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外形除了像斗拱还像什么,设计者的寓意是什么

 我来答
神童jyt
2011-02-19 · TA获得超过57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2.2万
展开全部
一个传递了两千年的建筑符号

2007年12月18日上午,浦江南岸的世博会园区内,打桩机宣告一项重大工程的启动。它就是万众瞩目的中国馆——一个标志性建筑将拔地而起。从此,它将每天迎接从东海海面喷薄而起的旭日,并代表中国人民的普遍感情与愿望,向全世界致敬。

从中国上海赢得世博会申办权那天起,人们就对世博会中国馆的建筑样式猜想颇多。东道主本国的场馆,历来是该届世博会期间的亮点,因为它代表国家形象和人民意志,也代表最新科成果以及人类通过建筑所承载的种种美好遐想。世博会后,大多数场馆会拆除,只有主要场馆保留下来。中国馆就是注定要留给子孙后代的文化遗产。

现在谜底揭晓了,一个巨大的斗拱将冉冉升起。它是红色的,在中国人的色谱中,象征富足、文明、吉祥与进步。

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相比,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木结构体系。数千年来,中国木结构体系的建筑,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或者说互为影响,它对中国文化的建树与传播起着明显的标志性作用。中国古代建筑在形态上的最显著特征就是有一个大屋顶,这种屋顶不但体形硕大,而且还是曲面形的,屋顶四面的屋檐也是两头高于中间,整个屋檐形成一条曲线。硕大的屋顶,经过曲面、曲线的处理,显得不那么沉重和笨拙,再加上一些装饰,就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富有情趣的一部分,古代文人欣然称之为“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如果我们走进故宫,看太和殿、保和殿等体量庞大的建筑,居然一点也没有沉重感。在严谨与庄重中还能透出几许灵动,就因为凌空翘起的飞檐划出了一道弧形的轮廓线,使覆盖面积很大的屋顶变得轻巧起来,成为极富神韵和表现力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屋身的最上部分,在柱子上梁枋与屋顶的构架部分之间,有一层用零碎木料拼合的构件,它们均匀地分布在梁枋上,支挑着伸出的屋檐。这种构件就是斗拱,它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的精灵。

斗拱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到唐宋趋于成熟。根据国家意志,宋代颁布的《营造法式》在定义斗拱的同时,还给了它尊崇的地位。从此,斗拱的式样趋于统一。到了明清两代,斗拱的使用有了严格的规定,用不用斗拱,成为区分建筑等级高下的一种标志。斗拱至此进一步散发出强烈的意识形态,它的文化属性和阶级属性也得到了强调。封建王朝土崩瓦解之后,梁思成他们这代人对中国古建筑的价值发现和人文关怀,常常聚焦在他拉着林徽因爬上应县木塔的瘦羸身影上。如果我们看得更深一层的话,那么可以断定,从他开始,结在中国建筑飞檐之下的智慧之果回到了人民的手中。我们今天惊叹于斗拱的精巧,不再联想到刻板的秩序,而更容易为中国建筑曾有的辉煌和眼前展开的复兴之路发出一声声感慨。

去年,以“超设计”为主题的第六届上海双年展上,艺术家复原了一件硕大的斗拱部件,紧贴在上海美术馆西式楼宇的外墙,这是一件极其特殊的参展作品。艺术家故意隐去了自己的姓名,以此向中国古代工匠表达深深的敬意。在宣扬“超设计”的一系列活动中,观众感到了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正滚滚而来。

现在,世博会为什么也选择斗拱?

斗拱结构

一个谜语的几种答案

中国馆位于世博园区南北、东西轴线交汇处的核心地段,东接云台路,南邻南环路,北靠北环路,西依上南路,轨道8号线在基地西南角地下穿过。中国馆由国家馆、地区馆和港澳台馆三个部分组成。国家馆高63米,架空层高33米,架空平台高9米,上部最大边长为138米乘以138米,下部四个立柱外边距离70.2米,建筑面积约为2.7万平方米。地区馆高13米,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港澳台馆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地区馆和港澳台馆将为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提供展览场所,展示中国多民族的风采及城市变迁。中国馆将向世界展现中国的形象,让世界更直观地了解中国。两个展馆可以同时宽松地容纳7000名观众。

世博会后,中国馆将作为我国中华历史文化艺术的展示基地,地区馆将转型为标准展览场馆,与周边世博轴、世博中心、主题馆、演艺中心“一轴四馆”和星级酒店等共同打造以会议、展览、旅游、活动和住宿为主要功能的现代化服务聚集区。

那么,处于如此抢眼的地理位置,又担负着如此重要的文化指认使命,中国馆的形态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它是世博会园区的核心建筑与点睛之笔。

在国家建设部、中国建筑学会和上海世博局的指导下,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国馆业主单位,于今年4月25日向全球华人发出征集设计方案的强烈信号。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内,收到344件方案。最终在多位中科院院士、建筑学家的主持下进行两轮评审,确定8件方案入围。然后又围绕“唯一性、标志性、地域性和时代性”标准,进行最后一轮评审。通过投票表决,确定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的“东方之冠”方案、清华安地建筑设计公司和上海建筑设计院的“叠篆”方案、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的“龙”方案胜出。9月初,对3个方案进行整合深化。光是部级领导参加的讨论会就召开了20多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有过3次讨论,最终确定了现在这个建筑形态。世博集团董事长戴柳对本刊记者反复强调一点:“这是领导、专家、民众以及外国同行智慧的结晶。”

电脑显示屏上,一个超级斗拱在关注的目光中缓慢旋转、翻腾,整体与细部、鸟瞰与侧面、个体与环境,无不展现中国文化的内在魅力和哲学思考。

“其实,这个建筑只是外形像斗拱,并没有相互穿插依托的梁、栱、栔等部件,它是一个整体。”在世博集团的小会议室里,世博集团董事长戴柳接受了《新民周刊》的专访,他以儒雅的语调向记者阐述了这个建筑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

“它有四根粗大的方柱,托起斗状的主体建筑。远处眺望或在下面仰视的话,也会发现它像一个古代的冠帽,也像一个装粮食的斗,所以有人称它为‘东方之冠’、‘天下粮仓’。一个好的建筑,可以给人多方位的观察和理解,引发丰富的联想。当然,人们会发现,它从中国古代建筑的斗拱中直接获得了艺术灵感和精神依托。斗拱是层层叠加的,秩序井然,越抱越紧,看似零碎的部件,却有难以估量的承载力,可以托起千钧重量。你想想,中国这么一个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数千年来不就是依靠一种超常的凝聚力和忍辱负重、和衷共济精神,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吗?斗拱是一个极具象征性、并能引发散发性思维的意象,我想中国人都愿意赋予它这样的意义。同时,前来参加世博会的外国人一望便知它是中国的。世界上有三大建筑体系,只有中国古代建筑极其智慧地采用了斗拱。透露一下吧,虽然设计团队是清一色的中国人,但世界上最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对最后方案发表了重要意见。”
在新技术中体现深切的人文关怀

在戴柳董事长的阐述过程中,这个巨大斗拱也仿佛在记者眼前徐徐转动。

“作为代表国家形象的中心展馆,它必须在特定的场合让人享受仪式感,领略大国风范。”戴柳说,“国家馆前面是城市广场,在大型活动中,人们要登上台阶进入坐北朝南的国家馆,会享受到与周边环境一起上升的愉悦感。在恰如音乐行板的节奏中,美景在我们眼前次第打开。如果是电视直播的大型活动,这里的景观也非常好,水平展开的地区馆是一个挑空的建筑,在33米高的平台上有开阔的水面和层次丰富的绿化,惠风和畅,天高云淡,它可能成为上海最能出镜的公共空间之一。然后,我们可以通过两台自动电梯和四根立柱内的垂直电梯(每根立柱内有三台)进入国家馆各个层面。每个电梯口的朝向都是顺时针的,便于游人辨识,而且通过台阶来提升每个楼层,旋转上升,设计很人性化。如果我们登上最上层平面酷似九宫格的观景平台——这边风景独好,在63米的制高点上,浦江两岸美景尽收眼底。”

按规定,所有参展国的展馆高度均不能超过25米。

当然,如果我们从卢浦大桥和南浦大桥去浦东世博园区,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发现这个建筑随车行路线而升起在前方视野,并展现多个侧面。如果我们来到它的面前,也会感受到一种恢宏的气势,并产生高山仰止的感觉,它向外最远至43米的挑出层给我们及时的庇护。

在地区馆的外墙,设计者采用中国古老的文字——篆书来记录中国漫长的朝代,传达中华人文地理信息。在外墙上还会适时地镶嵌一个2.7米见方的窗口,用简称来标明墙体后面展馆所属的省份。建筑边界引入江南园林的理念,以现代园林空间园柔化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当然,我们也可以种植一些农作物,让游人参与或目睹它们的成长过程,然后到了收获的季节就加工成粮食或新能源,完成一次现代农业的实验,全面提高中国馆的科技生态环保示范作用。”戴柳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构思。

为顺应世界潮流,承接时代精神,中国馆的设计还引入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使它符合环保节能的理念。挑出层如此宽阔的建筑本身就是对力学和材料学的有力挑战,难度自不待说。四根立柱下面的大厅是东西南北皆可通风的空间,在四季分明的上海,无论展会期间各种气候如约而至,让观众都能感到有一股股与人体相宜的气流在抚摸自己的肌肤。外墙材料为无放射、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比如所有的门窗都采用LOM-E玻璃,不仅反射热量,降低能耗,还可能会喷涂一种涂料,将阳光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为建筑外墙照明提供能量。地区馆平台上厚达1.5米的覆土层,可为展馆节省10%以上的能耗。国家馆顶上的观景台也可能引进最先进的太阳能薄膜,储藏阳光并转化为电能。顶层还有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净化用于冲洗卫生间和车辆。主体建筑的挑出层,构成了自遮阳体型,已经为下层空间遮阴节能了。所有管线甚至地铁通风口都被巧妙地隐藏在建筑体内。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中国传统建筑体现的是围墙思维,内敛而封闭的文化暗示影响深远,但国家馆突破了这个数千年来的“城墙”,它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场馆,没有“行人止步”的命令。它的挑空设计为民众自由进入与穿行提供了极大方便。红色的斗拱以前所未有开放度和包容度,展现了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及亲和力。

“到时候,我们还会引进先进的互动信息技术,创造最新的、令人难忘的博览参观体验。它的功能延伸不可估量。”戴柳还透露,将来民众可从地铁8号线站点直接上来进入展馆,进行各种公共活动。“这就是古风今形,既融入传统元素,从中国文化的源泉中汲取灵感,同时每个细节又散发出现代精神,传递中华民族和平崛起之时那种积极的、温和的、开放的、勇往直前的姿态。中国馆是面向未来的,中国馆的设计与建设要把握建筑本身与展览展示的发展趋势,确保50年不落后。”

两年后,这个巨大的红色斗拱将如期升起在我们的视野中,它的标志性、力学美感和文化内涵必将大大提升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每天每天,它的一角会挑起从东海海面喷射而来的一抹朝霞,传送中国改革开放的最新消息
﹌给糖就会笑
推荐于2017-11-24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采用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斗冠”造型

展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007dfq
2011-02-15 · TA获得超过10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2万
展开全部
中国馆的建筑外观采用斗拱做为重要的视觉符号,我们从下面仰视的话会发现它像是一个古代的官帽,也像一个装粮食的斗,所以也被誉为“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取意“民以食为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Sharow
2011-02-12 · TA获得超过44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0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47万
展开全部
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宛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60044634.html?si=1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IRoe_
2011-02-08 · 超过3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8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5.3万
展开全部
不是像斗拱。。
是表示了天下粮仓。
红色也是中国的颜色,。
而且外面还有繁体字。更代表了中国的文化。
自己写的。望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9)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