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苏州市2013年语文《中考说明》解析
一、评价要求
考生应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第四学段7-9目标要求,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重点是:能阅读一般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具有一汪早定的语言感受能力;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记叙文及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
二、评价范围
1、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精读课文、部分略读课文及部分名著推荐与阅读、诵读欣赏、专题等。
2、涉及课文的考试内容,约占除写作以外的考试内容的40%-50%,其余的50%-60%可涉及与课文相当的现代读物(包括一般政治、科技、文艺读物和苏州市初中语文读本上的课文)。
3、试卷形式:
1)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第二部分:阅读与理解
2)题型:客观题---填空、默写、选择
主观题---改错题、简答题、语用题、其他开放性试题
3)难度:7:2:1
三、重要考点说明:
(一)古诗文默写:
1、名言名句,不会避重点和以往考点。
2、诗词文兼顾,以诗为主兼顾词文。
3、涉及部分作者、篇目。
4、2013年中考默写篇目:见附录
(二)语言运用
1、强调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即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解脊搏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表达准确、流畅、简明、得体。
(三)名著阅读:
1、精读片段:课文中的所选语段,对情节、人物、场景有较深入的了解,并以点带面,促进对全书的理解。
2、读好整本书:了解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
3、2013年名著阅读考察篇目:《水浒》《格列夫游记》《朝花夕拾》
(四)文言文阅读:
1、课内:1)理解文言词语(实词、主要的虚词(之、于、而、以、为、乃))。
2)理解文言句子(对内容、句式的理解)。
3)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文章特色。
2、课外:1)难度:一般的浅显的文言文
2)阅读要求:讲究整体把握,不求字字落实,关键的句子翻译字字落实。
3、定位:课内文言文的迁移和再认识。
4、题型:翻译。
5、分值:4分。
6、解题要求:直译,关键的实词虚词句式要落实。
(五)课外现代文小阅读:
1、重点:筛选和整合重要的信息。
2、文体:议论文和科技说明文二选一。
3、关注:区分观点和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标等)。
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
(关注图表这种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
4、区分不同文体的特点。
(六)现代文阅读:
1、读懂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基于知识积累、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的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和阐述。
如: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情感思想。
3、概括分析:对文章记叙描写的事物、阐述论证的观点、介绍说明的道理、抒发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4、品味与揣摩:引导学生体验、感受、揣摩。
5、评价:
1)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2)对文本的内容作出合理的评价,对作者的观点作出评价和判断。
5、分析作品的表达技巧:
重在表达作用的分析,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技巧,表达什么思想感情,达到怎样的艺术效果。
1) 修辞手法:哪些修辞格,然后根据修辞格的特点,并结合文体内容,分析其含义、作用。
2) 表达手法:对其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作用进行分析(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3) 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烘托、对比、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在了解这些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和作用的基础上结合作品内容分析。
4) 行文结构:线索、顺序脉络、以小见大、承上启下、过度照应、伏笔铺垫、呼应、开头和结尾的方式,结合内容分析。
(七)文学作品的分析:
1、分析形象:
1)文学作品的形象可以是具体的人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情感、哲理,或者体现某种具体的人物精神的景象或物象,形象具有典型性。
2)分析文学作品的形象,通常指通过什么手法刻画什么形象,或形象具有什么具体的特殊含义,形象对表达主旨的作用。
3)通过字里行间,整体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这种形象是否底蕴深厚,是否形象饱满。
2、品味语言:
品味文学作品语言,是对作品的语言技巧评价优劣,如语言是否简练准困野雀确生动得体,具有什么独特的语言风格,以及这样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独特魅力。
3、课内现代文阅读要求:出新
变换角度,变出新意,避免对所学课文的结论性意见进行记忆性测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能力重新从不同角度审视解说所说文章,较好的兼顾到题目应有的开放性。
(八)写作:
1、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现。
2、对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闪光点,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3、关注:恰当的表达方式(如记叙和描写、议论和抒情),合理的顺序和详略,有特色的联想和想象丰富文章的内容。
记叙文:好的立意,精巧的构思,鲜明的人物形象,真实感人的故事,生动的语言。
议论文:初中阶段一般不作要求。
4、要求:
1)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
2)写作范围和内容更注重向生活开放,为考生提供了较为广泛的写作平台。
3)题目提供的思维空间较大,同时也有一定的限制。
4)作文不设置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但不是不要文体,反对夹叙夹议的文章。
5、重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的训练。
三、初三复习建议:
1、基础知识着眼于内化运用。
2、文言文复习要扎实。课外文言文翻译要有得分点意识和语境意识,语言表达通顺。
3、重视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
4、作文复习:关注生活、情感态度。
5、关于训练:
1)答题的规范性。
2)关注题干的审题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分析能力的训练。
3)精选试题,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附录:
文言诗文默写篇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
古文: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孟子 3、《出师表》 诸葛亮
4、《三峡》郦道元 5、《陋室铭》 刘禹锡 6、《小石潭记》柳宗元
7、《岳阳楼记》 范仲淹 8、《爱莲说》 周敦颐 9、《与朱元思书》吴均
古诗:10、《观沧海》曹操 11、《饮酒》 陶渊明
1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13、《使至塞上》 王维
14、《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15、《望岳》 杜甫
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17、《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18、《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19、《赤壁》 杜牧
20、《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21、《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22、《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23、<登飞来峰》 王安石
2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25、《游山西村》 陆游
2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 27、《天净沙秋思》(古藤老树昏鸦)马致远
28、《已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
2013年名著阅读篇目:《水浒》《格列夫游记》《朝花夕拾》
一、评价要求
考生应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第四学段7-9目标要求,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重点是:能阅读一般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具有一汪早定的语言感受能力;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记叙文及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
二、评价范围
1、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精读课文、部分略读课文及部分名著推荐与阅读、诵读欣赏、专题等。
2、涉及课文的考试内容,约占除写作以外的考试内容的40%-50%,其余的50%-60%可涉及与课文相当的现代读物(包括一般政治、科技、文艺读物和苏州市初中语文读本上的课文)。
3、试卷形式:
1)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第二部分:阅读与理解
2)题型:客观题---填空、默写、选择
主观题---改错题、简答题、语用题、其他开放性试题
3)难度:7:2:1
三、重要考点说明:
(一)古诗文默写:
1、名言名句,不会避重点和以往考点。
2、诗词文兼顾,以诗为主兼顾词文。
3、涉及部分作者、篇目。
4、2013年中考默写篇目:见附录
(二)语言运用
1、强调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即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解脊搏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表达准确、流畅、简明、得体。
(三)名著阅读:
1、精读片段:课文中的所选语段,对情节、人物、场景有较深入的了解,并以点带面,促进对全书的理解。
2、读好整本书:了解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
3、2013年名著阅读考察篇目:《水浒》《格列夫游记》《朝花夕拾》
(四)文言文阅读:
1、课内:1)理解文言词语(实词、主要的虚词(之、于、而、以、为、乃))。
2)理解文言句子(对内容、句式的理解)。
3)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文章特色。
2、课外:1)难度:一般的浅显的文言文
2)阅读要求:讲究整体把握,不求字字落实,关键的句子翻译字字落实。
3、定位:课内文言文的迁移和再认识。
4、题型:翻译。
5、分值:4分。
6、解题要求:直译,关键的实词虚词句式要落实。
(五)课外现代文小阅读:
1、重点:筛选和整合重要的信息。
2、文体:议论文和科技说明文二选一。
3、关注:区分观点和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标等)。
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
(关注图表这种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
4、区分不同文体的特点。
(六)现代文阅读:
1、读懂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基于知识积累、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的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和阐述。
如: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情感思想。
3、概括分析:对文章记叙描写的事物、阐述论证的观点、介绍说明的道理、抒发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4、品味与揣摩:引导学生体验、感受、揣摩。
5、评价:
1)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2)对文本的内容作出合理的评价,对作者的观点作出评价和判断。
5、分析作品的表达技巧:
重在表达作用的分析,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技巧,表达什么思想感情,达到怎样的艺术效果。
1) 修辞手法:哪些修辞格,然后根据修辞格的特点,并结合文体内容,分析其含义、作用。
2) 表达手法:对其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作用进行分析(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3) 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烘托、对比、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在了解这些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和作用的基础上结合作品内容分析。
4) 行文结构:线索、顺序脉络、以小见大、承上启下、过度照应、伏笔铺垫、呼应、开头和结尾的方式,结合内容分析。
(七)文学作品的分析:
1、分析形象:
1)文学作品的形象可以是具体的人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情感、哲理,或者体现某种具体的人物精神的景象或物象,形象具有典型性。
2)分析文学作品的形象,通常指通过什么手法刻画什么形象,或形象具有什么具体的特殊含义,形象对表达主旨的作用。
3)通过字里行间,整体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这种形象是否底蕴深厚,是否形象饱满。
2、品味语言:
品味文学作品语言,是对作品的语言技巧评价优劣,如语言是否简练准困野雀确生动得体,具有什么独特的语言风格,以及这样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独特魅力。
3、课内现代文阅读要求:出新
变换角度,变出新意,避免对所学课文的结论性意见进行记忆性测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能力重新从不同角度审视解说所说文章,较好的兼顾到题目应有的开放性。
(八)写作:
1、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现。
2、对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闪光点,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3、关注:恰当的表达方式(如记叙和描写、议论和抒情),合理的顺序和详略,有特色的联想和想象丰富文章的内容。
记叙文:好的立意,精巧的构思,鲜明的人物形象,真实感人的故事,生动的语言。
议论文:初中阶段一般不作要求。
4、要求:
1)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
2)写作范围和内容更注重向生活开放,为考生提供了较为广泛的写作平台。
3)题目提供的思维空间较大,同时也有一定的限制。
4)作文不设置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但不是不要文体,反对夹叙夹议的文章。
5、重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的训练。
三、初三复习建议:
1、基础知识着眼于内化运用。
2、文言文复习要扎实。课外文言文翻译要有得分点意识和语境意识,语言表达通顺。
3、重视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
4、作文复习:关注生活、情感态度。
5、关于训练:
1)答题的规范性。
2)关注题干的审题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分析能力的训练。
3)精选试题,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附录:
文言诗文默写篇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
古文: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孟子 3、《出师表》 诸葛亮
4、《三峡》郦道元 5、《陋室铭》 刘禹锡 6、《小石潭记》柳宗元
7、《岳阳楼记》 范仲淹 8、《爱莲说》 周敦颐 9、《与朱元思书》吴均
古诗:10、《观沧海》曹操 11、《饮酒》 陶渊明
1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13、《使至塞上》 王维
14、《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15、《望岳》 杜甫
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17、《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18、《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19、《赤壁》 杜牧
20、《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21、《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22、《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23、<登飞来峰》 王安石
2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25、《游山西村》 陆游
2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 27、《天净沙秋思》(古藤老树昏鸦)马致远
28、《已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
2013年名著阅读篇目:《水浒》《格列夫游记》《朝花夕拾》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