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工科?
为了应对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对工程人才的新需求,教育部于2017年提出并实施了新工科建设战略。实际上,我国在新工科建设之前,就开展过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示范性软件学院和微电子学院工程教育改革等探索。
新工科教育涉及新的工科专业建设与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新工科建设强调树立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的“新理念”,构建新兴工科和传统工科相结合的学科专业“新结构”,探索实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教育“新质量”,建立完善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新体系”。新工科在跨学科交叉融合构建新专业、建设未来技术学院与现代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协同培养人才、促进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工程教育的有机融合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引领未来发展的热点。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分享经济、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风起云涌,为高等工程教育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
未来5~15年是传统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相互交织的转换期,是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过渡期。中国近年来为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相继实施了“互联网+”、大数据产业发展等若干重大举措。2000年以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2017年我国软件产业业务收入首次突破5万亿元,2018年中国软件产业的规模超过了6.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14.2%,实现利润总额8079亿,从业人数达到了643万人,重点软件企业研发投入增长达到20.4%,航空航天、机械、汽车、轨道交通等行业数字化装备工具普及率超过了85%。我国信息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人机交互、位置服务、区块链、网络支付、移动出行等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不断涌现;行业应用持续深入,信息技术加速向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点领域行业渗透。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产业大而不强、核心技术亟待突破等问题仍然突出,对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的支撑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软件和信息技术产业要发展,需要着力培养批高端领军人才,形成结构合理、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亟须推动高等院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在信息技术新工科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合作,为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保障。
工程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培养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是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工程教育体系,工科本科专业全国布点18000多个,在校生500多万人,形成了4200多万人的工程科技人才队伍。2016年6月,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组织的正式成员,标志着中国工程教育质量认证体系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为进一步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良好契机。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教育部2017年启动了“新工科”建设,从“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到“北京指南”,提出了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版”为抓手,把握工科的新要求,加快建设发展新兴工科的号召。新工科建设“三部曲”推动了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持续走向深入,新工科已经成为高教战线的广泛共识和积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