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春晚?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盛大节日。每年除夕晚上都会举办综艺性文艺晚会。春节联欢晚会简称“春晚”,由 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地方台春节联欢晚会,网络春节联欢晚会与各地各部门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等组成。 其中大众所指最多的含义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产生背景
社会学家、文艺家艾君认为,“春晚”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简称。它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后,电视的普及和发展,由央视打造出来并诞生在文艺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也是春晚舞台(10张)春节联欢晚会这种文艺形式中的变异儿。
春晚规模
央视春晚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每年除夕之夜,CCTV-1、4、7、NEWS(英语新闻)、E、F、阿拉伯语、俄语、高清频道进行现场并机直播,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也将在网络直播。全长达5小时。全国数亿热心观众都会守在电视机前,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1983年,央视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应该说是一个偶然事件。但是现在这台晚会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新民俗,新文化”,每年除夕夜必看的电视大餐。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开创了电视综艺节目的先河,且引发了中国电视传媒表达内容、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它的成功不仅牢固确立了自身的地位,而且在中央电视台衍生出系列类似的节目,如综艺大观、正大综艺、曲苑杂坛、春节戏曲晚会、春节歌舞晚会、各部委春节晚会(如公安部春晚)、以及国庆、五一、中秋、元旦等各种节日综艺晚会。随后,全国大大小小的地方电视台频频效法并力求创新。 目前,综艺节目已经成为颇具规模的媒体文化形式。而春节联欢晚会为中国电视综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模式和蓝本。 春节联欢晚会的艺术性表现在:首先是苦心孤诣的筹划;其次是着力创作,精心打造节目;第三,晚会上知名演员、艺术家云集;第四,晚会汇集了中华民族各种艺术形式的最高水平的作品。必须承认,作为一个历经20多年发展的重要文化事件,春节联欢晚会的意义是重大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春节联欢晚会的意义在于作为一个电视晚会它创造了一个文化奇迹,完成了一个电视神话。如果从春节联欢晚会最初定性考察,它也仅仅是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时刻以文艺的形式举行的一次联欢活动,就如中国过年的传统中的其他活动一样,春节联欢晚会当然承载着必要的叙事,但这种叙事更多的应该是民间话语,而今天的春节联欢晚会承载了太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凸显了更为宏大的叙事功能,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的最初的主创者所始料不及的。至于说春节联欢晚会是否年年办下去更是没有永久的设定。而今,春节联欢晚会不仅要长久地办下去,而且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文艺活动、联欢活动。因此,春节联欢晚会的影响和意义是多方面的。春晚幕后(20张) 现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春晚已经办了29届,年年既有好评,同时也有骂声。随着群众生活水平提高,CCTV春节联欢晚会尽管仍倍受关注,但是已经不是在大年三十晚上唯一的“文化大餐”。而且,观众对于CCTV春节晚会的批评、建议也在增多。而CCTV春节晚会也一直不断锐意进取、年年都在力推新人,以尽力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与此同时,各地方电视台也纷纷向央视“叫板”,推出了各自的“地方春节晚会”,但收视率并不高,且局限性很强。 甚至在2009年初,某些网友表示计划要搞一台“民间春晚”。并在大年三十和中国中央电视台春晚同时直播,公开竞争。在2010年,民间春晚成功举办,并已经获得一定程度的关注。
广告争议
另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从春晚本身派生出了许多新生事物。近年来火爆的“春晚经济”就是其中之一。不少著名企业(如:美的、百度、广州本田、汇源、海尔、索尼等)纷纷搭乘春晚这辆“顺风车”,在4个小时的时间里,利用先进的传媒手段,电视机前的观众大做广告。2007年春晚的广告价位全面上涨,20点报时广告底价达到575万元,零点报时的底价甚至达到了1000万元的历史最高价。与去年春晚12分钟的广告时间相比,今年春晚的广告时间缩短至10分钟,另外加上20点报时和零点报时各10秒广告,总广告时间为620秒,广告总收入超过5亿元。2008年春晚,又分为了A、B、C三大套装,其中,长达4分钟的A类套装广告价格最高,每5秒和每15秒开出的底价分别达260万元和490万元;而B、C套广告时间均为3分钟,价格也稍低,其中B套每5秒征订价为222万元,每15秒征订价为418万元。 在2010年,这种现象进一步升级。广告更多地出现在了中国中央电视台春晚舞台上。刘谦魔术、郭达蔡明小品、赵本山的小品里都植入了较多的广告。大量的广告在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让电视观众感觉厌烦。 看来,凭借娱乐、综艺节目宣传企业品牌和文化,是现代企业普遍采用的营销手段之一。 2011年,导演陈临春表示,在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中绝不会掺入广告信息。
社会影响
对于CCTV春晚,社会学家、文艺家艾君2008年在在中国网“回顾改革开放30年”活动中撰文如下叙述:从春晚27年的发展历程看,它经历了80年代启动发展期的火爆,走过了90年代成长期的壮大,也迎来了21世纪成熟期的稳定。但无论如何变化,央视“春晚”这个诞生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电视综合文艺形式,已经成为家喻户晓,闻名海内外的春节期间节日文艺大餐;成为所有炎黄子孙追求和谐、进步、吉祥的民俗盛典。27年的发展,“央视的春节文艺晚会”已经成为“春晚”一词的固有的概念被公众接受认可。可见,改革开放三十年,如果没有电视的普及,如果没有电视主导了大众文化的劲势传播的时代,或许也就不存在“春晚”被广泛认可和引起关注。 春节联欢晚会在演出规模、演员阵容、播出时长和海内外观众收视率上,一共创下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综艺晚会3项世界之最。春节联欢晚会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收视率最高的综艺晚会;世界上播出时间最长的综艺晚会;世界上演员最多的综艺晚会。
发展历程
广义上的春节联欢晚会可以追溯到1956年。当时由张骏祥任总执导,谢晋、林农、岑范、王映东任导演、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春节大联欢》。根据影片内容显示,当时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现场直播了当时的演出。当时的很多大师都曾经出镜,如越剧大师徐玉兰、王文娟、评剧大师新凤霞、京剧大师梅兰芳、相声大师侯宝林、人民艺术家老舍、巴金、表演艺术家赵丹等人。 央视具有春晚性质的“迎新春文艺晚会”是自1979年除夕开始播出。1983年,首届现场直播形式的春节联欢晚会在央视正式播出。起初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每年农历除夕晚上为庆祝农历新年在其第一套节目直播的综艺晚会,后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军事·农业频道、央视英语新闻频道、央视西班牙语国际频道、和央视法语国际频道都会同步直播。此外,从2008年至今,高清频道也进行彩排的录像转播;央视网、PPLIVE、中国网络电视台等网络新媒体也会同时进行转播。 2010年,春晚已经在开播的中央电视台阿拉伯语国际频道和中央电视台俄语国际频道并机直播。 从此每年农历除夕北京时间晚8时(早期曾经在8点之前开始播出),春节联欢晚会都会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节目时间持续4小时10分至4小时40分左右,直到凌晨1时,节目最后以《难忘今宵》合唱结束(此曲是为1984年春节晚会创作的,后被1985、1986、1990晚会作为结束曲,并从1990年沿用至今)。首届春节联欢晚会就开创了很多先例,比如设立节目主持人、实况直播、开设热线电话等,这些创新先例成为日后春晚一直沿用的规矩。
编辑本段春晚的民俗化
尽管对“春晚”存在各种争议,废除“春晚”的声音也不停息,实际上春晚已经成为了一种民俗。每年除夕,全世界的华人都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关注中央电视台春晚。除夕,国内公众大多数家庭在家收视春晚。春节期间,海外华人春节集会,播放中央电视台“春晚”或者它的录像,往往成为了一个必然节目。中央电视台“春晚”的一些语言性节目的话,往往成为新的一年的流行词,如“领导,冒号”,“不差钱”、“宁愿相信世界上有鬼,也别相信***的嘴”等,发生文化引导。更重要的,春晚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移风易俗的作用。当年黄宏、宋丹丹的小品《超生游击队》和黄宏、严顺开的《难兄难弟》尽管被人批评有嘲笑农民工一面,但是正是这种善意嘲笑推动了农民对计划生育的思考,在农村,多子女家庭的孩子会被称为“吐鲁番”;事实上,进入1990年代,大多数农民选择少生孩子。中央电视台“春晚”还成为海峡两岸艺人同台表演,表达同胞情谊的一个舞台,它事实上承载了海峡两岸文化的交融和中国主体文化的传播功能。 2008年开始,一些地方电视台也开始了举行春节文艺晚会,时间或者在大年初一,或者在除夕,海外华人集会,也有举行春节文艺演出的(不一定是晚上),这就说明“春晚”——春节的以喜庆为主题的综合性文艺演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发生了传播,并且出现本土化特征,根植在民众中,这就是民俗。 从文化的继承性看,春晚从它内容的积极性、表演的多样性、目标的娱乐性,均继承了或者发扬了“社火”这种民俗的文化模式。
产生背景
社会学家、文艺家艾君认为,“春晚”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简称。它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后,电视的普及和发展,由央视打造出来并诞生在文艺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也是春晚舞台(10张)春节联欢晚会这种文艺形式中的变异儿。
春晚规模
央视春晚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每年除夕之夜,CCTV-1、4、7、NEWS(英语新闻)、E、F、阿拉伯语、俄语、高清频道进行现场并机直播,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也将在网络直播。全长达5小时。全国数亿热心观众都会守在电视机前,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1983年,央视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应该说是一个偶然事件。但是现在这台晚会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新民俗,新文化”,每年除夕夜必看的电视大餐。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开创了电视综艺节目的先河,且引发了中国电视传媒表达内容、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它的成功不仅牢固确立了自身的地位,而且在中央电视台衍生出系列类似的节目,如综艺大观、正大综艺、曲苑杂坛、春节戏曲晚会、春节歌舞晚会、各部委春节晚会(如公安部春晚)、以及国庆、五一、中秋、元旦等各种节日综艺晚会。随后,全国大大小小的地方电视台频频效法并力求创新。 目前,综艺节目已经成为颇具规模的媒体文化形式。而春节联欢晚会为中国电视综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模式和蓝本。 春节联欢晚会的艺术性表现在:首先是苦心孤诣的筹划;其次是着力创作,精心打造节目;第三,晚会上知名演员、艺术家云集;第四,晚会汇集了中华民族各种艺术形式的最高水平的作品。必须承认,作为一个历经20多年发展的重要文化事件,春节联欢晚会的意义是重大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春节联欢晚会的意义在于作为一个电视晚会它创造了一个文化奇迹,完成了一个电视神话。如果从春节联欢晚会最初定性考察,它也仅仅是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时刻以文艺的形式举行的一次联欢活动,就如中国过年的传统中的其他活动一样,春节联欢晚会当然承载着必要的叙事,但这种叙事更多的应该是民间话语,而今天的春节联欢晚会承载了太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凸显了更为宏大的叙事功能,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的最初的主创者所始料不及的。至于说春节联欢晚会是否年年办下去更是没有永久的设定。而今,春节联欢晚会不仅要长久地办下去,而且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文艺活动、联欢活动。因此,春节联欢晚会的影响和意义是多方面的。春晚幕后(20张) 现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春晚已经办了29届,年年既有好评,同时也有骂声。随着群众生活水平提高,CCTV春节联欢晚会尽管仍倍受关注,但是已经不是在大年三十晚上唯一的“文化大餐”。而且,观众对于CCTV春节晚会的批评、建议也在增多。而CCTV春节晚会也一直不断锐意进取、年年都在力推新人,以尽力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与此同时,各地方电视台也纷纷向央视“叫板”,推出了各自的“地方春节晚会”,但收视率并不高,且局限性很强。 甚至在2009年初,某些网友表示计划要搞一台“民间春晚”。并在大年三十和中国中央电视台春晚同时直播,公开竞争。在2010年,民间春晚成功举办,并已经获得一定程度的关注。
广告争议
另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从春晚本身派生出了许多新生事物。近年来火爆的“春晚经济”就是其中之一。不少著名企业(如:美的、百度、广州本田、汇源、海尔、索尼等)纷纷搭乘春晚这辆“顺风车”,在4个小时的时间里,利用先进的传媒手段,电视机前的观众大做广告。2007年春晚的广告价位全面上涨,20点报时广告底价达到575万元,零点报时的底价甚至达到了1000万元的历史最高价。与去年春晚12分钟的广告时间相比,今年春晚的广告时间缩短至10分钟,另外加上20点报时和零点报时各10秒广告,总广告时间为620秒,广告总收入超过5亿元。2008年春晚,又分为了A、B、C三大套装,其中,长达4分钟的A类套装广告价格最高,每5秒和每15秒开出的底价分别达260万元和490万元;而B、C套广告时间均为3分钟,价格也稍低,其中B套每5秒征订价为222万元,每15秒征订价为418万元。 在2010年,这种现象进一步升级。广告更多地出现在了中国中央电视台春晚舞台上。刘谦魔术、郭达蔡明小品、赵本山的小品里都植入了较多的广告。大量的广告在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让电视观众感觉厌烦。 看来,凭借娱乐、综艺节目宣传企业品牌和文化,是现代企业普遍采用的营销手段之一。 2011年,导演陈临春表示,在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中绝不会掺入广告信息。
社会影响
对于CCTV春晚,社会学家、文艺家艾君2008年在在中国网“回顾改革开放30年”活动中撰文如下叙述:从春晚27年的发展历程看,它经历了80年代启动发展期的火爆,走过了90年代成长期的壮大,也迎来了21世纪成熟期的稳定。但无论如何变化,央视“春晚”这个诞生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电视综合文艺形式,已经成为家喻户晓,闻名海内外的春节期间节日文艺大餐;成为所有炎黄子孙追求和谐、进步、吉祥的民俗盛典。27年的发展,“央视的春节文艺晚会”已经成为“春晚”一词的固有的概念被公众接受认可。可见,改革开放三十年,如果没有电视的普及,如果没有电视主导了大众文化的劲势传播的时代,或许也就不存在“春晚”被广泛认可和引起关注。 春节联欢晚会在演出规模、演员阵容、播出时长和海内外观众收视率上,一共创下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综艺晚会3项世界之最。春节联欢晚会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收视率最高的综艺晚会;世界上播出时间最长的综艺晚会;世界上演员最多的综艺晚会。
发展历程
广义上的春节联欢晚会可以追溯到1956年。当时由张骏祥任总执导,谢晋、林农、岑范、王映东任导演、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春节大联欢》。根据影片内容显示,当时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现场直播了当时的演出。当时的很多大师都曾经出镜,如越剧大师徐玉兰、王文娟、评剧大师新凤霞、京剧大师梅兰芳、相声大师侯宝林、人民艺术家老舍、巴金、表演艺术家赵丹等人。 央视具有春晚性质的“迎新春文艺晚会”是自1979年除夕开始播出。1983年,首届现场直播形式的春节联欢晚会在央视正式播出。起初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每年农历除夕晚上为庆祝农历新年在其第一套节目直播的综艺晚会,后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军事·农业频道、央视英语新闻频道、央视西班牙语国际频道、和央视法语国际频道都会同步直播。此外,从2008年至今,高清频道也进行彩排的录像转播;央视网、PPLIVE、中国网络电视台等网络新媒体也会同时进行转播。 2010年,春晚已经在开播的中央电视台阿拉伯语国际频道和中央电视台俄语国际频道并机直播。 从此每年农历除夕北京时间晚8时(早期曾经在8点之前开始播出),春节联欢晚会都会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节目时间持续4小时10分至4小时40分左右,直到凌晨1时,节目最后以《难忘今宵》合唱结束(此曲是为1984年春节晚会创作的,后被1985、1986、1990晚会作为结束曲,并从1990年沿用至今)。首届春节联欢晚会就开创了很多先例,比如设立节目主持人、实况直播、开设热线电话等,这些创新先例成为日后春晚一直沿用的规矩。
编辑本段春晚的民俗化
尽管对“春晚”存在各种争议,废除“春晚”的声音也不停息,实际上春晚已经成为了一种民俗。每年除夕,全世界的华人都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关注中央电视台春晚。除夕,国内公众大多数家庭在家收视春晚。春节期间,海外华人春节集会,播放中央电视台“春晚”或者它的录像,往往成为了一个必然节目。中央电视台“春晚”的一些语言性节目的话,往往成为新的一年的流行词,如“领导,冒号”,“不差钱”、“宁愿相信世界上有鬼,也别相信***的嘴”等,发生文化引导。更重要的,春晚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移风易俗的作用。当年黄宏、宋丹丹的小品《超生游击队》和黄宏、严顺开的《难兄难弟》尽管被人批评有嘲笑农民工一面,但是正是这种善意嘲笑推动了农民对计划生育的思考,在农村,多子女家庭的孩子会被称为“吐鲁番”;事实上,进入1990年代,大多数农民选择少生孩子。中央电视台“春晚”还成为海峡两岸艺人同台表演,表达同胞情谊的一个舞台,它事实上承载了海峡两岸文化的交融和中国主体文化的传播功能。 2008年开始,一些地方电视台也开始了举行春节文艺晚会,时间或者在大年初一,或者在除夕,海外华人集会,也有举行春节文艺演出的(不一定是晚上),这就说明“春晚”——春节的以喜庆为主题的综合性文艺演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发生了传播,并且出现本土化特征,根植在民众中,这就是民俗。 从文化的继承性看,春晚从它内容的积极性、表演的多样性、目标的娱乐性,均继承了或者发扬了“社火”这种民俗的文化模式。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