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死循环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吴军老师在他的《谷歌方法论》中用3封信的内容讲了递归和死循环的内容,对于我们实际的生活很有启发,为此做了总结。
递归原理是计算机自顶向下的思维方式,它的好处是每一层循环使用的方法相同,因此原理简单,能够把复杂的大问题化解为简单的步骤。但是这里面有一个潜在的坑要特别小心,否则递归就无法结束,直到崩溃。
这个坑是什么呢?先来听一个故事,那个“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的坑就是没有一个结束的条件,以至于陷入了一种有头无尾的死循环,这个就不符合递归的要求。所以递归一定要有一个结束条件,否则就掉进了坑里。
而且面对掉进坑里的死循环的最终结果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失败。
所以,“吾生有崖”,我们的生命不是无限的,不要以有限的生命不经思考地不断试错,这不是明智的选择。所以一定要明白什么是递归,什么是死循环,不要陷入死循环的坑里。
或许我们只是把“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的故事当做一个玩笑来讲,并不当真,不过,有很多人在做事情上,其实是不断重复着这样看似递归,实则是死循环的傻事,但自己从来不觉得。
比如溺爱自己孩子的中国父母,把自己希望寄托到孩子身上的家长等等。他们陷入了“贫穷的思维陷阱”之中了。这个陷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上了很多年学,却无法感知教育的用途。第二,无法获取幸福。
所以,递归一定要有结束条件,不要陷入死循环。但人由于天生习惯的原因,容易陷入递归死循环。要有主动终身学习的意识,要有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生活状态的能力,要理解幸福的意义,要有感知幸福的能力。
1、不要把自己的焦虑传递给下一代
焦虑成了今天很多人的一个共同的心理障碍。焦虑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有追求、有欲望,却实现不了,二是凡事都想自己把控。解决的办法无非两个,一个是放弃一些妄念,包括觉得自己应该把控未来的妄念,二是提高成功率。
(1)、 消除妄念
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巧者劳而智者忧,无为者无所求。
其实未来从来就不太可控,因为有很多的随机因素,或者叫天命。承认天命,承认自己不能把控一切,反而是不迷信的表现;不承认这一点,觉得凡事人定胜天,从本质上讲反而是迷信。
既然我们不能控制未来,就不要指望自己实现不了的愿望都由下一代来实现,赶快自己行动起来,能做到多好就算多好。这就是消除妄念。
(2) 、提高成功率
首先,必须清楚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能保证成功的因果关系,只是成功率高地不同而已。成功率高的最好方法,除了少做事情,降低分母之外,就是尽可能地从成功中学习。
有人会问,失败者给的建议就没有道理么?他给的建议当然后合理之处,但这种概率极低,就如同噪音数据对不利于机器学习一样。因此不要过度迷信吃一堑就一定能长一智。
因此,如果不知道孩子将来该怎么发展,不如直接放手让他们去发展,而不是传授不管用的经验,或者虽然曾经管用但是已经过时的经验。当然,如果有办法在他的周围聚集起优秀的人,那就相当于给他输入高质量的训练数据。
其次,要防止一代一代步入死循环,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每一代之间有一些隔断,以至于以新的方式开始新的生活。
2、不要把上名校当成中进士
今天的高考状元与古代的状元相比含金量大打折扣,全国多少省份有多少高考状元,在过去中状元相当于国家对自己的一生做出了承诺和保证,而在今天考上名校只是人生的另外一个阶段的开始。要放在更大的空间、更长的时间来看待这个这个状元的含义。
明确读书在一生中作用的人,会把各级学校,特别是大学当成登山的阶梯。不知道为什么上大学的人,会把四年读书生涯当做很不情愿的3000米长跑,没过一个学期,就如同咬牙跑了一圈,每一步都很痛苦。因此,对读书这件事不同的看法,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所谓终身学习,是不断超越自己,超越别人,而不是比谁的学位高,谁的学位多,说上了多少课,谁多读几本书。搞不清楚这一点,任何在学业上的成就,只是终点不是起点,任何是终点的事情,就不可能有未来。
3、多了解孩子,树立榜样
很多人把孩子送到昂贵的补习班去补习一些自己就可以辅导的课程,原因是什么呢?可能有二,一是家长自己的懒惰,二是孩子只听老师的,不听家长的。无论是哪一个,共同的结果就是简单把孩子甩给补习班,其实补习的效率极低。
实际上,他们只要多陪陪孩子,多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看看有什么问题,多和孩子一起看看书,就可以取得比培训班有效得多的结果。如果实在没有时间陪孩子,那就给孩子做出榜样,做事情的时候带着孩子,让他看到你认真做事情的事实,榜样的作用的是巨大的。
4、学习不是中彩票
放眼望去,买彩票的都是什么类型的人,主力军是穷人,因为稍微有点数学头脑的人都能算的清楚,买彩票的收益相比支出是小于一的。但是为什么依然有人对买彩票乐此不疲,因为他们指望自己的运气比别人好,而且懒得花时间通过努力来获得财富,而买彩票最省事。
而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件急功近利的事情,很多家庭,今天依然将教育当做一种彩票,而不是人生的必需品。
只有把教育当做人生的必需品,就像吃饭一样,昨天吃了饭,今天还要吃,会不断继续下去,如果想到学习是学不完的,也就不用着急半年囫囵吞枣般学完,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一点点学下去。这样,教育就不再是买彩票,而是投资,时间越长回报越高。
5、学会生活,学会花钱
一个人有多大出息,你看他把钱,特别是闲钱和闲暇时间花在哪里就知道了。
越是穷人,越是会把钱花在阻碍他们上升的地方。比如,他们很少购买书籍,获取信息,学习技能,也很少参加对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丰富生活,不愿意购买健康食品......
其实,判断钱该怎么花,往哪里花并不是难事。钱和时间都是资源,可以都入到自己身上,让自己增值,也可以浪费掉,甚至可以作为妨碍自己成长的工具。
花钱之前,问自己一句,这钱花出去,一个月后的我,是否比今天更好就可以了。同样,花时间做一件事情,问问自己,是否和自己的人生目标更接近了?
会生活,会花钱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可以习得的技能。
6、不要迷恋公务员
中国现在不部分家庭其实已经脱离贫困,超越了需要当公务员才能体面生存的阶段,而且现实的体制也已经不再允许以前所谓的灰色收入的存在。
所以,应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自己更喜欢的工作,而不是一味为了低风险而选择过去认为的好职业。记住,在职业选择上,高风险未必会带来高回报,但是低风险一定没有高回报。
综上所述,对于如何走出人生的无结束条件的递归,如何走出人生的死循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 作为家庭,不要把自己的家里传递给下一代;不要把教育当成科举,也不要它当做买彩票;教育是一种投资,既然是投资,通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效果;看一个是否有出息,看看他是如何花闲钱,如何使用闲暇时间的;在职业选择上,高风险未必会带来高回报,但是低风险一定没有高回报。
知识就是力量,智慧改变命运。愿你我智慧,避开人生的死循环,如果不小心掉进去了,愿智慧帮帮我们及早地走出来。
祝近安!
摘自:吴军的《谷歌方法论》
递归原理是计算机自顶向下的思维方式,它的好处是每一层循环使用的方法相同,因此原理简单,能够把复杂的大问题化解为简单的步骤。但是这里面有一个潜在的坑要特别小心,否则递归就无法结束,直到崩溃。
这个坑是什么呢?先来听一个故事,那个“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的坑就是没有一个结束的条件,以至于陷入了一种有头无尾的死循环,这个就不符合递归的要求。所以递归一定要有一个结束条件,否则就掉进了坑里。
而且面对掉进坑里的死循环的最终结果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失败。
所以,“吾生有崖”,我们的生命不是无限的,不要以有限的生命不经思考地不断试错,这不是明智的选择。所以一定要明白什么是递归,什么是死循环,不要陷入死循环的坑里。
或许我们只是把“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的故事当做一个玩笑来讲,并不当真,不过,有很多人在做事情上,其实是不断重复着这样看似递归,实则是死循环的傻事,但自己从来不觉得。
比如溺爱自己孩子的中国父母,把自己希望寄托到孩子身上的家长等等。他们陷入了“贫穷的思维陷阱”之中了。这个陷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上了很多年学,却无法感知教育的用途。第二,无法获取幸福。
所以,递归一定要有结束条件,不要陷入死循环。但人由于天生习惯的原因,容易陷入递归死循环。要有主动终身学习的意识,要有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生活状态的能力,要理解幸福的意义,要有感知幸福的能力。
1、不要把自己的焦虑传递给下一代
焦虑成了今天很多人的一个共同的心理障碍。焦虑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有追求、有欲望,却实现不了,二是凡事都想自己把控。解决的办法无非两个,一个是放弃一些妄念,包括觉得自己应该把控未来的妄念,二是提高成功率。
(1)、 消除妄念
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巧者劳而智者忧,无为者无所求。
其实未来从来就不太可控,因为有很多的随机因素,或者叫天命。承认天命,承认自己不能把控一切,反而是不迷信的表现;不承认这一点,觉得凡事人定胜天,从本质上讲反而是迷信。
既然我们不能控制未来,就不要指望自己实现不了的愿望都由下一代来实现,赶快自己行动起来,能做到多好就算多好。这就是消除妄念。
(2) 、提高成功率
首先,必须清楚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能保证成功的因果关系,只是成功率高地不同而已。成功率高的最好方法,除了少做事情,降低分母之外,就是尽可能地从成功中学习。
有人会问,失败者给的建议就没有道理么?他给的建议当然后合理之处,但这种概率极低,就如同噪音数据对不利于机器学习一样。因此不要过度迷信吃一堑就一定能长一智。
因此,如果不知道孩子将来该怎么发展,不如直接放手让他们去发展,而不是传授不管用的经验,或者虽然曾经管用但是已经过时的经验。当然,如果有办法在他的周围聚集起优秀的人,那就相当于给他输入高质量的训练数据。
其次,要防止一代一代步入死循环,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每一代之间有一些隔断,以至于以新的方式开始新的生活。
2、不要把上名校当成中进士
今天的高考状元与古代的状元相比含金量大打折扣,全国多少省份有多少高考状元,在过去中状元相当于国家对自己的一生做出了承诺和保证,而在今天考上名校只是人生的另外一个阶段的开始。要放在更大的空间、更长的时间来看待这个这个状元的含义。
明确读书在一生中作用的人,会把各级学校,特别是大学当成登山的阶梯。不知道为什么上大学的人,会把四年读书生涯当做很不情愿的3000米长跑,没过一个学期,就如同咬牙跑了一圈,每一步都很痛苦。因此,对读书这件事不同的看法,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所谓终身学习,是不断超越自己,超越别人,而不是比谁的学位高,谁的学位多,说上了多少课,谁多读几本书。搞不清楚这一点,任何在学业上的成就,只是终点不是起点,任何是终点的事情,就不可能有未来。
3、多了解孩子,树立榜样
很多人把孩子送到昂贵的补习班去补习一些自己就可以辅导的课程,原因是什么呢?可能有二,一是家长自己的懒惰,二是孩子只听老师的,不听家长的。无论是哪一个,共同的结果就是简单把孩子甩给补习班,其实补习的效率极低。
实际上,他们只要多陪陪孩子,多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看看有什么问题,多和孩子一起看看书,就可以取得比培训班有效得多的结果。如果实在没有时间陪孩子,那就给孩子做出榜样,做事情的时候带着孩子,让他看到你认真做事情的事实,榜样的作用的是巨大的。
4、学习不是中彩票
放眼望去,买彩票的都是什么类型的人,主力军是穷人,因为稍微有点数学头脑的人都能算的清楚,买彩票的收益相比支出是小于一的。但是为什么依然有人对买彩票乐此不疲,因为他们指望自己的运气比别人好,而且懒得花时间通过努力来获得财富,而买彩票最省事。
而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件急功近利的事情,很多家庭,今天依然将教育当做一种彩票,而不是人生的必需品。
只有把教育当做人生的必需品,就像吃饭一样,昨天吃了饭,今天还要吃,会不断继续下去,如果想到学习是学不完的,也就不用着急半年囫囵吞枣般学完,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一点点学下去。这样,教育就不再是买彩票,而是投资,时间越长回报越高。
5、学会生活,学会花钱
一个人有多大出息,你看他把钱,特别是闲钱和闲暇时间花在哪里就知道了。
越是穷人,越是会把钱花在阻碍他们上升的地方。比如,他们很少购买书籍,获取信息,学习技能,也很少参加对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丰富生活,不愿意购买健康食品......
其实,判断钱该怎么花,往哪里花并不是难事。钱和时间都是资源,可以都入到自己身上,让自己增值,也可以浪费掉,甚至可以作为妨碍自己成长的工具。
花钱之前,问自己一句,这钱花出去,一个月后的我,是否比今天更好就可以了。同样,花时间做一件事情,问问自己,是否和自己的人生目标更接近了?
会生活,会花钱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可以习得的技能。
6、不要迷恋公务员
中国现在不部分家庭其实已经脱离贫困,超越了需要当公务员才能体面生存的阶段,而且现实的体制也已经不再允许以前所谓的灰色收入的存在。
所以,应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自己更喜欢的工作,而不是一味为了低风险而选择过去认为的好职业。记住,在职业选择上,高风险未必会带来高回报,但是低风险一定没有高回报。
综上所述,对于如何走出人生的无结束条件的递归,如何走出人生的死循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 作为家庭,不要把自己的家里传递给下一代;不要把教育当成科举,也不要它当做买彩票;教育是一种投资,既然是投资,通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效果;看一个是否有出息,看看他是如何花闲钱,如何使用闲暇时间的;在职业选择上,高风险未必会带来高回报,但是低风险一定没有高回报。
知识就是力量,智慧改变命运。愿你我智慧,避开人生的死循环,如果不小心掉进去了,愿智慧帮帮我们及早地走出来。
祝近安!
摘自:吴军的《谷歌方法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