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花的古诗词
榴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对象。以下是一些关于榴花的古诗词:
1.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就有“山果不可食,野榴山核榭”(野外的榴花像山里的果核一样,不能吃),描述了榴花的野性和美丽。
2.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其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意喻榴花开放后即使被野火烧毁,也能够重新生长,表达了榴花的坚强。
3.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其中“鹳雀”二字指的正是榴花,意喻榴花像鹳雀飞舞,形象生动。
4.唐代杜甫的《梦李白》中有“浮云长卷曲,花露滴秋砧。玉露凋菊久,青枫叶落残。欲援明月逐晖,故事写今兴。知音少奈何,大笔难书情。”其中,“玉露凋菊久”形容榴花的美丽和易逝。
以上是一些关于榴花的古诗词,它们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现出榴花的美丽、坚强和易逝,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了榴花所具有的文化魅力。
拓展资料
榴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情、红艳和美丽的象征,它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被描写和赞美。除了上述的古诗词之外,还有很多名家诗篇涉及榴花的春秋之美。
例如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其中绿肥红瘦指的正是榴花,在雨后更是显得红艳夺目。而明代唐寅的《虞美人·听雨》则吟咏着“雨打榴花深闭门”,形象地展现了榴花在雨天的柔美和韧性。总之,榴花作为中国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元素,不仅在现实中具有美学和文化价值,也留下了许多经典佳作,传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