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苏东坡叫东坡居士?
苏轼被流放到到黄州,“东坡”是当时黄州(今湖北黄冈)东门外远处一块山间坡地,原归营兵屯垦,弃置日久成了瓦砾遍地的荒场。苏轼就向官府申请了五十亩荒地,带领全家耕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苏轼管这块地叫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宋神宗元丰初年,苏轼被人诬告作诗诽谤皇帝,谪授黄州团练副使,名义是员地方军事长官,实际却是廪禄断绝的结罪官吏,生活陷入困境。友人马正卿向知州申请把这块荒地拨归苏轼耕种,得到允许后,苏轼开始了“躬耕”生活,养牛一头,垦田半顷,播植稻麦,一家多口的吃饭问题总算有了着落。
生活略有改善,苏轼又着手解决住处问题。他发现在“东坡”的一侧有座长满蒿草的废弃菜园,就申请以此为房基,建筑住房。正房在大雪中落成,定名“雪堂”,苏轼亲笔题写“东坡雪堂”匾额悬挂在迎面。后来,他的著作也多用“东坡”为名,如《东坡集》、《东坡志林》等。
扩展资料:
公元1079年,受到“乌台诗案”的影响,苏轼被贬来到黄州。在这场劫难当中,苏轼几乎就要被处死了,幸亏宋代有赵匡胤定下的“不杀士大夫”的祖训,以及退隐的王安石也上书保全,才让苏轼免于一死,最终被发放到了黄州。
而在黄州,苏轼给自己起了一个号,名为“东坡居士”。对比李白的“青莲居士”、白居易的“香山居士”以及欧阳修的“六一居士”,苏轼的这个“东坡居士”好像有些寒碜。李白的号有佛教意味,白居易的号更有历史的积淀,欧阳修则有的是自身品味的沉积,而苏轼这个号,就是一块地。
这是一首宋诗,题目就是《东坡》。苏轼的这首诗歌所写的就是一块普通的地,也就是苏轼被贬黄州之后所尽力经营的一块土地。当时苏轼被贬此地,生活极为窘迫,老友马正卿想办法帮他申请了一块土地,苏轼就在这里躬耕,甚至还在这里盖了一间起居室,名为“东坡雪堂”,而“东坡”之名也就开始流传开来。
《东坡》宋代: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释义:
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
千万别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1101年8月24日 北宋文学家苏轼逝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坡
苏轼因为和当时宋朝的宰相王安石政见不一,不同意王安石推行的新政并且作诗讽刺,而被皇帝贬到湖北黄州做团练副使。
在黄州的时候,苏轼想起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经历,白居易也曾经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官为江州司马。三年后,白居易升职到忠州刺史,在城东开垦了一片荒地,栽花种树,还写了大量借景抒情的诗词作品。
后来又东山再起,升职为中书舍人,再次得到朝廷的重用。苏轼深深地感觉自己和白居易有着相同的遭遇,他也期盼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够东山再起。
于是他开始效仿白居易,也在黄州的城东开垦了一片坡地,从白居易的被贬到忠州时的诗作中选取了“东坡”二字为自己的雅号,称自己为“东坡居士”。
扩展资料:
苏东坡的文学成就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
柳永虽然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却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而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 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 ,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苏东坡
“东坡居士”是苏轼的号,其来源是苏轼贬官黄州(今湖北黄冈)所居住的地方。
元丰三年,苏轼谪居黄州。这时,他的俸禄减了一半,而家里供养的人口又多。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把每月的四千五百钱,分为三十份,每份用麻绳穿起来挂在梁上,每天早上用画叉取一串钱下来,交给妻子王闰之安排一日三餐。
苏轼当时的境遇、心情和所耕之地同当年白居易谪贬忠州时颇相似,因此自号“东坡居士”。他在自己的许多诗作中都有记述。
出于对白居易高尚品德的仰慕,苏轼在四十六岁时,给自己取了“东坡”这个雅号。从那以后,这个雅号比他的名字更响亮更有影响。
扩展资料
东坡居士后人评价
林语堂评价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苏轼还以和蔼可亲、幽默机智的形象留存在后代普通人民心目中。他在各地的游踪,他在生活中的各种发明都是后人喜爱的话题。在宋代作家中,就受到后人广泛喜爱的程度而言,苏轼是无与伦比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
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谪居黄州。这时,他的俸禄减了一半,而家里供养的人口又多。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把每月的四千五百钱,分为三十份,每份用麻绳穿起来挂在梁上,每天早上用画叉取一串钱下来,交给妻子王闰之安排一日三餐。如果当天有些节余,苏轼就非常高兴地把这些小钱装在一只罐子里,以备有客人来访时买酒喝。
这时,苏轼的老朋友马正卿专程从扬州来看望苏轼,目睹“先生穷到骨”的生活,不禁心酸难过,便找到昔日的同窗,黄州太守徐君猷求他将临臬亭下过去驻兵的数十亩荒地拨给苏轼开垦耕种,以解决吃饭问题。徐太守欣然应允,苏轼十分感激,给马正卿写了一首诗,以示谢意:
马生本穷士,从我二十年。
日夜望我贵,求分买山钱。
我今反累生,借耕辍兹田。
刮毛龟背上,何时得成毡。
可怜马生痴,至今夸我贤。
众笑终不悔,施一当获千。
苏轼对于垦植这片土地很高兴,不但解决了吃饭问题,更因其在黄州城东,是一块坡地,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当年植树种花的忠州“东坡”相似。白居易是苏轼敬慕的人,于是他效法白居易,将其地称为“东坡”,自号“东坡居士”。他还在东坡上筑室,取名为“雪堂”,并亲自写了“东坡雪堂”的匾额。宋人洪迈在《容斋三笔,东坡慕乐天》中说:“详考其意,盖专慕白乐天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