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凤雏庞统选择了刘备而不是其他势力呢?
庞统是襄阳人,标准荆州本地人士。他自幼“朴钝”,也就是看起来比较憨厚、迟钝,一般人难以发现他的过人之处。
善于识人的司马徽经过与庞统的一整天交谈后,对其才华赞不绝口,甚至称他为“南州士之冠冕”,也就是头号人才。有了大儒力捧,庞统这才逐渐有些名气。(鉴于当时襄阳属于南郡,再结合后文,这里的南州应当就是指南郡。)
后来庞统被任命为郡功曹,也就是郡守的副手。按照时间推算,这应当是在刘表统治时期。他有两个特点,其一,为人孝顺,勤于赡养父母、长辈。其二,对他人的才华从不吝誉美之辞。别人问他为啥喜欢夸奖别人,他的解释是:天下大乱,善人少而恶人多。为了鼓励人们从善去恶,所以对于好的人和事要大加赞誉,这样能够“使有志者自励”,将会极大改善社会风气。
因此,他的名气越来越大,甚至很多东吴士人都听过他的大名。
扎根南郡,先事周瑜,后从刘备
赤壁之战后,周瑜从曹仁手中夺取南郡后兼任太守,也就成为了庞统的上司。
后来周瑜因伤去世,庞统负责送丧去东吴。当完成工作将要西还的时候,东吴的陆绩(陆绩怀橘那位,陆逊的同族叔)、顾劭、全琮几人在昌门和他相见甚欢,并约定“使天下太平,当与卿共料四海之士。”即:待到天下太平,让我们一起把酒言欢、点评天下士人。由此可见庞统人缘颇佳。
后来刘备从孙权处“借”得荆州后,当地的原有政府班子也就成了刘备的下属。但由于刘备本来有自己的队伍,所以要对人员安排进行调整,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从事也就是功曹,级别没变但调到地方做一把手。但由于表现不佳被免职。
鲁肃知道后给刘备写信,称庞统“非百里才,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也就是他是高级人才,不适合干县令这种具体的活;加上诸葛亮也向刘备说了类似的话,刘备召见庞统面聊后大喜,如鲁肃的建议把他提为治中从事,并且给的待会仅次于诸葛亮。后来更是升为军事中郎将,跟诸葛亮同等职务。
(鲁肃之所以这样实诚,应该只是希望自己的盟友强一点,能替东吴多分担点压力)
那么,曹操、孙权先后占领南郡的时候,为何不把庞统调到身边?
其一,跟诸葛亮一样,庞统不是曹、孙急需的人。
国破思良将,家贫思贤妻。刘备对谋士求贤若渴,那是因为他缺这个。不仅之前在这方面屡次吃大亏,而且到达荆州后急需建立起开拓新业务的团队,所以他才能唯才是用,从不看人员出身。
曹操和孙权则不一样,当时他二人已占据天下大半,手下人才济济,要么是当初帮助自己(或自己家族)打天下的老部下(如曹的荀彧、孙的鲁肃张昭),要么是后来携投名状加入的明星人物(贾诩就是代表)。作为拥有成熟团队的大佬,曹、孙二人不会为了一个可能有才的人去破坏队伍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