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时期安史之乱中安禄山最开始有多少兵力?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作为范阳、河东、平卢这三地的节度使,在范阳这个地方拉开了叛乱的序幕,也就是被日后称为”安史之乱“的反叛。
唐朝的军事制度是”募兵制“,即是兵士都是由地方招募而来,之后长期服役,类似于朝廷的雇佣兵役一样。这群兵士都是由地方统率统领,而节度使是掌握边镇武力的官员,也被称为方镇、藩镇。
所以安禄山手上有兵,拥兵自重。当时的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朝廷所能控制的直接兵力只有八万多人,而边镇需要守卫边疆,兵力充足,大约有四十八万之多,形成了”内轻外重“的局面,中央朝廷丧失对于地方的直接管辖权。
安禄山发动叛乱前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寻找谋士作为门客,收养了八千多少数民族部落约八千人,收归麾下,这是叛乱中领导战争的骨干精英力量。
他已准备就准备了十年,从粮草到战马、军械,都准备得一应俱全,所以他起兵谋反的时候,已经拥有兵力约15万人,相当于朝廷兵马的两倍。
他一叛乱的时候,朝廷根本抵挡不住,只能仓促招募士兵抵抗。但招来的士兵根本没有经过训练,怎么能反抗得了来势汹汹的反叛军。叛军一路打到了洛阳,安禄山也因此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虽然安禄山兵力强盛,但是士兵多了,管理自然成为了一个难题。因为没有及时管理手下,安禄山的反叛军毫无军纪,烧杀抢掠,引起了百姓的不满。常山太守和平原太守等十七郡的地方官吏看不过去,一起结盟自保,抵抗安禄山的军队。
这群结盟的军队人数达二十多万人,给安禄山军队造成了很大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