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上海生活的散文

 我来答
八卦达人17
2022-07-09 · TA获得超过607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3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5.6万
展开全部

  上海是个既繁华又经济发达的一个城市,那上海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描写上海生活的散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描写上海生活的散文【一】

  夏日,上海的清晨,如同它的地位,第一个迎来东方的朝霞。刚近五时,我晨练跑步在浦江西岸的江滩小道上,见证了一轮旭日在城市的楼宇间冉冉升起。

  晨练完毕,又陪老伴走进徐家汇某菜场。跨入菜场,吸引我眼球的并非是那五颜六色堆集入市的时令果蔬;也不是嗡鸣入耳“王婆卖瓜”的揽客吆喝;而是被市场内大多数购买者的形态所震惊。此时映入眼帘涌动的人群里,有鬓发花白相互携扶的伴侣;有佝胸驼背蹒跚移步的老人;也有手拄拐杖独坐轮犄的耄耋老者。仿佛给我一种这个菜场是专对老人而开放的感觉。我虽也六十多岁,可今天在这里真的显得较年轻。

  目睹这些老人拥挤在嘈杂的菜场里,人人汗流夹背,个个垂声喘息,心中不由一阵怜悯和酸楚。他们是在为自己度日生活?还是为犒劳儿孙必行家务?反正从每个人脸上那无奈的表情和疲惫的眼神,我看不出半点晚年生活十分幸福的迹象。菜场门外,一位银发大爷推着中风的老伴,在树荫下叮嘱老伴千万别乱动等他买菜出来;一位白发老太婆手柱拐杖艰难地向菜场台阶蹒跚迈进;更有一位弯腰跎背的大爷,手拎一袋青菜走出菜场,艰难地爬上轮椅车。我注视着他,看谁是推车人?但见老人坐上车后稍歇几分钟,并没有推车人来,而是靠他自己操控着轮椅车缓缓的驶离菜场。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我心中莫名的一阵阵痛和后怕……

  菜场里,我紧随老伴,她买我拎分工协作。当我们缓缓前移时,身后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耄耋老人,拍拍我的腿,用唦哑的嗓子向我求助:“同志,请帮我拿瓶醋”我回头一看是位皱纹面如蛛网,白发寥寥稀疏的老奶奶。她戴着一幅浅茶色的眼镜,衣着十分艳丽整洁,一看就像是上海退休老知。我急忙从货架上拿瓶醋递给她问道:“老阿婆!您这大年纪还来买菜呀!孩子们呢?”她略聋的耳朵没听清,大声回我:“不要了,谢谢你!”我苦笑道:“我问你,你的儿女们呢?”我又大声重复一遍,她才慢慢道来:“我今年八十六啦,他们走啦,都走啦!老伴前年就走啦,俩个儿女都早出国啦……他们每个月都会给我寄钱回来的……”说着说着脸上还泛起为儿女骄傲的微笑。面对这位孤寡老人的笑脸,我无言以对的猜想,有钱真的就很幸福吗?

  自古人生谁不老,到老勿须苟且生。看着这满菜场的老人我忧心忡忡地深思,这座城市的年轻人都去哪啦?他(她)们的儿女都怎么啦?城市在发展,人口老龄化。年轻人为事业为生计而拼搏,无暇顾及父辈和胆养老人就真的是理由吗?面对时代的进步和养老福利的落差,何时才能跟上现实的步伐?我紧随老伴拎着蔬菜走出菜场,一路走一路闷闷不乐,不知不觉胡思乱想地回到了家……

  描写上海生活的散文【二】

  上海,我只去过两次。

  第一次是五年前,出差途中偶尔去的。因公务在身,行色匆匆中,见识了上海的第一面。

  也许是脑海里国际大都市的定势久矣,说实话,第一眼的上海给我的印象很是不好。当时由宁到沪,为方便起见,乘坐豪华大巴。汽车到站,正处于市中间位置,下车就是满眼的平房,破旧不堪,唯一的生机就是房顶的鸽子在呼啸飞旋。疑惑不解,是不是到了老北京的四合院?四合院虽然破旧,却具有浓重的地方特色。如果是也倒罢了,上海的平房毕竟不是四合院。

  于是,大都市的形象,一点也没有感觉到。看市容,五六层的楼房比比皆是,期待中的高楼大厦见不到。阳台上、窗户里到处飘扬着衣服,如当初的万国旗。当时我就想,只知道外滩有万国建筑,不知道上海还有万国旗呢!只见街道上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一个字,脏。第一感受,不喜欢上海。

  第二次去的时候,因为时间充裕,专门逛逛风光好的地方,到了浦东地界,看了黄浦江畔,才感受到大上海的魅力。

  东方明珠自然是第一标志。登上高层,俯瞰大地,所谓城市风光尽收眼底。整个陆家嘴高楼参差,鳞次栉比,尽显大都市风采。毗邻的金茂大厦,高耸云天,顶层正在进行高空跳伞比赛,五彩缤纷的降落伞如空中花朵,徐徐飘落,煞是好看。

  乘坐在舒适优雅的磁悬浮上,高速疾驰,我留意一下速度显示,达到了时速430公里。据说这是国际上唯一投入商业运营的磁悬浮列车。一路飞驰,直到浦东国际机场,进入宽敞明亮的候机大厅,迎面两位拖着行李箱的空中小姐,正优雅地归来。为欣赏久负盛名的外滩夜色,专门在附近留宿一晚。待到灯火阑珊,古老的外滩建筑上,灯光五光十色,交织辉映,璀璨瑰丽,确实感觉雍容华贵,壮美至极。

  看到大上海现代化的一面,使人领略到了大都市风情。可想起上海给我的初次印象,总感觉略有遗憾。或许,第一次我见到的只是上海的表象。上海是中国经济的龙头,大上海的繁华与富足,上海人的精明与优越,早已路人皆知。特别是浦东的发展,变化之大,也是举世公认。但总不能忽视一个事实,就是建设得最靓丽的地方,大多都是面子工程,都是那些上级领导能经过的地方,外来客人能看到的地方,个中原因当然更是人人明白。

  众多平民百姓生活的地方,哪怕再垃圾遍地,环境再臭气熏天,也往往得不到及时解决。当然,这并非上海之弊端,而是全国之通病。

  啥时候面子和里子同样发达,尤其是城市内部的平民棚户区,也建设得和黄浦江两岸一样,那时候,大上海,才是真正的国际大都市。

  描写上海生活的散文【三】

  对于很多人来说,对于外滩的感受就是电视和图片上的万国建筑群。同学曾经说,在浦西,一点也感受不出那些建筑的美,到了浦东才知道那些图片是在浦东拍的。说实话,听了她们的的话,我的的确确是很失望的,当然我也知道,对于她们来说,和对岸浦东的光鲜比起来,浦西那些灰色的建筑未免显得太寒碜了。上海是个现代化的大都市,这一点,更多地体现在了徐家汇、浦东的高楼上,而不是灰不溜秋的浦西建筑上。就算有人去欣赏,更多的`也是远远的看它们所构成的建筑群,从他们脚下走过的游人,很遗憾,几乎所有人的脚步都是匆匆的。

  夜晚的外滩的确很美,因为夜幕掩盖去了外墙的灰暗,灯光则让建筑变得晶莹剔透起来,但是我更喜欢白天的建筑。总是梦想着自己在阳光灿烂的下午逛大街,但是逛外滩时却没有这个运气,要不就是和别人一起逛,陪着别人结果只能让自己也跟着脚步匆匆了,唯一的几次独自逛外滩,却总是下着雨,湿漉漉的滋味的确很是难受,把逛的兴致顿时少了一大半,但那些建筑却始终不失其魅力。

  最喜欢的是沿着那些建筑一幢一幢的逛过去。在照片上矮矮的建筑在那个瞬间高大了起来,而且灰色的外墙给了人一种格外的庄严感。那些粗粗的柱子,让人看了心中肃然涌起敬意。无怪乎希腊人在神庙中要采用柱式结构了。比起现代高楼矮矮的台阶,快速的电梯,那些建筑高高的台阶倒更添几分沉稳庄重,倒和中国那些山寺都有很多石阶有了一种异曲同工之妙。而那些有着“上海近代优秀建筑”的牌子也是我每次必读的东西,除了了解它们的历史以外,还能学习感受到这些建筑需要自己细细观察体会才能看到体会到的妙处。比如说汇丰银行那只尾巴被砍了一刀的铜狮子;一些檐下的雕刻、人像柱,若不仰着脖子用力地看到眼睛酸是决计看不到的;再比如说中国银行大楼。

  自从在不知什么时候听了老爸对中国银行大楼的介绍后,对这桩建筑一直有着特殊的感情。作为外滩那么多建筑中唯一一幢中国人设计的建筑,看的时候总是带着一种奇怪的骄傲感。和其他所有建筑一样,现在的中国银行大楼也是那种灰扑扑的建筑。旁边的和平饭店倒是粉红和白色相间,显得典雅大方,但自己始终是偏爱中国银行大楼的。在远景的照片中,中国银行大楼有点湮没在众多豪华气派的大楼中。就算是近看,很多人也不曾对它多加注意。也许正因为如此,才真正的证明了它是欧式建筑和中式建筑的完美结合。看多了前些年对北京那些不中不洋“扣帽子”式的建筑的批评,才更懂得了中国银行大楼设计师的构思之妙:顶上没有帽子,只是尖尖的有点类似于塔,和楼的主体衔接处是中国传统的飞檐,楼的主体是西式的,中间却很巧妙的嵌入了中式的镂花窗。没有一点突兀的感觉,非常的和谐,一直在外滩建筑群中都不甚出众。中国银行大楼是我唯一喜欢靠在防汛墙上看的建筑,这个距离正好可以把那些细节一览眼中,远看和近观都不会有这一效果。

  很多时候太多东西需要自己去细细感受,所有城市的魅力都是在慢慢的感受中体会到的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