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散文
千古流传的茶叶品种,更是五花八门。五湖四海的中国人都品味着茶,茶蕴含着数不胜数的奥秘。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茶道散文,欢迎来参考!
篇一:茶道
大千世界各有品性,因此,生活就丰富多彩起来。对于外面精彩世界有点熟视无睹的,只知品茗和读书者恐怕不多,而我集茶痴书痴于一身,也可谓集之小成。
小城人的喝茶品性不一,属于此道中人,或三五人一群到茶庄一坐,拿出各自珍养价值不菲的紫沙壶,不言语只管品味茶性,继续养壶。偶尔一高兴就泡出了灵感,茶自然色香味齐全。但这种东西可遇而不可求,往往取决于泡茶人的心境。时下,专卖茶叶茶具的小店,摆一张根桌,桌上设一副茶道,再放几张精致的椅子,专等这批茶客。一般的茶友,大抵都上西洋式的咖啡店,泡一壶陈茶,打发无聊的时光。
饮茶,讲究的是情趣,夜深共语、小桥画舫、小院焚香……都是品茗的最佳环境和时机。钱塘茶人据说是品牌连锁加盟店,是国内具有品牌规模的中国式茶楼代表作。小城的钱塘茶人店的规模不大,但格调不低。我闻讯而去,饮出了茶的滋味,久久难忘。
走入钱塘茶人,映入眼帘是一楼的茶叶、茶具展览区,一入此境就涌上要尝尝茶味的冲动。而过道上端请的三世佛笑迎茶友,使人不由得体味禅之三境,然后忘却了尘世的繁琐。养民也惠的匾额引我走到一个卡座,静心而坐。人说悟道是茶艺的一种最高境界,也许会在此地品味。卡座不大只可四五人相聚,但房内的摆设别致,悬挂的灯外围有三层,最外的象鸟笼,中间似灯笼,内层是半球的和光灯,唉……万变不离三,一生二、二生三,谓之道。此灯有一种古典雅致之美,细问服务生,答是鸟笼灯。茶桌、茶椅也非平常,巧匠用山藤在木桌外包裹了一层,打蜡后透出原色的光泽,名之藤木桌、藤木椅。泛着暖红色的灯照着桌、椅,营造了茶艺的氛围。
服务生热情地推荐了一道花香元宝,我欣然同意。心想,茶房外的三世佛、观音、皮影画、莲花缸、八卦炉、八仙过海的排窗以及名人的字画,有一些雅趣;房内的江西小窗、鸟笼灯、藤椅桌也有情调;背景音乐回响着古筝抚出的高山流水,不知茶具、茶叶如何?正想着,服务生挑起暗红色的绒帘进来,端上了九品香莲壶和几只透明的双层情趣杯。点上红蜡烛,在壶中注入开水,片刻,花香元宝悄然开放。严冬夜见其在沸水中漾开一瓣瓣茶叶,中间的白菊有如春色托护,然后懒洋洋地展开。“寒夜客来茶当酒”的境界表露出宾主的和谐欢愉,这时不觉有点遗憾,没有邀上几位茶友,却独自在此享用。茶熟香溢,那淡淡的清香随着瓣瓣茶叶张开而飘出,不由得使我心醉。——怪不得,法国总统密特朗访华期间,专爱此物。
奉茶、闻香、品茗,一口得香、二口得味、三口回味,茶水从舌尖缓缓地流到舌面到了舌根,细细体味,不觉得傻住了;品茗的天时、地利,我不是有缘巧遇到了,还有一条件人和,而我此时如此专注茶道,也算人和了吧。
篇二:茶道
看吧!眼前呈现的这个杯子是否让你眼前一亮,洁白的杯身呈圆柱形,高约9.5厘米,瓶口直径为8厘米。杯身的侧面有一个仿佛一弯新月的杯把。
杯身上描绘了这样一种景象:深秋后的林子里一片萧条凄凉,树上叶子落光了,赤裸裸,光秃秃的树枝毫不留情地揭露了秋天的苍凉。一个少女紧闭双眼,双手紧握站在林间。格外显眼的绿发没有遮住她满脸的愁云。她在默默祈祷,暗暗企盼,她企盼着阳春三月取代悲寂萧条。她企盼把温暖带给人们,把生机洒遍人间,她正象征着一种对光明温暖与生命的渴望与向往,也正是人们所追求的崇高的精神。身边的小猫也闭着双眼,似乎与少年共分担这份孤寂。旁边的长椅子落着几片枯叶。与之成鲜明对比的是边上花瓶里娇艳可人的花朵,它们是一片死寂中为秋天气息奄奄力挽狂澜。
沸腾的开水奔涌进茶杯里,千枯的茶叶好像久旱逢甘露,立刻熔光焕发,活力四射地涌起,使人也为之振奋。双手触到杯壁,伴着茶杯底部音乐的响起,然后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端起来茶杯,用鼻子仔细去闻,一股淡淡的酸扑鼻而来,酸中夹杂着几丝甜味,一种沁人心脾的甘甜。揭开瓶盖,水气袅袅,轻轻地喝了一口,口中顿生酸意,酸中略呈苦,仔细品味,清新的甜气萦绕口中,久久不愿散去,耐人寻味,令人回味无穷。
仔细品味着口中酸甜苦味具佳的茶,我恍然大悟:平心而论,人生中难勉遇到辛酸与挫折,但受到这一点打击与坎坷又算得了什么。只有真能把辛酸与困苦忍耐着咽到肚中,才能体味到人生真正乐趣与甜头之所在。一口茶进肚,苦尽甘来,意犹未尽呀!树,也不再是那美丽的画圈。而是生活,的确,生活就是一杯茶水;清香里有一丝苦味。既然人的一生是漫长的,那就一定有挫折,只有克服它们,才能生活在甜美中,感受到透人的清香……
篇三:茶道
说起茶,说起茶文化,有人便说,不就是日本茶道吗?问什么是日本茶道,当然知道了,不就是:身穿和服,跪在地上,喝几口,磕几个头,目不斜视,口不乱言,宾主肃穆,此为茶道也。其实,“和、清、静、寂”的日本茶道乃世界茶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其仪式性强,特别容易被展示,便家喻户晓了。
中国人喝茶,是把物质喝出精神,把生命品入自然。与日本人的以茶道是来修炼人是完全不同。日本人喝茶,自八百年前荣西大师两次西渡中国带回宋代茶文化始,翻开了历史新篇章。日本茶道,自18世纪实行家元制度,至今数十个流派,各有自己家元,这大概和中国武术界亦各有其山门的道理一样。茶道的过程,自然严谨,它带有把茶人的茶道观与茶会表演的情趣统一起来的性质。饮茶时吃的小点心,称为“怀石”。
据《南方录》载,取修行中和尚为忍耐饥饿而在怀中温石之意,即“粗茶淡饭“的象征。日本茶道的重要特征,是建筑、园艺、美术、工艺、宗教、思想、文学、烹调、技能等文化诸种类的融为一体吧。步入这个脱离现实的、虚构的世界,怀着一生一世只有一次机会的“一期一会”情怀,在露地(庭院)这个人造乌插邦,世外桃源乡,洗净双手,以期与神圣会合。
然后,进入一个高六十厘米的四方小门,一个隐秘场所的入口,然后一个非现实的空间,在这里进行尚美、品味、聚会的活动。它既有游戏的特征,又要求有脱俗的非现实性。因此,它应该说是一种知性,精神性极高的审美活动。古来日本茶道中人,多有雄赳赳的武士,他们从四分五裂中走到一起,即使来到和平之饮的茶前,依然平息不了心中的怒气。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此刻不得不用环境来制约了。
所以日本人的品茶之处,专门有个露院,那是清洁身心的所在,然后,一扇小到刚够一个人跪入的门等着你――茶道的门之所以那么小,实在因为是腰中的剑过于逼人,人进得,剑进不得。
从前的日本人习茶道,对房子也有特殊要求,小得让你不得不“促膝谈心”。日本茶道中人认为,只有这样,鼻头碰鼻头面对面人才可能心心相印和推心置腹。然后看来日本人是要拿茶来修炼人的了――那把剑果然放在门外了吗?中国人不要过这一关的。中国茶人的内在的和平精神,和达到这种和平精神的平和的外在形式,其呈现于世的,往往是一种闲适的生命状态。
即使是作为那种闲适生活的主要文化载体――传统的士大夫文人,已经流水落花春去也,但这种闲适依然有着顽强的遗传基因。它仿佛已经消失,仿佛已经成为了失落的人文精神中的一项内容了。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联极妙,其实下联也不逊色“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仿佛见到在晴朗的天光下,于窗明几净之中写几行草书,心中有几分闲适,又有几分落寞,便取天目碗、径山茶,戏而分之,诗而吟之。此等闲情雅兴,的确,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人一向就有露天饮茶的传统,那个曾经写了如何把七碗茶喝下去的玉川子,常常被后世的画家拿来当模特,超然地坐在院中的芭蕉树下,静候着茶童煎茶。这一个画面如今已见不到了,倒是近些年来,各种各样的茶艺馆象雨后的春笋一样的冒出来。
茶艺馆里,首先得有一种闲适的艺术,因为今非昔比,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又很无奈。但中国人却离不开闲适,外面找不到,我们就到里面来找,自然中消失了,我们就自己来营造。营造闲适,还是有些造作的,但总比没有要好。人不妨有点闲适,大男人因此而添几分平静,小女子则因此而加一份大气,生活也因此笼罩片刻温情。
篇四:茶道
我从小就喜欢喝茶,喜欢那从叶片里沁出的'清甜的香味,它能让你的心从躁动中渐渐安静下来。更让我难以忘怀的是那茶里蕴藏的深刻含义。
我是跟着爸爸爱上茶的,家里的茶叶多得不得了:铁观音、普洱、正山小种、白茶、绿茶,大大小小的茶叶摆上了一柜子,每种茶的泡法也各有不同。
正山小种是最为“挑剔”的一种茶,泡正山小种的水温必须掌控好,要把水烧开,再晾到70℃-80℃的水温,摸上去感觉温热才行。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挥发茶叶本身的清香。
喝茶的也有许多讲究,不能喝得太快,要慢慢一点一点的喝,这样才能感受到茶触动你的味蕾,再平滑而又舒缓地流进你的肚子里的美妙感觉。爸爸说,茶的精髓就在于喝,在喝时能造就人做事有条不紊的性格,达到平心静气的效果。这何尝不是茶的神奇之处?
泡茶时那优雅,不紧不慢的一招一式。更是让我着迷。然后先把茶叶倒进第一个小茶壶里,第一个茶壶是家里最好的,爸爸说这样才能让茶充满灵气,茶叶片一片一片如落花般飘落,煞是好看。接下来就是把茶壶里的茶里的茶倒到另外一个茶壶里,茶水如清甜的瀑布一般飞泻下来,顿时茶香四溢,满室生香。如果拿透明壶泡的话,更有一番情趣。滚烫的热水下来,茶叶就像是被风刮起的落叶一般,上下飞舞,如同一只只彩蝶,也如一条条上串下跳的鱼儿,好不漂亮!
“茶叶片一片一片如落花般飘落,煞是好看”,“茶叶就像是被风刮起的落叶一般,上下飞舞,如同一只只彩蝶,也如一条条上串下跳的鱼儿”等这些语句生动形象,从而写出了泡茶的优雅!
我在茶香中成长,茶那深刻的含义,我也渐渐领悟。如今我越发越平静的心态,好似一片宁静的湖水,湖水里洋溢的是茶的清香……
篇五:茶道
学习茶艺不仅仅是泡好一壶茶,最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心,手,眼,口,都能享受到茶艺的愉悦。说到茶,我们眼前应该会出现一位儒儒大方,温文尔雅的君子。不光是喝茶会给人们儒雅的感觉,其实,倒茶的艺术才是真正的儒雅。
我们先介绍一下倒功夫茶所需要的物品:紫砂壶,随手泡,茶漏,公道杯各一个,闻香杯与品茶杯各两个,外加一个六件套(镊子,茶匙,茶舀,茶斗,茶针,茶杯。)
第一步为洗茶。将茶斗放在紫砂壶口,用茶匙将茶叶倒入壶中,并将热水倒入,盖上壶盖后,逆时针转动砂壶将水倒在公道杯中,茶叶就算洗好了。
接下来要泡茶了,将热水倒入紫砂壶然后盖上壶盖,并将公道杯中的水倒在紫砂壶上,以清洗它的外表。这样,一壶茶就泡好了。
在闻香杯中倒七分茶,俗话说:“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只有我们留出三分,才能给人与人之间留一些自由的空间,而那未满的三分则象征着亲情,友情,爱情。
茶水在从紫砂壶中倒出来的一瞬间,茶那凉凉的,涩涩的味道便立即从鼻中进入到达每一个细胞。
在饮之前,我们一定要闻一闻乘过茶水的闻香杯哟!当温热的杯子从鼻前掠过时,湿润青涩的茶香,使每根神经都松懈了下来,用自己较凉的手搓一搓杯子。再将其从鼻前浮过,凉凉的茶香将我带入了茶园,闭上眼睛,看到了一片一片青绿的漫山遍野的茶林,深深的吸了吸鼻子,希望在这里多闻些新鲜的气体,将那颗已经被汽车尾气弄得不成样的肺重新注满活力。
第一杯茶
心中充满了激动与喜悦,期待着这杯茶的清香,淳朴。那颗心扑通扑通的跳个不停,仿佛有只小兔子在胸膛中跳个不停。
迟迟地才张开嘴,可只一瞬间,心情就犹如从云端跌入了谷底。苦涩的茶水一进入了口中,整颗心就都被苦涩沾满了,没有了预想中的成功与喜悦,取而代之的是那湿润眼眶中的点点泪水。
可是,老师却说,每个第一杯都会很苦涩,我们不能气馁,要再多泡几次才能有更好的味道。这些话,使我鼓起了勇气,接着泡了第二杯茶。
第二杯茶
将紫砂壶盖打开,将热水缓缓到入壶中,翻转后,倒入品茶杯中,这次,从杯中散发出的并不是第一次那么浓烈的青涩味,而是更为清香、淳朴的茶香。
因为有了第一次的失败,我开始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我仍然是迟迟的不敢喝那杯茶,心情却与第一次完全不同了。最终我还是鼓起勇气喝下了拿杯茶。当那茶水碰到我的舌尖时,一种浓浓的幸福感包裹住了我的心,醇香的茶水牵动着我的每一根神经。我感到自己仿佛躺在爷爷的怀抱中。爷爷给我讲的故事,口中散出淡淡的茶香。茶水入口,舌头轻轻地翻滚,让茶香在唇齿间之任意飘荡,充斥在我的口中,一杯终了,留恋不舍。
第三杯茶
茶叶经过了前两次滚烫的热水的洗礼,已经变得平淡无味。茶水不像第一次的苦涩,亦不像第二次的醇香,可是这平淡的茶水却是我真正想要的平静。
坐下来,静静地回味品茶的过程,惊奇的发现,这不正是一个浓缩的人生么。刚开始泡茶时的激动,就如我们出生、年少时,对这个世界的期待与幻想,喝道第一杯苦涩的茶,就如同我们在满怀期待时遇到了巨大的使我们气馁的挫折。在老师,亲人,朋友等的帮助下找回自信,重新起航。终于,在人生的“第二杯茶”中,得到了幸福与满足。美好的时光,总如白驹过隙一般飞逝,到了第三杯茶,我们犹如那些茶叶,在困难中成熟,这时,也许有一天会突然发现,自己原来要的只是那一小片心灵中的净土。
这才是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
篇六:茶道
今天我要讲的可不是饮茶的礼仪,那也许你要问了,别急,泡上一杯茶,接着慢悠地往下读。
品味各种饮料的特点,自有咖啡的浓郁,酒的甘醇,可乐的劲爽,果汁的酸甜……而茶则以一种清新而又甘芳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
要说茶是饮料,那真算是对它的亵渎了。它,高尚圣洁到了一种绝妙的境界。将一小撮新鲜茶叶予热水泡上,茶叶如青螺入水,旋转着飞速下沉。这时茶叶茸毛轻舒,嫩绿透亮,看上去就使人无限暇意。清淡的香味皆溢满了那新鲜的空气当中,深呼吸一下,沁人心脾的茶香充入心扉。轻轻呷一口,甘香四溢,品味不尽。茶水入肚,口中却感到甘甜未尽,芳香醇美,让人回味无穷……它,是清静和安宁的象征。
其实人生不一定要轰轰烈烈的才算成功,像茶一样以温和的态度与琐世消磨,甘之如饴,也是一种智慧。
如茶的人们,做事之前就使人感到便气质过人,身上散发着一种冷静的大智,非惊乍,非冲动,有一种清宁的感觉。这正如茶刚入杯的时候。
他们做事时,低调,不张扬。但智慧不会被掩盖,它必定会在安详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流露出来,这才是真正大智的魅力。这正如品味茶的时间。
他们做好事之后,对方会深受启发,对于他们的一言一语会不断回咂,使他们深深牢记这些智慧的结晶,受益非浅。这正如回味茶的时光。
茶,拥有着一种耐人寻味的大智,值得我们来细细品咂,不断回味。抿抿嘴里的茶,不知是否也有了甘甜回味?
篇七:茶道
茶道是中华人民的一门传统艺术,茶道的历史上可至夏朝,下可至21世纪,茶道作文。今天,我大发“茶兴”,把去年春节的那套茶具搬了出来,准备大干“一场”。
今天我去图书馆,借了一本《茶道艺术》。回到家,我便把去年春节的那套茶具搬出来,来泡“铁观音”。
首先我把茶具整个洗了一遍,洗后我把一小袋“铁观音”倒入“茶叶盘”(盛茶叶的小盘子),用茶夹夹一点茶叶放入茶壶,加入热开水。泡茶的第一步就已经完成了,不过加开水的时候一定要爸爸妈妈帮忙哦!
泡好茶,下一步就是沏茶了,小学四年级作文《茶道作文》。我拿茶壶一边沏茶,一边喊着:“嘿!韩信点兵,背水一战!嘿!关公巡城,过五关斩六将!……”我沏来沏去,无意中看了一下书,呀!我沏错了。原来沏茶先要沏到长长的茶筒里,再倒入茶杯中啊!
又一壶茶泡好,我想这一次一定要泡好!
我把茶沏入茶筒中,再快速的把茶倒入茶杯中,这样“铁观音”就沏好了。我闻了一下,啊!真香啊!我赶紧喝了一口,哇!真好喝!。突然,我发现茶杯上,茶壶上都显出了龙凤的图画。哇!茶具中也玄机。
茶是一门艺术,茶更是一门净化心灵的艺术啊!
篇八:茶道
绕过几条绵延的山路,爬过几座缓缓的山坡,穿过几个秀丽的山村,便到了浙江开化的钱江源。都说钱江源山清水秀,果然不假。抬头,碧水蓝天,环顾,茶园青青,四周高山耸立,山中多生翠柏苍松,泠泠泉水声,嘤嘤鸟鸣声,皆倾耳可闻。 看着钱江源头莲花尖清澈的泉水,漫步在山间幽静的小路上,不觉来到一处小山坳。不远处隐隐地现出三两幢低矮的房屋。正诧异间,向导微笑着示意我们继续前进,一面指着那三两幢房屋,一面说道:“法师的隐居处,那儿就是了。”听说法师乐善好施,今日竟能在此有幸一见,不觉加快了脚步。
跨过一条浅浅的小涧,走过一座古老的独木桥,便来到了法师的住处。眼前是先前所见的低矮、朴实的小房屋,其中一幢已年久失修显得有些破旧了。法师今日正好在家,我们去时,正坐在屋内打禅,修身养性。见有来客,欣然起坐,邀我们进屋休息。待我们进屋坐定后,自己却起身往里屋去了,说是眼下正是出“明前茶”的时候,到里屋拿茶叶去了。 我趁机环顾屋内。他的屋子摆设极其简陋,除了一张床,一些生活的必备品,外加几本经书、法衣外,再无多余之物。向导说法师一生为家乡做出贡献无数,自己却甘于清贫、隐居在此,实属不易。
正在闲聊,法师已带了茶叶并茶具进屋,笑道:“我长年隐居在此,屋舍简陋,还请你们不要见怪。”说着,将茶具、茶叶放在了桌上,“此茶是我前些天在后山头茶山摘得的,我平日无事时常在茶山料理茶树。钱江源山高林茂,云雾缭绕,山之灵、秀、气聚集于此。加之山中沃土,气候湿润,最适合种茶了。此茶可是吸收钱江源头天地之精华,饱尝人间之甘露啊!”
“可是开化龙顶茶?”我忙追问道。
法师点点头:“此茶正是绿色佳茗,钱江源头一绝——龙顶茶。你们看,”他旋即拿起一撮茶叶,轻轻托在掌心,“此茶外形扁平光滑,集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为一身。从古至今便享有盛名,‘龙顶’一词更是朱元璋御赐,就连当代茶界学家也对龙顶茶赞赏有加,称其形美质优,更具有‘干茶色绿、汤水清绿、叶底鲜绿’的‘三绿’特征。”
法师接着取出茶具,在桌上一一摆放完毕,道:“当今市场上的龙顶茶多是经过传统工艺精致加工过的,选用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为原料,经过采摘、翻炒、包装等一系列繁琐的工序后,才造就了其银绿披毫、香远益清、味醇鲜爽的独特风格,方才得以在市场上大放异彩,名扬四海。我这茶,没有经过特别繁琐的加工,品相自然是比不上它们,可是色香味醇却丝毫不逊色。这样的茶,你们恐怕还是第一次品吧?”
说着,法师取出茶具,并水壶、茶匙等,当场演示泡茶。用法师的话来说,茶,乃养生之精,尤其是这龙顶茶,可以解热渴、驱凝闷、缓脑痛、明眼目、息烦恼。长期饮用更是有力悦志、增益思考。故泡茶也是十分有讲究的。
泡茶之水须得用钱江源头之泉水,如此才能茶水交融,相得益彰。否则,便是再高超的茶艺,也总觉得欠缺了几分滋味。泡茶宜用紫砂壶,待茶叶充分泡开后,凑近壶口,轻轻扇些清香之味,细细品味,不放过其中的每一丝清新,每一点滋味。
要想泡一壶好茶,茶水自然是很有讲究的。茶水要煮开,依照小滚为鱼目,大滚为蟹眼,唯有鱼目与蟹眼,茶叶才能显味。否则,将会致使茶叶浮水、茶香不出,就显不出龙顶茶的清新之味了。最后一步即为品茶。品茶时,先闻其香,再观其色,最后品其味。茶须得细品慢啜,充分体会齿颊留香,方能回味无穷,达到甘泽润喉、心旷神怡之效。
法师一口气讲完了泡茶之要领,一壶龙顶茶也泡好了。顿时,一股茶香飘满屋,这是大自然的清新气息。呷一口龙顶,顿觉满口清香。我不禁有些诧异,原来小小一“茶”也有如此讲究。法师笑着解释道:“茶,乃是圣洁之物,无论是泡茶人还是品茶人都须得有一颗圣洁之心。唯有心平气和,心静如水,方才能泡出好茶,品出茶中滋味。我这儿还有一些龙顶茶,送给你们,回家慢慢品味吧!”我们谢过法师的一番讲解,谢过法师的好茶,拜别法师,继续前行。手捧法师所赐“龙顶”,心中暗喜:此番问茶,真是不虚此行啊!
回到家后,拿出法师给的龙顶茶。照着法师所授方法一个人在家独自冲泡,望着上下翻飞的茶叶,闻着扑鼻之清香,醇美甘泽的滋味让人回味无穷。在一片龙顶飘香之际,耳边似乎又响起了法师的话:“茶的境界与诗情道心并无分别,心无杂念的人才能泡出天人合一的滋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