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是怎么筛选简历的
公司是怎么筛选简历的
公司是怎么筛选简历的?简历对找工作来说是很重要好的,所以做好一份简历才会得到更多的面试机会,但是有很多人都不了解公司筛选简历的情况,下面分享公司是怎么筛选简历的?
公司是怎么筛选简历的1
首先声明,这些说法只是我的经验,不一定具代表性。
近10年我待过两家公司,第一家是一个上市公司,担任副总经理;第二家是一个集团公司,担任项目总监。通过网上招聘,那么网上投进来的简历是怎么筛选的?
基层:
不含技术性的基层职位发布出去,投递进来的简历,简直是夸张,真的要一封一封的看,那是比较不现实的,通常都是HR部门的员工随便浏览,然后面试一下行了。
具有技术性的基层,情况也差不多,就是面试的时候,可能找相关部门的主管会同,就专业了解一下。
招聘毕业的编程人员,其实不会很在乎他能多强悍,事实上我们很清楚,学校的东西在实际应用中是远远不足的,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之外,更在乎这些人的个性、态度之类的东西,因为进公司后,他们要非常主动的学习。
中层:
有一次我要招聘部门经理,投进来的简历也是海量的,刚开始我还愿意自己一个一个去看,但是当我看到第10个的时候就受不了了,不是说我不尊重应聘的人,实在是浏览简历是很花时间又痛苦的事情;后来还是交给HR部门。
不过就我所知,他们也不可能一个一个看。这种情况下,我相信没被浏览中的简历,不一定就是不适合的人。而被浏览过的简历,也常常是不符合资格的。所以,就算简历被浏览了,也不代表HR细看了;就算细看后淘汰,也不一定是这个人不行,不能排除HR部门的人就真的了解职位需要的技能。
这种情况下,想要简历被PICK UP,第一关要说服的人,是HR部门的人,而且简历还要有被开启的运气。而我能够看到的,只是HR部门筛选过的简历,那些被淘汰的,我相信也有很多的人才。问题是,HR觉得适合的人,不等于老板的意思,而那些没被HR找出来的,就算是老板喜欢的,也没机会了。
因此好的HR对公司是很重要的,但就算有一个很好的HR,他也不可能了解所有部门的合适人选和专业,我的意思是说,HR不可能既了解销售,又了解会计,又了解编程,顺便也了解策划...公司也不可能为了各种人才配置相应的HR,因此有些工作是工读生,或者是实习生帮着看。但是,他们又真的了解那些人适合或不适合?
高层:
高对我们来说层人才只有三种渠道,介绍来的、跳槽来的、猎头推荐的;除非以上管道找不到人,才会在网上发布,那是很不得已的事情,一个大公司找高层基本上是很保密和敏感的',网上的中高简历HR会细看。
高层人才我们也不叫面试,会说面谈,互相了解,基本上是以客人的身份接待,甚至BMW到机场去接。
如果一家公司招聘高层,还让你在公司填写什么简历啊,群面啊,拿毕业证书乱七八糟的事情,我个人会觉得不如别去了。
据我所知,基层中层的员工,HR有时候也会把它认识的亲戚朋友的简历安插进来,这时候其他的人才就只能靠边站,因为在这一个职缺的面试中,只有HR的人才是最好的,更好的人的简历,会被HR略掉删掉...。
至于如何不被删掉,我个人觉得一部分是运气,一部分是HR的个人喜好。后者很难捉摸的,就好比猜测HR喜欢看什么种类的电影,除非跟他熟,不然天知道。
现在很多教人怎么写简历的,网上很多,我觉得也就是对这种情况尽尽人事,最后还是听天命吧。
例如我认识一家公司的老总,他是这么说的。他用人有“三力原则”
务必要有能力;没有能力也要努力;就算不努力,至少要长得美丽....都没有,那就回家自食其力。或许是一句玩笑话,但是也多少反映部分现实。
公司是怎么筛选简历的2
看看他们是如何筛选简历的
1、名校有优势。
虽说英雄不问出身,但名校学生自然有优势——大多人都相信,经过残酷的优胜劣汰,名校生不说各方面素质都胜人一筹,至少在学习能力上要高出一截,因此对于某些企业来说,在招聘应届生时,名校是首选。
2、专业很重要。
如果你不是名校生,也不打紧,对大多岗位来说还是要求专业对口的,因此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专业是HR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如果是金融领域的招聘,金融、财务等专业最有优势,学的较泛的商科和经济也在考虑范围,此外,学数学和统计的也可能有机会。
3、学校职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这项考量因素的重要性相对较小。因为大多应届生都是“沧海一粟”,在学校中担任要务的毕竟是少数人。而且,大多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大家一起参加的,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但如果你在学校参加过一些专业性活动,如编程大赛、或是商业企划比赛;或是全球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经历不但能够帮助你的简历加分,也能在面试中为你加分。
4、自我评价不要写太多。
简历中的自我评价不是开学计划,也不是学期总结,更不是学生会竞选演讲稿,HR没有那么多时间看大段大段的描写。提取关键词和亮点,如能用百来字表明你的优势或特点即可。
最后,要谨记,找工作的时间节点并不是从毕业了要找一份工作时才开始,而要从大一就开始进行职业规划。更早一点,要追溯到高考填报志愿,甚至从小就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
如果犹豫不决,至少可以问自己这两个问题:“我想做什么”、“我可以做什么”。对于第一份工作的薪水,应该放眼于未来,做长远规划,要想到过3—5年,你可以通过这家公司这份工作学到多少、获得怎样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