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太监能像唐朝那样废立皇帝?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对军队的控制,决定了宦官说话的分量
在唐朝的后期,宦官专权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掌握了大唐帝国两支最精锐的卫戍力量——神策军和天威军。唐德宗曾经废除了宦官统军的做法,以为这样就可以保证自己的安全。但是在泾原兵变爆发以后,叛军直逼大明宫,负责安全任务的神策军却按兵不动。最后造成了30多位皇族成员被杀,唐德宗逃往汉中的恶果。此次事件以后,唐德宗恢复了宦官统军的传统,唯一的区别仅仅是换成了自己认为可靠的宦官。问题在于宦官也有自己的利益关系,他们一旦再次统军就肯定会有自己的政治方向,威胁皇权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行为。
明朝宦官想独自领军出战,成为了传说中的事情(除了郑和下西洋)。宦官能够管理的军队只剩下了锦衣卫,这只是管理,想掌控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支力量只忠于明朝皇帝。至于电视剧经常出现的刘瑾、魏忠贤想造反的事情则完全不可能,他们根本没有那个实力,更没有那个胆量,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二、在政治影响力上,明朝的宦官也是差得远
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宦官势力空前高涨,从李辅国开始,宦官开始全面干预朝政。他们可以直接在朝堂之上呵斥群臣,并且他们也有自己的外朝官职。
明朝的宦官可差了去了。从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就立下了“宦官干政者杀”的铁牌,严禁宦官干政。不过,朱棣继位后开始赋予宦官一些权力,不过这个干预朝政差得远。真正的宦官干政是明朝在中后期,由于皇帝的怠工,但有些事物有不能全部交给外臣,这也是为了防止他们造反。所以开始启用太监帮助处理政务,这确实对国家造成了不小的伤害,这只能说明朝后期的皇帝太不争气了。但是明朝宦官干政的程度远远没有达到威胁皇权的程度,在皇帝面前他们永远都只能做恭顺的奴仆。
三、文官集团对宦官的牵制作用大
唐朝的科举制度并不完善,除了考察考生的成绩以外,还要注意名声和家世,这很大程度上将许多寒门学子拒之门外。到了唐朝中期,宰相李德裕甚至还反对科举制度,认为还是任用贵族世家子弟为好。同时唐朝科举录取的名额也十分的有限,因此在唐朝,科举产生的文官一直没有形成强大的集团,这方面缺少对宦官干政的限制。
明朝文官的职权有所降低,皇权得到了扩大。但是在控制宦官干政的问题,明朝的前期和中期做的还是不错。至于后期出现那种情况,与皇帝本身下放权力与很大的关系;同时如果是一位弱势皇帝上台,他通常会依靠身边的宦官与文官集团达到了权力的平衡,防止一家独大。
在唐朝的后期,宦官专权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掌握了大唐帝国两支最精锐的卫戍力量——神策军和天威军。唐德宗曾经废除了宦官统军的做法,以为这样就可以保证自己的安全。但是在泾原兵变爆发以后,叛军直逼大明宫,负责安全任务的神策军却按兵不动。最后造成了30多位皇族成员被杀,唐德宗逃往汉中的恶果。此次事件以后,唐德宗恢复了宦官统军的传统,唯一的区别仅仅是换成了自己认为可靠的宦官。问题在于宦官也有自己的利益关系,他们一旦再次统军就肯定会有自己的政治方向,威胁皇权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行为。
明朝宦官想独自领军出战,成为了传说中的事情(除了郑和下西洋)。宦官能够管理的军队只剩下了锦衣卫,这只是管理,想掌控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支力量只忠于明朝皇帝。至于电视剧经常出现的刘瑾、魏忠贤想造反的事情则完全不可能,他们根本没有那个实力,更没有那个胆量,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二、在政治影响力上,明朝的宦官也是差得远
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宦官势力空前高涨,从李辅国开始,宦官开始全面干预朝政。他们可以直接在朝堂之上呵斥群臣,并且他们也有自己的外朝官职。
明朝的宦官可差了去了。从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就立下了“宦官干政者杀”的铁牌,严禁宦官干政。不过,朱棣继位后开始赋予宦官一些权力,不过这个干预朝政差得远。真正的宦官干政是明朝在中后期,由于皇帝的怠工,但有些事物有不能全部交给外臣,这也是为了防止他们造反。所以开始启用太监帮助处理政务,这确实对国家造成了不小的伤害,这只能说明朝后期的皇帝太不争气了。但是明朝宦官干政的程度远远没有达到威胁皇权的程度,在皇帝面前他们永远都只能做恭顺的奴仆。
三、文官集团对宦官的牵制作用大
唐朝的科举制度并不完善,除了考察考生的成绩以外,还要注意名声和家世,这很大程度上将许多寒门学子拒之门外。到了唐朝中期,宰相李德裕甚至还反对科举制度,认为还是任用贵族世家子弟为好。同时唐朝科举录取的名额也十分的有限,因此在唐朝,科举产生的文官一直没有形成强大的集团,这方面缺少对宦官干政的限制。
明朝文官的职权有所降低,皇权得到了扩大。但是在控制宦官干政的问题,明朝的前期和中期做的还是不错。至于后期出现那种情况,与皇帝本身下放权力与很大的关系;同时如果是一位弱势皇帝上台,他通常会依靠身边的宦官与文官集团达到了权力的平衡,防止一家独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