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金矿地质研究概况
2020-01-18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胶东地区的金矿地质研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众多的焦家式金矿发现后,研究工作开始深化,取得了一些研究新成果。80年代以来,地勘单位自身,或是地勘单位与科研单位、院校横向结合,在研究手段、方法、领域及规范化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改观,提高了胶东金矿的研究程度,对胶东与金有关的基础地质和金矿成矿作用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共识,形成的研究专著、报告、论文浩如烟海,尽管这些成果在研究深度上存有差异,然其对丰富、加深胶东金矿成矿作用的认识和对金矿普查找矿的指导上,都有重要意义。
胶东金矿的地质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1965年以前阶段
研究范围涉及基础地质、矿床地质的某些方面。第六地质队着重进行了脉金矿勘探方法方面的研究:包括脉金矿的采样方法、采样间距、取样规格、样品加工K值的确定以及钻探手段在金矿勘查中的应用等专题性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在1964年全国第一届金矿会议上充分交流,并被我国早期的勘探规范采用。对破除洋框框,推动加速胶东及我国的脉金矿勘查起到了重要作用。第六地质队在这一阶段的区域地质调查与研究中所确立的胶东西北部几条区域性断裂构造,为后一阶段迅速取得区域找矿的进展及区域控矿构造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2.1966年至今
这一时期,是地质找矿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期,亦是地质研究相对活跃的时期,大批焦家式金矿在此期间发现。研究的领域包括基础地质、矿床的控制条件、成矿作用、成矿模式及综合找矿方法的研究等方方面面。山东地矿局第六地质队、第三地质队、物探队等根据找矿的需要,加强了综合研究工作。科研单位及院校积极参与,引入了国内外一些先进的方法和技术,取得了涉及胶东金矿不同领域、不同尺度的大批科研成果,对推动胶东金矿从“就矿找矿”、“经验类比找矿”到“理论找矿”,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特别提及的成果包括:
(1)第六地质队1975~1977年,在胶东区域构造体系研究中,从繁杂的构造形迹中,筛分出对胶东金矿具有控矿专属性的早新华夏系构造体系,并研究了其主要构造型式对金矿的控制作用,明确了胶东控制焦家式金矿的断裂与控制石英脉型金矿的断裂属同一构造体系的不同性质的构造成分,这些断裂是在统一构造应力场作用的结果。这一研究成果,对胶东金矿的找矿起到了铺轨定向的重要作用,亦为之后的胶东金矿资源量预测提供了重要信息。
(2)1977年,第六地质队对焦家式金矿的命名及成矿模式的建立,澄清了一度对区内所谓的“蚀变岩型”金矿和“石英脉型”金矿的一些模糊认识,确认两者是在同一构造—岩浆热液旋回的产物,区别它们不同的是断裂的性质、规模和成矿形式。
(3)1985~1987年,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在王世称教授的指导下,以综合信息法实现了对胶东内生金矿的资源定量估算,并圈定了36个矿田级预测单元。近20余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成果对宏观的找矿部署起到了指导作用。
(4)山东地质矿产局对胶东金矿控矿的地层单元和岩浆岩谱系的疏理;科研单位对胶东金矿成岩成矿年龄的精确测定;稳定同位素地质的研究成果等,均加深了对胶东金矿成矿作用的认识。
(5)胶东1:20万重力测量及1:20万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宏观地揭示了胶东金矿区的深部构造特征及金矿区域分布的规律,为深入研究胶东金矿的控制因素及成矿预测奠定了基础。
(6)山东省地质矿产局物探队对胶东不同类型金矿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综合找矿模式的建立,对胶东金矿的普查找矿起到了重要作用,如莱州仓上大型金矿(属全覆盖隐伏矿)是正确的找矿思路与合理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手段相互配合的典型范例。
胶东金矿的找矿实践表明,地质科学研究工作与找矿实践密切合作,是整个地质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