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杀常见原因

 我来答
十二生肖之家

2020-10-05 · 喜欢动物亦不失为一种人生乐趣!
十二生肖之家
采纳数:1256 获赞数:346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1、社会因素。由于社会的急剧变革造成了社会、文化的不稳定状态,破坏了对个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社会支持和交往,削弱了部分人生存的信心和意志,导致自杀率上升。我国目前正处文化的转型、价值观念的变迁的重要时期,往往会影响和冲击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破坏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的社会支持与交往,削弱青少年生存的能力、信心和意志,由此可能导致自杀率的增高。

同时传播媒体的不恰当报道具有明显的心理感染各种新闻媒体对其他自杀事件的宣传,各种书籍、电视节目中对自杀的不当态度,也可能误导青少年,在他们的心中留下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自杀或许是一个解决问题、获得解脱、令冤枉委屈自己的人感到自责和后悔的途径。基于这样的错误态度,在遇到冲突挫折时,个体或许觉得自己处在极度的绝望之中,只有自我表现毁灭才是唯一的解脱方式。比如,有青少年模仿国内外电影、电视、小说中主人公的自杀行为,正如当年《少年维特之烦恼》一书问世后,导致不少青少年模仿自杀,美国社会学家Phillips称这种现象为“维特效应”。因而,世界卫生组织在预防自杀的建议中提到:媒体要淡化自杀报道,并就媒体的报道制定了一些指导原则。

2、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机制的不完善是青少年自杀未能得到有效遏制的原因之一,首先学校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长期以来,学校只关注学生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只关心学生学业而忽视心理发展,只满足学生物质需要而忽视心理健康需要,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原本可以被消灭于萌芽状态的青少年心理异常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一些自杀迹象没能被及时发现而酿成悲剧。另外,我国的学校教育尚缺乏对学生生命价值的正确引导和对青少年正确生命意识的培养。青少年自杀的复杂原因背后,实际上是寻求一种关爱、平等与尊严,只是他们不清楚他们所采取的这种方式是结束了自己鲜活的生命。由此看来,教育青少年用客观的态度看待生命和死亡现象,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珍惜尊重生命是预防青少年自杀的必要措施。

学业负担加重,学习环境的不愉快也将导致青少年自杀这一原因正成为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学校教学竞争机制的引入,考试分数、排名决定一切荣誉,高考独木桥优胜劣汰这一切都告诫学生要想出人头地只有靠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这无疑将给青少年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另外,除了学习本身的压力之外,人际关系紧张,家庭条件贫困,感情受挫,遭到诬陷或被人误解,患了自以为严重的或难以启齿的疾病,以及老师不当的教学方式等因素均可导致学生产生紧张、焦虑、自卑、委屈、退缩、恐惧等心理问题/或障碍,最终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3、 家庭因素家庭关系是否和睦,家庭结构是否正常,家庭成员是否健康,家庭事务处理是否民主,这些都影响到青少年身心是否能健康的成长。有研究表明,不良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家庭环境是青少年产生自杀意念的重要因素,其中自杀的青少年所处的家庭心理环境比对照组差,尤其是反映家庭亲密度和矛盾性两个指标上更加明显。正常健康的家庭环境可以给人带来最基本的安全感和社会支持,相反,畸形不良的家庭关系会给人留下长期的阴影和恐惧,因为家庭是与每个人关系最密切的社会组织,父母长辈的言行对每一个青少年产生的影响都是最深远最难以磨灭的。

此外,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期望水平与青少年自杀行为有一定相关性。过严的要求或过高的期望都会增加青少年的心理压力,一旦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和期望,有人就认为自己无用,对不起父母或怕遭父母的责备,因而选择自杀的方式。反之,溺爱的教育方式也会带来诸多的消极影响,形成他们的脆弱、依赖、自我中心等性格,增加了遭遇挫折的机会,也大大降低了他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同时,青少年是否能从家庭中获得情感支持和物质方面的支援,尤其是在遇到挫折等应激状况下,是否有来自家庭的良好社会支持是影响自杀危险性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处于心理严重失衡的氛围中,又没有人和组织帮助他拂去阴影,极可能造成心理崩溃,甚至选择自杀。青少年选择自杀行为是缺乏精神力量的结果,即缺乏社会支持力量,如果能够及时地从父母家庭获取这种有效支持,那就可以避免好多悲剧的发生了。

对于青少年自杀事件,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社会应该营造一个和谐绿色的环境,杜绝青少年自杀事件的发生;学校更应该加强教育机制的改革,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家庭更是青少年的心灵支柱,和睦的家庭生活更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对于那些心理有偏差的青少年,家长更应该重视。生命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是极为珍贵的。
go183asdf

2020-10-05 · TA获得超过1.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8万
采纳率:43%
帮助的人:633万
展开全部
在中国,每两分钟就有1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

在中国,自杀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全人口的第五大死因,150万人因家人或亲友自杀出现长期而严重的心理创伤。16万小于18岁的孩子的父亲或母亲死于自杀。

缘何青少年自杀在我们的社会中是个严峻的问题,而青少年自杀又受着怎样的影响,下文我们会用三个方面来分析:

青少年自身原因引发自杀

1、人际关系: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以前的生活背景各不相同,行为习惯也存在巨大的差异。于是相处过程各种不适应和纠葛,导致了压抑和人际压力。被隔离和孤立都是极其痛苦和难以忍受的。

2、专业不满意:专业的选择不是自己喜欢和能力范围内的,有些是父母的要求和安排,有些是因为社会的期待和发展,但自己无法无法完成和好无兴趣,导致压力的形成。

3、学习压力大:大学的学习方式和中学有极大的不同,依赖自身的自主和主动学习,如果以前缺乏这样的学习习惯,那么就可能造成无法适应,导致压力过大。

4、家庭条件:家境贫寒,在那个阶段都会给人造成很大的压力,包括坏境和人际交往,而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人也极易自卑,导致不自信,没有朋友等。

5、情感问题:青少年阶段本身就充满了矛盾,稚气与成熟需要共生,初尝爱情滋味,但冲动,缺乏稳重,所以常常会很冲动的处理问题又或者承受不住失败带来的伤害。

6、就业问题:现在社会,就业压力大,大学出来,高不成低不就,工作更是难找,且青少年尚未清楚未来的方向,还在摸索阶段,此时,就业也会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

7、心理疾病、生理疾病引起的心理问题

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1、过分保护式的父母教养方式。这种父母教养方式会使孩子依赖性太大,难以适应社会生活,心理脆弱,通常受挫性差,一点的困难都会觉得难以忍受和不能解决,因而采用极端的方式。

2、过分干涉型父母教养方式。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通常缺乏主见,遇事优柔寡断,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心理上容易产生心情抑郁和焦虑。缺乏思维的灵活性,事情变化往往适应不了,从而悲观失望。

3、严厉惩罚式的父母教养方式。这种方式会使孩子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一种是畏缩,胆怯、自卑和心理失调,另一种是暴躁、说谎、骂人、不讲理。这种孩子心理不平衡,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4、正常的教养方式是温暖、理解、民主的教养方式。在人格上平等,善于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孩子的真实需要,使孩子可以申辩自己的观点,在心灵空间有广阔发展的天地。温暖、理解、民主的父母教养方式,也会使孩子善于思考,有主见,富有想象力,能心平气和地吸取他人意见,发展自己,丰富自己。这样的孩子善于和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交流。

应试教育的误区

说是应试教育的误区并不是说应试教育的不对,相反应试教育对我们的国家和整个社会的进片带来了一些正面的影响,也给很多寒门子弟脱离贫寒一个机会。

误区只是指有些地方和学校错误的理解和应用了应试教育。如僵化地追求升学率,在不少学校,教育仍然局限于文化知识传授的技巧。思想品德的养成,能力的培养,素质的训练等课题,往往被忽略。评先评优,统考分数、中高考成绩仍是主要依据。

而“差生”的概念,在学校管理者的心目中,主要不是其品行不端,违纪犯法,而是他们智力欠佳、成绩不好;相反,只要智力一流,成绩出众,即使品行不端,也只是白玉微瑕,无损“好学生”形象。

其实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有的擅长于实践性创造、有的擅长于理论研究、有的擅长于辞令、有的擅长于组织等等。

所以学校和家长都不应该仅仅以成绩论英雄。佛法都有8万4千法门,行业也有360行,文化成绩所能代表的仅仅是其中微微的小块,我们应该给到每个人发挥其独特之处的地方,也唯有如此,孩子们才不用承受被扭曲的压力和采用自我伤害的方式对待自己或者他人。

当然孩子本人也应该多发展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如果觉察到自己不适合某个领域要有从头开始的勇气。给自己多点尝试的机会,不需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晴天便好0K

2020-10-05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16.3万
采纳率:84%
帮助的人:6535万
展开全部
青少年自杀原因的简要归纳

有些人可能会有疑问,同样是在挫折环境中,为什么有些人会选择自杀而有的人则不会呢?其实,这和每个人自身的心理素质有关。一般而言,自杀的青少年其内心都比较脆弱,对自己和外界均没有什么安全感,自卑,承受挫折的能力较低。一旦挫折强度超过了他们的心理防线,他们就有可能作出冲动的行为,比如自杀。除此之外,就是有些青少年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比如抑郁等,由于忍受不了病痛的折磨,最终选择了结束生命。

简要归纳青少年自杀的原因:

1.社会因素。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的迅速发展,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急剧变化,价值观念的变迁,各种互相冲突的信息的快速传播,强烈地冲击着青少年本不牢固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着他们还没有完全成形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常常使青少年感到无所适从而迷失自己。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对青少年正确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和良好生活方式及行为模式的培养显得尤为必要,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同时,许多媒体为了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往往美化死亡。越来越多的编剧导演都将死亡刻画得唯美生动,电视剧电影中也常常出现宣扬死亡的行为和台词,如一哭二闹三上吊的行为,“我死给你看”等不负责任的激烈言辞,这给还不能明辨是非黑白的青少年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其对死亡充满了好奇。尤其是电视剧电影里面出现的为情自杀的场面,势必给惜懂的青少年以一种假想,误以为自杀是一种浪漫而且能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甚至还天真地认为死后还可以在一起,化成蝴蝶,再续前缘。此外,还有一些“自杀网站”不负责任地宣扬轻视生命的网络文化。媒体宣扬的这些文化,很容易使青少年心理健康受到误导,产生情绪不稳定、价值观错位、心理偏激等问题,诱导青少年自杀,导致自杀行为的发生。

2.学校因素。

对绝大多数青少年来说学校生活是他们生活的重心,占据他们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对住校的学生更是如此。但在目前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体制下,分数就是一切,许多学校可以为了提高升学率而在所不惜,全校教师和学生都在为分数作最大的努力,从而忽视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心理健康的发展。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受到老师的赞扬和同学的羡慕,成绩不好的学生便得承受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看不起。许多学校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许多青少年在学校里体会不到太多的成功和快乐的感受,久而久之,会导致一些青少年认为人生没有意义,走上自杀道路。

3.家庭因素。

根据众多有自杀企图的个案分析,家庭成员之间的不和是引发自杀的重要原因。

家庭成员之间的不和,特别是父母离异所形成的家庭环境,容易使孩子形成不良的自我情感体验,甚至产生人际交往的恐惧、不安全感等心理,较之其他儿童这些孩子会表现出更多的反社会等不正常的冲动行为,具有更多的攻击性、不服从、依赖性、焦虑、祖丧,在社会性关系上有更多的困难。充满矛盾的家庭中的父母,对于自己的事情有时都应接不暇,更不用说花时间和精力在孩子身上。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的孩子,当他们遇到挫折时却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其承受挫折的能力可能会降低,从而导致其心理素质越来越差,最后有可能导致自杀。

4.青少年自身因素。

学习压力过大是目前青少年自杀的重要原因。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青少年学生往往对学业成绩比较敏感,都希望有好的成绩,但总有部分学生由于自制力差、学习习惯不良等因素导致成绩不理想,从而产生较大的思想压力。除此之外,在分数成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时,青少年承担着家长的很多期待,学习也就成了压力很大的“苦差事”,但父母却难以理解,觉得孩子有这么优越的学习条件,却不认真学习。甚至有时尽管学习成绩不错,但家长对他们的要求过高,无论他们怎么努力,都达不到家长的要求,这也会给青少年带来很大的挫败感,认为自己无能,从而走上轻生的道路。

另外,人际关系不良、早恋、失恋等,也是引发青少年自杀的一大因素,值得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勾音Hl

2020-10-05 · TA获得超过1.5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5万
采纳率:79%
帮助的人:383万
展开全部
学业压力的确对学生影响很大,不过应试制度只是果,不是因。

  在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发布的报告中,自杀位列青少年死因的第三位,抑郁症则是背后的推手。能够引发抑郁的因素有很多,学业压力在美国等地的青少年中不算主要原因。然而,如果换到东亚,在韩国、香港、台湾等地,学业压力导致学生自杀就比较多了。不过,再细究下去,学业压力与父母和社会“读书无用便无成”的传统思想有关。即使不是“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问题也不会变得多好。心理专家杨小红教授就说,很多家长要求孩子完美,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孩子的学习上,觉得孩子学习好就一好百好,而且逼着孩子上各种兴趣班。以前是要求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不过现在的家长多是注重孩子的智,忽略了德和体,这样孩子遇到事情的时候就不会处理,很容易造成不良情绪。

  

而且,家庭压力、与同龄人的交际压力等方面也同样重要

  当然,不只是学业压力才重要。学者Weiner曾经系统分析过学生自杀的原因,就认为非常复杂,并非因绝望而一时冲动的行为,学童身处的环境是包括多个不同的系统,如家庭、学校、朋辈及社会等,而他还分析出,有自杀倾向的学生的四个特点:家庭长期不稳定和不和谐、家庭问题不断增加、一段人际关系结束、不能解决问题。

  

在韩国,学生自杀也是个让人棘手的现象,一般都认为和学业压力关系最大。但是,去年韩国保健医疗研究院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却有点让人意外。这项研究将别的自杀因素和学业对青少年自杀的影响做了比较,结果发现,最大原因是来自家庭,是学业压力的3.2倍。其次是交友关系(学业的2.4倍)、与父母的矛盾(学业的2.3倍)和与老师的矛盾(学业的2.1倍)。可见,学业压力不是一切。

  

而中国学生来自家庭、同辈人的压力少被提及,却又无法忽视,例如近年来有媒体报道,中国的校园暴力现象有所升级。

  

这些所谓“压力”都只是表象,问题还是在于压力下看问题的思维模式

  找到压力不难,找出压力背后的根源和解决之道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基本上学界都认为,自杀并不是临时起意的行为,而是一个连续的历程,先有脆弱的内在因素,再加上不良的外在因素,交互影响逐渐形成自杀倾向,且这个倾向一旦形成,只要环境带给个体挫折、不如意的感受,当事人就容易引发自杀意念,并随着情境危机的增强,产生自杀企图,迅速发展成自杀行为。一个对腾讯网友的大数据调查就显示55%的人都曾经考虑过自杀,并且15-18岁的青少年比例最高。所以,到底应该如何是好呢?首先,当然就是弄清这个过程是如何形成的。

  

关键在于对于同样一个表象,别说孩子,往往大人们也有不同的分析归因。例如小张今天在车上碰到了小明,小明却没有和小张打招呼。这时候,小张就可以有两种思维模式了:第一种是小张不喜欢我,所以不和我打招呼;第二种则是,小张只是因为车厢太挤,没有看到我,下次还是会和我打招呼的。无疑,第二种思维很是正面,第一种则充满了负面的归因。偶尔有这样负面的归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归因法根深蒂固,也就是说,把负面的东西都看作是长久的,自己没有办法解决的,从而完全看不到希望。更恐怖的是,这样的负面往往基于对自己的负面评价,例如“我智商太低”、“我长得太不好看”等等,那么自尊感也会越来越低,情绪得不到宣泄,甚至陷入抑郁情绪,乃至罹患抑郁症。很可能在某一天就被突如其来的“最后一根稻草”给压垮了。

  

德国心理学家海因茨·亨塞勒深入研究过自杀问题,他就这么解释:在人与人发生冲突或个人遇到严重挫折时,自我价值将受到严重威胁,从而使人产生愤怒、焦虑、痛苦、孤独、无能为力、绝望的感觉。这时候,人体内的自我保护机制将被调动起来。在正常情况下,人通过攻击性行为来宣泄和缓解上述情感危机。然而,由于在某些人那里,攻击被阻滞或转向了自我,他们所陷入的情感危机不但不能得到缓解,反而愈加严重。于是,他们便会产生一种渴望想象,渴望进入一种无痛苦、解脱了一切烦恼的“和谐”状态,而这种渴望和想象最终将导致自杀。具有自杀倾向的人一般对一种侮辱性的结局心存恐惧,为了逃避这样的结局,他们选择了自杀,与此同时,他们也用这一行动实现了报复别人的目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ittletree616
2020-10-05 · TA获得超过166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682
采纳率:67%
帮助的人:244万
展开全部
说实话,青少年自杀现象已经是国内外很多国家的一个严重现象。在我国也是这样。我个人觉得我国青少年自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首先,受挫能力差。在我国,由于计划生育,使得每个家庭的孩子很少,尤其前几年,独生子女更多,他们得到的关注太多,很多孩子可以说是在溺爱中长大,没有经受过任何的困难和挫折,一旦遇到挫折,自己承受不了,又不知道如何面对。第二,学习压力过大。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孩子们学习压力确实是很大的。中考,高考,考研,考博,每一次考试对于青少年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和压力!第三,我们国家很多地方的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只注重学科教育,而忽略了体育,健康,文化,家庭,生命科学,安全等等其他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心理等方面的教育还有很大的欠缺。当然,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很多,我们在不断探究并且努力预防,让青少年平安度过青春期,珍爱生命!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9)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