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汤简介

 我来答
阳光生活17
2022-10-04 · TA获得超过318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3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0.4万
展开全部

目录

  • 1 拼音
  •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茵陈汤
    • 2.1 处方
    • 2.2 功能主治
    • 2.3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 2.4 摘录
  • 3 《幼幼新书》卷十一引《婴孺方》
    • 3.1 方名
    • 3.2 组成
    • 3.3 主治
    • 3.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 4 《普济方》卷三六九
    • 4.1 方名
    • 4.2 组成
    • 4.3 主治
    • 4.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 5 《伤寒全生集》卷二
    • 5.1 方名
    • 5.2 组成
    • 5.3 主治
    • 5.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 5.5 加减
  • 6 《医统》卷十八
    • 6.1 方名
    • 6.2 组成
    • 6.3 主治
    • 6.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 7 《幼科发挥·附汤方》
    • 7.1 方名
    • 7.2 组成
    • 7.3 主治
    • 7.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 8 《幼科直言》卷四
    • 8.1 方名
    • 8.2 组成
    • 8.3 主治
    • 8.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 9 《医学探骊集》卷五
    • 9.1 方名
    • 9.2 组成
    • 9.3 主治
    • 9.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 9.5 各家论述
  • 10 《普济方》卷四十七
    • 10.1 方名
    • 10.2 组成
    • 10.3 主治
    • 10.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 11 《圣济总录》卷六十
    • 11.1 方名
    • 11.2 组成
    • 11.3 主治
    • 11.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 11.5 制备方法
  • 12 《医学纲目》卷三十一
    • 12.1 方名
    • 12.2 组成
    • 12.3 主治
    • 12.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 13 《幼幼新书》卷十五引《婴孺方》
    • 13.1 方名
    • 13.2 组成
    • 13.3 主治
    • 13.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 13.5 制备方法
  • 14 《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 14.1 方名
    • 14.2 组成
    • 14.3 主治
    • 14.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 14.5 制备方法
  • 15 《外台》卷四引《近效方》
    • 15.1 方名
    • 15.2 组成
    • 15.3 主治
    • 15.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 15.5 加减
    • 15.6 制备方法
  • 16 《外台》卷四引《必效方》
    • 16.1 方名
    • 16.2 组成
    • 16.3 主治
    • 16.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 16.5 制备方法
    • 16.6 用药禁忌
  • 17 《千金翼》卷十八
    • 17.1 方名
    • 17.2 组成
    • 17.3 主治
    • 17.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 18 崔氏引史脱方(见《外台》卷四)
    • 18.1 方名
    • 18.2 组成
    • 18.3 主治
    • 18.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 18.5 制备方法
  • 19 《普济方》卷一四二引《澹寮方》
    • 19.1 方名
    • 19.2 组成
    • 19.3 主治
    • 19.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 20 《普济方》卷一三○引《鲍氏方》
    • 20.1 方名
    • 20.2 组成
    • 20.3 主治
    • 20.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 20.5 制备方法
  • 附:
    • 1 古籍中的茵陈汤

1 拼音

yīn chén tāng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茵陈汤

2.1 处方

茵陈(去梗.半两) 大黄(二钱半) 大栀子(五个)

2.2 功能主治

治阳明里热极甚,烦渴热[],留饮不散,以治湿热相搏,而身发黄疸,但头汗出,身无汗,小便不利,渴欲水浆,身必发黄,宜茵蔯汤调五苓散利大小便。

2.3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以利为度。

2.4 摘录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3 《幼幼新书》卷十一引《婴孺方》

3.1 方名

茵陈汤

3.2 组成

茵陈4分,大黄4分,黄芩4分,黄连2分,消石(无,以芒消代之)2分,甘草(炙)2分。

3.3 主治

少小发痫,经日不解,诸治不愈,口焦,面赤黑,胸中有热。

3.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3升,煮取1升2合,纳消石烊尽,为3服。

4 《普济方》卷三六九

4.1 方名

茵陈汤

4.2 组成

山茵陈1两,山栀子1两,川大黄半两,芒消半两,寒水石半两,木通半两。

4.3 主治

小儿发黄,身如橘色。

4.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1钱,水8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

5 《伤寒全生集》卷二

5.1 方名

茵陈汤

5.2 组成

茵陈、山栀、滑石、甘草、枳实、黄连。

5.3 主治

黄,传经热症。

5.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水、灯心煎服。

5.5 加减

渴,加天花粉、石膏;大便燥实,加大黄。

6 《医统》卷十八

6.1 方名

茵陈汤

6.2 组成

茵陈2钱,栀子仁2钱,赤茯苓1钱半,葶苈1钱半,枳实5分,甘草5分。

6.3 主治

疸证发热,大小便涩。

6.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水2盏,加生姜3片,煎8分,食前服。

7 《幼科发挥·附汤方》

7.1 方名

茵陈汤

7.2 组成

茵陈、栀子、黄柏。

7.3 主治

黄疸。

7.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煎汤服。

8 《幼科直言》卷四

8.1 方名

茵陈汤

8.2 组成

茵陈、柴胡、薄荷、当归、猪苓、陈皮、车前子、白茯苓、甘草梢。

8.3 主治

黄疸初起者。

8.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幼孩兼服抱龙丸并六一散。

9 《医学探骊集》卷五

9.1 方名

茵陈汤

9.2 组成

茵陈8钱,栀子4钱,大青叶4钱,炙山甲2钱,延胡索3钱,煅石膏4钱,黄芩3钱,橘红3钱,甘草2钱。

9.3 主治

中消。食脯饱餐,转瞬又复思食,多食而又羸瘦者。

9.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宜于初得23个月内,先取上脘、中脘、下脘,太乙针之。留5点钟时乃出针,因勉拟茵陈汤服23剂。水煎,温服。

9.5 各家论述

此方以茵陈为君,专能清散内热;以栀子、石膏、黄芩、大青为臣,俱寒凉之品,资助茵陈清散之力;以橘红、甘草为佐,提升胃腑之正气;以山甲、延胡为使,使之引药达病所,搜其结热之根。胃热既减,自无中消之患矣。

10 《普济方》卷四十七

10.1 方名

茵陈汤

10.2 组成

茵陈1分,人参2两,甘草2两,苁蓉2两,黄耆2两,茯苓2两,秦艽2两,厚朴2两,乌喙2两,防风6两,山茱萸3两,松实3两。

10.3 主治

风头眩眼暗。

10.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2升半,分5服,强者1日夜尽,羸劣分5服,2日尽。

11 《圣济总录》卷六十

11.1 方名

茵陈汤

11.2 组成

茵陈蒿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葛根(锉)半两,栀子仁半分,栝楼根3分,秦艽(去苗土)1两,升麻1两。

11.3 主治

酒疸,心中懊痛,小便黄赤。

11.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日3次。

11.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2 《医学纲目》卷三十一

12.1 方名

茵陈汤

12.2 组成

茵陈半两,山栀半两,柴胡半两,黄柏(蜜炙)半两,黄芩半两,升麻半两,龙胆草半两,大黄(炒)1两。

12.3 主治

伤寒发黄,目悉黄,小便赤。

12.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煎,空心服。以利为度。

13 《幼幼新书》卷十五引《婴孺方》

13.1 方名

茵陈汤

13.2 组成

茵陈8分,升麻8分,黄芩8分,柴胡8分,知母8分,羚羊角屑8分,大黄1钱2分,石膏1钱2分,栀子1钱,芍药6分,瓜蒂7个,蓝叶(切)1升,甘草2分(炙)。

13.3 主治

小儿发黄。

13.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1升半,12岁为8服,45岁为4服,量儿大小与之。

13.5 制备方法

上切。

14 《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14.1 方名

茵陈汤

14.2 组成

茵陈蒿1两,白藓皮1两。

14.3 主治

病人身黄如金色,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涎。

14.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日3次。

14.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15 《外台》卷四引《近效方》

15.1 方名

茵陈汤

15.2 组成

茵陈4两,黄芩2两,栀子3两,升麻3两,大黄3两,龙胆草2两,枳实2两(炙),柴胡4两。

15.3 主治

发黄,身面眼悉黄如金色,小便浓如煮黄柏汁者。谷疸,食则头眩,心忪,怫郁不安,久久发黄。

15.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取2升7合,分温3服。不愈更作,以愈为度,不过34剂愈,隔35日1剂。

15.5 加减

若身绝羸,加生地黄1升,栀子加至7两,去大黄。如气力不羸,依前著大黄。

15.6 制备方法

上切。

16 《外台》卷四引《必效方》

16.1 方名

茵陈汤

16.2 组成

茵陈4两,大黄3两,黄芩3两,栀子3两。

16.3 主治

一切黄。小便黄色及身黄者。

16.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取3升,分3服,空腹服之。

16.5 制备方法

上切。

16.6 用药禁忌

忌羊肉、酒、面、热物。

17 《千金翼》卷十八

17.1 方名

茵陈汤

17.2 组成

茵陈2两,半夏(洗)2两,生姜4两(切),大黄2两半,芍药1两半,白术1两半,栀子(擘)3两,前胡3两,枳实(炙)1两,厚朴(炙)1两,黄芩1两,甘草(炙)1两。

17.3 主治

时行黄疸,结热,面目四肢通黄,干呕,大便不通,小便赤黄似柏汁,腹痛心烦。

17.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4斗,煮取9升7合,分10服。

18 崔氏引史脱方(见《外台》卷四)

18.1 方名

茵陈汤

18.2 组成

茵陈3两,黄连2两,黄芩3两,栀子14枚,大黄1两(炙),甘草1两(炙),人参1两。

18.3 主治

黄疸,身体面目尽黄。

18.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服。

18.5 制备方法

上切。

19 《普济方》卷一四二引《澹寮方》

19.1 方名

茵陈汤

19.2 组成

山茵陈3钱,山栀子3钱,秦艽4钱,升麻4钱。

19.3 主治

伤寒发汗有留热,身面皆黄,多热,食不减,小便赤。

19.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3钱为1服,水煎去滓,食后服。5日减三分之一,10日减三分之二,20日病悉去。

20 《普济方》卷一三○引《鲍氏方》

20.1 方名

茵陈汤

20.2 组成

茵陈1两,淡竹叶、大黄3钱半,栀子5大个,通草2钱。

20.3 主治

伤寒78日内,热结,身黄如橙,小便不利,腹胀,并酒伤,瘀热在内,发热,头有汗,身无汗。

20.4 茵陈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2盏,煎茵陈,次下后药,至1盏,调3味。

20.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古籍中的茵陈汤

  • 《杂病广要》:[内因类]黄瘅

    集》)酒疸,因饮酒过伤而黄,俗名为酒黄,宜干葛煎汤或栀子仁煎汤调五苓散,或生料五苓散加干葛一钱。有...

  • 《医学纲目》:[卷之三十一·伤寒部太阴病]黄续法

    茯苓、猪苓、滑石、当归、官桂主之。(韩氏名茵陈苓汤。)发黄烦躁,喘呕不渴,茵陈汤加陈皮、白术、生姜...

  •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四黄胆病脉证并治第十五]论二首、脉证十四条、方七首

    方云。先煮茵陈。则大黄从小便出。此秘法也。千金茵陈汤。伤寒七八日。内实瘀热结。身黄如橘。小便不利。...

  • 《证治准绳·伤寒》:[卷四太阴病]黄

    汤六则茵陈吴茱萸汤方见如下发黄小便不利烦躁而渴茵陈汤加茯苓猪苓滑石当归官桂主之(韩氏名茵陈茯苓汤)...

  • 《伤寒论纲目》:[卷十三·太阴经症]发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