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楼梦中王熙凤性格特点中的毒与辣的成因及其此特点与其命运的关联性!!!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红楼梦》问世以来,在红学史上,对凤姐的各种评语是非常多的。比如说,认为她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把凤姐叫做“女曹操”,把凤姐称之为“胭脂虎”,就是母老虎。那么在所有这些评论当中,像红学的前辈王昆仑先生,在他的《红楼梦人物论》中《论凤姐》的这篇文章里面有一句名言,就叫做“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这个恐怕是我们每一个《红楼梦》的普通读者都会有的一种感受。为什么这个人物会令人不见凤姐想凤姐,因为她是一个五辣俱全的人物。
一:红楼之王熙凤----一碗味道十足的麻辣烫
贾母在黛玉进府的时候说她凤辣子,这个辣字概括得更准确,当然这个辣和我们光吃辣椒的那个辣还不太一样。不是一个简单的辣椒的辣,所以我给她概括成五辣俱全,就是香辣、麻辣、泼辣、酸辣、毒辣。好一碗麻辣烫!香辣这个最典型,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就是黛玉进贾府,她拉着黛玉的手,说了一大堆好话。:“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后来她又说最重要的你得让老太太高兴。所以她常常用这种香辣的话,让人听了很舒服!我个人认为香辣的滋味最合适湖南人的口味,作为为湖南教育奉献的教师们在学生面前可以学学王熙凤适当多点香辣的语言。但是有时候,香辣也会透露出来不太真诚的一面,就是在做戏,用咱们现在的话来说在做秀。麻酥酥的,进一步就演变为麻辣,就能够对人起了一种麻痹的作用。比如说,贾母就是第一个受害者,贾母就是常常被她的香辣,哄骗得信以为真。
而这个当中受害最厉害的是谁呢?是尤二姐,尤二姐之所以会被王熙凤骗入府中不得脱身,最后被害,关键之处她就是听了王熙凤的一番好话,她以为王熙凤真是很同情她。结果尤二姐一想,你这个正室,她本身是侧室,是妾,这么真诚地来请我进府,我能不去吗?那一番话,假话说得比真话还要真,王熙凤讲的时候非常真诚,打动人。因此,尤二姐在关键的一招上,出了错了,她进了贾府以后,她就出不来,她就处处受制,最后是被迫自尽,这个就是什么呢,就是王熙凤由香辣,说的甜言蜜语 ,花言巧语,让尤二姐上当,麻痹,这个香辣就变成了麻辣。
泼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协理宁国府” “协理宁国府”可谓是奉命于危难之间,能够把一个烂摊子整得井井有条,除了她的管理才能之外,还因为她十分泼辣。这个地方看得出来,王熙凤确是才干过人,女中豪杰,说她是脂粉队里的英雄,那是毫不过分的。那么泼辣下面,就是酸辣,酸辣在好几件事情里面,都可以看出来,回目里面就有,照理讲贾琏,不论是跟鲍二家的,或者是跟尤二姐等等,像这种事情,应该说,王熙凤她本来处于一个被损害的地位,她的丈夫和别的女人有外遇嘛,她本来应该处于一个被损害、被同情的地位。问题是王熙凤做得太过分了,她是把人置于死地,而且是想尽各种办法,因此这个酸辣就发展成为毒辣。
正因为她的性格中五辣五辣俱全,才成就了她的领导才能。
二:红楼之王熙凤----一位优秀的领导者
如果贾府是个企业,那贾母就是董事长,而美丽聪明的王熙凤就是一个很好的总经理。王熙凤不仅管着贾府上上下下的事,还管着贾府大大小小的开支。更让人钦佩的是,王熙凤大字不识一个,却把贾氏公司治理得有条不紊。
按理说,王熙凤在贾府当中,她的辈分是很小的,她是孙子的媳妇,为什么像王熙凤这样一个人物能够当上总经理呢?我们看王熙凤的后台:
(1)贾母史老太君。
老太太(老祖宗)是荣宁二府中辈分最高的老祖宗,最具权力。王熙凤很会讨好老太太,老太太和这个孙子媳妇之间关系十分融洽,王熙凤也深得老太太的欢心。其实在才女林黛玉的眼里,见到王熙凤深得老太太欢心,自认老太太是王熙凤的最具权力的后台。
(2)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
王夫人是王熙凤娘家的亲姑母,又是婶婆。王夫人自然喜欢王熙凤,娘俩之间互相互帮衬。王熙凤和贾琏不与父亲贾赦住在一起,反而和老祖母、叔叔、婶娘们住在一起。就可以看出他们是关系情感最近的人。
光有后台还不行,还必须有真正的本事。王熙凤的才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口才不凡,善于交际
在《红楼梦》五十四回里面,在庆元宵的时候,请了女艺人来说书,说书的女艺人夸王熙凤说:“奶奶好刚口。奶奶要一说书,真连我们吃饭的地方都没有了”。“刚口”是指的口才,连说书艺人都甘拜下风,足见王熙凤的口才不凡。这个并不是吹捧,女艺人不是说一味地吹捧,王熙凤确实是当之无愧的。凤姐曾经很赞赏一个小丫头,叫红玉。这个小丫头把什么奶奶爷爷一大堆四五门子的话,说得齐全,说得利落,凤姐就很赞成,她说,我就喜欢这样子,她说,我就喜欢“声口简断”的,不喜欢哼哼唧唧的。其实,这也是王熙凤本人的话风,王熙凤的话风,你看她一出场,从王熙凤一出场开始:“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还有像 “我要不入大观园花几个钱,我不入社,我不成了大观园的反叛了吗?”这些话就是凤姐有她的话风,关于凤姐的语言才能,我们也想从几个方面来看看。
首先,所谓会说话,言谈极爽利和心机极深细,是密不可分的。在这里,我们可以举,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来领略凤姐的语言风采。我们先从一个角度,就说同一件事,别人说和凤姐说,它的效果就是完全不一样的,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效果。比如,五十四回“元宵夜宴”的时候,贾母就问,袭人为什么没有跟宝玉来啊?言下有责怪的意思,贾母不高兴。那么王夫人立马就回,说:“她妈前日没了,去世了,因有热孝,不便前头来。”贾母听了不以为然,她说:“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与不孝,若是她还跟我。说,如果袭人还跟自己,难道这会子也不在这里不成?”奴才她没有什么个人的自由,跟了主子,一切就要以主子的意志为转移了。所以贾母在这个地方,对袭人没有跟来,她不满意。凤姐听了以后,她马上接过来,解释,说出一番几处有益的话来。凤姐怎么说呢?她说:“袭人没有跟来,”一则因为那个是元宵节,她说:“灯烛花炮是最耽险的”。那园子须得细心的袭人来照看;这是从安全的角度;再则“屋子里的铺盖茶水,袭人都会精心准备,宝兄弟回去睡觉,色色都是齐全的,”。凤姐就这样说,那么这番话,既符合主仆上下名分次序,而且更投合老太太的心理,老太太很怕元宵节到处是灯火,灯花花烛,怕失火。另外,更投合了老太太疼爱孙子的心理,那么宝兄弟回去了,色色都是齐全的,袭人在屋里妥当。那么贾母听了以后就称赞,说:“这话极是,比我想得周到。”她不但不怪袭人,反而是关爱有加,反而说袭人一个人在屋子里头,那么让鸳鸯去做个伴,还说应该拿点心给袭人吃。你看看,同是一件事,可以有截然不同的效果。王夫人说了以后,就是这样子,那么凤姐就说出三处有益的理由。我们是讲,这个是同一件事,由于凤姐说,它就有不同的效果。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就是说,同一个主体,同是凤姐,她可以对待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语言。因为凤姐是个当家人,凤姐要和各色人等打交道,我们说,凤姐能够分寸得宜,不卑不亢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那个语言的艺术也是很值得我们来欣赏。这里我们也可以举两个例,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凤姐怎么样来接待刘姥姥?怎么说话呢?因为刘姥姥,就是凤姐要揣度对方的身份,和彼此的关系。刘姥姥是一个年高积古的,她年岁很大,辈分很高,那么也很有生活经验,她是一个年高积古的一个农村的老太太,她跟贾府并不沾亲带故,只不过偶尔来走动,那么也不能够简慢。那么凤姐揣度着对方的身份和彼此的关系,那么神态之间,当然她有一种凤姐的那种高贵,凤姐的那种矜持,自然可以看得出来,但是她说话还是很得体的。怎么得体呢?说出来的话,比如说,她既有谦辞,有比较谦逊的地方,说:“我年轻,不大认得,也不知道什么辈数,不敢称呼”。那么知道自己是小辈,有谦辞。另外,就是说,自己家里“不过借赖祖父的虚名,做个穷官儿”。同时她又告艰难,说:“外头看着轰轰烈烈,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这句话很有名了--“大有大的难处”,这句话常被引用,甚至在国际关系里头都引用,“大有大的难处”。这是凤姐的话。她就说,“不过是个空架子罢了”,既有谦辞,又告艰难。而且她还不乏人情味,她对刘姥姥讲:“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才有照应才是,那么你又是第一次来,第一次开口,不好叫你空手回去,如果你不嫌少,这五十两银子暂且拿了去。”你看,这样一些语言,这样的接待,应该说,凤姐这次接待,她是请示过王夫人的,她的语言应该说是符合,既不过分地热情,又不过分地简慢;既不丢份,也不炫耀,还是很得体的。
那么我们可以再举一个下对上,就是凤姐怎么样对待宫里来的那些太监,这是一个下对上的例子。这个也在小说里面,在七十二回,宫里的夏太府打发这个小内监来借银子。他怎么说呀?他说:“夏爷爷买房子,短二百两,上回借的一千二百两,年底再还。”其实说是借贷,其实也是一种勒索,那么凤姐在这个之前,她就听说,太监来了,她就叫贾琏先躲起来,她打发贾琏躲起来,自己出面来应付。这个地方,贾琏是不如凤姐的,贾琏不灵,要凤姐出马,她就叫贾琏躲起来,她说,我来。那么小太监说了这个话之后,凤姐怎么说啊?小太监说借二百两,还说上次欠的一千二百两就是没得还,年底再还。凤姐就说,接口就说:“你夏爷爷好小气!这也值得放在心上,我说一句话,不怕他多心,若都这样记清了,还我们,都不知还了多少了,只怕没有,若有只管拿去。”一面说这个话,一面打发人把自己的首饰拿去押了银子,拿去抵押了银子,来开发那个小太监,他不是要二百两吗?那么让他拿走。
那么刚才我举的凤姐这几句话,看上去她并没有得罪小太监,其实这个话是软中有硬,还是绵里藏针的,她有一种警示,就是说,像这样子名为借贷,实为敲诈,不知多少回了,已经“不知凡几”了,已经不止一次了,很多回了。她不是说嘛,若这样都记清了还我们,都不知还了多少了。而且她一方面命人去抵押,就预告我这个府里头就已经被掏空了,我要靠典当度日了。所以你看凤姐她就会这样来应对宫里的太监,所以有的评论者,就把这个细节拿出来评论的时候,就说,弱国的使者若能这样对付,贪得无厌的强国,也算得上“不辱使命”了。就说,凤姐她这个人她还真具有当“外交使节”、“公关经理”这样的一种潜能。
(二)、善于察言观色,辨风测向
我们觉得,凤姐常常像一个高明的心理学家,她非常善于察言观色,辨风测向。常常是这样的,对方还没有说出口呢,她已经猜到了;对方刚说呢,她已经办了。这种例子是很多的。你看看,一出场,林黛玉刚进府,那么王夫人说,是不是应该去拿一匹料子出来,给你妹妹做做衣裳?王熙凤怎么说?“我早都预备下了。”其实,这个地方,脂砚斋有一个评,他说:“其实阿凤并没有。”给林黛玉做衣服这件事并没有--“她是机变欺人。”但是王夫人就点头,就相信了。脂批说:“说明凤姐欺人成功。”那么像这类的例子,是多得很。比如,大观园诗社起来,探春这里刚刚出口,说:“凤姐姐,我们想请你做个监社御史。”探春这里刚出口,凤姐马上就猜到,你们是缺个“进钱的铜商”,你们想必是要赞助了,是不是?那么她说,我明儿立刻上任,我走马上任放下五十两银子,给你们会社慢慢做东道。就是说,你这边刚刚说,她那里早就猜到了,那么大家都笑起来。所以李纨说:“你真真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说凤姐“通体透亮”。那么凤姐在这种揣测对方的心理,善于察言观色,像我们刚才举的那些,还是一些比较平常的。那么有的时候,她还可以一百八十度地大转弯,同一件事,原来这样说,后来又那样说,但是她都说得入情在理,十分动听。
这个例子可以举邢夫人要讨鸳鸯,那么先来找凤姐商议。邢夫人说,老爷想讨鸳鸯做妾,那么就是把这件事先跟凤姐说,凤姐一听,她就连忙回说,她说:“别去碰这个钉子!”她脱口而出,她说:“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成,何况老爷放着身子不保养,官也不好生做。”就劝告邢夫人,说:“太太别恼,我是不敢去的。明放着不中用,反招出没意思来。”她先这样说,觉得这个事情根本是不行的,但是邢夫人一点也听不进去,不仅听不进去,反而冷笑,说:“大家子三房四妾都使得,这么花白胡子的一个儿子来……”,意思说,要个妾有什么不可以!她说:“老太太也未必驳回。”反而埋怨凤姐,说:“我还没有说,你就先派我不是。”凤姐听了邢夫人这话,知道邢夫人是听不进去,邢夫人“左性”大发。邢夫人这个人,大家知道,也是一个倒三不着两的人,凤姐就知道,刚才那番话全不对路,所以她立刻掉头转向,改换话锋,连忙赔笑,又说出一番话来。她怎么说呢?她说:“太太说得极是。我能活了多大,我知道什么轻重?想来父母跟前,别说是一个丫头,就是那么大的活宝贝,不给老爷给谁?”而且她举出一个例子,因为贾琏是贾赦、邢夫人的儿子嘛,她说:“琏二爷有了不是,老爷太太恨得那样,及至见了面,仍旧拿心爱的东西赏他。”就是说,老爷、太太待贾琏,父母待儿子是这样,如今老太太待老爷自然也是那样了。你看,她这个出语何等现成!而且何等有说服力!所以,当时邢夫人一听,立刻转怒为喜,立刻就欢喜起来。所以,同样一件事,同一件贾赦要讨鸳鸯这件事,一正一反,两番说辞,居然都能说得通情达理,动听入耳,而且都不露痕迹。那么像这样顺应对方的心理,能够急转直下,像这样一种本领,我们在《红楼梦》里面,只有在凤姐身上可以看得到。
(三)、卓越的管理才能
《红楼梦》里头有关贾府非常著名的情节,是“协理宁国府”,这是小说用浓墨重彩来写的所谓“阿凤正传”,凤姐是受命于危乱之际,就是对于宁府这个积重难返的局面,一上来就理清头绪,抓住要害,立刻找出宁府的五大弊端,第一件,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诿;第三件,需要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凤姐上来以后,都踩到点子上,对症施治,责任到人,立下规则,赏罚分明,而且自己是不辞劳苦,亲临督察,而且是过失不饶,惩一儆百。短时间的管理,宁府一切井然有序!
可惜这样一位优秀的人才在当时的社会最后只落得个“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王熙凤的语言艺术
王熙凤是《红楼梦》的主角,这一点周汝昌先生说的明白:“对话中所涉及的人物虽多,重点却只有两个:一是宝玉,一是凤姐”。《红楼梦》问世以来,在红学史上,对凤姐的研究及各种评语是非常多的。无论在《红楼梦》书里,或是书外,都是受评论最多的一个,遭人褒贬,亦赞亦咒。
在书里头,上自老祖宗,下至小厮头儿及所熟知她的,莫不对她都有评语。在第三回中贾母在王熙凤一出场的时候,就像我们介绍了凤姐,她说:“他是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收他‘凤辣子’就是”。“凤辣子”是贾母对凤姐的一种昵称,一种爱称吧,这足见凤姐在这位老祖宗眼中的地位了。秦可卿这位素与凤姐交好的少奶奶也对凤姐有评语,即在第十三回中凤姐在梦中听到的:“婶婶你是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脂粉队里的英雄”凤姐称得起。在长辈及平辈人的心中对凤姐是这样一种评语,那么在低下人及外人的眼中凤姐又是怎样的呢?这里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一个是大家所非常熟悉的就是兴儿的评语:“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有一大段,可以代表贾府里面那些下人的民意。都总管来升的评语更是精辟:“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从这两个例子我们便看出凤姐在低下人心中的位置。还有陪房周瑞家的,她对凤姐也有一些评语,她说:“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她不过……。就只一件,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另外对于外人对凤姐的评语,我们可以举第二回中冷子兴的话:“说模样又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还有一此在心里头以凤姐也有一些评议。如,黛玉进贾府,凤姐出场“未写其形,先使闻声。”黛玉不禁纳罕“这引起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她虽没有说出口,她就觉得有点纳罕,有点奇怪。这些无论就出来的还是不说出来的,都说明凤姐这个人物在《红楼梦》里面都议论很多的。
人们把她与曹操相比,认为她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把凤姐叫做“女曹操”,“胭脂虎”。凤姐这个人物是《红楼梦》里的支柱,如果把她从中抽掉,那么《红楼梦》的艺术结构就要坍塌。就如王昆仑先生在他的《红楼梦人物论》中《论凤姐》中所说的“《三国演义》的读者恨曹操,骂曹操,曹操死了想曹操。《红楼梦》的读者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大抵通过这几句话我们也知凤姐在全书中的作用了。
上述语言我们大体介绍了王熙凤其人,接下来我们重点要讨论的是王熙凤的语言艺术。“口才与威势是作战的武器”,谈王熙凤的语言我们可以借用书中第五十四回中的一个词—“刚口”在这里指的是王熙凤的口才,说书艺术虽然是对凤姐的吹捧,但也可见王熙凤的口才,这并非空穴来风,王熙凤确确实实当之无愧的。不仅说书艺人对王熙凤的语言才能、口才、自愧不如。在外人眼中更是佩服王熙凤的言谈:如上面所举的第二回的例子,冷子兴说“言谈又爽利”,第六回周瑞家的向刘姥姥所介绍的“……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她不过。”从二人口中方知凤姐好刚口,再如第四十五回,李纨清凤姐入诗社做监察,凤姐便说出一番长话来,不怪李纨说她:“你们听听,说的好不好?把他会说话的!”第三十六回,凤姐向王夫人说月例的事,薛姨妈笑说:“只听凤丫头的嘴,到像倒了核桃车子似的,只听他的帐也清楚,理也公道。”可见凤姐既能事又能言。老祖宗又是怎样评凤姐的呢?“这猴儿惯的不得了,只管拿我取笑起来,恨的我撕你那油嘴。”从“猴儿”“泼皮破落户儿”“凤辣子”等称呼中可见贾母对凤姐的喜爱。“油嘴”虽是嬉闹之语,但也从一方面说明对凤姐口才的肯定。
接下来我们来看王熙凤的语言本身,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首先,是凤姐本人的话风。在第二十七回,凤姐曾经很赞赏一个小丫头,叫红玉。这个小丫头把什么奶奶爷爷一大堆四五门子的话,说得齐全,说得利落,凤姐就很赞成,她说,我就喜欢这样子,她说,我就喜欢“声口简断”的,不喜欢哼哼唧唧的。其实,这也是凤姐本人的话风,凤姐的话风,你看她一出场,从凤姐一出场开始:“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还有像凤姐去劝架,跟宝、黛劝架,说:“黄莺抓住鹞子的脚,都扣了环了。”这都是凤姐的语言,就说:“我要不入大观园花几个钱,我不入社,我不成了大观园的反叛了?”这就是凤姐的话风,包括联诗的起句“一夜北风紧”,这个话虽然浅,但并不俗。反而更显大气。
其次,我们说,会说话不等于就是会耍嘴皮子。像我们今天说,什么什么人的嘴很贫,嘴很油,并不是说,他会说话,并不是说,他很有语言的才能。反而对这个人带有一种贬意和讽刺的意味。王熙凤的这种会说话,即“言谈极爽利”,是 和“心机极深细”,是密不可分的。第十四回,脂砚斋评中说“写秦死之胜,贾珍之奢,实是却写得一个凤姐”。又说“写凤姐之珍贵,写凤姐之英气,写凤姐之声势,写凤姐之心机,写凤姐之骄大”。而所有这些在凤姐的语言中都有所体现。在凤姐料理宁国府之前,都总管来升便评价这位管事的二奶奶“……倘或他来支取东西,或是说话,我们须要比往日小心些。每日大家早来晚散,宁可辛苦这一个月,过后再歇着,不要把老脸丢了。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可见凤姐威势,但凤姐确实“才高八斗”,能担当此重任。再看她与来升媳妇的对话“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脂砚斋旁批此句“先站地步”,这话说得极好,意思是“我先把丑话说在前头,你们若不听,怨不得我惩罚你们了。”另外还有“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还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才行。”“不要说”、“原是这样的话”写出凤姐要破尽痼弊根底,首先,她先摆出自己的地位和身份以及气势,引出后面“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此话说的很是。又如还是在这一回中,凤姐吩咐完干事的人工作后,又说“说不得咱们大家新棵这几日罢”,把自己与大家放在一起,是协理语气,先礼后兵是也。“你们家大爷自然会赏你们”好听之至,写出凤姐心机,真是个滑贼啊。
第三,同一件事事,别人说和凤姐说,它的效果就是完全不一样的,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效果。比如,五十四回“元宵夜宴”的时候,贾母就问,袭人为什么没有跟宝玉来啊?言下有责怪的意思,贾母不高兴。那么王夫人立马就回,说:“她妈前日没了,去世了,因有热孝,不便前头来。”贾母听了不以为然,她说:“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与不孝,若是她还跟我,难道这会子也不在这里不成?”奴才她没有什么个人的自由,跟了主子,一切就要以主子的意志为转移了。所以贾母在这个地方,对袭人没有跟来,她不满意。那么王夫人这个解释似乎并不能令她满意,贾母觉得不以为然。凤姐听了以后,她马上接过来,解释,说出一番“三处有益”的理由来。凤姐怎么说呢?她说:“袭人没有跟来,”一则因为那个是元宵节,她说:“灯烛花炮是最耽险的”。那园子须得细心的袭人来照看;这是从安全的角度;再则“屋子里的铺盖茶水,袭人都会精心准备,宝兄弟回去睡觉,色色都是齐全的,”;三则“又可全袭人的礼”。凤姐就这样说,那么这番话,既符合主仆上下名分次序,而且更投合老太太的心理,一个,老太太很怕元宵节到处是灯火,灯花花烛,怕失火。另外,更投合了老太太疼爱孙子的心理,那么宝兄弟回去了,色色都是齐全的,袭人在屋里妥当。那么贾母听了以后就称赞,说:“这话极是,比我想得周到。”她不但不怪袭人,反而是关爱有加,反而说袭人自己在屋子里头,那么让鸳鸯,因为鸳鸯的母亲也故去了,让她们两个做伴,还说应该拿点心,拿什么给袭人吃。你看看,同是一件事,可以有截然不同的效果。王夫人说了以后,就是这样子,那么凤姐就说出三处有益的理由。我们是讲,这个是同一件事,由于凤姐说,它就有不同的效果。
一:红楼之王熙凤----一碗味道十足的麻辣烫
贾母在黛玉进府的时候说她凤辣子,这个辣字概括得更准确,当然这个辣和我们光吃辣椒的那个辣还不太一样。不是一个简单的辣椒的辣,所以我给她概括成五辣俱全,就是香辣、麻辣、泼辣、酸辣、毒辣。好一碗麻辣烫!香辣这个最典型,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就是黛玉进贾府,她拉着黛玉的手,说了一大堆好话。:“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后来她又说最重要的你得让老太太高兴。所以她常常用这种香辣的话,让人听了很舒服!我个人认为香辣的滋味最合适湖南人的口味,作为为湖南教育奉献的教师们在学生面前可以学学王熙凤适当多点香辣的语言。但是有时候,香辣也会透露出来不太真诚的一面,就是在做戏,用咱们现在的话来说在做秀。麻酥酥的,进一步就演变为麻辣,就能够对人起了一种麻痹的作用。比如说,贾母就是第一个受害者,贾母就是常常被她的香辣,哄骗得信以为真。
而这个当中受害最厉害的是谁呢?是尤二姐,尤二姐之所以会被王熙凤骗入府中不得脱身,最后被害,关键之处她就是听了王熙凤的一番好话,她以为王熙凤真是很同情她。结果尤二姐一想,你这个正室,她本身是侧室,是妾,这么真诚地来请我进府,我能不去吗?那一番话,假话说得比真话还要真,王熙凤讲的时候非常真诚,打动人。因此,尤二姐在关键的一招上,出了错了,她进了贾府以后,她就出不来,她就处处受制,最后是被迫自尽,这个就是什么呢,就是王熙凤由香辣,说的甜言蜜语 ,花言巧语,让尤二姐上当,麻痹,这个香辣就变成了麻辣。
泼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协理宁国府” “协理宁国府”可谓是奉命于危难之间,能够把一个烂摊子整得井井有条,除了她的管理才能之外,还因为她十分泼辣。这个地方看得出来,王熙凤确是才干过人,女中豪杰,说她是脂粉队里的英雄,那是毫不过分的。那么泼辣下面,就是酸辣,酸辣在好几件事情里面,都可以看出来,回目里面就有,照理讲贾琏,不论是跟鲍二家的,或者是跟尤二姐等等,像这种事情,应该说,王熙凤她本来处于一个被损害的地位,她的丈夫和别的女人有外遇嘛,她本来应该处于一个被损害、被同情的地位。问题是王熙凤做得太过分了,她是把人置于死地,而且是想尽各种办法,因此这个酸辣就发展成为毒辣。
正因为她的性格中五辣五辣俱全,才成就了她的领导才能。
二:红楼之王熙凤----一位优秀的领导者
如果贾府是个企业,那贾母就是董事长,而美丽聪明的王熙凤就是一个很好的总经理。王熙凤不仅管着贾府上上下下的事,还管着贾府大大小小的开支。更让人钦佩的是,王熙凤大字不识一个,却把贾氏公司治理得有条不紊。
按理说,王熙凤在贾府当中,她的辈分是很小的,她是孙子的媳妇,为什么像王熙凤这样一个人物能够当上总经理呢?我们看王熙凤的后台:
(1)贾母史老太君。
老太太(老祖宗)是荣宁二府中辈分最高的老祖宗,最具权力。王熙凤很会讨好老太太,老太太和这个孙子媳妇之间关系十分融洽,王熙凤也深得老太太的欢心。其实在才女林黛玉的眼里,见到王熙凤深得老太太欢心,自认老太太是王熙凤的最具权力的后台。
(2)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
王夫人是王熙凤娘家的亲姑母,又是婶婆。王夫人自然喜欢王熙凤,娘俩之间互相互帮衬。王熙凤和贾琏不与父亲贾赦住在一起,反而和老祖母、叔叔、婶娘们住在一起。就可以看出他们是关系情感最近的人。
光有后台还不行,还必须有真正的本事。王熙凤的才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口才不凡,善于交际
在《红楼梦》五十四回里面,在庆元宵的时候,请了女艺人来说书,说书的女艺人夸王熙凤说:“奶奶好刚口。奶奶要一说书,真连我们吃饭的地方都没有了”。“刚口”是指的口才,连说书艺人都甘拜下风,足见王熙凤的口才不凡。这个并不是吹捧,女艺人不是说一味地吹捧,王熙凤确实是当之无愧的。凤姐曾经很赞赏一个小丫头,叫红玉。这个小丫头把什么奶奶爷爷一大堆四五门子的话,说得齐全,说得利落,凤姐就很赞成,她说,我就喜欢这样子,她说,我就喜欢“声口简断”的,不喜欢哼哼唧唧的。其实,这也是王熙凤本人的话风,王熙凤的话风,你看她一出场,从王熙凤一出场开始:“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还有像 “我要不入大观园花几个钱,我不入社,我不成了大观园的反叛了吗?”这些话就是凤姐有她的话风,关于凤姐的语言才能,我们也想从几个方面来看看。
首先,所谓会说话,言谈极爽利和心机极深细,是密不可分的。在这里,我们可以举,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来领略凤姐的语言风采。我们先从一个角度,就说同一件事,别人说和凤姐说,它的效果就是完全不一样的,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效果。比如,五十四回“元宵夜宴”的时候,贾母就问,袭人为什么没有跟宝玉来啊?言下有责怪的意思,贾母不高兴。那么王夫人立马就回,说:“她妈前日没了,去世了,因有热孝,不便前头来。”贾母听了不以为然,她说:“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与不孝,若是她还跟我。说,如果袭人还跟自己,难道这会子也不在这里不成?”奴才她没有什么个人的自由,跟了主子,一切就要以主子的意志为转移了。所以贾母在这个地方,对袭人没有跟来,她不满意。凤姐听了以后,她马上接过来,解释,说出一番几处有益的话来。凤姐怎么说呢?她说:“袭人没有跟来,”一则因为那个是元宵节,她说:“灯烛花炮是最耽险的”。那园子须得细心的袭人来照看;这是从安全的角度;再则“屋子里的铺盖茶水,袭人都会精心准备,宝兄弟回去睡觉,色色都是齐全的,”。凤姐就这样说,那么这番话,既符合主仆上下名分次序,而且更投合老太太的心理,老太太很怕元宵节到处是灯火,灯花花烛,怕失火。另外,更投合了老太太疼爱孙子的心理,那么宝兄弟回去了,色色都是齐全的,袭人在屋里妥当。那么贾母听了以后就称赞,说:“这话极是,比我想得周到。”她不但不怪袭人,反而是关爱有加,反而说袭人一个人在屋子里头,那么让鸳鸯去做个伴,还说应该拿点心给袭人吃。你看看,同是一件事,可以有截然不同的效果。王夫人说了以后,就是这样子,那么凤姐就说出三处有益的理由。我们是讲,这个是同一件事,由于凤姐说,它就有不同的效果。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就是说,同一个主体,同是凤姐,她可以对待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语言。因为凤姐是个当家人,凤姐要和各色人等打交道,我们说,凤姐能够分寸得宜,不卑不亢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那个语言的艺术也是很值得我们来欣赏。这里我们也可以举两个例,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凤姐怎么样来接待刘姥姥?怎么说话呢?因为刘姥姥,就是凤姐要揣度对方的身份,和彼此的关系。刘姥姥是一个年高积古的,她年岁很大,辈分很高,那么也很有生活经验,她是一个年高积古的一个农村的老太太,她跟贾府并不沾亲带故,只不过偶尔来走动,那么也不能够简慢。那么凤姐揣度着对方的身份和彼此的关系,那么神态之间,当然她有一种凤姐的那种高贵,凤姐的那种矜持,自然可以看得出来,但是她说话还是很得体的。怎么得体呢?说出来的话,比如说,她既有谦辞,有比较谦逊的地方,说:“我年轻,不大认得,也不知道什么辈数,不敢称呼”。那么知道自己是小辈,有谦辞。另外,就是说,自己家里“不过借赖祖父的虚名,做个穷官儿”。同时她又告艰难,说:“外头看着轰轰烈烈,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这句话很有名了--“大有大的难处”,这句话常被引用,甚至在国际关系里头都引用,“大有大的难处”。这是凤姐的话。她就说,“不过是个空架子罢了”,既有谦辞,又告艰难。而且她还不乏人情味,她对刘姥姥讲:“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才有照应才是,那么你又是第一次来,第一次开口,不好叫你空手回去,如果你不嫌少,这五十两银子暂且拿了去。”你看,这样一些语言,这样的接待,应该说,凤姐这次接待,她是请示过王夫人的,她的语言应该说是符合,既不过分地热情,又不过分地简慢;既不丢份,也不炫耀,还是很得体的。
那么我们可以再举一个下对上,就是凤姐怎么样对待宫里来的那些太监,这是一个下对上的例子。这个也在小说里面,在七十二回,宫里的夏太府打发这个小内监来借银子。他怎么说呀?他说:“夏爷爷买房子,短二百两,上回借的一千二百两,年底再还。”其实说是借贷,其实也是一种勒索,那么凤姐在这个之前,她就听说,太监来了,她就叫贾琏先躲起来,她打发贾琏躲起来,自己出面来应付。这个地方,贾琏是不如凤姐的,贾琏不灵,要凤姐出马,她就叫贾琏躲起来,她说,我来。那么小太监说了这个话之后,凤姐怎么说啊?小太监说借二百两,还说上次欠的一千二百两就是没得还,年底再还。凤姐就说,接口就说:“你夏爷爷好小气!这也值得放在心上,我说一句话,不怕他多心,若都这样记清了,还我们,都不知还了多少了,只怕没有,若有只管拿去。”一面说这个话,一面打发人把自己的首饰拿去押了银子,拿去抵押了银子,来开发那个小太监,他不是要二百两吗?那么让他拿走。
那么刚才我举的凤姐这几句话,看上去她并没有得罪小太监,其实这个话是软中有硬,还是绵里藏针的,她有一种警示,就是说,像这样子名为借贷,实为敲诈,不知多少回了,已经“不知凡几”了,已经不止一次了,很多回了。她不是说嘛,若这样都记清了还我们,都不知还了多少了。而且她一方面命人去抵押,就预告我这个府里头就已经被掏空了,我要靠典当度日了。所以你看凤姐她就会这样来应对宫里的太监,所以有的评论者,就把这个细节拿出来评论的时候,就说,弱国的使者若能这样对付,贪得无厌的强国,也算得上“不辱使命”了。就说,凤姐她这个人她还真具有当“外交使节”、“公关经理”这样的一种潜能。
(二)、善于察言观色,辨风测向
我们觉得,凤姐常常像一个高明的心理学家,她非常善于察言观色,辨风测向。常常是这样的,对方还没有说出口呢,她已经猜到了;对方刚说呢,她已经办了。这种例子是很多的。你看看,一出场,林黛玉刚进府,那么王夫人说,是不是应该去拿一匹料子出来,给你妹妹做做衣裳?王熙凤怎么说?“我早都预备下了。”其实,这个地方,脂砚斋有一个评,他说:“其实阿凤并没有。”给林黛玉做衣服这件事并没有--“她是机变欺人。”但是王夫人就点头,就相信了。脂批说:“说明凤姐欺人成功。”那么像这类的例子,是多得很。比如,大观园诗社起来,探春这里刚刚出口,说:“凤姐姐,我们想请你做个监社御史。”探春这里刚出口,凤姐马上就猜到,你们是缺个“进钱的铜商”,你们想必是要赞助了,是不是?那么她说,我明儿立刻上任,我走马上任放下五十两银子,给你们会社慢慢做东道。就是说,你这边刚刚说,她那里早就猜到了,那么大家都笑起来。所以李纨说:“你真真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说凤姐“通体透亮”。那么凤姐在这种揣测对方的心理,善于察言观色,像我们刚才举的那些,还是一些比较平常的。那么有的时候,她还可以一百八十度地大转弯,同一件事,原来这样说,后来又那样说,但是她都说得入情在理,十分动听。
这个例子可以举邢夫人要讨鸳鸯,那么先来找凤姐商议。邢夫人说,老爷想讨鸳鸯做妾,那么就是把这件事先跟凤姐说,凤姐一听,她就连忙回说,她说:“别去碰这个钉子!”她脱口而出,她说:“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成,何况老爷放着身子不保养,官也不好生做。”就劝告邢夫人,说:“太太别恼,我是不敢去的。明放着不中用,反招出没意思来。”她先这样说,觉得这个事情根本是不行的,但是邢夫人一点也听不进去,不仅听不进去,反而冷笑,说:“大家子三房四妾都使得,这么花白胡子的一个儿子来……”,意思说,要个妾有什么不可以!她说:“老太太也未必驳回。”反而埋怨凤姐,说:“我还没有说,你就先派我不是。”凤姐听了邢夫人这话,知道邢夫人是听不进去,邢夫人“左性”大发。邢夫人这个人,大家知道,也是一个倒三不着两的人,凤姐就知道,刚才那番话全不对路,所以她立刻掉头转向,改换话锋,连忙赔笑,又说出一番话来。她怎么说呢?她说:“太太说得极是。我能活了多大,我知道什么轻重?想来父母跟前,别说是一个丫头,就是那么大的活宝贝,不给老爷给谁?”而且她举出一个例子,因为贾琏是贾赦、邢夫人的儿子嘛,她说:“琏二爷有了不是,老爷太太恨得那样,及至见了面,仍旧拿心爱的东西赏他。”就是说,老爷、太太待贾琏,父母待儿子是这样,如今老太太待老爷自然也是那样了。你看,她这个出语何等现成!而且何等有说服力!所以,当时邢夫人一听,立刻转怒为喜,立刻就欢喜起来。所以,同样一件事,同一件贾赦要讨鸳鸯这件事,一正一反,两番说辞,居然都能说得通情达理,动听入耳,而且都不露痕迹。那么像这样顺应对方的心理,能够急转直下,像这样一种本领,我们在《红楼梦》里面,只有在凤姐身上可以看得到。
(三)、卓越的管理才能
《红楼梦》里头有关贾府非常著名的情节,是“协理宁国府”,这是小说用浓墨重彩来写的所谓“阿凤正传”,凤姐是受命于危乱之际,就是对于宁府这个积重难返的局面,一上来就理清头绪,抓住要害,立刻找出宁府的五大弊端,第一件,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诿;第三件,需要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凤姐上来以后,都踩到点子上,对症施治,责任到人,立下规则,赏罚分明,而且自己是不辞劳苦,亲临督察,而且是过失不饶,惩一儆百。短时间的管理,宁府一切井然有序!
可惜这样一位优秀的人才在当时的社会最后只落得个“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王熙凤的语言艺术
王熙凤是《红楼梦》的主角,这一点周汝昌先生说的明白:“对话中所涉及的人物虽多,重点却只有两个:一是宝玉,一是凤姐”。《红楼梦》问世以来,在红学史上,对凤姐的研究及各种评语是非常多的。无论在《红楼梦》书里,或是书外,都是受评论最多的一个,遭人褒贬,亦赞亦咒。
在书里头,上自老祖宗,下至小厮头儿及所熟知她的,莫不对她都有评语。在第三回中贾母在王熙凤一出场的时候,就像我们介绍了凤姐,她说:“他是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收他‘凤辣子’就是”。“凤辣子”是贾母对凤姐的一种昵称,一种爱称吧,这足见凤姐在这位老祖宗眼中的地位了。秦可卿这位素与凤姐交好的少奶奶也对凤姐有评语,即在第十三回中凤姐在梦中听到的:“婶婶你是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脂粉队里的英雄”凤姐称得起。在长辈及平辈人的心中对凤姐是这样一种评语,那么在低下人及外人的眼中凤姐又是怎样的呢?这里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一个是大家所非常熟悉的就是兴儿的评语:“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有一大段,可以代表贾府里面那些下人的民意。都总管来升的评语更是精辟:“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从这两个例子我们便看出凤姐在低下人心中的位置。还有陪房周瑞家的,她对凤姐也有一些评语,她说:“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她不过……。就只一件,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另外对于外人对凤姐的评语,我们可以举第二回中冷子兴的话:“说模样又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还有一此在心里头以凤姐也有一些评议。如,黛玉进贾府,凤姐出场“未写其形,先使闻声。”黛玉不禁纳罕“这引起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她虽没有说出口,她就觉得有点纳罕,有点奇怪。这些无论就出来的还是不说出来的,都说明凤姐这个人物在《红楼梦》里面都议论很多的。
人们把她与曹操相比,认为她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把凤姐叫做“女曹操”,“胭脂虎”。凤姐这个人物是《红楼梦》里的支柱,如果把她从中抽掉,那么《红楼梦》的艺术结构就要坍塌。就如王昆仑先生在他的《红楼梦人物论》中《论凤姐》中所说的“《三国演义》的读者恨曹操,骂曹操,曹操死了想曹操。《红楼梦》的读者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大抵通过这几句话我们也知凤姐在全书中的作用了。
上述语言我们大体介绍了王熙凤其人,接下来我们重点要讨论的是王熙凤的语言艺术。“口才与威势是作战的武器”,谈王熙凤的语言我们可以借用书中第五十四回中的一个词—“刚口”在这里指的是王熙凤的口才,说书艺术虽然是对凤姐的吹捧,但也可见王熙凤的口才,这并非空穴来风,王熙凤确确实实当之无愧的。不仅说书艺人对王熙凤的语言才能、口才、自愧不如。在外人眼中更是佩服王熙凤的言谈:如上面所举的第二回的例子,冷子兴说“言谈又爽利”,第六回周瑞家的向刘姥姥所介绍的“……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她不过。”从二人口中方知凤姐好刚口,再如第四十五回,李纨清凤姐入诗社做监察,凤姐便说出一番长话来,不怪李纨说她:“你们听听,说的好不好?把他会说话的!”第三十六回,凤姐向王夫人说月例的事,薛姨妈笑说:“只听凤丫头的嘴,到像倒了核桃车子似的,只听他的帐也清楚,理也公道。”可见凤姐既能事又能言。老祖宗又是怎样评凤姐的呢?“这猴儿惯的不得了,只管拿我取笑起来,恨的我撕你那油嘴。”从“猴儿”“泼皮破落户儿”“凤辣子”等称呼中可见贾母对凤姐的喜爱。“油嘴”虽是嬉闹之语,但也从一方面说明对凤姐口才的肯定。
接下来我们来看王熙凤的语言本身,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首先,是凤姐本人的话风。在第二十七回,凤姐曾经很赞赏一个小丫头,叫红玉。这个小丫头把什么奶奶爷爷一大堆四五门子的话,说得齐全,说得利落,凤姐就很赞成,她说,我就喜欢这样子,她说,我就喜欢“声口简断”的,不喜欢哼哼唧唧的。其实,这也是凤姐本人的话风,凤姐的话风,你看她一出场,从凤姐一出场开始:“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还有像凤姐去劝架,跟宝、黛劝架,说:“黄莺抓住鹞子的脚,都扣了环了。”这都是凤姐的语言,就说:“我要不入大观园花几个钱,我不入社,我不成了大观园的反叛了?”这就是凤姐的话风,包括联诗的起句“一夜北风紧”,这个话虽然浅,但并不俗。反而更显大气。
其次,我们说,会说话不等于就是会耍嘴皮子。像我们今天说,什么什么人的嘴很贫,嘴很油,并不是说,他会说话,并不是说,他很有语言的才能。反而对这个人带有一种贬意和讽刺的意味。王熙凤的这种会说话,即“言谈极爽利”,是 和“心机极深细”,是密不可分的。第十四回,脂砚斋评中说“写秦死之胜,贾珍之奢,实是却写得一个凤姐”。又说“写凤姐之珍贵,写凤姐之英气,写凤姐之声势,写凤姐之心机,写凤姐之骄大”。而所有这些在凤姐的语言中都有所体现。在凤姐料理宁国府之前,都总管来升便评价这位管事的二奶奶“……倘或他来支取东西,或是说话,我们须要比往日小心些。每日大家早来晚散,宁可辛苦这一个月,过后再歇着,不要把老脸丢了。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可见凤姐威势,但凤姐确实“才高八斗”,能担当此重任。再看她与来升媳妇的对话“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脂砚斋旁批此句“先站地步”,这话说得极好,意思是“我先把丑话说在前头,你们若不听,怨不得我惩罚你们了。”另外还有“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还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才行。”“不要说”、“原是这样的话”写出凤姐要破尽痼弊根底,首先,她先摆出自己的地位和身份以及气势,引出后面“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此话说的很是。又如还是在这一回中,凤姐吩咐完干事的人工作后,又说“说不得咱们大家新棵这几日罢”,把自己与大家放在一起,是协理语气,先礼后兵是也。“你们家大爷自然会赏你们”好听之至,写出凤姐心机,真是个滑贼啊。
第三,同一件事事,别人说和凤姐说,它的效果就是完全不一样的,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效果。比如,五十四回“元宵夜宴”的时候,贾母就问,袭人为什么没有跟宝玉来啊?言下有责怪的意思,贾母不高兴。那么王夫人立马就回,说:“她妈前日没了,去世了,因有热孝,不便前头来。”贾母听了不以为然,她说:“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与不孝,若是她还跟我,难道这会子也不在这里不成?”奴才她没有什么个人的自由,跟了主子,一切就要以主子的意志为转移了。所以贾母在这个地方,对袭人没有跟来,她不满意。那么王夫人这个解释似乎并不能令她满意,贾母觉得不以为然。凤姐听了以后,她马上接过来,解释,说出一番“三处有益”的理由来。凤姐怎么说呢?她说:“袭人没有跟来,”一则因为那个是元宵节,她说:“灯烛花炮是最耽险的”。那园子须得细心的袭人来照看;这是从安全的角度;再则“屋子里的铺盖茶水,袭人都会精心准备,宝兄弟回去睡觉,色色都是齐全的,”;三则“又可全袭人的礼”。凤姐就这样说,那么这番话,既符合主仆上下名分次序,而且更投合老太太的心理,一个,老太太很怕元宵节到处是灯火,灯花花烛,怕失火。另外,更投合了老太太疼爱孙子的心理,那么宝兄弟回去了,色色都是齐全的,袭人在屋里妥当。那么贾母听了以后就称赞,说:“这话极是,比我想得周到。”她不但不怪袭人,反而是关爱有加,反而说袭人自己在屋子里头,那么让鸳鸯,因为鸳鸯的母亲也故去了,让她们两个做伴,还说应该拿点心,拿什么给袭人吃。你看看,同是一件事,可以有截然不同的效果。王夫人说了以后,就是这样子,那么凤姐就说出三处有益的理由。我们是讲,这个是同一件事,由于凤姐说,它就有不同的效果。
参考资料: 百度知道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呵呵,你这是个论文题目么……
追问
呵呵, 是题目的一部分
追答
话说 这个好难回答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