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数是如何换算的?
国内大部分省区高考总分是750分,只有江苏,海南,上海这几个地方比较特殊,是高考改革的试点地区,有些满分是660分,还有一些地区满分是480分。江苏,上海,海南,将高考科目分为主考和选考两个部分,主考科目主要是语文,数学和英语。
选考科目基本上都是按照等级赋分方法算分的。简单的说这些新高考试点地区,高考实行的是两依据一参考,依据高考成绩和学生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也就是会考成绩,最后,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以此计分。
就目前情况来看,在新高考改革试点地区,外语考试不仅能考英语,大家还可以选考俄语和日语这些小语种,另外除了江浙地带,其他地区也可以从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这些科目当中任选三门作为选考科目。
正如我们上述所说,选考科目按照等级赋分方式进行计分,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因为各个学科之间难度都是不一样的,把学生实际的分数转换成等级,再从等级转化成分数,这样更有效,也更公平。
赋分制和传统高考计分有区别:
原始分,也就是传统高考计分,只讲成绩,将考生的卷面分合计就可以了,就是实际的卷面分,学生成绩在那里,考多少分就是多少分,让人一眼就能看明白,所以优点就是直观,只反映学生的卷面得分情况。
赋分制重点在排名,是将所有考生的原始成绩,也就是卷面分进行高低排行,在排行过程中,将考生的各科成绩按照分数划分为不同等级,并“赋予不同的等级分”。
可以很明显的表现每个学生在总体水平中所处的位置高低,也就是学生所处等级,并不是考出来的成绩,最终学生能被哪个档次的院校录取,是由考生所在的位次决定。
如:甲学生考历史考80分,在全省排名中是在35%-45%以内,等赋分之后,就变成了76分。乙学生物理考80分,在全省排名中是1%-3%以内,等级赋分,就变成了100分。
因此,很明显,在赋分制中,不管分数是多少,在考生中排名的占比位置,才是决定选考成绩的最终因素。
目前有14个省份实施了等级赋分制,分别是ABCDE等级,以广东为例:
A等级,排名等级占比1%-7%,分数区间是83-100;
B等级,排名等级占比33%,分数区间是71-82;
C等级,排名等级占比33%,分数区间是59-70;
D等级,排名等级占比15%,分数区间是41-58;
E等级,排名等级占比2%,分数区间是30-40;
这种赋分制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不同学科之间的可比性问题,避免了分分计较的现状。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高考分数标准分先计单科,在计总分。
比如有10000个考生,考第一的就是900分,如果是单科,那么他就是单科状元。但高校录取是看总分的,即3+X+综合。计出5科单科标准分后,在把5科单科标准分相加得出个3位数字,再来全省排名,就可以得出总分标准分。
不过每个标准分分数段都不同,大概成函数图像分布。当然900分满分名额有限,所以每年能拿900分的人都是那么几个。而且如果当并列同一个原始分数的人过多,那么那个分数段的标准分就有可能没有。
新高考改革以后,高考录取实行两依据一参考模式。首先依据高考成绩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其次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绝大部分地区高考满分仍然是750分,也有480分、660分满分的情况等。
高考语数外是必考科目,外语考试除了可以考英语外,还可以考日语、俄语等小语种。新高考改革后,除浙江外,其他地区都可以从政史地物化生六科当中选三门作为选考科目。当然上海考生不想考本科院校的也除外,可以不考选考科目。
选考科目一般都是按照等级赋分制度执行,因为各学科难度有差异,所以需要把考生的实际分数按比例转换成等级,再最终转换成分数,这样更加公平。
扩展资料:
知道高考分数后需要注意:
分数在高考的填报的最重要的指标,但是认真看待自己分数也是重点,不能因为高考成绩好,就随便的去填报专业,草草了事。考得不好的同学,应该选择有技巧地应付。
志愿是报得好,而不是单纯考得好,高分的同学,可以在喜欢学校专业选择上面前面三个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后面选择自己能接受的专业,这样做到冷热兼顾,也不容易落榜;
而低分的同学,就要选择学校里面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先保证自己进去学校后,在看自己的学习状态,看看要不要转专业,低分同学一定要勾选服从调剂。
如何换算总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