城。公元1421年,明成祖正式迁都北京,南京为陪都。从此,北京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一直延续至今,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明初定都于应天府,1421年迁都至顺天府,而应天府改称为南京.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称朱明.明朝前期综合国力强盛,经过几个盛世,国力达到全盛,疆域辽阔.
1368年(元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以应天府(今南京)为京师.
1421年(明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迁都顺天府(今北京),南京应天府改为留都.
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
其实明朝形式上一直有3个首都:南京,北京和凤阳
南京是洪武、建文时期的首都,朱棣靖难后迁都北京,但南京依然是形式上的首都,有一套完整的中央工作系统.除了皇帝,北京有的南京都有.至于凤阳,则是朱元璋的老家,老朱家的老祖坟都在凤阳.所以也成了形式上的首都.不过这个就糟糕多了,是一座连城墙都没有的首都.李自成后来攻陷凤阳一把火把老朱家的祖坟都给烧了.
明朝的首都叫什么 明朝都城是什么
公元1409年,明成祖开始在北京营建天寿山长陵,以示立足北方的决心。公元1416年,明成祖开始在北京修建宫殿,也就是紫禁城。公元1421年,明成祖正式迁都北京,南京为陪都。从此,北京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一直延续至今,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明初定都于应天府,1421年迁都至顺天府,而应天府改称为南京.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称朱明.明朝前期综合国力强盛,经过几个盛世,国力达到全盛,疆域辽阔.
1368年(元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以应天府(今南京)为京师.
1421年(明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迁都顺天府(今北京),南京应天府改为留都.
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
其实明朝形式上一直有3个首都:南京,北京和凤阳
南京是洪武、建文时期的首都,朱棣靖难后迁都北京,但南京依然是形式上的首都,有一套完整的中央工作系统.除了皇帝,北京有的南京都有.至于凤阳,则是朱元璋的老家,老朱家的老祖坟都在凤阳.所以也成了形式上的首都.不过这个就糟糕多了,是一座连城墙都没有的首都.李自成后来攻陷凤阳一把火把老朱家的祖坟都给烧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当时应该是叫应天,所以当时的南京又叫应天府,这个是在朱元璋时期,然后到了明成祖的时候,事实上已经想要在北京建都,而且当时也一直在做这件事情,最后到了明成祖的儿子朱高炽的时候,正式迁都,所以说应该也就是在南京地区经过了三任皇帝。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称朱明。明初定都于应天府,1421年迁都至顺天府,而在应天府设立南直隶。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国力强盛,政治清明。
明朝在朱元璋建国时定都应天府,也就是南京。朱棣靖难之役后,将都城搬到了北京,因为北京是他的老根据地,朱棣在北京实力雄厚,而南京是朱允炆之前的势力范围,虽然被朱棣攻下,但还潜藏着很多反抗力量。但是南京作为故都也保留了一套行政系统。李自成攻陷北京后,南京能够立马接手全国行政说明了这套系统的完善。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称朱明。明初定都于应天府,1421年迁都至顺天府,而在应天府设立南直隶。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国力强盛,政治清明。
明朝在朱元璋建国时定都应天府,也就是南京。朱棣靖难之役后,将都城搬到了北京,因为北京是他的老根据地,朱棣在北京实力雄厚,而南京是朱允炆之前的势力范围,虽然被朱棣攻下,但还潜藏着很多反抗力量。但是南京作为故都也保留了一套行政系统。李自成攻陷北京后,南京能够立马接手全国行政说明了这套系统的完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称朱明。明初定都于应天府,1421年迁都至顺天府,而在应天府设立南直隶。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国力强盛,政治清明。
明朝在朱元璋建国时定都应天府,也就是南京。朱棣靖难之役后,将都城搬到了北京,因为北京是他的老根据地,朱棣在北京实力雄厚,而南京是朱允炆之前的势力范围,虽然被朱棣攻下,但还潜藏着很多反抗力量。但是南京作为故都也保留了一套行政系统。李自成攻陷北京后,南京能够立马接手全国行政说明了这套系统的完善
明朝在朱元璋建国时定都应天府,也就是南京。朱棣靖难之役后,将都城搬到了北京,因为北京是他的老根据地,朱棣在北京实力雄厚,而南京是朱允炆之前的势力范围,虽然被朱棣攻下,但还潜藏着很多反抗力量。但是南京作为故都也保留了一套行政系统。李自成攻陷北京后,南京能够立马接手全国行政说明了这套系统的完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应天府
应天府,又称京师、南京,是南京在明朝时期的名称,为明朝前期首都,后永乐时期迁都顺天府,应天府作为陪都。应天府下辖上元、江宁、句容、溧阳、溧水、高淳、江浦、六合八县。明代中叶,南京城人口达120万,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
南京明城墙包括明朝京师应天府(南京)的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墙,今多指保存完好的京城城墙,是世界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南京明城墙始建于元朝至正廿六年(1366年),完工于明朝洪武廿六年(1393年),历时达28年,动用全国1部、3卫、5省、37府、162州县,共28万民工,约3.5亿块城砖,终完成京师应天府四重城垣的格局。
南京明城墙的营造一改以往都城墙取方形或矩形的旧制,在六朝建康城和南唐金陵城的基础上,依南京山脉、水系的走向筑城。得山川之利,空江湖之势。南以外秦淮河为天然护城河、东有钟山为依托、北有后湖为屏障、西纳石城入城内,形成独具防御特色的立体军事要塞。其中京城城墙蜿蜒盘桓35.3千米,现仍完整保存25.1千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墙,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并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大城墙,而京城之外的外郭城墙更是超过60千米,为世界历史之最。
南京明城墙高坚甲于海内,据岗垄之脊,依山傍水而建,是中国礼教制度与自然相结合的典范,也是古代都城建设的杰出代表。其作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是继中国长城之后的又一宏构。
明南京城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都城,其规模之大,史上诸城均难望其项背,面积逾230平方千米,分为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垣。
应天府,又称京师、南京,是南京在明朝时期的名称,为明朝前期首都,后永乐时期迁都顺天府,应天府作为陪都。应天府下辖上元、江宁、句容、溧阳、溧水、高淳、江浦、六合八县。明代中叶,南京城人口达120万,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
南京明城墙包括明朝京师应天府(南京)的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墙,今多指保存完好的京城城墙,是世界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南京明城墙始建于元朝至正廿六年(1366年),完工于明朝洪武廿六年(1393年),历时达28年,动用全国1部、3卫、5省、37府、162州县,共28万民工,约3.5亿块城砖,终完成京师应天府四重城垣的格局。
南京明城墙的营造一改以往都城墙取方形或矩形的旧制,在六朝建康城和南唐金陵城的基础上,依南京山脉、水系的走向筑城。得山川之利,空江湖之势。南以外秦淮河为天然护城河、东有钟山为依托、北有后湖为屏障、西纳石城入城内,形成独具防御特色的立体军事要塞。其中京城城墙蜿蜒盘桓35.3千米,现仍完整保存25.1千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墙,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并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大城墙,而京城之外的外郭城墙更是超过60千米,为世界历史之最。
南京明城墙高坚甲于海内,据岗垄之脊,依山傍水而建,是中国礼教制度与自然相结合的典范,也是古代都城建设的杰出代表。其作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是继中国长城之后的又一宏构。
明南京城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都城,其规模之大,史上诸城均难望其项背,面积逾230平方千米,分为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垣。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