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以一个乐字贯穿始终.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叙述其乐的.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欧阳修《醉翁亭记》写他与众宾野宴尽欢以后,感叹道:“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对“乐其乐”的解释,中学课本以及一些注本都是:“乐他所乐的事情,意思是自有他的乐趣.”这种理解恐怕并不准确.
依照一般的说法,“乐其乐”中的“其”就指欧阳修自己.也就是说,欧阳修乐的是自己独得的山水之乐趣,而与滁人的“从太守游而乐”不相干.如果真是如此,那就跟文章所要表达的“与民同乐”这个主题发生了牴牾.说滁人“不知”,言外之意就是只有自己才懂得山水的乐趣,滁人只是陪着太守“随喜随喜”而已.这样的的理解,跟整篇文章的情感内容也是不相吻合的.
“其”字应该是指代滁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证明.“其”作为代词,必然有上下文提供的内涵基础.“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语是人而不是太守,如果把后一分句说完整,那就是“人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其”所指代的对象正是“人”;下文“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中的“其”,指代滁人之意更为显明.这两个“其”字所指的不能不是同一对象.
把百姓的快乐看作自己(太守)的快乐,这也符合当时欧阳修的思想感情.《孟子》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深受儒家思想浸染的欧阳修,具备这样的思想意识,应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出人意料的地方.太守游山玩水的乐趣,滁人不会不知道,而太守的真正乐趣却在于滁人的幸福安乐,这深一层的快乐,却除了太守本人以外,别人是很难真正体会到的.作者所要表示的,正是这样一种切身的感受.
就《醉翁亭记》全文的结构上看,我们这样的理解也是顺理成章的.前文极力渲染山水之乐,而山水之乐写到“四时之景无穷,而乐亦无穷也”已经达到高潮,后文已经难以措手了,作者于是笔锋陡转,写出滁人“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的游乐情景,从而把自己的乐趣引申到“乐民之乐”、“与民同乐”这样更为深广的一步.振起后文,全靠这一句话.
依照一般的说法,“乐其乐”中的“其”就指欧阳修自己.也就是说,欧阳修乐的是自己独得的山水之乐趣,而与滁人的“从太守游而乐”不相干.如果真是如此,那就跟文章所要表达的“与民同乐”这个主题发生了牴牾.说滁人“不知”,言外之意就是只有自己才懂得山水的乐趣,滁人只是陪着太守“随喜随喜”而已.这样的的理解,跟整篇文章的情感内容也是不相吻合的.
“其”字应该是指代滁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证明.“其”作为代词,必然有上下文提供的内涵基础.“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语是人而不是太守,如果把后一分句说完整,那就是“人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其”所指代的对象正是“人”;下文“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中的“其”,指代滁人之意更为显明.这两个“其”字所指的不能不是同一对象.
把百姓的快乐看作自己(太守)的快乐,这也符合当时欧阳修的思想感情.《孟子》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深受儒家思想浸染的欧阳修,具备这样的思想意识,应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出人意料的地方.太守游山玩水的乐趣,滁人不会不知道,而太守的真正乐趣却在于滁人的幸福安乐,这深一层的快乐,却除了太守本人以外,别人是很难真正体会到的.作者所要表示的,正是这样一种切身的感受.
就《醉翁亭记》全文的结构上看,我们这样的理解也是顺理成章的.前文极力渲染山水之乐,而山水之乐写到“四时之景无穷,而乐亦无穷也”已经达到高潮,后文已经难以措手了,作者于是笔锋陡转,写出滁人“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的游乐情景,从而把自己的乐趣引申到“乐民之乐”、“与民同乐”这样更为深广的一步.振起后文,全靠这一句话.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