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治国效果比儒家好,为什么反而儒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道家治国效果比儒家好,这只是特定时期的效果而已,但在长期的效果看来,儒家的治理似乎更具有生命力。儒家能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有一定道理的,孔孟忠君爱国的思想不仅在古代适用,在现代社会也能够改造之后使用,更何况由儒家而衍生的科举制直接就能够让社会能够有序流通,这也就导致了许多读孔孟的人以及皇帝都是支持儒家成为主流学术思想的。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一直都是一个可以随着时代改变自己的一些表现形式的思想,这两家思想的某些优秀核心是值得人去学习的,而且这也是我国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经过层层淘汰之后剩下的精华,所以这也是现代人很喜欢去研究这两家思想的原因。有的人觉得道家比儒家要好,但是又反思儒家为何能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其实这就有治理与哲学边界的问题。
所谓的道家治国效果比儒家好,这是指短暂时期的一种治国方略的问题,在西汉的汉文帝和汉景帝的治理下,其实汉王朝很快就恢复了自己的元气,而且后来还给汉武帝能够出征西域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由于在短时间之内道家治国效果确实很好,所以很多人也就认为道家治国效果比如家好,然而这种看法必然是比较片面的。
二、儒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原因:孔孟忠君爱国思想+科举制晋升制度的决定性作用
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是有具体原因的,孔孟之道往往提倡忠君爱国,这种礼节性的东西在普通人看来可能不那么重要,但对于封建皇朝要治理老百姓以及各阶层来看,这种等级划分以及所谓的仁义礼智信就很重要,因为只有形式和程序性的东西能够更好地管束每一个人。再加上儒家衍生之下的科举制是能够让整个社会处于流通的状态的,随着科举制设立以及科举制越来越发达,不少的寒门士子也能够通过科举制晋升到社会管理层面的人,这也就导致了大部分人都喜欢儒家,而且都喜欢儒家经典,更加喜欢通过儒家经典来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中的一员。
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私学的兴起,学术出现下移的现象,当时社会出现各种学派,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吸收,中国社会的学术文化思想到达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在这个阶段,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占据社会的主流地位,其中儒家思想最终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但是这也使得不少人产生了一种疑惑,道家的治国效果是比儒家好的,但是为什么反而儒家是作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呢?小编认为有以下原因。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为孔子,孔子的一生致力于公众教育事业的发展,拥有三千弟子,他所创办的私学为当时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私学,所以孔子的思想影响了当时社会上的很多人,包括后来的孟子和荀子。同时其他许多学派的基本思想都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所以相对于道家思想来说,儒家思想具有更广泛的传播度。
儒家的许多思想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符合统治者的利益,例如儒家思想中所提出的学而优则仕,符合封建制度兴起时的社会需要,为封建官僚制度的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道家思想强调无为显然是不符合当时社会急需人才的需要。
到了汉代,董仲舒提出统一思想,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这一文教政策也被汉武帝所采纳。因为儒学强调文武兼备,其积极进取的特点与汉武帝治国的需要完美契合,而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已经不再适应封建统治的治国需要。儒学思想是一种符合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思想意识形态,因此在汉代之后,各个朝代开始重教兴学,并将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