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时间知觉最准确的事听觉和触觉

 我来答
西边有个太阳
2011-01-12 · 超过18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7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4.2万
展开全部
感觉与知觉
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通过感觉,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及身体内部的状况和变化。
感觉是人脑与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割断了这种联系,大脑就无法反映客观存在,意识也就无从产生。
主要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痛觉、触觉。
研究人员认为:
维持大脑觉醒状态的中枢结构——网状结构需要得到外界的刺激以维持一个激活的状态。
当外界接触被阻止时,大脑就即兴创作,自己产生刺激。
感觉
感受性
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不同的人对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
同一个人对不同刺激的感受性也不尽相同。
人的感受系统只是对刺激作用连续过程中的一段发生反映,产生感觉。
从最小到最大的感觉量的全距确定了人的感觉系统的感受性的范围。
感觉
感受性的大小用感觉阈限加以恒量。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的变化的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的量的临界值。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绝对感觉阈限与感觉性成反比关系,绝对感觉阈限越低,即能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小,绝对感受性就越高,即对刺激越敏感。
差别感觉阈限:能觉察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
差别感觉阈限是被试辨别两种刺激强度不同时所需要的最小差异值。如:100----3克
差别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两者成反比关系。差别感觉阈限越小,则差别感受性越大,反之,越小。
感觉----视觉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光。
刺激来源:太阳、灯、蜡烛等;
人所能接受的光波只占整个电磁波谱中的很小部分。波长在380—760毫微米的范围,人可以看到的光称为可见光波,它约占整个光波的1/70。
紫---红

感觉----视觉
人所能接受的光波只占整个电磁波谱中的很小部分。波长在380—760毫微米的范围,人可以看到的光称为可见光波,它约占整个光波的1/70。
感觉----视觉
适应:指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的变化。适应既可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使感受性降低(如香水的味道)。
明适应:又称光适应。由暗处到光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后逐渐看清物体。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明适应。明适应的时间很短(1分钟)。
眼睛在光适应时,一方面瞳孔相应缩小以减少落在视网膜上的光量;另一方面,由暗适应时棒体细胞的作用转到锥体细胞发生作用。
感觉----视觉
暗适应
从亮处到暗处,人眼开始看不见周围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分出物体,人眼这种感受性增高的过程叫暗适应。
暗适应所需要的时间较长,感受性的变化也较大。暗适应主要是棒体细胞的功能,但在暗视觉中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起作用的大小和阶段不同。暗适应的头一阶段是锥体细胞与棒体细胞共同参与的,之后,只有棒体细胞继续起作用。
暗适应包括两种基本过程:瞳孔大小的变化及视网膜感光化学物质的变化。但是瞳孔的变化并不是暗适应的主要机制。暗适应的主要机制是视网膜的感光物质----视紫红质的恢复。
感觉----视觉
色光混合
日常生活中,人们所看到的大多数色光都是由不同波长的光线混合而得到的。人眼对色光混合而产生的视觉现象有以下三个定律:
(1)互补律:每一种色光都有另一种同它相混合而产生白色或灰色的色光,这两种光称为互补色。
(2)间色律:混合两种非互补色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混合色或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色。
如红与绿混合,根据混合的比例的不同,可以得到介于它们之间的橙、黄、黄橙等种种颜色。
取光谱上的红、绿、蓝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的波长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

感觉----视觉
(3)代替律:不同颜色混合可以产生感觉上相似的颜色,可以互相代替,而不受原来被混合颜色所具有的光谱成分的影响。
如,A=B,C=D, 则A+C=B+D;
再如,A+B=C,假设X+Y=B,则A+(X+Y)=C
需要注意的是色光的混合不同于颜色的混合,两种混合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前者是一种加色法,后者是一种减色法。
感觉----视觉

感觉----视觉
色觉缺失
色觉缺失包括色弱和色盲。据统计8%的男性和0.5%的女性有某种形式的色盲或色弱。
色弱是指对光谱中的红色和绿色区的颜色感受性很低。
色盲是指丧失颜色的辨别能力。
感觉----视觉
色盲有部分色盲和全色盲之分。常见的部分色盲是红绿色盲,红绿色盲对红光和绿光反应不敏感,不能区分红光与黄光或绿光。
全色盲指丧失了对整个可见光谱上各种光的颜色视觉,而都把它们看成为灰白,即无彩色系列。全色盲极为罕见,主要是视网膜上缺少视锥细胞或视锥细胞功能丧失所致。
色盲常为先天的,也有后天的。先天色盲与遗传因子有关,一般是隔代遗传,目前尚无法医治。
感觉----视觉
视敏度:指人的视觉器官分辨物体细节的能力(视力)。
辨别物体细节的尺寸越小,视敏度越高,反之视敏度就越小。
视敏度是由物体的视角决定,它等于视觉所能分辨的以角度为单位的视角的倒数。
a=A/D×57.3度,A为物体高度,D为物体离距离。

注:一般医学上有E和C型两种视力表,让受测者在5米远标准距离处分辨一个在5米处形成1分视角的视标开口,则其视力为1.0,并将其定为正常视力的标准。如果视力低于0.6则不允许开车,视力低于0.05者被诊断为盲人。
感觉----视觉
视觉后象
刺激停止作用于视觉感受器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而是保留片刻,从而产生后象。但这种暂存的后象在性质上与原刺激并不总是相同的。与原刺激性质相同的后象称为正后象;与原刺激性质相反的后象叫负后象。。
颜色也存在后象现象,一般均为负后象。在颜色上与原颜色互补。
感觉----皮肤感觉
刺激物作用于皮肤引起的各种研究叫皮肤感觉,简称肤觉。它包括触觉、冷觉、温觉和痛觉。
肤觉感受器在皮肤上呈点状分布。
1、触压觉
刺激物接触到皮肤表面时的感觉为触觉。当刺激加强,使皮肤引起明显形变,就引了压觉。
身体不同部位的触压觉感受性相差很大。一般以活动性高的感觉性高。额头、眼皮、舌尖、指尖、眼皮等的感受性高,躯干、胸腹部感受性低。
早产婴儿每天做45分钟抚摸,成长得快,而且他们的智力发展也得到了促进。
感觉----皮肤感觉
2、温度觉
温度觉包括冷觉和热觉。低于皮肤温度即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作用于皮肤即产生冷觉,高于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作用于皮肤即产生热觉。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温和冷的刺激同时作用时会引起什么感觉呢?
身体的不同部位,温度觉的感受性不同。如用热水洗脸时,手试水温合适时,但到洗脸时会觉得烫。一般面部皮肤感受性高,下肢皮肤感受性低。
感觉----皮肤感觉
3、痛觉
痛觉有不同于其它感觉的特点,不论机械的、化学的、电的等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即产生痛觉。
它没有一定的适宜的刺激,也正是由于这一点才能对有机体起保护作用。
痛觉的感受性在身体上的各个部位各不相同,背部和面颊感受性最高,手的感受性较差。
在美国,有超过5千万的人忍受慢性的、持续的疼痛的折磨。每年对疼痛的药物治疗和因疼痛而无法工作的损失大约70亿美元。
感觉----嗅觉
嗅觉是由挥发性物质的分子作用于嗅觉器官的感受细胞而引起的一种感觉。作为嗅觉感受器的嗅细胞位于鼻腔上部两侧的粘膜中。
一般嗅觉的感受性很高,对不同刺激物嗅觉的感受性不同,环境条件如空气的清洁度、湿度以及机体的状况(如感冒)都对嗅觉感受性有较大影响。嗅觉的适应很快。

感觉----嗅觉
几种气味同时出现,产生气味的混合,会产生几种不同的情况,或产生新的气味,或两种气味交替出现,或一种气味掩蔽另一种气味,或两种气味同时出现。
主要的七种气味:樟脑气味、麝香气味、花香气味、胡椒气味、腐烂气味、醚样气味和烟气味。

感觉----味觉
味觉的适宜刺激是能溶于水的化学物质。其感受器是分布在舌表面、咽喉粘膜以及软腭等处的味蕾。味觉常常和其它感觉相混合,如嗅觉和味觉混合。
现在一般认为,基本味觉只有酸、甜、苦、咸四种。它们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产生其它味觉。舌尖甜----舌中咸---舌两侧酸---舌后部苦。

内部感觉:运动、平衡和内脏感觉。
知觉
(一)定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
知觉的产生以感觉为基础,但并不是感觉的简单总和,因为知觉除了以各种感觉为基础外,还需要借助于过去经验或知识的帮助。
感觉是介于心理和重理之间的活动,它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相同的客观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而知觉则是以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它的产生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物体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心理活动过程,处处表现出人的主观因素的参与。而且它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知觉-----基本特征
1、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组织加工的过程。知觉的整体性与知觉对象的特性及其各个部分之间的结构成分有密切关系。
知觉-----基本特征
归纳起来有以下定律:
(1)接近律:空间位置相近的客体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2)相似律:物理属性相似的客体,如形状、大小、颜色和亮度等方面的相似容易被人知觉为一个整体。

知觉-----基本特征
(3)连续律: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等特点的客体,容易被知觉为同一整体。
知觉-----基本特征
知觉-----基本特征
2、知觉选择性
知觉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说,知觉使人能够把注意集中在某些重要的刺激或刺激的重要方面,排除次要刺激干扰,从而更有效地感知外界事物,适应外界环境。
知觉-----基本特征
3、知觉理解性
知觉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组织加工的过程。知觉理解性主要受到个人的知识经验、言语指导、实践活动及个人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一张设计科,专业人员既能知觉到图纸上的每一个细节,又能理解整张图的内容和意义;而非专业的人却不能。
言语的提示加强了人对图形的理解,从而减少了辨认图形的不确定性。
定 势
倒立的柴契尔夫人 把图倒过来看,就知道其中暗藏玄机喔!我们习惯了人们正立的脸,当脸正立的时候,我们可以很轻易的察觉细微的差异,例如表情等变化。但当脸倒立时,变化就不太容易被发现,看柴契尔夫人的眼睛和嘴巴都倒过来了,在倒立的图形中我们却没有发现,这是由于先前经验会影响我们的知觉。(选自Margaret W. Matlin, Hugh J. Foley,1992,p.155)
知觉-----基本特征
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人能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性的组织加工的过程。
知觉的恒常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的知识经验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1)大小恒常性:指人对物体的知觉大小不完全随映象的变化而趋于保持物体实际大小的特性。
知觉-----基本特征
(2)颜色恒常性:指人对客观物体固有的颜色的知觉不完全随感觉映象的变化而倾向于保持不变的知觉特性。如粉笔与煤块。
(3)形状恒常性:指人对客观物体形状变化而反映客体本身形状不变的知觉特性。如长方形的门。
错觉现象
错觉是错误的知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错觉的种类:
1、视错觉
2、听错觉
3、嗅错觉
4、时间错觉
5、运动错觉
6、形状错觉

大小错觉

缪勒—莱耶错觉:箭形错觉
无著心空
2011-01-04 · TA获得超过10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3.6万
展开全部
  一、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指人对客观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时间知觉没有专门的感受器。
  1、时间知觉的线索
  人总是通过某种衡量时间的媒介来反映时间的。
  衡量时间的媒介有外在标尺和内在标尺两种:
  (1):外在标尺:包括自然界的周期性变化和其它客观的自然现象和计时工具。通过这些现象来判断物质变化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知觉称为物化时间感。
  (2):内在标尺:是指人体内的一些有节律的生理过程。
  2、时间的估计:
  (1):人具有判断时间间隔精确性方面的时间知觉能力。一般说来在这方面,听觉和触觉的时间知觉较强。
  视觉辨认精度:1/10——1/20秒;
  触觉辨认精度:1/40秒;
  听觉辨认精度:1/100秒;
  (2):在时间知觉中,人的个别差异和误差较大;一般说来,对于1秒钟左右的时间间隔,人的估计最精确,短于1秒的时间常被高估,长于1秒的时间常被低估。
  (3):人的时间知觉还与自身活动的内容,情绪,动机态度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一个人对持续时间越注意,就越觉得时间长,对于预期性估计要比追溯性的估计显得长些。但在事后回忆时,时间知觉与当时的时间估计相反,即有趣的活动时间长,厌倦,单调的事情回忆时间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t163网易信箱
2012-06-05 · TA获得超过41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9.2万
展开全部
是听觉。
背对着人的两个声源,分别在人的左侧和右侧。当声源发出声音时,人能轻易区别出声源的位置。
我们知道,声音的速度是每秒360米,这样的速度,两个距离几米的声源,所发出的声音传入人耳的时间差别是极微小的。但人能靠听觉来判断这种时间上的细微差别。所以听觉是对时间判断最准确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injenminy
2011-01-05
知道答主
回答量: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3万
展开全部
妊娠时期20周的胎儿就已经具有听觉的能力,出生后1-4个月,就产生特殊的敏感性,这为婴儿和成人的对话提供的基础,另外,外界声波通过介质传到外耳道,再传到鼓膜。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纤毛细胞而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