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
展开全部
单县实验小学 徐茂腾当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
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许多国家在中小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以期培养出具有环境意识,懂得基本环境知识,能采取适宜行为保护环境,力争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地球公民”。我国义务教育大纳也明确提出要重视环境教育。目前,各国实施环境教育主要有三种课程模式:
一是单独设立环境教育课;
二是在学校各科教或嫌消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而不是单独设课;
三是在一些实施"综合主题"课程模式而不是分科课程模式的学校,以环境教育的若干主题为线索,将各学科或各领域教育内容综合在一起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
环境教育采用何种课程模式,要受国家及学校现行课程模式及教学体制的制约。我国义务教育大纲规定,中小学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部分。根据这两类课程的特点,在活动课程体系中可以进行一些综合主题式的环境教育活动,但这类课程在小学课程所占课时相对很小。在所占课时数明显居多的学科课程体系下,比较适于进行渗透式的环境教育。虽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的只有"要重视在小学自然和社会学科中进行环境教育",对其他学科的环境教育功能没有作明确说明,但这并不意味着小学其他学科没有渗透环境教育的可能。关于在小学各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问题,我们"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课程组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本文仅就小学语文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若干问题谈谈我们的研究和观点。首先,从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看,它“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它的目的是者做“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国家教委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工具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学科特点,决定语文学科在环境教育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其次,国家教育部为将素质教育的实施落到实处,于今年提出了对小学部分学科教学进行改革的意见。语文学科教学的'改革举措和其他一些学科一样,主要是删减部分教材内容,降低部分教学要求,以保证实施素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衫知。这样的改革趋势也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提供了现实的条件。
语文是语言文学形式和思想感情内容的整合。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学习语言文学形式,如词语、句子、文章结构等,而且要了解语言文学形式和它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学习或练习各种口语及书面语技能时,总不免接触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各种思想感情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是关于道德行为和修养的,也可以是关于环境知识或观念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为学生提供以环境教育主题为内容的听说读写教材,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学知识,练习语言文学技能的同时接受环境知识或环境道德的感染和影响,这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要想在不影响语文教学目标又不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前提下,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首先必须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并根据这些教材的特点,将语文教学和环境教育适当结合。为此,我们对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如下:
一、现行语文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相当数量的课文,课后练习,以及单元训练等,与环境教育主题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二、各类型教材的教学要点 1.第一类教材主要是用于阅读教学的课文,涉及风景名胜、动物、植物等。其教学目标除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通过对词句分析理解课文主要意思之外,环境教育方面的目标主要指向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或人文环境,愿意并乐于善待其他生命体的情感和意识。只有当学生对自然、对人文景观、对非人生命体产生接受或喜爱之情时,他们才能对环境或其他生物遭受的破坏或伤害产生强烈的同情,并进而对造成这些破坏或伤害的人或行为自觉加以抵制。
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许多国家在中小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以期培养出具有环境意识,懂得基本环境知识,能采取适宜行为保护环境,力争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地球公民”。我国义务教育大纳也明确提出要重视环境教育。目前,各国实施环境教育主要有三种课程模式:
一是单独设立环境教育课;
二是在学校各科教或嫌消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而不是单独设课;
三是在一些实施"综合主题"课程模式而不是分科课程模式的学校,以环境教育的若干主题为线索,将各学科或各领域教育内容综合在一起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
环境教育采用何种课程模式,要受国家及学校现行课程模式及教学体制的制约。我国义务教育大纲规定,中小学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部分。根据这两类课程的特点,在活动课程体系中可以进行一些综合主题式的环境教育活动,但这类课程在小学课程所占课时相对很小。在所占课时数明显居多的学科课程体系下,比较适于进行渗透式的环境教育。虽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的只有"要重视在小学自然和社会学科中进行环境教育",对其他学科的环境教育功能没有作明确说明,但这并不意味着小学其他学科没有渗透环境教育的可能。关于在小学各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问题,我们"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课程组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本文仅就小学语文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若干问题谈谈我们的研究和观点。首先,从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看,它“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它的目的是者做“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国家教委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工具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学科特点,决定语文学科在环境教育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其次,国家教育部为将素质教育的实施落到实处,于今年提出了对小学部分学科教学进行改革的意见。语文学科教学的'改革举措和其他一些学科一样,主要是删减部分教材内容,降低部分教学要求,以保证实施素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衫知。这样的改革趋势也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提供了现实的条件。
语文是语言文学形式和思想感情内容的整合。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学习语言文学形式,如词语、句子、文章结构等,而且要了解语言文学形式和它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学习或练习各种口语及书面语技能时,总不免接触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各种思想感情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是关于道德行为和修养的,也可以是关于环境知识或观念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为学生提供以环境教育主题为内容的听说读写教材,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学知识,练习语言文学技能的同时接受环境知识或环境道德的感染和影响,这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要想在不影响语文教学目标又不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前提下,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首先必须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并根据这些教材的特点,将语文教学和环境教育适当结合。为此,我们对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如下:
一、现行语文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相当数量的课文,课后练习,以及单元训练等,与环境教育主题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二、各类型教材的教学要点 1.第一类教材主要是用于阅读教学的课文,涉及风景名胜、动物、植物等。其教学目标除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通过对词句分析理解课文主要意思之外,环境教育方面的目标主要指向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或人文环境,愿意并乐于善待其他生命体的情感和意识。只有当学生对自然、对人文景观、对非人生命体产生接受或喜爱之情时,他们才能对环境或其他生物遭受的破坏或伤害产生强烈的同情,并进而对造成这些破坏或伤害的人或行为自觉加以抵制。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