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什么?
秦灭六国之后推行书同文的政策,将全国同行文字统一为小篆,这也是秦国官方使用的字体,不过在中下层机构和民间,使用隶书的同样不在少数,隶书随着书同文的推广而遍行全国,成为书写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秦统一天下之前,各国由于长期的封闭和割据,文字书写、发音等方面有着严重的差异,本来各国文字都是承袭西周大篆和金文,但是随着周王室衰弱,各地文字都开始出现地域性变化,比如南方诸国盛行鸟篆,而各国之间又因文化不同而存在差异,各国的文书交流变得繁杂难通。
秦一统六国之后,有鉴于此,进行大规模的文字改革,在秦国大篆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吸纳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不少简化字体,创造出小篆,并将小篆定位秦国官方文字,在全国进行强制推广,由此统一了文字,小篆的使用一直延续到西汉末期,才逐渐被取代。
小篆笔触圆润,字形优美,不过书写的时候依旧存在一些麻烦,官方正式的文书可以一点点修饰,下层官吏和民间人士想要流畅快速书写小篆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随着小篆推行全国,秦隶书也开始作为一种非官方文字流传开来。
隶书已经有了后世文字的雏形,减少了小篆书写时候的圆润折角,才有平直笔触,并且删掉了一些繁复的文字结构,使用起来更加简便。小篆之上还残留着象形文字的影子。而在隶书上就进行了直接的转变,与象形文字相差越来越远。
秦朝一直都是小篆与隶书并行,小篆作为官方文字,多出现在诏命、祭祀、纹饰等方面,是秦国认可的正统文字,隶书作为小篆的辅助,在民间广泛流传,秦国上层对隶书的传播持默许的态度,既不承认其官方性,又在很多基层官方文件中反复出现。西汉以后,汉隶才逐渐替代秦隶,成为了我们使用上千年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