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的答案
展开全部
多年来,有个习惯,遇到问题,从书中寻找答案。
学生时代,遇到学业上不懂的问题,读教材,问同学,问老师,找答案。年龄越大,问题似乎越来越多,课本上的问题,一般都能找到答案或者标准答案,课业之外,生活上、思想上、工作上似乎就不容易找到答案,答案不唯一,有很多可选项,往往难以简单地用对错衡量。
生活上,一个寻常问题是消费,是该奢侈还是节俭,是该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还是偶尔放纵一下。这并没有一个标准。从极简主义的角度看,能省则省,能减则减,一物多用,回收循环利用,减少消耗,杜绝浪费。这种方式,显得苛刻,轻易不能做到。去建水游玩,古城民居的墙壁上写着朱子家训,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商业时代,各行各业都搞专业化,一件事情分成多个步骤完成,从前一个人完成的工作分成几个人完成,人们变成了一颗螺丝钉,盯着局部的一个点,忽视整体格局,白领只知道坐在电脑面前加班的辛苦,不知道生产车间工人的辛苦,城里人只知道花钱就可以买来全部的生活用品,不知道农民汗滴禾下土的辛劳,员工只知道自己拿着微薄的薪水做着永远也做不完的工作的苦,不知道老板人前人后的付出。书中有结论,消费分成必需消费和可选消费,必需消费就是我们日常经常消费的食品、饮料、烟草、常备医药等必需品,消费频率高,是刚需。可选消费也是消费品,不像必需消费那样需求强烈,汽车、家电、零售、娱乐等都是可选消费。这里有几条原则,第一,优先满足必需消费,有条件再考虑可选消费,第二,经济上可承受,消费的目的是享受生活,给生活带来舒适便利,而不是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第三,与自身、环境的匹配,穷学生玩苹果手机就不匹配,住一百万的房子,花五十万装修,也不匹配。
思想上,是该保守还是开明,是该终身学习还是端着一碗饭吃一辈子,是该积极还是消退,是该主动还是被动,是该乐观还是悲观,是该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还是一条道走到黑,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有的人,在其面前提到佛教,下意识地认为是消极逃避的思想,充耳不闻,有的人,一听到谈论股票、基金,自然而然地认为与赌博无异,弃而远之,有的人,一听到谈论心理疾病,视为洪水猛兽,根本不会去了解,有的人,一听到谈论性,视为污秽之事,觉得别人是下流之人,有的人,一听到谈论生死,仿佛是多么不吉利的事,退避三舍。人因为其思想而奠定人生的基本格调,人因为不断升级改进其思想,人生才变得生动、丰富,充满可能性。思想本是一把枷锁,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思想,没有适应万事万物而无差错的思想,我们能做的是不断把新的认识、新的思想作为一个环添加到枷锁上,这样,枷锁不再是枷锁,可以无障无碍。就像《西潮与新潮》所写的“开明而不激进……”,乐于接触新思想、新事物,批判性地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思想就会像一潭活水,清澈而有活力。
工作上,选择什么样的职业,选择什么作为主要方向,选择什么作为备选、次要方向,这是个问题。毕业多年,有人在工作和创业之间摇摆不定,有人在不同行业间来回切换,没有找到一个长期的方向,有人在企业工作和考公之间犹豫不定,上岸了想下海,下海了想上岸,有人在技术和管理之间纠结,凡此种种,都是困难。我们羡慕一些类型的人,比如数学家高斯,在少年时期就确定了一生的工作方向——数学,有的人在青年时期,三十岁之前,认清了自己的路,有的人,是个多面手,在多个赛道均取得不错的成绩,也有人,蹉跎一生,没有干成一件事,至死都没有认清自己的方向。读书可以解惑,粗略地说,工作可以分成三类:理论型、实践型、理论和实践并重型,教育、科研等是理论型,技工、农民是实践型,工程师、律师、医生等是理论和实践并重型,自己和工作要匹配,匹配有若干原则,第一,收入预期和工作匹配,夕阳行业是要避免的,难择业、难就业的领域是要避免的,第二,性格和工作匹配,至少不能有大冲突,第三,兴趣和工作匹配,至少不讨厌,第四,对工作环境的预期与工作匹配,偏远的、恶劣的、不友好的、危险的环境都不是好的选择。认清自己的优缺点,理解社会的现状,择业不是什么难事。
人生困难重重,并非没有答案,通过读书,通过观察他人,通过自身实践,可以走出一条道来。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的。我的看法是,未经管理的人生不值得过的,就像一片地,种什么、什么时候种、种多少、怎么种、怎么收割等等都是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好的管理就没有好的收成,没有对管理进行审视,管理水平就不会提高,就像项目管理书里说的,管理包含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如果我们用项目管理的思想去管理人生,大概也是一个不坏的解决人生问题的答案。
归根结底,你是什么样的人,就做什么样的事,就过什么样的日子。你是什么样的人,就读什么样的书,就配置什么样的思想。配置什么样的思想,做什么样的事,就成为什么样的人。
学生时代,遇到学业上不懂的问题,读教材,问同学,问老师,找答案。年龄越大,问题似乎越来越多,课本上的问题,一般都能找到答案或者标准答案,课业之外,生活上、思想上、工作上似乎就不容易找到答案,答案不唯一,有很多可选项,往往难以简单地用对错衡量。
生活上,一个寻常问题是消费,是该奢侈还是节俭,是该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还是偶尔放纵一下。这并没有一个标准。从极简主义的角度看,能省则省,能减则减,一物多用,回收循环利用,减少消耗,杜绝浪费。这种方式,显得苛刻,轻易不能做到。去建水游玩,古城民居的墙壁上写着朱子家训,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商业时代,各行各业都搞专业化,一件事情分成多个步骤完成,从前一个人完成的工作分成几个人完成,人们变成了一颗螺丝钉,盯着局部的一个点,忽视整体格局,白领只知道坐在电脑面前加班的辛苦,不知道生产车间工人的辛苦,城里人只知道花钱就可以买来全部的生活用品,不知道农民汗滴禾下土的辛劳,员工只知道自己拿着微薄的薪水做着永远也做不完的工作的苦,不知道老板人前人后的付出。书中有结论,消费分成必需消费和可选消费,必需消费就是我们日常经常消费的食品、饮料、烟草、常备医药等必需品,消费频率高,是刚需。可选消费也是消费品,不像必需消费那样需求强烈,汽车、家电、零售、娱乐等都是可选消费。这里有几条原则,第一,优先满足必需消费,有条件再考虑可选消费,第二,经济上可承受,消费的目的是享受生活,给生活带来舒适便利,而不是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第三,与自身、环境的匹配,穷学生玩苹果手机就不匹配,住一百万的房子,花五十万装修,也不匹配。
思想上,是该保守还是开明,是该终身学习还是端着一碗饭吃一辈子,是该积极还是消退,是该主动还是被动,是该乐观还是悲观,是该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还是一条道走到黑,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有的人,在其面前提到佛教,下意识地认为是消极逃避的思想,充耳不闻,有的人,一听到谈论股票、基金,自然而然地认为与赌博无异,弃而远之,有的人,一听到谈论心理疾病,视为洪水猛兽,根本不会去了解,有的人,一听到谈论性,视为污秽之事,觉得别人是下流之人,有的人,一听到谈论生死,仿佛是多么不吉利的事,退避三舍。人因为其思想而奠定人生的基本格调,人因为不断升级改进其思想,人生才变得生动、丰富,充满可能性。思想本是一把枷锁,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思想,没有适应万事万物而无差错的思想,我们能做的是不断把新的认识、新的思想作为一个环添加到枷锁上,这样,枷锁不再是枷锁,可以无障无碍。就像《西潮与新潮》所写的“开明而不激进……”,乐于接触新思想、新事物,批判性地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思想就会像一潭活水,清澈而有活力。
工作上,选择什么样的职业,选择什么作为主要方向,选择什么作为备选、次要方向,这是个问题。毕业多年,有人在工作和创业之间摇摆不定,有人在不同行业间来回切换,没有找到一个长期的方向,有人在企业工作和考公之间犹豫不定,上岸了想下海,下海了想上岸,有人在技术和管理之间纠结,凡此种种,都是困难。我们羡慕一些类型的人,比如数学家高斯,在少年时期就确定了一生的工作方向——数学,有的人在青年时期,三十岁之前,认清了自己的路,有的人,是个多面手,在多个赛道均取得不错的成绩,也有人,蹉跎一生,没有干成一件事,至死都没有认清自己的方向。读书可以解惑,粗略地说,工作可以分成三类:理论型、实践型、理论和实践并重型,教育、科研等是理论型,技工、农民是实践型,工程师、律师、医生等是理论和实践并重型,自己和工作要匹配,匹配有若干原则,第一,收入预期和工作匹配,夕阳行业是要避免的,难择业、难就业的领域是要避免的,第二,性格和工作匹配,至少不能有大冲突,第三,兴趣和工作匹配,至少不讨厌,第四,对工作环境的预期与工作匹配,偏远的、恶劣的、不友好的、危险的环境都不是好的选择。认清自己的优缺点,理解社会的现状,择业不是什么难事。
人生困难重重,并非没有答案,通过读书,通过观察他人,通过自身实践,可以走出一条道来。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的。我的看法是,未经管理的人生不值得过的,就像一片地,种什么、什么时候种、种多少、怎么种、怎么收割等等都是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好的管理就没有好的收成,没有对管理进行审视,管理水平就不会提高,就像项目管理书里说的,管理包含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如果我们用项目管理的思想去管理人生,大概也是一个不坏的解决人生问题的答案。
归根结底,你是什么样的人,就做什么样的事,就过什么样的日子。你是什么样的人,就读什么样的书,就配置什么样的思想。配置什么样的思想,做什么样的事,就成为什么样的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