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在古代很低贱,为何汉代时能抵中等收成年岁的收入?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且《礼记·王制》中有星:“诸侯国无故不宰牛,医生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长吏无故不食珍。”那样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生猪肉在古代甚是卑微,为什么能抵得上中等收成年岁收入?
虽然猪与“马牛羊犬鸡”被称作六畜,看起来影响力好像是平等的,可事实上反被分成了三六九等。最先牛当然就不用说了,在古代,即便是君王也不能随意宰牛,而马也肩负着重要作用,关键立足于战事与货运物流。因而,大家日常的肉制品主要来自于羊、猪、鸡。那样生猪肉在古代明明就是很卑微它的存在,但为何到汉朝时却足够抵得上一家人中等收成年岁收入?
汉朝的《盐铁论》上说:“一豕之肉,得中老年之收。”而所谓“中等收成年岁收入”据《汉书·食货志上》得知:“中孰自三,余三百石。”而当时“十五斗(一石等于十斗)粟,当丁男半月之食”,换句话说仅用粮食作物去买一头猪得话,就需要付出一个成年人造成男丁100个月的粮食,但在皇室及其资产阶级的菜谱中则是一道不可缺少的美味可口。
值得一提的是,依据史籍《居延汉简》的记载,汉武帝的鸿蒙三年至汉光武帝刘秀的建武六年这一段时间内,猪肉价格已涨到了每100斤700文钱,计算出来其实就是一斤猪肉,需要14钱,要记住当年的一斤金子也才相当于一万文钱啊,也难怪汉武帝时期的许多名流将养殖当成一种雅致的事。甚至到了西汉时期,民俗还曾流传着那样一首童谣:“苑中三公,门内二卿,五门嚄嚄,但闻猪声。”讲的是汉朝第二位皇上汉明帝刘庄的王后,他的娘家人有五位弟兄,其影响力可谓高贵之无比,但都经营着养殖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