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完书后我们会忘记?
为什么读完书后我们会忘记?
1.人类大脑的构造原本就善于忘记
池谷裕二在《大脑构造与科学学习法》一书中提到的,大脑约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如果把见过的景色、书中的信息、听到的人声、空调声、乃至气味、触感等都一一记住的话,不出五分钟,大脑就会达到极限。
所以,为了不让自己达到极限,大脑不会一直都记性,反而在不断删除。
2.记性是如何被遗忘的?
100多年前德国实验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大脑遗忘这一现象,被称为“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通过观察这个图表可以清楚地看到,20分钟后忘记42%、1天后忘记74%、1周后忘记77%……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如果不主动记忆,只用一天就会忘记大部分内容,所以如果我们不刻意的去记住书中的内容,被忘掉也是不足为奇的事情。
如何牢记书中的内容?
【妙招一】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
如果想读书一本书后有扎实的收获,就需要有技巧地写读书笔记,并养成长期的习惯。
虽然写读书笔记浪费时间,也是比较老土,但是效果也是非常好。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 " 神 " 。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妙招二】积极输出促进思想内化
有这么一句说法:“自己若要理解,就先教会别人”。所以我们每看完一本书后都抱着以输出为目的的阅读,要比漫无目的的阅读收获的东西多的多。
有意识的输出可以分成“说出来”和“写出来”两个方面。
能否把书中的内容向别人说清楚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我们知道一件事情是一回事,当我们把知道的这件事向别人讲述的时候,又是另一回事。
在我们向别人传达书中的内容时,语言会不断得到整理,思维也会逐渐清晰。如果在讲述的过程中出现模糊不清的内容,我们就会重新去看书,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最后对书中的内容都会牢固掌握。
所以,每当我们读完一本书好书的时候,可以把书中的内容分享给自己的朋友或者家人。如果没有合适的对象,我们还可以举办读书会,读书会里的伙伴都是志同道合的人。
写书评
如果身边没有合适的对象,或者不方便参加读书会,也不妨碍输出。
我们可以在博客、豆瓣、简书、头条、小红书等各大平台发布书评。
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书籍的理解,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另一方面还可以积累粉丝,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妙招三】将书中内容付诸行动
通过阅读书籍可以获得知识,但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有效果。否则就会陷入“读书无用”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